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變質過程中,隨著溫度壓力的增高,變質加深,矽鋁質原巖依次變質成為從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因此,千枚巖比板巖(一般為變餘結構)變質程度高,比片巖(變晶結構)低,比片麻巖(粒狀變晶結構)更低。
板巖——以泥質和粉砂質成分為主的板狀劈理髮育的變質巖。原巖成分為黏土巖、粉砂巖或中酸性凝灰巖,經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作用形成。板巖以礦物顆粒或以隱晶質為主,重結晶作用不發育,具明顯的變餘結構和構造。根據巖石中雜質成分和顏色,可以劃分為碳質板巖、鈣質板巖、砂質板巖、斑點板巖等亞類。結構緻密、板理髮育的板巖可做建築石材及碑、硯等石料。
片巖——特徵是有片理構造,是常見的區域變質巖石。原巖已全部重結晶,由片狀、柱狀和粒狀礦物組成。一般為鱗片變晶結構、纖狀變晶結構和斑狀變晶結構。常見礦物有雲母、綠泥石、滑石、角閃石、陽起石等。粒狀礦物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
片麻巖——片麻巖是一種變質巖,而且變質程度深,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主要由長石、石英、雲母等組成,其中長石和石英含量大於50%,長石多於石英。如果石英多於長石,就叫做「片巖」而不再是片麻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