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將放飛7萬隻七彩氣球。看似簡單的氣球放飛,背後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9月1日,記者在北京豐臺區的武警某部隊營房看到,負責氣球放飛的武警戰士正在進行最後一次集中訓練,280名武警戰士分為兩人一組,一人負責充氣,另外一人負責綑紮氣球。北京市團市委中少部部長任海宏稱,按照這個模式,2個人1分鐘內至少要充6個氣球,才能保證在1個半小時之內充完7萬個氣球。
充好的氣球保持最佳狀態的時間最長為7小時,按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流程安排,凌晨5點就得開始充氣,再往廣場運送。專家還介紹,按升空後相對整齊美觀的效果要求,每個氣球直徑約30公分為最佳。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並不容易,為此,武警戰士用比空氣密度大的氮氣進行氣球充氣綑紮訓練。開始不是充小了就是充爆了,要麼就是時間不夠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戰士們已經非常熟練,在規定的時間內充好氣球並保持基本一樣大小。充氣有講究,而綑紮氣球更需要有竅門兒。武警戰士崔偉說,綑紮氣球要做到一拽、二轉、三捏、四拉,之前沒有經驗,經常把手指磨出血。
訓練完充氣、綑紮氣球,接下來就是如何能夠統一協調地放飛氣球。活動當天,7萬隻氣球被裝在70個長寬高都是2.8米的金屬立方籠裡,每個立方籠由四名放飛人員組成,兩邊協力配合才能打開。北京市團市委幹部陳永偉稱,到時所有小組長和信號員會統一發布指令打開金屬籠頂蓋。
為了安全性和有序放飛,形成氣球幕牆的效果,特別設計了金屬和塑料兩層頂蓋。據介紹,塑料頂棚會先打開三分之一,保證氣球能夠勻速上升,形成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