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加工材料的加工技術的有效解決途徑

2020-12-08 第一工程機械網

工程機械的一些零件由難加工材料製成。充分認識難加工材料的種類、切削加工的特點及其應當使用的刀具材料,研製先進的刀具及其材料,採用新的加工技術,是解決難加工材料加工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難加工材料的種類

用於工程機械零件的難加工材料主要有高強度鋼、超高強度合金結構鋼、高錳鋼、淬硬鋼、冷硬鑄鐵、不鏽鋼、高溫合金、工程塑料、複合材料等。其難加工的原因一般是高硬度、高強度、高塑性和高韌性、低塑性和高脆性、低導熱性、有微觀的硬質點或硬夾雜物以及化學性質活潑。為此,應針對難加工材料的特點,採用新的加工技術,保證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

二、難加工材料切削加工特點

1.高強度和超高強度鋼

高強度、超高強度鋼與普通碳素結構鋼相比,硬度和強度比45鋼高出1倍以上,衝擊值較大,導熱係數偏低,故切削力較大,切削溫度較高。

加工高強度、超高強度鋼時,應根據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要求,分別採用不同牌號的YT類硬質合金刀具。高速精加工時,應採用高碳化鈦基(TiC)含量的YT類合金,也可採用YN類合金(金屬陶瓷)、塗層合金與Al2O3陶瓷。在工藝系統鋼性允許的情況下,應使刀具的前角和主偏角較小,刀尖圓弧半徑較大。加工時,則必須採用低於加工中碳正火鋼的切削用量和切削速度。

2.高錳鋼

常見高錳鋼的典型牌號有Mn13、40Mn18Cr3和50Mn18Cr4等。其原始硬度雖不甚高,但其塑性和韌性特別高,加工後硬化可達HBW500,導熱係數只為45鋼的1/4,切削力比加工中碳鋼時增大60%,切削溫度很高。

切削高錳鋼時應選用硬度高、有一定韌性、導熱係數較大、高溫性能好的刀具材料。粗加工時一般應選用YG類和YW類硬質合金,精加工時可用YW或YT14類合金,如用Al2O3陶瓷刀具進行高速精加工,效果則很好。加工時,宜採用較小的前角、主偏角和較大的后角;切削速度應較低,進給量應較大。

3.淬硬鋼和冷硬鑄鐵

淬硬鋼的硬度可達HRC60以上,塑性和導熱係數均極低;冷硬鑄鐵的硬度可達HRC52~HRC60,其他性能與淬硬鋼相近。這2種材料宜採用YG類合金(YG類的彈性模量大於YT類合金)。若用Al2O3或Si3N4基陶瓷刀具對淬硬鋼和冷硬鑄鐵進行精加工、半精加工,效果比硬質合金更好。加工時,刀具應採用較小的前角、主偏角和較低的切削速度。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時可用CBN立方氮化硼刀具。

4.不鏽鋼和高溫合金

奧氏體不鏽鋼(如1Cr18Ni9Ti)加工難度較大,它的原始硬度、強度都不太高,但塑性、韌性很高。加工時硬化嚴重,且有一定數量的硬質夾雜物,導熱係數僅為45鋼的1/3,切削力較大,切削溫度較高。

高溫合金的加工難度更大,其原始硬度、強度偏高,導熱係數很小(為45鋼的1/3~1/4),硬夾雜物多,加工硬化嚴重,切削力大,切削溫度高。加工不鏽鋼和高溫合金都應採用YG類和YW類硬質合金,而不能用含Ti的YT類合金。加工時應採用適當的刀具前角,切削速度應較低,進給量應較大。

5.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的品種非常多,按其性質的不同可分為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2大類。其硬度、強度雖然不高,但導熱係數極小,只為碳鋼的1/175~1/450,加工時容易引起燒傷和熱變形;彈性模量小,不易保證加工尺寸。加工工程塑料刀具材料一般選用YG類硬質合金或高速鋼。

