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情懷 你是否會給國產鏡頭一個機會?(全文)_中一光學鏡頭_數碼...

2020-12-03 中關村在線

    國貨很好,國產鏡頭中有的畫質出色,有的性價比很高。但是,如果真到了掏腰包的時候,嘴上的功夫做足了,心底裡您會去買國產鏡頭嗎?國產鏡頭有哪些優點,又有哪些不足,當我們添置鏡頭時,您是選擇價格昂貴的原廠鏡頭,還是更具性價比但是或許會有小問題也更多的原廠鏡頭?在11款國產鏡頭橫評之後,我們對於國產鏡頭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看到了國產鏡頭在技術上的進步,也看到了國產鏡頭的現實窘境,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在現實環境中,在情懷、性價比、實用性的多重因素下,國產鏡頭能否成為您心中的首選。


·關於情懷 國產是情懷更是現實需求

    國產鏡頭大橫評到今天已經結束,我們在這次測試中一共購買了十一枚國產鏡頭,而且選擇了九枚原廠鏡頭作為對比。在今天的總結一開始,我們先來看一下三位參與鏡頭測試環節的編輯如何評價國產鏡頭。

國產鏡頭對標原廠鏡頭大橫評總結

    今天的文章,我們先不說國產鏡頭,我們來換一個行業,您說起國產汽車,或者國產手機,您是怎麼評價?這兩個行業都有一個共同點,起步時國外市場已經非常繁榮,經歷了多年的坎坷,從低端品、仿製品出發,再到合資,獨立研發,經歷了許多年的時間。到現在,雖然已經成了氣候,用戶也非常多,但是很多時候依然是走性價比路線,而且真正用起來小毛病確實不少。


國產鏡頭正在發展之中,就好像當年的其他國產行業一樣

    再來聊回國產鏡頭,大家是不是覺得國產鏡頭的這個套路非常的似曾相識。我們可以把光學結構比作汽車的底盤平臺,把對焦馬達比作發動機,把鍍膜工藝比作變速箱,那麼我們可以發現,國產鏡頭的處境和汽車的處境非常相似。雖然我們可以設計光學結構,但是我們沒有自己的對焦系統研發能力,鍍膜技術雖然有,但是最尖端的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少數國外企業手裡。


國產鏡頭廠商有一定技術,而且也在不斷進步,但是仍然有一定差距

    雖然我們曾經有過一段時期的國產相機繁榮期,但是在數碼時代被拋在了後面。現在的相機鏡頭算是重新起步,我們雖然打著國產復興的名號,但是其實和上一代的產品沒有太多淵源,而且本身上一代產品中,很多產品也是根據國外成功產品來設計和研發的。


國產相機曾經有過輝煌,但是真正的獨立自主技術仍不足

    國產鏡頭現階段,發展看似欣欣向榮,但實際上是舉步維艱的。我們看到現階段鏡頭廠商中,最老牌的中一光學,雖然成立於1984年,但是真正開始做相機鏡頭也是這兩年的事情。而且真正專注於鏡頭研發的廠商不多,很多都是從配件廠商,只是這兩年跟隨潮流開始研發一些相機鏡頭而已。


情懷?情懷不能當作是前進的動力

    關於情懷,其實國產鏡頭並沒有什麼懷舊情懷,過去的時代我們也沒有特別強大的自主研發實力,現階段我們的光學設計或許比國產相機興盛時期好很多。拋開情懷,我們可以視作國產鏡頭依然是剛剛起步,不講情懷,我們需要看硬實力,這也是我們這次國產鏡頭橫評的重要目的。

橫評回顧


11款國產鏡頭橫評專題頁面


高端鏡頭組:國產頂級鏡頭能否逆襲原廠


仿製鏡頭組:永諾的自動對焦鏡頭靠譜嗎?


