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是大乘佛教最早的佛經之一,因此經的著經者是維摩詰居士,故而得名。維摩詰為梵文音譯,其意為潔淨、無垢、沒有汙染之意。此外《維摩詰經》還是禪宗的宗經之一,有人認為中國的禪宗起源於達摩祖師來華之後,豈不知在達摩到來之前,就因受《維摩詰經》和《法華經》的影響,為禪宗思想奠定了根本。
《維摩詰經》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在我國古代有許多名人將此經視若珍寶,並深受其影響,唐朝大詩人王維便是其一,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不難看出從其名字之中便能瞭然,所以後世將王維稱作「詩佛」也可看出王維與佛家的淵源。另一位受此經影響頗深的歷史名人便是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不僅多次將經文引入詩文,並且在晚年還為此經做了注。
以下便將此經卷中的五段經文分享,在此與諸君共參共悟,因不是佛門中人,必多有謬誤偏頗之處,還望吾師指正。
一,以智慧劍,破煩惱賊。釋義:以智慧為劍,斬破煩惱之賊。
在中文中,佛的意思便是覺悟的智慧之人,這裡的智慧便是修行圓滿的智慧,煩惱為人生的執念與業障,所以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用修行的圓滿來衝破世間的煩惱執念。
二,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釋義:內心有汙垢,看眾生也也有汙垢,內心清淨無塵所以視眾生也是清淨。
雜念與妄想便是心中的汙垢,如若心中清淨無雜念妄想,所看到的世界便是乾淨的,這與佛家所說的相由心生是一個意思,我們所看到的色相皆由自心而起。
三,深植德本,久成佛道。釋義:以行善積德為根本,久而久之便與現世活佛無異。
中國古代有一句老話說「行善有餘慶,多藏必厚亡」,便是說人要行善積德廣結善緣不論與人與己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這與佛家所說的種善因得善果的內容是一樣的。
四,欲得淨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釋義:如若想踏入佛門淨土,首先要清淨自己的內心,隨著內心的空明清淨便進入佛國清淨國土。
佛門所說的淨土,通常我們可以理解為功德圓滿的莊嚴所在,所有修行圓滿的菩薩諸佛的境界,是無塵無垢的大極樂世界。
五,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恆以一心,術諸功德。釋義:常常反思自己的過失,不去爭辯別人的過失,全心全意將一心用在積攢功德之上。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這些佛儒共通的道理不但對佛門修行有諸多益處,對我們常人安身立命也大有裨益,不論空門還是凡俗都該以修身利他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