6.複合材料

複合材料可以由金屬、高聚物和陶瓷三者中任意兩個人工合成。複合材料包括纖維增強材料和顆粒增強材料,其中纖維增強材料有碳纖維(CFRP)、玻璃纖維(GFRP)和Kevlar纖維(KFRP)等。其彈性模量和導熱係數都很小,已加工表面易發生回彈、撕裂,產生毛刺;纖維對刀具切削力有一定擦傷作用,刀具材料宜選用YG類硬質合金或高速鋼;顆粒增強材料的基體(如鋁合金)雖較軟,但顆粒(如SiC)很硬,對刀具切削力有衝擊和刮傷作用,故刀具受損傷很大,應採用CBN或金剛石刀具。

三.難加工材料加工新技術

1.採用高性能新刀具新材料

新型刀具(見圖1)的應用有力地提高了難加工材料加工效率。新型高速切削鋼有各種超硬高速鋼、粉末高速鋼和塗層高速鋼,其切削性能比普通高速鋼大為提高。新型硬質合金包括各種添加鉭、鈮等元素的WC基合金、細晶粒和超細晶粒的WC基合金、TiC基和Ti(C,N)基合金、塗層和稀土硬質合金,還有熱壓複合陶瓷和超硬刀具材料CBN、金剛石等,可以分別用於切削各種難加工材料,但應注意工件、刀具材料的合理匹配。

2.採用非常規切削方法

上述新型刀具材料在常規切削狀態下的性能尚不能滿足一些難加工材料的切削需要。例如,對於某些高硬度材料的加工,新型硬質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還顯不足,因此必須降低切削速度,由此造成加工效率不高。CBN和金剛石刀具硬度雖高,但強度不足,且金剛石不能加工黑色金屬,故只能在一定的切削條件下用於難加工材料的加工。對於以上狀況,可採用非常規的新切削方法。

(1) 加熱切削法

加熱切削法一種是導電加熱切削,即在工件和刀具的迴路中(工件必須是導電體)施加低電壓(約5 V)、大電流(約500 A),使切削區產生熱量,從而使局部工件材料的力學性能、接觸和摩擦條件都發生變化。

另一種是等離子體加熱切削,即用等離子弧對靠近刀尖的工件材料進行加熱,使其硬度、強度降低,從而改善了切削條件。

這2種方法的效果相近,均可較大幅度地降低切削力,消除積屑瘤,提高表面粗糙度技術標準和刀具耐用度。因此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大切深、大進給加工硬材料是有效的。瀋陽工業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曾用等離子體加熱切削法加工高錳鋼和高強度鋼,華南理工大學和安徽工學院曾用電熱切削加工高強度鋼,取得了系統的試驗數據,並開始在生產中應用。此外,還有一種雷射輔助切削法,如圖2所示。

近年,國內發明了「電熔爆」切削法。帶電的刀盤與被加工表面產生劇烈放電,將被加工表層快速熔化、爆離,從而切掉餘量。此方法工件內部材料不受熱的影響,效率高,對硬、軟、黏料均適用,既可用於粗加工,又可用於精加工。

(2) 低溫切削法

低溫切削法用液氮(-180 ℃)或液體CO2(-76 ℃)為切削液,可降低切削區溫度,如圖3所示。據試驗,使用該方法主切削力可降低20%,切削溫度可降低300 ℃以上,同時積屑瘤消失,提高了已加工表面質量,刀具耐用度可提高2~3倍,在加工高強度鋼、耐磨鑄鐵、不鏽鋼、鈦合金時均有效果。

(3) 振動切削法

振動切削法是用不同形式的振動發生器,使刀具發生強迫振動。f >10 kHz者為高頻,f<200 Hz者為低頻。振動切削可使刀屑間摩擦係數和切削力大幅度降低,變形係數及切削溫度下降,積屑瘤消失,加工硬化降低,故能提高已加工表面質量。但對刀具耐用度有些不利,必須採用韌性強的刀具材料(如高速鋼、超細硬質合金等)。國內有10餘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對振動切削進行過研究,被加工材料涉及鈦合金、淬硬鋼、不鏽鋼、熱噴塗層、紫鋼、陶瓷及GFRP等,加工方法有車削、攻絲、鑽孔、鉸孔等,都取得了好的效果。若同時使用切削液,效果尤佳,如圖4所示。

