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嗎?國慶放飛的7萬羽和平鴿,到底是怎麼回家的?

2021-01-20 一犬一話


在剛剛過去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慶典尾聲放飛的那7萬羽和平鴿?


據負責組織募集和平鴿的北京信鴿協會介紹,在放飛之後,這些參加過閱兵的鴿子就會自行返回家中。


但在10月2日,河南鄭州的臧女士在自家小區撿到一隻鴿子,由於右腳腳環上帶有「70周年紀念」的標誌,不免讓人懷疑這正是一隻迷路飛到河南的「兵鴿鴿」。


▲ 如圖,臧女士所撿到的鴿子,腳上佩戴著「70周年紀念」的腳環


不過,這一擔憂隨即就得到了澄清——這隻鴿子腳上的紀念環是今年初全國鴿協統一發放的,並不等同於參加過閱兵盛典,而從腳環上的編號來看,臧女士撿到的其實只是河南本地的一羽幼鴿。


儘管只是虛驚一場,但關於信鴿的討論卻未曾停歇。


信鴿歸巢的習性早就廣為人知,但它們到底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在進行長距離的旅程時,信鴿真的每次都能準確無誤的返途嗎?


這些你以為已經有了解答的問題,其實至今還謎團重重。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就注意到了家鴿這種生物的獨特之處。


在撰寫《物種起源》一書的過程中,達爾文就試圖揭示家鴿的馴化過程。


由於古文明的記載語焉不詳,達爾文並不能推斷這種鳥類被馴化的具體時間,但它的野外祖先卻是如此毋庸置疑——


生活在歐亞大陸上的原鴿,擁有許多和家鴿相似的外貌和生活習性,由於這種野鳥常常棲身在巖壁洞穴裡,達爾文又將其稱為「巖鴿」。



對於原鴿這樣的築巢定居的野生鳥類而言,辛苦找到的巖洞當然不能隨意捨棄,每日覓食後的歸巢行為自然也就容易被理解。


但達爾文敏銳地發現,當原鴿被人類馴化之後,這種歸巢行為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即便將一隻家鴿帶到遠離鴿舍幾百公裡外的陌生地點,它們通常也能準確地返回家中。


這兩者的區別可絕非只是距離的遠近這麼簡單。


▲ 你有沒有想過,長途飛行的鴿子,究竟是怎麼找到回家路的呢?


野生原鴿歸巢的天性完全可以依靠對周邊環境的熟悉來實現,這就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通過周邊的地標找到某個地點一樣——


比如,當我要從家中前往電影院時,大腦會記起前往電影院路途上的重要標誌物:從家裡出門直走,經過某銀行大樓後右拐,再經過某商場左拐就到了。


野生原鴿記憶路線的方式也是如此:從覓食點沿著小河前進,經過一片樺樹林後向旁邊的山上飛就可以歸巢。


在這些尋路過程中,銀行大樓、商場和小河、樺樹林都起到地標的作用,這種導航方式也被統稱為「地文導航」。


▲ 通過典型的建築物和路標等來認路,就是所謂的「地文導航」


當然,地文導航的方式並不僅僅適用於這種短距離的導航,許多候鳥動輒幾千公裡的遷徙路程一樣是以這樣簡單的方式實現的。


每年全球數以億計的候鳥遷徙,大多按照8~9條固定的遷徙路線(Flyway)進行,其中途經我國的「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最能體現出地文導航的重要性。



以沿著這條線路遷徙的黑尾塍鷸為例,當它們從西伯利亞飛入我國境內後,總是會途經吉林省向海溼地,而後飛向天津北大港溼地、山東黃河三角洲溼地、江蘇鹽城溼地,然後沿著東南沿海一路飛向臺灣澎湖。


這些重要溼地和海岸線不僅給黑尾塍鷸標定了路線,也往往成為它們歇腳補給的驛站。


它們長達一萬公裡的遷徙之旅,實際上是由無數個驛站間的短途旅行串聯而成的。



人類使用地文導航,甚至可以取得比候鳥更輝煌的成就。


我們遠途行駛所用的道路,其實就是一種串聯起出發點和目的地的路標,而道路旁邊的指示牌,更是可以方便地指明目的地的方位,這種使用外界資源來界定路標的方式顯然比候鳥更為高效。


除了人類之外,一種小型嚙齒類動物——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居然也掌握了這門訣竅。


