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有些恐怖:中國人操刀,首例換頭手術成功實施
文/馬得清
從現代醫學帶給人的教育而言,聽到這樣的消息,感覺有些恐怖:2016年,據《印度時報》報導,「換頭手術」主導人、義大利醫生塞爾吉奧卡納韋羅表示,全球第一個接受「換頭手術」的患者將是一名中國人。這首例手術將由中國醫療團隊操刀,預計在2017年底在中國境內進行。今年7月,又有報導稱,塞爾吉奧卡納韋羅決定在中國實施第一例人類換頭術。如今看,這位名叫塞爾吉·卡納維羅的義大利專家的想法,不僅很大膽,而且還真的做到了。且看報導——2017年11月17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塞爾吉·卡納維羅宣布,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成功在遺體上實施,手術在中國由任曉平帶領的團隊操刀完成。對此,任曉平一直保持沉默。

人的腦袋是非常重要的肌體器官,沒有了腦袋,人是難以存活的。但是,對於無數癱瘓的病人來說,誰不渴望將自己健康的腦袋移植到一個健康的身體上。如果我們這個時代的醫生有足夠的能力實施換頭手術,無疑會給很多長期癱瘓在床的病人帶來希望。
從文學教育角度而言,總感覺換頭是古人的想像。比如,東晉幹寶的《搜神記》中記載的故事說,一個叫李信的孝子夢見自己被無常捉到閻羅殿,最後,自己的腦袋被無常換成了胡人的,夢醒之後發現自己的腦袋確實成了胡人的腦袋。南朝宋劉義慶所撰《幽明錄》也講過類似的故事,說一個叫賈弼之的官員因長得帥,居然在夢中被人一個面目醜陋的粗漢給換了腦袋。這樣的故事讀起來感覺太玄乎,很恐怖。

我國明代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裡,車遲國的三國師之一叫虎力大仙的,與孫悟空玩砍頭遊戲(拿砍頭賭輸贏),結果悟空的頭被砍後又長出來,而虎力大仙的頭被砍後卻被一條黃狗銜起來帶走,致使虎力大仙的腦袋難以重生,最後噴血身亡。兩種結果,其實代表的是是正義勝利和邪惡失敗。即使到了清代,這樣的離奇故事仍然有作家在講述。比如,清朝蒲松齡在他的《聊齋志異》卷二《陸判》寫的就是書生朱爾旦請陸判給妻子換了一顆美人頭的故事。
古人把充滿想像力的換頭術寫進文學作品裡,給讀者的感覺可能只是什麼故事而已。雖然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有些恐怖,但是想想人類已經實現的換腎、換肝、換角膜的創舉,我們也就有了相信現代醫學的理由。至少,從醫學技術上說,換頭也許不再只是古人的文學想像。

醫學發展史也是一部特殊的教育史。人類醫學的每一次發現、實驗、突破和理念的進步,都在教育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醫學社會事業的神奇和偉大。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戰勝疾病的歷史,就是一部厚重的健康和幸福的教育史。比如,我們已經經歷了有病治病的治療醫學、預防勝於治療的預防醫學、恢復功能和提升活力的康復醫學、三分治七分養的保健醫學。在這一歷程中,人類的醫學理念得到了空前發展。
除了專業醫學教育之外,終身學習的社會裡,我們也需要醫學知識的社會性普及教育。普及醫學知識,目的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食物、遺傳、活動、身體、疾病之間的關係,了解如何解除因身體傷害和疾病等給人類病帶來的種種痛苦的常識,以便對醫學科學有所了解,懂得一些醫學和身體保健常識,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加幸福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