(4) 真空切削法

日本東洋大學對真空中切削進行了研究,加工銅、鋁時,真空度對變形係數、切削力及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無影響;而加工中碳鋼和鈦合金時,真空度越大,其變形係數及切削力加大,表面粗糙度較低。這是因為在真空中刀屑界面不能產生有利於減小摩擦的氧化物。圖5為真空切削的零件。

(5) 惰性氣體保護切削法

這是針對切削鈦合金這類材料所採取的一種措施。南京航空學院曾在鈦合金的切削區噴射氬氣,使切削區材料與空氣隔離,因而不產生不利於加工的化合物,從而改善了鈦合金的加工性。這種方法對化學性質活潑金屬的加工有一定效果。以此類推,如果採用某些特殊成分的切削液,也會有效果。

(6) 絕緣切削法

在切削過程中,如將工件、刀具連成迴路,迴路中有熱電流,則刀具磨損加劇;如將工件、刀具與工具機絕緣,切斷電流,則刀具耐用度有所提高。西北工業大學用這種方法鑽削高溫合金K14,西安黃河機械廠用該法切削1Cr13、2Cr13鋼,均取得了一定效果。這種方法的機理雖未查明,但簡單易行,有實用價值。

(7) 超高速切削法

在常規切削下,提高切削速度將使刀具耐用度降低。有人提出,當切削速度提高到一個臨界值,切削溫度就達到最高值,然後溫度將隨著速度繼續提高而降低,切削力也隨之下降,可獲得較高的表面質量。這就是超高速切削的理論基礎。美國、德國、日本的學校和工廠在這方面有很多實踐,他們用硬質合金、陶瓷刀具切削鋼、鑄鐵、鈦、鋁合金等材料。這種切削方法常受到設備條件限制而不能推廣,能否在難加工材料切削中發揮作用,尚有待探討。

3.採用特種加工方法

工程機械零件的加工,除了上述各種方法以外,相繼研究出一些與切削加工原理完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電火花加工、電解加工、超聲加工、雷射加工、電子束加工、離子束加工等被稱為特種加工方法。

在特種加工方法中,工具與工件基本上不接觸,加工時無明顯的機械作用力,可加工脆性材料、精密細微零件、薄壁和弱剛性零件等。該方法利用電能、化學能、聲能、熱能去除被加工材料,瞬時能量密度很高,可加工任何高硬度材料。

目前,電火花加工多用於加工模具和異形孔等;電解加工多用於加工特形表面和異形孔,可獲得更高的表面質量;超聲加工可加工許多非金屬硬脆材料,尤其是加工異孔、切割等;雷射加工主要用於各種金屬、非金屬材料的打孔與切割;電子束加工主要用於打微孔和切縫;離子束加工可對零件表面進行超精密、超微量加工。

這些特種加工方法都需要特殊的專用設備,價格較昂貴,消耗能量很大,因此使用範圍受到很大限制,然而已在難加工材料的加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關焦點

