提起成吉思汗,人們似乎總有道不盡的傳說和秘密。
波斯歷史學家費志尼,曾在其《世界徵服者史》中寫道:「即使是亞歷山大在世,他也不得不尊成吉思汗為老師。」確實,作為蒙古帝國的初代可汗,成吉思汗從登基開始,便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其徵服地域之遼闊,真是前所未有。直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徵服西夏的途中去世。
但是,關於其墓地的具體位置,坊間流傳著許多說法。
那麼,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被葬在了哪裡,為何其陵墓會讓一眾探險隊望而卻步呢?
作為蒙古帝國曾經的統治者,成吉思汗在其死後依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坊間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即:任何挖掘其陵墓者,最後,都會受到詛咒。可以說,也正是有這樣一條真假不明的詛咒,成吉思汗陵墓才能在八百年間免遭盜墓者的洗劫。
然而,這個神秘的詛咒大有應驗的跡象,話說,一支考古探險隊曾企圖找到成吉思汗陵,可是,就在他們即將成功之時,一條長達兩英裡長的牆壁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這條長壁似有被盜挖過的跡象,探險隊在牆壁內側找到了兩具身首異處的屍骨。
據說,這兩具屍骨死因不明,看起來比較像盜挖墓穴之人的屍骨。可是,就在一眾人探查屍體之際,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因為,在那條長牆中突然湧出了許多毒蛇,咬傷了一些考古隊的工作人員。除此之外,他們曾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莫名其妙地從山坡滑落了下去。對此,至今科學家都難以解釋。
無獨有偶,一支由歷史學家和地理專家組成的美國考古探險隊,在2002年也開啟了找尋成吉思汗陵墓的旅程。他們在距蒙古首都烏蘭巴託兩百公裡的地方,嘗試挖掘了他們認為可能的陵墓地點。可是,就在這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之時,一連串意外發生的不幸事件使其突然決定放棄了這次挖掘行動。
雖然,這支考古隊伍之前已經得到了外蒙古政府的許可,但是,其探查和挖掘成吉思汗陵墓的行為,還是遭到了外蒙古總理的指責。因為,後者認為:「他們的行為驚擾到了蒙古人的祖先,褻瀆了其神聖的安息之地。」所以,出於意外和國家原因,這支考古隊最終停止了自己的挖掘行動。
其實,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位置,尚是未解之謎。目前,坊間流傳的說法認為:成吉思汗陵墓在完工之初,參與建設的千名士兵就遭到了屠殺,為的就是防止陵墓地點洩露。除此之外,另外八百名士兵也在返回蒙古時被殺,墓地更是被千匹戰馬踏平。
那麼,成吉思汗陵究竟在哪裡呢?
1225年,年近六十四歲高齡的成吉思汗開啟了徵服西夏的旅途。雖然,彼時勝利在望,可是,成吉思汗卻在徵討圍獵的過程中不幸受傷高燒不起,兩年之後病逝於六盤山。相傳,成吉思汗死後,子孫在距其墳地三十裡的地方插滿了箭簇,並派重兵把守了多年。
除了特殊的葬禮之外,成吉思汗的陵墓位置也十分神秘。據說,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前,就曾下令要秘密處理自己的屍身,更不許任何人知道墓地的位置。此外,考古學家曾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脈附近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並推測這裡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
關於這一說法,馬可波羅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亦有所提及。書中提到:「蒙古人在把君主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殺死了所有沿途遇到的人,而這些人都將成為君主的殉葬者。」所以,不難看出,書中所指的「君主」,大概就是成吉思汗本人。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成吉思汗的陵墓應在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
這一說法也有史料佐證,據說,成吉思汗在世時,曾在肯特山上靜坐長思。因為,他喜歡這裡的環境,便對身旁的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此外,南宋一文人的筆記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即: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遺體被運到了漠北的肯特山。
除此之外,古代文人在筆記中還詳細說明了成吉思汗的下葬過程,即:派士兵在地表挖深坑密葬,並將其遺體放入獨木棺內,即:將大樹中間掏空做成的棺材。隨後,再將獨木棺下葬,回填墓土,最後「萬馬踏平」。
目前,唯一被國家認可的成吉思汗陵,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利草原上,陵園佔地約五萬平方米,整體輪廓似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陵園內部分為正殿、寢宮、東西殿等六個部分,雖然,設計極富蒙古元素,但是,因陵墓已經過多次遷移,其真實性依舊有待考證。
可以說,七百多年來,史學界有關成吉思汗陵具體位置的爭論和探討從未停止。而其一直未被找到的原因,無非是蒙元皇族奉行的死後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真實位置不立標誌、不記入檔案,不向外界公布。但是,不管怎樣,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成吉思汗陵一定會被人所知。
參考資料: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蒙古帝國史》、《蒙兀兒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