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質作用與變質巖相關地質概念全解析,拿走不謝

2021-01-13 地質論壇

變質作用:巖石在基本上處於固體狀態下,受到溫度、壓力及化學活動性流體的作用,發生礦物成分、化學 成分、巖石結構與構造變化的地質作用,稱為變質作用。

 變質巖:變質巖是組成地殼三大巖類之一,它是由火山巖或沉積巖或先成的變質巖經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巖石。

靜壓力:是由上覆巖石重量引起的,它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大。靜壓力對巖石的作用力各向均等,而且各個方 向的壓力值相等。

流體壓力:靜壓力通過循環於巖石空隙中的流體所產生的壓力

定向壓力:是作用於地殼巖石的側向擠壓力,具有方向性,且兩側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擠壓力:兩側的定向壓力位於同一直線上,稱為擠壓力。

剪切力:兩側的定向壓力不位於同一直線上稱為剪切力。

化學活動性流體:化學活動性流體成分以 H2O、CO2為主,並含其它一些易揮發、易流動的物質。

脫水反應:

脫 CO2反應:53 10. 柯石英:在壓力為 30*108Pa(相當於地下 110km 深度的壓力)時,石英變成柯石英,其成分未變,但比重 由 2.65 變為 2.93。柯石英在自然界已經發現,它是形成於地幔中的一種高壓礦物。

變質礦物:變質巖中常具有某些特徵性礦物,這些礦物只能由變質作用形成,稱為變質礦物。

變晶結構:原巖發生重結晶而形成的結構,它表現為礦物形成、長大而且晶粒相互緊密嵌合。

變晶:由重結晶作用形成的晶粒稱為變晶。

變晶顆粒等大者稱為等粒變晶 變晶顆粒有兩種,其粒徑相差 懸殊者稱為斑狀變晶

變餘結構:變質程度不深時殘留的原巖結構。

斑點狀構造:巖石中某些組分集中成為或疏或密的斑點

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沿此破裂面巖石易分裂成薄板。

千枚狀構造:巖石的礦物顆粒細小且在片理面上出現絲絹光澤與細小皺紋者稱為千枚狀構造。

片狀構造:礦物顆粒較粗肉眼能清除識別者稱為片狀構造。

片理:巖石中片狀或長條狀礦物連續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紋理,稱為片理。沿片理方 向巖石易於劈開。

片麻狀構造:組成巖石的礦物是以長石為主的粒狀礦物,伴隨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狀、柱狀礦物,後者在前者中成斷續的帶狀分布。

塊狀構造:礦物均勻分布,無定向排列 它是巖石受到溫度和靜壓力聯合作用而形成。

變餘構造:變質巖中殘留的原巖的構造,如變餘氣孔構造、變餘杏仁構造、變餘層狀構造、變餘泥裂構造等。

由火成巖變質而成的巖石稱為正變質巖 由沉積巖變質而成的巖石稱為副變質巖


接觸變質作用:發生在火成巖與圍巖的接觸帶上並主要由溫度和揮發性物質所引起的變質作用

接觸熱變質作用:引起變質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巖石受熱後發生礦物的重結晶、脫水、脫炭以及物質成分的 重組合,形成新礦物與變晶結構 但是,巖石中總的化學成分並無顯著變化。

斑點斑巖:具有斑點狀或斑狀構造

角巖:具有顯微粒狀變晶結構 主要為塊狀構造

大理巖:主要由方解石組成,為粒狀變晶結構,常為變餘層理構造。純粹的大理巖幾乎不含雜質,潔白似玉, 稱漢白玉

石英巖:主要由石英組成,具有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

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引起變質的因素除溫度以外,從巖漿中分泌的揮發性物質所產生的交代作用同樣具有重 要意義。故巖石的化學成分有顯著的變化,新礦物大量產生。

矽卡巖:是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巖石。主要礦物是石榴子石 綠簾石 透閃石 透輝石 陽起石 矽 灰石

區域變質作用:是在廣大範圍內發生,並由溫度、壓力以及化學活動性流體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變質作用。

埋藏變質作用:是由於上覆巨厚沉積物的重量所產生的靜壓力及較低的溫度(一般低於 400℃)所引起。

板巖:具有斑狀構造

榴輝巖:主要由淺紅色的石榴子石與鮮棕色的綠輝石構成,不含斜長石。

斜長角閃巖:主要由角閃石和斜長石組成,角閃石等暗色礦物含量大於 50%,石英很少。

麻粒巖:變質程度很深的巖石,主要由長石 輝石 石榴子石 石英等粒狀礦物構造組成,一般不含黑雲母 角 閃石等含 oh 的礦物。

片巖:具有片狀構造

片麻巖:具有片麻狀構造

千枚巖:具有千枚狀構造

變粒巖:主要由長石和石英組成但片麻狀構造不發育的細粒狀巖石

變質強度:巖石變質過程中,因其所處的溫度 壓力條件不同,巖石變質的程度也不同,叫作變質強度,或 者叫變質等級

混合巖化作用:當區域變質作用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溫度很高時巖石受熱而發生部分熔融並形成酸性成分的熔體,同時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除富含鉀、鈉、矽的熱液,這些熔體和熱液沿著已形成的區域變質巖的裂隙或片理滲透、擴散、貫入,甚至和變質巖發生化學反應,以形成新的巖石,這就是混合巖化作用。