  • 【先進刀具】切削難加工材料的解決方案——PCD和CBN刀具
    對切削刀具材料中這兩種先進概念刀具的加工挑戰已盡人皆知。不同設計的CBN刀具被用於對淬硬黑色金屬進行連續或斷續切削,以及切削加工焊接金屬和複合金屬。而PCD刀具被廣泛應用於銑削有色金屬、複合材料、塑料以及極其難加工的超級合金。
  • 【先進刀具】航空難加工材料加工刀具
    一段時期以來,PCD 在飛機加工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於採用了PCD 礦脈技術這樣的新型加工工藝,PCD 刀具的可靠性和精密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採用PCD 礦脈技術的硬質合金刀具頂端槽中充滿了PCD 粉末。施加高溫高壓後,在刀具頂端形成多晶金剛石。最後還要對刀槽和刀刃進行腐蝕和打磨。
  • 超聲加工作為一種新工藝,加工硬脆材料的特種加工方法
    尤其是要在這類材料零件上加工出不規則形狀的通孔和盲孔、深孔和螺紋、以及用成形工具(例如方形、橢圓形工具)直接從材料上加工出成形零件,採用一般加工方法,是很難或者根本無法實現的。這對於在國防科研和生產、以及各種工業部門中某些關鍵技術間題的解決,新型結構零件的採用。貴重材料的節約,都帶來不少困難。超聲加工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新途徑。目前,已製成各種類型的超聲加工機,可供科研和生產應用。
  • 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發展趨勢
    一、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的現狀。 根據《2019年集成電路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信息,優秀工藝(28nm及以下)佔市場48%,其他完善加工技術佔52%。完美的加工技術在半導體材料和加工晶片領域可以被認為是流行的。
  • 埃馬克電化學加工技術加工航空零部件
    埃馬克電化學加工(ECM)和精密電化學加工(PECM)技術可以說是最佳選擇,儘管目前許多開發人員和設計工程師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採用該技術對那些高強度合金和類似材料加工生產出的複雜零部件,不僅使加工刀具(這裡是指陰極消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達到了最小磨損度,而且加工出的部件表面具有了更為卓越的品質,如無毛刺、無微觀結構變化(材料晶間結構)等。
  • 為什麼我們認為鈦合金是一種難加工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什麼我們認為鈦合金為什麼我們認為鈦合金是一種難加工材料 加工薄壁或環形等易變形零件時,這個問題就更加嚴重,將鈦合金薄壁零件加工到預期的尺寸精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隨著工件材料被刀具推開時,薄壁的局部變形已經超出彈性範圍而產生塑性變形,切削點的材料強度和硬度明顯增加。此時,按照原先確定的切削速度加工就變得過高,進一步導致刀具急劇磨損。
  • 2020極端磨削加工技術研討會開幕,前沿技術報告來了!
    《超聲輔助磨削技術及其應用》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康仁科超聲輔助磨削技術是在磨削工具與工件相對運動中引人超聲振動,通過機械和超聲的複合作用,提高加工性能和改善加工質量的先進加工技術。超聲輔助磨削技術在難加工材料複雜構件的高效精密加工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廣闊應用前景。超聲輔助加工技術是涉及技術領域較寬、應用範圍較廣的先進複合加工技術。
  • 鏜削加工中避免工件材料加工硬化的技巧
    他認為,磨鈍的鑽頭或誤用鑽頭會使所加工的孔處於非常糟糕的硬化狀態。不管你在鏜孔作業中使用了多少好的辦法,都將為一個糟糕的粗加工而付出代價。一個好的應用工程師應該能夠根據刀具使用狀況及時發現工件材料的加工硬化情況而不是指責刀具的製造商。Garud指出,容易產生加工硬化的材料包括鎳基超合金如Inconel 718、奧氏體不鏽鋼和雙相不鏽鋼。切削加工產生的熱會使工件材料的加工硬化傾向增加。
  • 特種加工會議前,來看看最大會場之一的電化學加工
    ECM技術的優勢在於:1)能加工各種硬度和強度的材料,不管其硬度和強度有多大,都可以加工;2)生產效率高,約為電火花加工的5-10倍,在某些情況下比切削加工的生產率還高;3)表面質量好,不會產生殘餘應力和變質層,沒有飛邊、刀痕和毛刺,表面粗糙度可達Ra0.05μm;4)工具電極在理論上不損耗,基本上可以長期使用。
  • 銀寶山新展出超聲加工技術
    寶安日報訊(記者 王悅)在12月28日至30日舉辦的第三十屆深圳國際醫療器械展覽會上,寶企銀寶山新展出了醫療器械一站式設計製造服務解決方案、硬脆材料高效高精密超聲波加工解決方案、金屬3D列印在人體骨關節的應用等超聲技術,展示了超聲加工領域的前沿科技和產品。 此次展出產品包括壓電超聲系統、超聲波驅動電源等。
  • AFM:面向硬脆材料的精密製造技術——幹法刻蝕輔助雷射加工