獨創鏡頭組:老蛙超級微距鏡頭有何獨特

2關於品質 好品質更加需要規模化

·關於品質 好品質更加需要規模化

    通過這一次全面的測試,我們對國產鏡頭的品質如何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拋開技術不談,我們國產鏡頭在設計層面上,整體的品質已經有了不錯的提升。在大細節上,各家表現的都很好,但是在小細節上,每個廠商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中一光學:高端鏡頭做工出色 入門鏡頭細節不足

    中一光學的50mm f/0.95和85mm f/1.2在測試中表現搶眼,而且整體的鏡身設計出色,外觀用料十足,加工精細度很高。但是中一光學的35mm f/2和85mm f/2這兩枚入門鏡頭,做工則不盡人意,外觀設計比較粗糙,而且在細節上更不滿意,例如光圈收縮後不整齊,檔位對應不準確。


中一光學的高端產品和低端品控有差異,例如85mm,入門產品似乎只是像回事

永諾:外觀設計倒是對得起配件廠

    永諾是配件廠商出身,生產閃光燈快門線等配件很多年,這兩年開始做鏡頭,目前的方向是根據佳能的老鏡頭來逆向研發自主的對焦鏡頭。但是永諾目前還不能生產超聲波馬達,使用的是最早的齒輪馬達。


永諾的外觀做工還是很好的,至少像極了佳能

老蛙:乍一看光鮮亮麗,背後油光滿面

    老蛙鏡頭是極富特色的鏡頭,每一枚鏡頭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功能。這次測試的三枚鏡頭,15mm f/4是超廣角移軸微距,不僅15mm超廣角,而且有單軸移軸,還有1:1微距;60mm f/2微距是2倍放大的微距鏡頭,而105mm f/2則是柔焦鏡頭。


老蛙的做工,大處沒問題,小細節問題太多,漏油,光圈不整齊等等

    一看光鮮亮麗,每個鏡頭做工都與眾不同。但是實際上,三枚鏡頭的外觀之下,都有著諸多小毛病。例如兩枚微距鏡頭都有漏油的現象,而105mm f/2的光圈葉片形狀不是圓形而是不規則形狀。

    各家的品質控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來看,國內的產品品控依然有不小的問題。我們這次橫評中,不止一家廠商出現過兼容性問題或者品控問題,表現比較明顯的有:中一光學的晶片在5DSR上無法識別,永諾個別鏡頭在5DSR或者5D4上不對焦,永諾鏡頭在佳能機身有固件兼容bug,老蛙漏油等等。

機身不兼容、固件不兼容、固件不兼容,這都是這次暴露出的品質問題

機身不兼容、固件不兼容、固件不兼容,這都是這次暴露出的品質問題

機身不兼容、固件不兼容、固件不兼容,這都是這次暴露出的品質問題

    可以說,品控一直是中國製造的問題,不光是相機行業,其他很多行業也是如此。表面光鮮亮麗的國產產品,有時候總會有各類小問題,一方面是設計時遺留的缺陷,一方面是生產製造時加工精度不夠高或者檢測不夠嚴格。

    如今雖然國產鏡頭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大部分的生產方式還是小規模加工,甚至於作坊式生產。手工不是情懷,是生產力不夠的妥協之舉,我們現階段產量夠高,就算產量夠了,銷量也未必達得到。所以說,國產鏡頭的技術設計發展,需要長期積累,而品質提升,則需要市場層面的發展,只有銷量到了,資金夠了,國產品質才能進一步發展。

3關於技術 快速發展應一步步來

·關於技術 快速發展應一步步來

    三家鏡頭關於技術方面,有著不同的技術積累和產品特色。雖然各家鏡頭各有特色,但是上升到國產鏡頭的行業層面,我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技術,雖然中一光學、老蛙等都有很好的光學設計,但是還沒有誰能夠說自己有完整的光學設計基礎,可以完成全焦段、全卡口的鏡頭設計,或者設計變焦鏡頭。


鏡頭廠商從小廠做大成為副廠的一個標誌,就是具備全卡口支持的多焦段鏡頭群

    鏡頭的技術分為很多層面,就像第一頁我們說的,光學設計是根本基礎,然後是鍍膜,然後是電子技術,例如自動對焦技術,然後就是防抖技術。現階段,我們的大部分技能點都點在了光學設計上,鍍膜上已經開始加點,但是其他兩項基本是空白。我們這次橫評中,永諾的對焦技術尚不及佳能30年前的對焦馬達水平,而防抖技術國內更是沒有。

    說道技術自然要說下三家鏡頭廠商的表現。在這次的橫評對比中,三家廠商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勢。有些鏡頭可以在數倍差價下直逼原廠,有些鏡頭雖然看上去氣勢凌人,但是實際表現並不盡人意。下面我們就來總結以下本次橫評過後,三家廠商的技術特色和畫質表現。

