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發展趨勢

2020-11-26 騰訊網

一、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的現狀。

根據《2019年集成電路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信息,優秀工藝(28nm及以下)佔市場48%,其他完善加工技術佔52%。完美的加工技術在半導體材料和加工晶片領域可以被認為是流行的。

因為很多原因,#電晶體的規格變小了,很久以前一開始就陷進泥裡了,越來越難。到了22-28nm以後,不可能再按比例變大變小了,所以為了追求完美也就不再需要變小了。而是選擇了更為完善的電晶體設計方案,在CPU架構上配合多核線程同步等一系列技術細節,向客戶展示相當於再次升級的產品特性。

也就是說,製造工藝越來越難以保證這麼小的規格,在目前的技術標準下無法提高特性。以至於具體的規格和連接點已經是兩回事了。

那為什麼做小規格那麼難呢?

決定製造工藝最低規格的主要設備叫光刻。

它的作用是像衝洗照片一樣衝洗晶片表面的印刷電路原理,覆蓋必須保留的部分,然後蝕刻掉不用的部分。中間的實際加工工藝自然更複雜,工藝流程也多種多樣。

目前流行的新製作工藝採用西班牙Esker分子公司生產的ADG408BN步進式光刻技術,燈源的應用光波長為193nm,因此 更小的規格必須通過多次曝光才能達到,一些幾十種不同的設計模板必須依次連續曝光才能列印出所有的CPU設計方案。透光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精度危害,難度係數難以想像。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工作(前後約十年),例如浸沒式光刻技術(把光路放入某種液體中,因為光的折射率較高,最小規格與折射率成反比)和相位差掩膜(按照180度反向法,產生的透射相互抵消,並且精度得到提高)最終能夠生產出低於60納米技術的產品,但是這使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成本變得昂貴。成品率降低,使得難度係數和成本不能被接受。可接受的極限約為20納米技術(intel14nm納米加工技術的規格)和7納米技術(規格為假),但相對性不經濟,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特性降低、功率大等)。)。我相信你能理解英特爾14納米技術。

那為什麼不需要光波長更小的光刻呢?

起初,燈源很難製造,但很難製造,這被稱為波長為13.4納米的極紫外(EUV)技術。

然而,在這個波長下,沒有合適的物質可以用來折射光,這就構成了必要的雷射光路。所以這項技術中只有所有的光學系統都是反射面,而在如此高的精度下,設計方案本身複雜的折射光路是一個難以想像的瓶頸問題。

這個難度已經基本被世界頂尖公司解決了,但是還有一個新問題,就是UV燈源的抗壓強度無法維持高韌性製造,所以可以做,但是速度慢,會賠錢!因此, GF和SMIC很早就放棄了,英特爾也很痛苦。只有不法的臺積電和錢多無處花的三星還在鍥而不捨,三星的EUV7點評很差。

二、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何去何從。

根據目前的原理,半導體材料的加工技術要麼是改善電晶體的靜電學物理,要麼是改善截面的輸運特性,決定電晶體的基本特性(功率開關速率和通斷流量)。

近年來,一方面根據原材料、結構和加工工藝的創新,再次推廣氮化鎵(GaAs)和氮化鎵(GaN)以及一些改進的結構;另一方面,生物學家也在探索原理上的變化,如隧穿電晶體、負電容效用電晶體、碳納米管及其近年來流行的石墨烯電晶體,即石墨烯材料被用作截面原材料,但由於至關重要的問題,沒有取得很大進展。

在電晶體的設計方案中,除了考慮功率開關的特性外,還必須考慮另一個特性,即飽和電流的問題。飽和狀態能否開關很重要。其實電晶體能合理工作的直接原因是電流可以飽和。由於不飽和脂肪的存在,電晶體無法維持數據信號的傳輸,因此無法承擔負載,相當於電源開關的接觸不良現象。如果放入電源電路,就不能正常工作。

長期以來,高電子密度的氮化鎵一直用於一些大功率電子器件。氮化鎵具有電子器件的高電子密度和熱流密度(通俗地說就是傳熱能力),所以理論上是很有前途的原料。

在結構和原材料方面,英特爾的SuperFin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提前做好了產品化的準備。TigerLake被稱為WillowCove,它使用了一種新的升級電晶體技術。