混合花崗巖:當長英質熔體或富含鉀、鈉、矽的熱液徹底交代原來的巖石時,原來巖石的宏觀特徵完全消失, 並形成花崗巖,這種花崗巖稱為混合花崗巖,它是混合巖化作用程度極高時的產物。

動力變質作用:巖石由於受到構造運動所產生的強烈應力的作用,可以使巖石及其組成礦物發生變形 破碎並常伴隨一定程度的重結晶作用,這種變質作用稱為動力變質作用 又稱破裂變質作用 構造角礫巖 糜礫巖 

相關焦點

  • 變質作用有哪些類型?形成哪些變質巖?
    有問必答提個醒 變質作用有哪些類型?形成哪些變質巖? □接觸(熱力)變質作用 主要因侵入體的熱力烘烤,使圍巖的礦物發生重結晶作用,形成變晶結構和新的巖石構造。 例如,粘土巖變質為角巖,灰巖變質為大理巖,砂巖變質為石英巖等。分布於侵入體與圍巖的接觸帶。
  • 變質巖:變質巖的礦物成分,成因分類及礦物共生組合的規律
    綠泥石提示:當巖漿受同化混染作用(出現紅柱石、矽線石等)、巖漿巖受熱液作用發生交代蝕變(出現陽起石、透閃石、蛇紋石等) !結論: 變質巖的礦物成分既決定於原巖的化學成分,也與形成時的變質條件相關。中、高級變質礦物 變質巖中,礦物成分的成因分類:(1) 新生(變晶)礦物:在變質作用過程中新生成(通常為變質結晶)的礦物。如:紅柱石。(2) 原生礦物:在變質作用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原巖中的穩定礦物。如:部分石英。(3) 殘餘礦物:在變質作用過程中殘留下來的原巖中的不穩定礦物。如:長石。
  • 【長知識】變質巖
    變質巖是組成地殼的主要成分,一般變質巖是在地下深處的高溫(要大於150℃)高壓下產生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出露地表。   一般變質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變質作用作用於巖漿巖(即:火成巖),形成的變質巖成為正變質巖;另一類是作用於沉積巖,生成的變質巖為副變質巖。
  • 地質地球所揭示華北北緣大青山地區古元古代快速高溫進變質-退變質...
    地質地球所揭示華北北緣大青山地區古元古代快速高溫進變質-退變質作用的成因 2015-11-04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Nature:從變質作用演化看板塊構造體制轉型
    【前沿報導】Nature:從變質作用演化看板塊構造體制轉型變質作用是指巖石在基本保持固態條件下由於溫度(T)和壓力(P)的改變,發生礦物轉變的地質過程。變質作用發生的PT條件和經歷的P–T軌跡一般反映了當時的構造環境和動力學過程。
  • 變質巖知識及圖片欣賞
    分類:習慣上先按變質作用類型和成因,把變質巖分為下列巖類。①區域變質巖類,由區域變質作用所形成。②熱接觸變質巖類,由熱接觸變質作用所形成,如斑點板巖等。③接觸交代變質巖類,由接觸交代變質作用所形成,如各種。④動力變質巖類,由動力變質作用所形成,如壓碎角礫巖、碎裂巖、碎斑巖、等。
  • 2012年土地估價師考試《管理基礎與法規》:變質巖
    變質巖  變質巖是在高溫高壓和礦物質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種石頭自然變質成的另一種石頭。質變可能是重結晶、紋理改變或顏色改變。變質巖是組成地殼的主要成分,一般變質巖是在地下深處的高溫(要大於150攝氏度)高壓下產生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出露地表。
  • 晉江石圳變質巖——天然巨型雕塑
    巨型石頭下有個奇特的「鱷魚頭」  (記者黃祖祥通訊員陳文經文/圖)在晉江金井圍頭半島東部的石圳村管轄的大圳山東海岸邊上,色彩多樣的變質巖猶如一幅巨大的抽象畫廊和巨型雕塑,與沙灘構成獨特的海岸風景。  近日,記者來到石圳村海邊時看到,在一片平坦潔淨的金黃色沙灘上,一大片形態各異的石塊置於大圳山面海的裸露巖面上,呈現奇絕的地質景觀。  其中一塊巨型石頭仿佛一塊鬼斧神工般的天然雕塑,表面像是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樹根盤踞,又有許多坑坑窪窪的小穴。在這巨石下面,還有一塊墨綠色的石頭形狀奇特,就像是個鱷魚頭,經常有人慕名前來與它合影。
  • 5本《變質巖》,巖石的浴火重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不斷向地球科學靠攏,從大學正式開始,地質有關的學習和工作佔據了生活的一大半時間,他不斷用旅行的方式解答心中的困惑,在旅行途中拍攝大量的野外地質照片。在研究生院,他研究的是新英格蘭南部的變質巖。從那時到現在,參加了許多實地考察,包括在研究工作期間的學校組織的臨時考察,來自社會上不同地質組織有關的考察。
  • 變質巖有哪些成因及分類?
    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它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稱為變質巖。這種改變巖石的作用,稱為變質作用。引起變質作用的因素有溫度、壓力及化學活動性流體。
  • 變質巖:變質巖的結構和構造