中一光學:光學素質表現優異 內部細節有待加強

    中一光學的兩枚高端鏡頭在本次表現搶眼,解析度直追原廠,甚至追趕徠卡50mm f/0.95和佳能85mm f/1.2也並無壓力。但是中一光學的通病在於逆光下眩光嚴重,鏡頭容易出現眩光鬼影,而且起霧現象嚴重。而對於兩款中一光學入門鏡頭來說,除了高端鏡頭出現的逆光問題,光圈設計上也有一些小問題。


中一光學的整體成像風格異常優異


中一光學50mm f/0.95全開中心表現

    不管怎麼說,中一光學的技術水平是我們本次測試中最好的,而且鍍膜水平也已經接近於日本企業上一代的鍍膜水平。而且中一鏡頭普適性相對較好,大部分鏡頭為全幅,單反鏡頭卡口較為全面,FE卡口為專門鏡頭。

永諾:自動對焦聊勝於無,但畫質與兼容性是硬傷

    永諾是本次測試中唯一一組自動對焦鏡頭,而且也是光學設計與鏡頭設計最接近原廠的鏡頭。永諾的鏡頭光學設計基本參考佳能老鏡頭,而且外觀設計也和原廠如出一轍。對焦馬達上,35mm 與 50mm的永諾鏡頭基本採用了原廠的對焦馬達,而另外兩枚鏡頭則沒能按照原廠的超聲波馬達進行設計,只能使用我們所說的「zengzeng」對焦。


永諾的自動對焦聊勝於無,但畫質不及原廠,像100mm,沒有超聲波馬達的永諾體積比佳能大一圈

    永諾的對焦技術,只是有了對焦的形態,但是對焦鏡頭其實相當差強人意,速度慢我們沒有一件,但是在大光圈下總是會跑焦。另外在畫質表現上,永諾的四枚鏡頭是與原廠差距最大的鏡頭,而這些佳能原廠鏡頭尚是佳能幾十年的老鏡頭。可以說,永諾是這次測試中唯一的自動對焦鏡頭,也是國內鮮有的自動對焦鏡頭,但是實際使用上,除了性價比之外,談不上別的優勢。(註:相比之下,永諾35mm f/2與50mm f/1.8表現相對較好)

老蛙:技術本身無硬傷,但功能太複雜影響畫質發揮

    老蛙的產品,或者說老蛙的技術,略微帶有一絲「炫技」的成分。老蛙不喜歡按常理出牌,例如35mm,50mm,24mm這些焦段不是老蛙的菜。老蛙喜歡生產一些特殊鏡頭,即便是廣角鏡頭,也喜歡加入移軸和1:1微距。老蛙與中一光學一樣,不具備電子化的能力,晶片也需要其他廠商提供,鍍膜水平與中一相似。


像老蛙的15mm f/4,如果能專注精通某一點,比現在移軸微距均不強要好很多

    老蛙鏡頭也有其技術優點,畢竟特殊鏡頭的設計更加困難,而老蛙能夠設計多支,說明具有很強的光學研發能力。另外,老蛙的產品是全卡口適應性最好的,基本適用於大部分相機卡口。


國產鏡頭比較偏愛的兩種結構,所以國產鏡頭焦段多為35mm,50mm,85mm,135mm等等

    國產鏡頭的光學設計如今發展的不錯,但是大部分鏡頭都集中於中焦段,35-100mm巨多,這一焦段大部分使用雙高斯結構或者松納結構,設計成熟度高,銳度有保證。但是例如超廣角鏡頭,國內鮮有廠商開發,目前老蛙具有15mm f/4和新推出的12mm f/2.8,算是全畫幅上的超廣角鏡頭。這一點上來看,國內光學設計依然有些偏科,很多設計結構上都需要加強。

    國產鏡頭技術上尚有欠缺是肯定的,但是這種劣勢不會一下子消除,需要一點點彌補。現階段,可以看到中一光學的做法很好,一步步走,從入門到高端。但是現階段,最怕的就是揠苗助長,我們不能忽視了技術的積累,永諾的仿製是開始,但是更多的需要我們去潛心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相信未來,只要我們沉住氣,未來我們一定會有更為出色的產品誕生,國產鏡頭也一定會做大做強。

4情懷還是錢包 國產鏡頭你買不買?