根據英特爾發布的信息,10納米超級鰭技術是英特爾增強型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和SuperMIM(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力電容器的集成。從其官網資料顯示的信息來看,SuperMIM在相同的總佔地面積下,電容器增加了5倍,聲稱明顯改善了商品特性。

這一領域的領先技術是由一種新型高介電常數電解介質原材料實現的,這種材料可以在超色譜中以僅幾埃的厚度層疊,從而產生重複的「超晶格常數」結構。還有NovelThinBarriers,可以將過孔電阻降低30%,進而提高互連特性的主要性能。

其實從圖中可以看出,SuperFin並不是一種全新的升級處理技術,而是對finMosFET的擴展和改進。其原理是根據雙層(膨脹和收縮)大大擴大澆口總面積,進一步縮小體積,這是目前加工技術的發展趨勢。然後配合新的絕緣層材料,這樣才能實現大的提升。

隨著這一進展,10納米加工晶片的特性大大提高了約20%。20%左右的定義是什麼?

在之前的14納米時期,英特爾經歷了四次技術變革(14nm、14nm+、14nm++、14nm+++、14nm++++),使其特性提高了約20%。這一次,根據SuperFin的說法,大約有20%是一次性完成的,開發速度遠遠超出了外界的想像。

據一些新聞媒體報導,這意味著SuperFin已經成為速度更快的電晶體,甚至是世界上最快的電晶體。

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發展趨勢的關鍵驅動力是國家主權、智能技術(如外太空探測)及其利潤,這些都是幾十年來全球人力資源和資金結合逐漸打破的。