研究者發現,當小林姬鼠前往完全陌生的環境中覓食的時候,它們總是會在途中擺放上一些顏色鮮亮的樹葉、或造型獨特的木條,由這些標誌物串聯起的「高速公路」,就是它們歸家的保障。


▲ 小林姬鼠為鼠科姬鼠屬的動物,廣泛分布於歐洲和北非等地區


從目前的記錄來看,信鴿返巢的距離自然不能和黑尾塍鷸相比,在被主人攜帶著前往放飛點的過程中,它顯然也沒有機會像小林姬鼠一樣留下記號。


但它們卻也可以在幾百公裡之外返回家中,甚至創造出不亞於候鳥的奇蹟:目前的信鴿返巢世界紀錄是由我國浙江蒼南的一隻信鴿保持的,它在2005年從新疆飛回浙江,航程達到了驚人的4300公裡。

 

這就是令達爾文也困惑不解的謎團了。





遺憾的是,1882年,達爾文與世長辭,其一生揭開了許多自然界的謎團,但信鴿的神秘卻一直未曾參透。


巧合的是,正是在這一年,法國人Camille Viguier把研究的視線聚焦在信鴿身上。


他指出,信鴿遠途歸巢的行為無疑表明這種鳥類擁有一種繪製地圖的能力,當主人把它們從家中帶往放飛地點的路上,它們就在默默地繪製一幅地圖,而這幅地圖的繪製方式應該與地磁場有關。


Viguier的推測其實來自於人類自己的經驗。



當沒有現代導航技術之前,人類前往一些完全陌生又沒有標誌物的區域(比如沙漠、大洋)是非常危險的,為了給自己留一條返程的路徑,人們往往會記錄方向、距離等重要參數。


這些簡單的參數就可以形成最基本的地圖,我國古代的漁民所使用的《更路薄》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我國海南發現的《立東海更路》上,就有關於前往西沙海域的記載:「自大潭過東海,用乾巽使到十二更。」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大潭就是今天海南的瓊海潭門港,「東海」即西沙海域。就是說從潭門港出發,往東南方向行駛了12個更(一更60裡),就可以到達西沙群島海域。


按照這個邏輯,被主人裝在籠中的信鴿,也可能從出門的一刻就開始記錄自身的運動軌跡。


但在Viguier看來,信鴿的「繪圖方式」可能遠比人類更高級——它們或許可以直接測量起飛地點和家的磁場差異,並由此定位出兩者之間的方向。



Viguier的磁場論在此後的許多年裡備受追捧,並得到了許多實驗的輔證:


在對20羽信鴿進行的磁幹擾測試中,將其中的10隻翅膀上綁上小磁鐵,另外10隻綁上同樣重量的銅片,從一個地點放飛後,帶有銅片的鴿子中有8隻在2天內返回,帶有磁鐵的鴿子只有1隻在4天後返回。


另有解剖學的研究表明,鴿子上頜有許多富含鐵的晶胞,這被認為是它們感受磁場的重要器官。


但「磁場論」也並不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其最大的軟肋就是地磁場並不穩定。


當我們仔細觀察指南針時,總能發現指針並不是正南正北的。


▲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磁北極點的變化,指南針並不指向正北


自從1831年人類第一次發現地磁北極點之後,就立刻發現了每年的磁北極點都在變化,從1831年到1904年,短短73年間,地磁北極就移動了50公裡,而這種移動在1975年之後更是大大增速,現在每年的移動更是超過40公裡。


更嚴重的是,地磁場還會發生反轉,有學者認為,這種反轉大概5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


而鴿子上頜的晶胞,也在2012年的研究中被證明只是一些富含鐵的巨噬細胞,這種免疫細胞不太可能和導航產生聯繫。


如此看來,磁場應當是鴿子導航中的一種因素,但絕非鴿子導航奧秘的全部。





隨後,人們聯想到自然界中另一種常見的導航參照物——光。


在蜜蜂、飛蛾等昆蟲身上,光都是用來指引方向的重要參數。


白天的太陽光被空氣中的大氣粒子和塵埃散射後,會形成一定的偏振特性,而昆蟲的複眼能敏銳地察覺到這些偏振光,藉以判斷自己距離巢穴的方位和距離。



夜晚飛行的昆蟲更是將星光、月光作為引路的明燈。我們常說的飛蛾撲火,其實也是對於這種現象的一種誤讀——


夜間飛行的昆蟲會時刻觀察自己的飛行路線與星光的角度,如果一直按照這個角度飛行,就可以飛出一條最省力的直線。


但人類的火光和燈光距離昆蟲太近,並不能被視作像月光那樣的平行光源,而是以燈泡為中心呈現發散狀。被人造燈光幹擾的昆蟲依然按照一定的夾角朝著燈光飛行的話,就很容易飛出一條等夾角的螺旋線,最終越來越靠近燈光,變成飛蛾撲火。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昆蟲並不是因為喜歡光亮而飛向燈泡,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們早就直勾勾地朝著月亮越飛越高了。