    變質巖的結構構造和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一起,是變質巖的最基本的特徵,是恢復原巖、再造變質作用歷史及巖石分類命名的標誌。變質巖的化學成分主要反映原巖特點;變質巖的礦物成分主要反映變質作用條件下,那麼結構構造則主要是變質作用機制的反映。
  • 變質巖知識及精美圖片190幅(珍藏版)
    變質巖是組成地殼的主要成分,一般變質巖是在地下深處的高溫(要大於150攝氏度)高壓下產生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出露地表。 一般變質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變質作用作用於巖漿巖(火成巖),形成的變質巖成為正變質巖;另一類是作用於沉積巖,生成的變質巖為副變質巖。
  • 工程地質知識:變質巖系內部的不整合特徵
    它們或是沿接觸面強烈退變質的結果,或是古風化殼變質結晶的產物。漸變過渡帶的變質特點與上覆巖系相同,與下伏巖系的巖石化學組合相同。過渡帶的上限一般以上覆沙礫巖層為界,向下則向古老巖系過渡,逐漸顯示下伏巖系的本來面目。②在上覆變質巖層與花崗片麻巖或其它古老變質雜巖之間經常發育有一種特殊的片理。根據這種特殊片理的空間展布,常常可以圈出花崗-片麻巖基底隆起的輪廓。
  • 巖石篇-變質巖-千枚巖
    千枚巖是顯微變晶片理髮育面上呈絹絲光澤的低級變質巖。典型的礦物組合為絹雲母、綠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長石及碳質、鐵質等物質。千枚巖分布很廣,可形成於不同地質時代。千枚巖是具有千枚狀構造的低級變質巖石。原巖通常為泥質巖石(或含矽質、鈣質、炭質的泥質巖)、粉砂巖及中、酸性凝灰巖等,經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作用或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的底綠片巖相階段形成。顯微變晶片理髮育面上呈絹絲光澤。變質程度介於板巖和片巖之間。典型的礦物組合為絹雲母、綠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長石及碳質、鐵質等物質。有時還有少量方解石、雛晶黑雲母、黑硬綠泥石或錳鋁榴石等變斑晶。
  • 淺談變質巖
    變質巖簡單地說就是地下巖石經歷高溫或高壓之後,成分和結構發生改變,形成的新巖石。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大理巖,就是由 轉變而來的一種典型的變質巖。    變質巖的形成:在自然界中,我們可以見到積雪在自身重壓作用下,它的底層會轉化成冰的現象。鬆軟的雪和堅固的冰在成分上是一樣的,但結構卻是不同的。
  • 日本發現變質巖微鑽石——將改寫日本地質史
    日本熊本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日本長崎縣西松木變質巖層中發現了微鑽石變質巖中的微金剛石是一種重要的礦物,因為它們形成於大陸碰撞帶中,表明地殼已經滲透到地表以下120公裡以下。這是繼義大利阿爾卑斯山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表明微鑽石可以通過大洋板塊俯衝在變質巖中形成的地區。
  • 這份科學小知識拿走不謝!
    為什麼在加油站用手機打電話會引發爆炸呢?有人說,手機通話時會產生細微的火花,從而引爆空氣中的汽油。並且舉出相關實例,說在國外已經發生了很多類似的時間,在加油站加油時,手機突然響起結果就引發了爆炸事件。但其實呢,經過相關調查,加油站內撥打手機引發爆炸的事件幾乎不存在。
  • 地理小常識:地球上的3大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巖石是在地質作用下,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地質體。按照成因分類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其中巖漿巖:約佔地殼重量的 94 % ;沉積巖:約佔地殼重量的 5 % ,但佔陸地分布面積的 75 %;3.變質巖:約佔地殼重量的 1 % 。
  • 千枚巖與其他變質巖的區別
    在區域變質過程中,隨著溫度壓力的增高,變質加深,矽鋁質原巖依次變質成為從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因此,千枚巖比板巖(一般為變餘結構)變質程度高,比片巖(變晶結構)低,比片麻巖(粒狀變晶結構)更低。 板巖——以泥質和粉砂質成分為主的板狀劈理髮育的變質巖。
  • 月相變化圖:又一波誠意之作,拿走不謝
    今天,先上一波高能幹貨,執教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上)第一單元 我們的地球家園《觀察月相》或者六年級(下)第三單元  宇宙《月相變化》的親,你有福氣啦,請拿走不謝......我區張大神(越秀區秉正小學張景亮老師),在廣州幾個觀測地點,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月相觀察和記錄,拍攝了這些寶貴的原創圖片,現在分享給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