·為情懷還是為錢包 國產鏡頭你買不買?

    國產鏡頭橫評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進行了具體的展示了,看過了這麼久的文章展示,也看了各類圖片,回歸到一個根本的話題上,國產鏡頭如今已經不是新鮮產物,當你選購鏡頭時,你會選擇購買國產鏡頭嗎?


情懷?愛國?還是錢包?你選哪個?

·高端鏡頭 國產鏡頭高性價比,可以當作選購選擇

    從高端鏡頭來說,例如中一光學50mm f/0.95或者85mm f/1.2,原廠鏡頭和國產鏡頭的差價是巨大的,而且國產鏡頭的畫質表現並不差。從性價比考慮,如果不是把這些鏡頭當作是吃飯的飯碗,只是自己平常使用,比如自己拍人像用,或者掃街用,這些高端鏡頭是很值得購買。

·入門鏡頭 當作玩具可以但是不能用來幹活

    對於一般的鏡頭來說,國產鏡頭的價格是非常便宜的,比如永諾的50mm f/1.8,佳能口不到300元,可以說當作一個小鏡頭購買毫無經濟負擔,雖然畫質略差,但是絕對對得起這個價格。至於老蛙的特殊鏡頭,說實話,除非有特殊需求,這些鏡頭的吃匯概率其實很高,大部分朋友買來,其實也不過是買來了個大玩具。

    對於國產鏡頭來說,價格無疑是國產鏡頭最大的優勢。性價比一直是國產產品的拿手好戲,雖然有時候國貨會有一些小問題,品質方面總有讓人擔心的地方,但是我們的品質絕對能滿足使用,而且對得起價格,國產鏡頭,同樣適用於這個規律。


一說到國貨往往就說性價比,但是我們何時能夠不提性價比

    對於性價比來說,其實國產鏡頭是可以值回票價的,而且只用花原廠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價格,就可以享受到原廠鏡頭百分之七八十的使用樂趣,國產鏡頭算是作為消費的一個補充,但是尚不能作為頂梁柱。

    其實,性價比並不是一個好事情,為何我們不能把產品做到頂級水品,而不是通過價格優勢來刺激消費。現階段,這個事情或許尚不現實,畢竟同價位下99%的人都會選擇購買原廠鏡頭,但是如果我們能把質量做到更好,相信大家一定更願意購買中國製造。


我們希望國產鏡頭早日形成體系,讓我們多一分選擇

    當然,我們現階段的另一個因素是國產鏡頭依然不成體系,我們沒有哪個廠商能夠提供成熟的全套鏡頭解決方案,在這方面我們的國產鏡頭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相信在未來,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和發展速度,實現定焦鏡頭群一定不是問題,未來我們或許也會有成熟的鏡頭產業,就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相關焦點