▲ 夜間飛行的昆蟲,會變成「飛蛾撲火」的原因,正如圖所示


當然,鳥類的眼睛和昆蟲不同,它們是否能察覺到偏振光還有待商榷,但的確有許多鳥可以利用陽光來導航。


在將帝企鵝帶到茫茫冰原上釋放後,在陽光充沛的天氣下,它們總是可以筆直地返回巢穴區域。


而一旦遇到陰天,它們就會到處亂走或乾脆停滯不前,等待天晴後又可以按照正確的方向繼續前進。


 

不過,星辰光線導航還有一個重大的難點——無論是白天的陽光還是晚上的星光,它們都會隨著地球的自轉而不斷移動。


想要依靠光線給自己定位,必須要有一套準確的生物鐘系統,並由此來準確地計算出此時的星光所代表的方向。


更何況,星辰光線還要受到天氣的影響,但即便是在陰天,許多信鴿依然可以成功返航,顯然,星辰光線也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嗅覺是另一種生物界常見的導航手段。


生活在北美河流中的美洲鰻鱺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河鰻(日本鰻鱺)的近親,作為一種洄遊魚類,它們總是要返回到大西洋腹地的百慕達海域繁殖。


其洄遊距離常常達到5000公裡,而指引它們回到繁殖地的,正是「家鄉的味道」。


現有的研究表明,美洲鰻鱺在進入海洋後,就可以嗅到百慕達地區特有的味覺信息,沿著這股特殊的味道,它們逆著洋流南下,最終來到百慕達。


▲ 靠嗅覺回到河流進行繁殖的鮭魚:我這大鼻子可不是白長的


回到河流繁殖的鮭魚也擁有同樣的能力,一些鮭魚甚至可以分辨出家鄉河流中不同支流的味道區別。


而在對信鴿的實驗中:


將48隻鴿子進行手術後釋放,其中的半數隻保留嗅覺神經,另外半數只有三叉神經(被認為與磁場有關),結果表明,擁有嗅覺神經的鴿子返回巢穴的能力更強。



那麼,信鴿究竟是依靠哪種方式來導航的呢?


非常遺憾,達爾文的困惑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而從信鴿超凡的導航能力來看,它們可能擁有以上的所有能力——近距離的放飛時,它也會如同野生祖先一樣依靠目視尋找標誌物導航;當來到陌生環境後,磁場、光線和味道相輔相成,讓信鴿足以應對各種複雜的環境。





這則故事難免讓我們感慨。


人類馴化信鴿的歷史悠久,而且至少在4000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利用其歸巢的能力傳遞信息。


然而當今天的「飛鴿傳書」已經被更先進的通訊設施所替代後,我們居然還沒能探明這種古老的通訊方式背後的奧秘。



但這,正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現狀。


當我們愈發自大地認為自己成為萬物的靈長、地球的主宰時,不妨抬頭看看翱翔的信鴿。


它或許會提醒我們,應當對自然的無窮保持好奇,應當對造物的精妙心存敬畏。





深度科普文章撰寫不易,

若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請點個」在看「,

喜歡就請轉朋友圈吧~



[1] Roswiyha Wiltschko. Avian navigation: from historical to modern

concepts. Animal Behaviour[J],2003,65:257- 272

[2] Kam Keung- Lau. An edge- dection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pigeon

navigation[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06,239(1):71- 78

[3] B. Traxler. Polymorphic DNA microsatellites in the domestic pigeon,

columba livia var.domestica[J]. Molecular Ecology,2000,9:365- 378

[4] Andrzej Dybus. PCR- RFLPs within th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 gene of the domestic pigeon (columba livia var.domestica) [J].