    由於傳統加工工藝的限制(機械加工精度低、掩膜腐蝕的各向異性導致結構保真度低),藍寶石在微納光學領域的應用受到極大的限制。近年來,飛秒雷射微納加工技術由於具有真三維加工能力,突破衍射極限的加工精度等優勢,已在微電子、微光學、微機電系統、生物傳感等領域微納結構的精密製造中得到驗證並實現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飛秒雷射燒蝕技術能夠實現藍寶石等硬脆材料微納米結構的製備。
  • 與一般材料加工相比,超硬材料加工有何不一樣?
    超硬材料加工作為工業製造重要產業之一,主要用途在於製造加工成其它材料的工具,尤其是在加工硬質材料用具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不可替代性。除加工製造成各類工業刀具、零器件外,廣泛用於五金、汽車製造、模具加工、材料切割等領域和場景,超硬材料在光學、電學、熱學方面具有一些特殊性能,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材料,其應用市場需求也在穩步上升。那麼,超硬材料如何加工製造成為常用工業工具、器件,與一般的材料加工相比,其配套加工設備是否具有特殊需求?
  • 優超精密超聲加工系統,噴絲板微孔加工首選
    其均勻度與噴絲板的設計、製造密切相關,對微孔加工精度具有較高要求!解決噴絲板微孔加工難題,是保證熔噴布高質高量供應的關鍵!熔噴布噴絲板微孔如何解決噴絲板微孔、多孔加工難題,實現加工速度快、精度高、刀具壽命長的效果?優超精密自主研發的超聲加工系統可提供解決方案!
  • 超聲加工的特點與應用
    也特別適合加工不能承受較大機械應力的薄壁、窄縫、低剛度的零件。適合於硬脆性難加工材料加工。極限切削力是保證硬脆性材料超聲磨鑽工藝的首要條件,超聲加工的加工方式和原理,相較於普通加工,能大幅減小對工件表面的切削力、切削熱,以及刀具負荷,能顯著提升難加工材料的加工效率,為玻璃、陶瓷、藍寶石、碳化矽等硬脆性材料加工提供高效、高質的解決方案。易於微小孔加工與拋光。
  • 電子束技術在材料加工中的應用
    電子束加工是以高能電子束流為熱源,對工件或材料進行的不同於傳統機械加工的特殊加工方法。電子束加工可簡稱為EBM(Electron Beam Machining),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施泰格瓦爾德發現的。按照電子束加工所產生的效應,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電子束熱效應,二是電子束化學效應。
  • 雷射技術助力電子製造與材料加工-高功率基模固體倍頻雷射器及其應用
    即將參展2011年慕尼黑上海雷射、光電展的美國光波公司(展位號E4.4412)推出的高功率雷射端泵固體雷射將會給工業雷射行業帶來新的希望,其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製造與材料加工,足以引起全世界相關行業的關注。這種雷射器是基於光纖耦合端面泵浦、聲光調Q固體雷射器,光束質量接近衍射極限,脈衝能量穩定性極好,後一階段的雷射微納加工將沿著高效方向發展,最終將顯著降低雷射微加工時間成本。
  • 鈦合金材料磨削加工技巧全在這了
    (5)在鈦合金磨削過程中,受難以解決的問題影響,主要是因為傳入工件中的磨削熱很難導出來,容易讓工件變形、燒傷,甚至出現一些裂紋,因此,工件表面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粗糙。解決措施抑制措施解決磨削燒傷和裂紋在用砂輪來加工TC4鈦合金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比較嚴重的是粘附現象,由於速度較高,磨削力和溫度都是比較高的,這樣就會燒傷表面以及產生裂紋。
  • 齒輪加工中滾齒加工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法
    導讀齒輪是機械產品設計中的常用零件,而在齒輪齒形加工中,滾齒應用最廣泛,它除可加工直齒、斜齒圓柱齒輪外,還可以加工蝸輪、花鍵軸等。滾齒適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和大批大量生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滾齒的加工原理及常見缺陷處理辦法。滾切齒輪可看作無嚙合間隙的齒輪與齒條傳動。
  • 物理所三維手性超材料的摺疊加工
    然而,目前主流的微/納米製造技術是基於平面工藝,不能直接用於三維微/納米結構的加工。近年來,三維加工方法和技術已有較大的進展和突破,如多層疊加、雷射三維直寫和3D列印等,但是在納米尺度上進行可控的三維加工仍面臨巨大挑戰。
  • 【「沉睡」的鎂合金】(一)克服「可燃」和「難加工」的弱點
    【相關新聞】 配備48V系統的汽車將在2017年前後問世 靠超導疾馳的日本磁懸浮中央新幹線 BONSAI LAB推出不到10萬日元的小型3D印表機 武藤工程推出低價位3D印表機 歐洲公布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探討調整中期目標   「易燃」、「難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