  • 複製人戰爭 國產大光圈能否與原廠一戰(全文)_永諾鏡頭_數碼影像...
    如今在這一領域,有不少國產廠商的鏡頭產品湧現而出,比如永諾和中一光學的系列大光圈鏡頭。這次,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場平價大光圈的大戰。來一場鏡頭的複製人戰爭。焦外方面表現最差的反而是之前畫質表現不俗的中一光學,似乎是鏡頭光圈葉片加工精度的問題,鏡頭的焦外光斑外沿上會出現奇怪的星芒,的確對焦外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 認識鏡頭:數碼變焦與光學變焦,了解它們的區別,看看影響是什麼
    了解鏡頭之前,要先了解數碼變焦和光學變焦的區別,只有了解這些知識後,你才能發揮手中設備的優勢,拍出質量更高的攝影作品。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區別變焦是將遠處物體放大的一種技術手段。數位相機有使用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這兩種,先拿光學變焦來說,它是通過鏡頭來實現焦距的變化,是物理變焦。而數碼變焦只是改變了成像面的大小,在感光器件垂直向上變化,影響的是視角變化,實際焦距沒有發生改變。
  • 光學鏡頭成像的三大類鏡頭用什麼膠?
    光學鏡頭成像的三大類鏡頭用什麼膠?CRCBOND光學UV膠水光學鏡頭是光學成像系統中的必備組件,是影響成像質量的關鍵因素,鏡頭一般主要由鏡片lens、間隔圈Spacer和鏡筒組成。不同類型的光學鏡頭應用領域差異較大,其中:1.
  • 讓你全面了解你的鏡頭 佳能鏡頭名詞解析
    鏡頭類型:EF:EF即Electronic Focus(電子對焦),以EF開頭的鏡頭也多以定焦和高端鏡頭為主,幾乎適用於所有的佳能公司生產的EOS系列單眼相機,包括全畫幅數位相機,APS-C畫幅數位相機以及APS-H畫幅的數位相機,而且EF鏡頭甚至可以使用在早期EOS系列的膠片單眼相機上。
  • 方寸間的光學極致 解析EF鏡頭尖端科技(全文)_佳能 5Ds R_數碼影像...
    光學技術是一門非常精湛的科技,它之所以誘人,之所以被很多人稱道,源於這是一類結合了傳統工藝和現在想法的東西。相機有千百種,但是經典的光學結構和設計就這麼幾個,因此,在有限的物理學定律中,不斷提升和改良光學鏡頭的性能,縮小他們的體積,任何一個進步都可以說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成就。
  • 有情懷也有大光圈 宮琦光學打磨出 ISM 50mm f/1.0鏡頭
    對於徠卡發燒友、膠片愛好者來說,日本宮琦光學(MS Optics )是一個熟悉不過的品牌,其手工製造的鏡頭能大幅度提升手中徠卡相機檔次。現在宮崎貞手工打磨出兩支新徠卡M卡口標頭Vario Prasma 50mm F1.5、 ISM 50mm F1.0。
  • 給A6400一個防抖的機會,騰龍推出17-70 F2.8鏡頭
    在發布了一眾的全幅鏡頭後,其終於推出了一款半幅鏡頭,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索尼E卡口APS-C畫幅無反鏡頭,編號B070。這款鏡頭的基本情況是12組16片鏡頭結構,35mm焦距25.5-105mm,最大光圈恆定F2.8,光圈葉片數9,最近對焦距離0.19m,67mm濾鏡尺寸,重量525克,並具有防塵防滴濺設計。其配置了2片GM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和1片複合非球面鏡片,提供了優秀的光學性能。
  • 常見的鏡頭「光學缺陷」,你的鏡頭佔了幾樣?(內附解決方案)
    在理想的拍攝中,儘管有些昂貴的鏡頭,幾乎能夠接近完美地再現我們所看到的場景。但是在最終的成像中,仍會因一定的光學缺陷,顯現出不同的瑕疵。而且,鏡頭越便宜,光學缺陷也就越明顯,這會影響圖像的解析力和色彩表現,甚至透視等等多個層面。為畫質而投資更昂貴的鏡頭,或在後期中耗費大量的時間彌補,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 光學鏡頭的特點及應用
    工業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中十分重要的成像元件,系統若想完全發揮其功能,工業鏡頭必須要能夠滿足要求才行。
  • 人像鏡皇對決 中一光學85mm f/1.2戰佳能
    國產鏡頭中,適合拍人像的鏡頭不少,但是真正可以算得上專業級人像鏡頭的不多,中一光學的85mm f/1.2可以算作一支。今天我們為了驗證這枚鏡頭的真實實力,拿來了佳能原廠的85mm f/1.2,來看一下中一光學這枚鏡頭能否逆襲。
  • ...大氣金色相機盤點(全文)_徠卡數位相機_數碼影像導購-中關村在線