Journal Applied Genetic,2002,43 (4): 501- 504 P&P

相關焦點

  • 1s內開啟鴿籠,把「借來的」7萬羽和平鴿同步放飛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全文2196字,閱讀約需4分鐘 從閱兵式的禮炮牽引車、方隊引導車,到各具特色的群眾遊行彩車,再到和平鴿、煙花燃放裝置的運輸車……「十一」當天的閱兵式、群眾遊行和聯歡晚會, 在社交媒體引起了一波又一波話題,而「國慶鴿」是被「借來的」更是一度登上熱搜。那麼現場是如何保障和平鴿快速出籠,同步放飛的呢?
  • 會回家的七萬羽和平鴿。在世界文化中具有一席之地的鴿子
    隨著七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慶祝大會圓滿結束。鴿子為何代表著和平?讓我們追尋歷史,尋找背後的文化涵義。鴿是鴿形目鳩鴿科數百種鳥類的統稱。一種神奇的生物,象徵和平、友誼,全世界通用認知。於是,又過了很多年,到了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畢卡索因為鄰居米什老人的請求畫了一隻鴿子,這隻鴿子就是『和平鴿』的雛形。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卡索又欣然揮筆畫了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飛鴿。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才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徵。國慶結束時,7萬隻和平鴿都是通過北京的信鴿協會向北京人民借的。
  • 為保證國慶閱兵現場音效,總臺這樣做,連他們的靴子裡也有麥克風
    國慶閱兵中你有沒有被三軍儀仗隊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撼到?70周年大會,隨著7萬羽和平鴿和7萬隻氣球的順利放飛而結束。這7萬羽和平鴿都是北京信鴿協會從北京16個區2022戶普通信鴿愛好者中借來的。據悉,這些和平鴿被放飛後,會在天安門廣場上盤旋幾圈,辨別到自己家的方向,然後飛回家。
  • 氣球充氣、和平鴿安檢、彩車保障……揭秘北京公安如何為盛典護航
    從氣球充氣、和平鴿安檢、彩車保障,無處不體現著他們的工作智慧和堅定意志。六秒充一隻氣球 每人每天練習五百隻在國慶盛典活動現場,伴著激昂旋律,7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7萬隻氣球騰空而起,其中負責氣球放飛的是來自北京警察學院的工作人員和學生代表。為了使口令準確傳達,他們專門設計了旗語。北京警察學院學生處副處長 曹健:紅旗準備,開啟頂蓋,綠旗準備,開啟頂蓋。
  • 和平鴿簡筆畫:和平鴿在哭泣
    就在戰爭狂魔吞噬著伊拉克的時候在一張報紙上,我看見一幅「極不和諧」的新聞圖片:一個疲憊不堪的美國兵坐在沙地上,眼神痴木,大概在遙望大洋彼岸的家鄉;一架大炮炮筒直指烽煙滾滾的遠空,就在這硝煙瀰漫的戰場一角,棲息著一隻和平鴿,奇怪的是這隻白羽紅嘴的鴿子靜靜地立著,凝視不動,似乎在藐視那槍林彈雨,那瘋狂轟炸,那呼嘯而過的飛彈…..
  • 國慶7萬隻氣球揭秘:乳膠材質+氦氣 5天腐爛
    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大會,在閱兵式作為壓軸營造現場氛圍的七萬隻氣球騰空而起,7萬個氣球形成一道色彩斑斕的氣球幕牆,將最壯觀的色彩描繪在藍天上。在國慶閱兵儀式上一次性放飛了7萬隻氣球,場面震撼之餘也讓人心生疑問,這些氣球是如何準備的?
  • 閱兵儀式上放飛的7萬氣球飛到哪裡?技術指導來揭秘了,網友點讚
    10月1日,閱兵儀式上放飛7萬隻氣球。不少網友關心氣球飛到哪裡會不會汙染環境?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已經被預先考慮到了10月1日國慶閱兵儀式上7萬隻彩色氣球同時放飛場面震撼據澎湃新聞國慶閱兵氣球指導曾建鵬為大家做了揭秘放飛的7萬個氣球都是用純天然的乳膠製作是可降解的正常情況下這種材料埋在土裡一周左右
  • 頂尖賽鴿名家對決,內蒙古北國之春決賽放飛6661羽
    內蒙古北國之春賽鴿中心2020年第三屆"北國之春杯"500公裡決賽拉開戰幕,於10月15日完成集鴿,共計上籠6661羽。10月16日早上7點33分,所有賽鴿在寧夏銀川兵溝開籠放飛,司放地天氣晴朗,鴿群走勢良好,預祝參賽鴿友取得優異成績。
  • 國慶閱兵的氣球故事:練習10多次 吹掉130萬個氣球
