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鴿友表示,自己養的鴿子能夠參加「國之大典」,是一種光榮。
全文2196字,閱讀約需4分鐘
從閱兵式的禮炮牽引車、方隊引導車,到各具特色的群眾遊行彩車,再到和平鴿、煙花燃放裝置的運輸車……「十一」當天的閱兵式、群眾遊行和聯歡晚會, 在社交媒體引起了一波又一波話題,而「國慶鴿」是被「借來的」更是一度登上熱搜。那麼現場是如何保障和平鴿快速出籠,同步放飛的呢?
和平鴿運輸車隊的工作人員通過不斷摸索,找到了一秒內開啟鴿籠的辦法,確保7萬隻和平鴿同步升空,還節省了近4分鐘的撤離時間。(關於國慶鴿,詳情可點擊>>揭秘「國慶鴿」:不少有「國際血統」,餵養者買綠豆給鴿子們降火)
━━━━━
運輸車一秒內開啟鴿籠,7萬隻和平鴿同步升空
在群眾遊行慶祝活動尾聲,7萬隻和平鴿幾乎在同一時刻從長安街起飛,飛上天空。
記者了解到,鴿籠是關乎信鴿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的重要設備,特別是能否按照指揮部統一指令,完成放飛迅速開啟動作、放飛後車廂及時關閉動作。
運輸和平鴿與其他設備不同,必須要保障鴿籠在運輸過程中平穩、安全,鴿籠與車廂板之間的間隙都控制得很小。但這樣一來,每次鴿籠的開啟把手在開啟時需要現場安裝,關閉時還需要卸除螺絲並拆除把手,過程十分繁瑣。同時,螺栓和把手散放在車廂底板上也很容易散落或丟失。項目組工作人員經過多次練習,能夠把時間控制在4分鐘之內,基本滿足5分鐘撤離的任務。
但為保證項目萬無一失,4分鐘的完成時間顯然是不夠的。信鴿車隊經過對車輛組件的摸索和不斷的實驗,終於找到了能夠完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改進原理就是用車輛隨行扳手在鴿籠側立動作柱下面找到一個支點撬動,利用簡單的槓桿原理,便可用較小的力度撬動鴿籠開關,使鴿籠輕鬆、迅速打開。
按照改進的工作裝置和使用方法,原來必須依次進行的六七項複雜操作減少到1個動作就能完成,開啟動作和關閉動作均可在指令下達後1秒內完成,為信鴿放飛和撤離工作提供了更加充沛的時間。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白爽
━━━━━
「國之大典」向市民「借鴿子」:國慶有我,家國同樂
▲7萬羽「國慶鴿」振翅飛翔。
7萬羽和平鴿從長安街起飛,7萬隻氣球也騰空而起……在昨日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的國慶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慶祝活動結束後,萬鴿齊飛的壯觀景象,將「祝福祖國」的氣氛推向另一個高潮。
在「國之大典」上放飛7萬羽和平鴿,承載的美好寓意不言而喻。據新京報報導,這7萬羽和平鴿都是北京信鴿協會從北京各個區養鴿子的人家借來,每羽參加了「國之大典」的鴿子系有特別的紀念腳環,被放飛後,它們會在天安門廣場上盤旋幾圈,然後結伴而行,找回自家。不少鴿友表示,自己養的鴿子能夠參加「國之大典」,是一種光榮。
顯而易見,這場「國之大典」多年一遇,附諸其身的諸多美好價值符號,足以契入每一個國人心中。如果能直接或間接參與到這場儀式中,於個體而言,也會是永恆的記憶。
鴿友為所養鴿子能夠參與這場大典而感到榮耀,就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儘管他們未必都能直接親臨現場,但鴿子在他們與「國之大典」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出借出自己的鴿子,其實也是間接參與到了這場儀式中,那種與有榮焉、家國同慶的榮譽感,同樣會很深刻。
這種參與感,不僅體現在鴿子在天安門廣場上放飛的那一刻,還體現在他們為這一瞬間所做的準備中。根據鴿友的講述,他們接到集結的任務以後,會先對自家鴿子進行每天兩次的訓放,讓鴿子們成群結隊地在家附近飛一飛,以鍛鍊肌肉;他們還會給鴿子打疫苗,以確保鴿子的安全。這般悉心的照顧,除了護佑愛鴿之外,更是為了確保儀式上的萬無一失,其背後是對參與「國之大典」機會的珍視。
▲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事實上,國慶本就該是「全民同慶」。參加現場觀禮與遊行的民眾,是以直接在場的形式參與到了具體的儀式中,「在場」營造的儀式感提供了獨特的視覺與情感體驗,但場外的民眾,或者通過各種形式與這場大典上的場景產生關聯的人,其激動之情也絲毫不會有任何減弱。在「國之大典」面前,那種家國同慶的感情是同聲共氣的。
不只是這場盛典,許多民眾也都以自己的方式闡釋著「我和我的祖國」的關聯。瀋陽一對父子連續35年在國慶節於同一地點合影,記錄個人成長與國家變遷;各地小學生以站軍姿、剪紙、唱國歌等方式向祖國表達敬意;香港數百人在維港揚起國旗高唱國歌,展示與祖國團結一心,向祖國表達敬意……各種各樣的活動都是國民表達內心情愫的媒介,這種參與感,從情感本質來說,與在首都、在天安門參加「國之大典」如出同源,大家都是「愛國方隊」。
有鴿友說,「鴿子是吉祥之鳥,參加這樣的重大活動,也是寄託我自己的祝福,希望國家高飛、飛得更遠。」祝福祖國,本也是遂民眾心願。相信,祝福祖國的情感,在這次國慶節,在形式各異的國慶活動中,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升華。這是國民的最大心理公約數,也是國之祈盼。
文/王言虎(媒體人) 編輯 新吾 校對 何燕
值班編輯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