相關焦點

  • 雷射加工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其中,德國Trumpf、Rofin-Sinar公司在高功率工業雷射器上稱雄天下;美國IPG公司的光纖雷射器引領世界雷射產業發展方向。歐美主要國家在大型製造產業,如機械、汽車、航空、造船、電子等行業中,基本完成了用雷射加工工藝對傳統工藝的更新換代,進入「光加工」時代。
  • 中國在半導體材料和集成電路晶片行業發展
    時間一轉到上年年末,尹志堯老先生上海市區舉行的一次投資論壇上強調,中微半導體材料研發進展是和臺積電的線路保持一致。現階段臺積電在3納米材料上現有一年多的技術性累積,從側邊上能夠體現中微在把握5納米材料後早已剛開始下手提前準備3納米技術加工工藝。
  • 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封裝技術發展趨勢及面臨的挑戰
    作者:劉興勝,楊林,張豔春(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陝西 西安,710119)  本文綜述了現有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其中包括單發射腔,bar條,水平陣列和垂直疊陣)的封裝技術,並討論其發展趨勢。分析半導體雷射器封裝技術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並給出解決問題和迎接挑戰的方法和策略。
  • 半導體被寫入「十四五」!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第一,成體系發展。自半導體材料誕生以來,從 Si、Ge 到 GaAs、InP,再到 SiC、GaN,可以看出,半導體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都是圍繞主要材料製備、器件工藝需要和晶片來進行的,並逐漸發展為一個完整的材料體系。
  •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在過去40餘年的時間裡,伴隨著光子集成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將多個光子器件與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個模塊甚至單塊晶片的技術已逐步實現。隨著未來網絡通信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應用需求與光電器件性能、尺寸、成本等之間的矛盾將日趨明顯,光電集成技術作為解決該矛盾的最主要手段,將日益成為國內外光電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爭相研究的熱點。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成新一代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關鍵
    傳統矽半導體因自身發展侷限和摩爾定律限制,需尋找下一世代半導體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是新一代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關鍵嗎?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高電子遷移率、直接能隙與寬能帶等特性,恰好符合未來半導體發展所需,終端產品趨勢將由 5G 通訊、車用電子與光通訊領域等應用主導。
  • 一文解讀國內外半導體雷射器產業發展現狀趨勢
    除了微納加工技術以外,與之匹配的材料生長技術、器件製備工藝,甚至檢測封裝技術均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開發,避免出現某項技術的缺位與短板,從而限制整個器件的性能水平。3、拓撲絕緣體雷射器拓撲絕緣體雷射器是半導體雷射技術與凝聚態物理中「拓撲絕緣體」概念的結合。利用拓撲結構中的邊緣態概念,這種雷射器對器件內部結構的擾動和缺陷不敏感,易於實現高輸出功率、高魯棒性、模式穩定的雷射。
  • 新材料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
    新材料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革命,且對製造業、物資供應以及個人生活方式產生非常重大影響。記者日前採訪到中國科學院「高科技發展報告」課題組的相關專家。專家為記者介紹了目前世界上新材料技術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 半導體行業超具發展潛力的10種材料
    人類始終走在發明和創新的道路上,新材料的發明極大地影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國家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以加速半導體產業國產化、本土化的供應進程。
  • IEEE發布寬帶隙半導體技術路線圖,押注碳化矽和氮化鎵材料發展
    智東西4月13日消息,近日,為了促進寬帶隙(WBG)半導體技術的發展,IEEE電力電子學會(PELS)發布了寬帶隙功率半導體(ITRW)的國際技術路線圖。該路線圖確定了寬帶隙技術發展的關鍵趨勢、設計挑戰、潛在應用領域和未來應用預測。
  •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
    2020年9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來訪我所,以「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為題在我所「院士大講堂」做專題講座。主要從事納米電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彭院士從半導體行業現狀與危機、矽基微電子技術的極限與後摩爾時代、碳納米管電子學的挑戰與前景及電子技術發展的第四次浪潮與碳基技術的商業化進展四個方面,對碳基集成電路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講座中,彭院士認為信息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發展,而晶片是信息技術的基礎,要繼續推動世界信息產業的奇蹟性增長,必須保證晶片性能的飛速提升。
  • 半導體雷射器發展方向及其應用分析
    2017年3月15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雷射網承辦的「OFweek 2017中國先進雷射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證大麗笙酒店二樓木蘭廳正式舉辦。來自雷射產業鏈從業人員共聚一堂,一起探討雷射技術發展及產業趨勢。
  • 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綜論
    1.2超硬材料技術發展展望我國的高端超硬製品,如精密加工工具、專業鋸片、高速砂輪、細 粒 度 低 含 量 PCBN 等, 與 國 外同類產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努力提高我國超硬材料及製品的技術水平,發展高端製品,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事。行業人士應重點選擇一些更有發展前景或有望得到快速應用的新產品新技術進行開發。
  • 一文看懂半導體雷射器的技術發展及應用領域
    一文看懂半導體雷射器的技術發展及應用領域 工程師姚遠香 發表於 2018-06-18 18:15:00 半導體雷射器俗稱雷射二極體,因為其用半導體材料作為工作物質的特性所以被稱為半導體雷射器。
  • 半導體行業需求增長2020年我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
    中商情報網訊: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半導體在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測溫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二極體就是採用半導體製作的器件。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
  • 離子注入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典型應用
    簡述了離子注入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典型應用,並簡要分析了該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隨著集成度的提高,注入次數不斷增加,對離子注入機的綜合要求也越來越高,可以說正是離子注入機等關鍵設備的發展,才促進了半導體器件的發展,而器件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了設備的發展。      離子注入技術是把某種元素的原子電離成離子,並使其在幾十至幾百千伏的電壓下進行加速,在獲得較高速度後射入放在真空靶室中的工件材料表面的一種離子束技術。
  • 華為自建晶片晶圓製造廠 2020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
    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半導體材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Gartner 公司 2020 Q1 預測,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對半導體供需產生的影響,預計2020 年全球半導體營收為4154 億美元,較
  • 半導體材料行業景氣度回暖,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乘勢發展
    半導體材料作為半導體產業的直接上遊,是半導體行業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石。單晶矽材料是目前最為常用的半導體材料,目前,按照市場應用場景劃分,將半導體矽材料分為晶片用和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主要用於加工製成刻蝕用單晶矽部件,是晶圓製造刻蝕環節所需的核心耗材,在晶圓製造材料成本中佔比30%,重要性顯而易見。
  • 有機半導體的發展介紹|有機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半導體
    有機半導體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材料,特殊的結構讓其具有導電性,其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與金屬和絕緣體相比,半導體材料的發現是最晚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當材料的提純技術改進以後,半導體的存在才真正被學術界認可。
  • ...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業亮:拓展賽道 力爭引領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發展
    由於半導體產業具有的環境複雜、開發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等特徵,並且其發展需要多個產業相互結合促進,尤其需要強大的精密工業製造基礎,這導致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目前發展不均衡,消費能力仍遠高於生產能力,並且差距還在逐年遞增。從新技術發展和新產品開發來看,國際頂級大公司仍處於霸主地位。為了搶佔未來市場份額與智慧財產權,這些公司還在不斷提出新的技術與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