    新京報訊(記者 羅亦丹)10月1日,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的末尾,七萬隻氣球騰空而起,組成五彩斑斕的氣球幕牆,在天空架起了一道彩虹。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這七萬隻氣球能夠於國慶當天在同一時間放飛,形成波瀾壯闊的美景,是24名氣球藝術從業者與300名志願者經過6個月的反覆練習得到的成果。
  •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螢火蟲為什麼不能隨意放飛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 螢火蟲為什麼不能隨意放飛野外筆記以下文章來源於阿拉善SEE廣西項目中心 ,作者生如毛竹阿拉善SEE廣西項目中心致力於廣西本土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凝聚企業家精神但是,很多朋友表示不能理解:螢火蟲為什麼不能放飛?放飛螢火蟲和放生不是一樣性質的嗎?怎麼的,還不能看螢火蟲了?對此,本文也嘗試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
  • 探秘:天安門7萬隻氣球如何充氣 怎麼放飛
    這次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將放飛7萬隻七彩氣球。看似簡單的氣球放飛,背後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 國慶7萬隻氣球揭秘:乳膠材質+氦氣 練習用掉130萬隻
    10月1日,國慶閱兵儀式上一次性放飛了7萬隻氣球,場面震撼之餘也讓人心生疑問,這些氣球是如何準備的?對環境是否有汙染呢?近日,來自長春的一名90後氣球技術指導在採訪中回答了這些疑問。首先是人員配備,接到70周年氣球放飛活動事宜的籌備通知後,一共組織了20多名氣球技術指導,300多位大學生志願者。
  • 【國慶】黃金周一起相約皮皮鯊兒童樂園吧!美人魚表演、放飛氣球、烘焙手工還有更多充值優惠等著您哦!
    十月一日,皮皮鯊誠摯邀請百名小朋友和我們一同大手牽小手,放飛五彩斑斕的氣球,放飛夢想!國慶期間,皮皮鯊還會每天在淘氣堡和歡樂蹦床帶領寶貝做各式各樣的遊戲互動,讓你國慶7天high不停!:10.1-10.7隻要老顧客帶新顧客到店辦理300元以上會員卡即可免費獲贈遊戲幣。
  • 記者探秘:天安門7萬隻氣球如何充氣 怎麼放飛
    這次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將放飛
  • 探秘:閱兵日天安門7萬隻氣球如何充氣 怎麼放飛
    這次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將放飛7萬隻七彩氣球。看似簡單的氣球放飛,背後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9月1日,記者在北京豐臺區的武警某部隊營房看到,負責氣球放飛的武警戰士正在進行最後一次集中訓練,280名武警戰士分為兩人一組,一人負責充氣,另外一人負責綑紮氣球。北京市團市委中少部部長任海宏稱,按照這個模式,2個人1分鐘內至少要充6個氣球,才能保證在1個半小時之內充完7萬個氣球。
  • 30種7.5萬隻上海本土蝴蝶將現上海動物園,國慶期間有去處了……
    上萬隻蝴蝶翩翩起舞,圍繞在你的身邊,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展區經過精心打造,在國慶前「重裝上陣」,約30種7.5萬隻色彩斑斕的活體蝴蝶將在活動開展的一個月中陸續放飛。放飛的蝴蝶均為我國本土的養殖蝶類,其中許多種類在上海本地也能看到。
  • 上海動物園蝴蝶展來啦,7.5萬隻陸續放飛
    海岸君從園方獲悉, 「蝴蝶花園」經過精心改造, 在國慶前「重裝上陣」, 約30種7.5萬隻色彩斑斕的活體蝴蝶 將在一個月中陸續在花園中放飛。
  • 看看美國放飛140萬個氦氣球,帶來多大的災難
    氣球都是我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東西,它的用處很廣泛,能用來給小孩子當玩具,還能用作裝飾品,每當盛大的節日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放飛氣球和和平鴿,來向全國各地的人傳達我們喜悅的心情,那氣球是怎麼飛起來的呢?
  • 成都一景區欲舉辦放飛10萬螢火蟲活動 被緊急喊停
    此前國內曾有先例,不少商家看準人們的懷舊情結,煞費苦心舉辦大型螢火蟲放飛活動,其結果卻出乎預料——大量螢火蟲死亡。  先後促成秀麗東方景區取消螢火蟲放飛、淘寶禁售活體螢火蟲後,成都的彭女士近日發現,郫都區蜀國鵑都景區又準備在其「螢光浪漫夜」活動中放飛「10萬隻螢火蟲」。她和關注螢火蟲保護的公益人士們再次行動起來,希望主辦方能取消該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