    著實令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以至於我都沒錢,不,是沒機會下手了!好吧,下面我們看看其它相機有沒有金色的吧,這絕對是這個秋天最炫民族風,滿城盡帶「黃金甲」啊!賺錢發到死,這是得有多吉利的一個數啊,就衝個這個吉祥勢頭,暴發戶們為此也值了!變種土豪鏡頭「雞」:索尼QX10  索尼QX10是索尼最新發布的一款變種鏡頭機,這款造型特異的「變種雞」,非常適合土豪富二代使用,該機造型看似僅僅一個鏡頭,沒有機身屏幕,也沒有模式撥盤等操作界面。
  • 「高懸大鏡,坐見四鄰」之術——關於潛望式鏡頭的那些事
    手機上吃到潛望鏡頭這隻螃蟹其實比卡片機還早一點,它不是諾基亞,也不是三星,而是一家現在改姓「富士康」的日本手機廠商。沒錯,夏普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一款潛望鏡頭的手機V602SH,其搭載了202萬像素的CCD傳感器,支持2倍光學變焦和40倍數碼變焦,屏幕還能做到反轉180度,跟後來的DC十分類似。
  • 教你看懂鏡頭上那些眼花繚亂的符號
    在近距離拍攝時,鏡組會獨立進行移動,有效補償相差,以獲得更優良的像質。L:奢華 Luxury 。這類鏡頭前端有紅色裝飾環,也就是把妹必備的「紅圈頭」。由佳能內部特別批准的具有優良光學性能的高端鏡頭,特殊鏡片(見下文)用料足,滿滿的誠意只為掏空你的錢包特殊鏡片:螢石/FL:氟化鈣晶體Fluorite。是在高溫時能夠散發光芒的神奇石頭。
  • P&E2016:貼著拍 中一手機微距鏡頭試用
    來自瀋陽的中一光學公司此前曾推出過多款交換鏡頭產品,焦段在國產廠商中也算是相當齊全。在本屆P&E展會上,中一公司還推出了一款適用於手機的微距鏡頭產品。用戶安裝該微距鏡頭之後,幾乎可以實現鏡頭貼著被攝物體拍攝,即使手機也能實現微距效果,甚至最大放大倍率達到了1:0.8。
  • 「三駕馬車」驅動光學鏡頭發展 上市公司表現幾何?
    產業鏈較長,應用領域遍地開花   光學鏡頭生產工序多,過程複雜,其產業鏈包括上遊的光學材料和機器設備,中遊的光學鏡片和鏡頭,以及下遊的各類攝像頭模組等。各類取像和投影鏡頭與其上下遊所延伸之相關產業涉及甚廣,應用主要包括:汽車、數字相機、監控攝影機、工業鏡頭、無人機、計算機、行動裝置等。
  • 光學鏡頭廠商晶華光電擬創業板IPO,已進行輔導備案
    公開資料顯示,晶華光電主要從事微型投影光機及光學玻璃、光學毛坯、光學鏡片、光學鏡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少數能夠覆蓋微型投影光機以及相關產品的全產業鏈企業,其產品主要應用於微型投影儀、車載鏡頭、單眼相機、數位相機等產品。其已與富士膠片、京瓷光電、柯尼卡美能達等知名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
  • 新手玩數碼單眼相機,必須知道這三種相機鏡頭,鏡頭的作用與特點
    大家好,數碼單反鏡頭按照焦距範圍的不同,可以分為標準、廣角和長焦三種。根據需要運用不同的鏡頭,可以拍攝出不同境界的照片。標準鏡頭雖然光學結構簡單,但是成像質量優異,而且製造成本較低,售價相對便宜。因為標準鏡頭的視覺特點,有時會令拍攝出的畫面效果顯得十分普通甚至有時還很平淡,因此拍攝者要重視利用標準鏡頭的成像質量上佳的特點,拍攝出細節表現力強的照片。
  • 福光股份:聚焦光學鏡頭 擦亮信息化時代的「眼睛」
    3月29日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5月10日一輪問詢,5月21日二輪問詢,6月11日首發上會通過,6月13日正式提交註冊申請,在科創板的門前,福光股份叩門之聲越來越緊。
  • 攝影新手使用數位相機,別忽略了鏡頭的這些知識!
    首先來介紹鏡頭的五個硬知識光圈大小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光圈的大小用f值來表示,f值越小代表光圈就越大,進光量也很多,光圈越大,對鏡頭製作要求的質量就越苛刻,f2.8的光圈已經是變焦鏡頭的極限了,而某些定焦鏡頭,光圈可以做到f1.2甚至更大,光圈越大,越有利於獲得明亮的畫面,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拍攝,大光圈更是獲得高畫質的保障
  • 潛望鏡頭這次火了 告訴你它的一些秘密
    文章後的點讚數達到了將近300個,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而點了不喜歡的3位朋友也請放心,我未來會帶來更生動活潑且可讀性強的攝影科普文章,希望屆時你能投下點讚票。    從MWC 2017開展前手機攝影圈子就被OPPO搶鏡,因為它們成功在西班牙推出了5倍無損變焦技術。我今天的文章並不願多談這一技術本身,因為不管是廠商的公關稿還是包括中關村在線在內的各路媒體已經把這個技術解析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