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2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幾年前,我從城市裡拉回了40多棵鳳凰樹,種在環村路的旁邊。鳳凰樹如期開了花,牽著牛、開著農用車的父老鄉親們,每天經過的時候,都會停下悠閒的腳步,掏出自己的手機,愉悅自己的雙眼,他們也懂得了生活的美好。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紫薇
小村在雷州半島,一個離城市60公裡遠的山旯旮裡。幾年前,是我花了1萬多塊錢,從城市裡拉回了40多棵鳳凰樹,叫鄉親們幫忙,沿著村的四周,在環村路的旁邊,並排一行地栽上了我心中期待已久的樹種。
除了有一棵本來就不呈現生機、移栽中根部又受了傷的枯死之外,其它的都慢慢地適應了鄉村的土壤和氣候環境,很快茁壯成長起來。
幾年過去了,昔日只有3米多高的鳳凰樹,轉眼間長成了一棵棵巨傘般的風景。
但並不是每一棵鳳凰樹都開花。我發現,在已開花的十幾棵樹裡,開得最繁的卻是我家院子大門前面的那3棵。葉子不多,稀稀拉拉的一些綠色,若隱若現於火紅的花海裡。滿樹都是紅裡透白的鳳凰花。像一把火炬,在夏天裡熊熊燃燒,又像一幅幅油畫,畫家是一位極擅色塊的高手,用寫實的手法,大膽潑墨塗紅,工筆中抽象,似乎要讓鳳凰樹開聲,高歌一曲,要讓每一棵樹都奔跑起來,在鄉野的寧靜裡,驚醒這一方被世界遺忘了的田園。
鄉親們都趕來點讚。連平時不願移步門外的90歲老人家都拄著拐杖,蹣跚著來到鳳凰樹下,讚嘆不已。他們都說,好心有好報,樹也懂人性,也知道感恩。這3棵鳳凰樹,開得這麼好看,真的就是3朵大紅花,是要獻給有心栽花種樹的人的!
鄉親們在誇我。美是一種付出,我栽樹,我們一起享受花開,小村戴上了一頂頂花冠!
我一直以為,小村的人離欣賞美的距離還很遙遠。他們早出晚歸,一年到頭都在為了溫飽而忙而累。出門就是土地,進門就是家務,哪有心思看花愛美呢。
我幾年前想在村裡栽樹種花的目的,純粹就是為了自己,為了一個外出的遊子,能有一份家鄉的牽掛,一份永駐心底的鄉愁。
如今,我突然覺得,我是多麼的孤陋寡聞,我離開家鄉30年了吧。30年前的農村、農民,和30年後今天的他們相比,嬗變的速度,其實比我想像的至少要快上10倍。我真的落後了。
我本來打算,等到鳳凰樹都盡情綻放之後,為了不浪費這麼美好的風景,約上一批攝影家,到村裡來搞一次「鳳凰花開,幸福鄉村」的攝影創作活動。其實,哪裡需要攝影家,我們村子裡人人都成了攝影高手了。我看到,自從鳳凰樹開花之後,我家門對面每天都有人過來拍照留影,沒有手機的老人家,就叫上有手機的年輕人幫忙。
我想到種鳳凰樹的更深層的緣起,一是,我一直都喜歡看花。記得小時候,放牛在田野,常常因為一朵美麗的野花,而忘了看牛,結果牛跑去啃番薯苗了,自己仍沉浸在對未來的嚮往中。二是,我父親90歲了,他說,自己沒有力氣再種樹了,叮囑我傳承下來,總有一天大家會喜歡種花植樹的。我也憶起父親經常說的一句老話: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三是,現在的農村真的都脫胎換骨了,種田的人都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穿。人一旦不再為溫飽愁眉苦臉的時候,居住環境就不僅僅是一條小村的外表造型,一個人的生活美不美,真的要看他(她)內在的精神審美情趣了。現在在村子裡,你敢說哪一家沒有讀書人?哪一家沒有富裕的人?哪一家沒有愛美追求美的人?我不敢小覷現在的農村。
我的鳳凰樹如期開了花,牽著牛、開著農用車的父老鄉親們,每天經過的時候,都會停下悠閒的腳步,掏出自己的手機,愉悅自己的雙眼,他們也懂得了生活的美好。看花拍花也是一種生活必需,比吃飯穿衣更有深意!
來源 | 羊城晚報2020年06月24日A12版
文字 | 鄧存波
圖片 | 視覺中國
編輯 | 艾心
校對 | 林霄
原標題:《【今日廣東·鄉音】小村的鳳凰樹也開花》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