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彩鸚鵡的別名又稱五彩緋鸚鵡或紅胸五彩鸚鵡。 原產於馬來半島和南洋諸鳥。在印度尼西亞的鳥獸市場上 是易得的玩賞鳥現在很多國家均已引進飼養為觀賞籠 鳥。我國最早是在1952年由北京動物園引進飼養展出的。體長約200毫米。體重約130克,體羽豔麗多彩,是一 種非常美麗的小型鸚鵡。
成鳥額部、頭頂和頰部的羽毛為 淡橄欖綠色;枕部和上頸部羽毛,略呈黃褐色及黃綠色的 環帶,胸羽朱紅色;上體及尾羽豔綠色;脅部綠色並有豔紅 色橫斑。嘴殼朱紅色,足趾青灰色。雌雄鳥體色相同。小五彩鸚鵡生活於熱帶森林,喜結小群棲息和覓食。 其食物較雜,最喜食果類和花蜜,嫩芽。種子及多種果實, 以及昆蟲都可取食。
繁殖期在冬春季節、營巢於樹洞中,通 常每巢產卵2枚。人工飼養環境中的小五彩鸚鵡,雖然體形屬於小型鸚 鵡,但其嘴殼堅硬,足趾善於攀登,拆毀力極強。其飼養籠 舍均需鋼筋鐵網構成。籠舍內設枯樹及足夠的棲架,供其 攀躍及棲息。地面鋪墊34釐米厚的細沙,定期或每天清 掃,細沙保持潮溼,可以增加環境溼度。北京動物園飼養小 五彩鸚鵡籠舍的冬季室溫保持在18弋~25冗。
飼料以糖窩 頭、糖鈣餅乾,甜水果如葡萄、橘子、蘋果、香蕉、甜瓜、西 瓜、桑葚、西紅柿等為主,同時餵給熟玉米粉加熟雞蛋黃和 蜂蜜的混合甜食及虎皮鸚鵡混合粒料。北京動物園飼養展覽的小五彩鸚鵡,於12月下旬開 始求偶,此期成對的親鳥佔據理想位置的樹洞為巢。親鳥 在原有的洞穴基礎上略加修築,巢底墊木渣等物,即行產 卵孵化。每巢產卵2枚,卵殼純白色,略近圓形,孵化期 2224天。
初生雛鳥,全身滿生白色絨羽,形如白色棉花 團;23日齡雛鳥能發出細微的啼叫聲;14日齡雛鳥全身 仍覆蓋白色絨毛;28日齡的雛鳥,頸部及翅膀生出線綠色 羽毛;3540日齡,雛鳥初生時的白色絨羽全部脫落,體軀 各部羽色近似成鳥,但其體形略小於親鳥,嘴殼黑褐色,胸 羽淺紅色有別於親鳥。由雌雄親鳥共同擔任孵化,但以雌 鳥為主。
人工飼養環境中,可向小五彩鸚鵡提供枯樹幹製成的 人工巢,樹幹直徑18~25釐米,內鑿直徑1214釐米,深 2532釐米的洞穴,樹洞上方開直徑10釐米的出人口。巢 距地面1.72.5米,也可高至3.5米。巢口處宜避免強光。在繁殖期間的小五彩鸚鵡,需供給足量的貝殼、墨魚 骨等礦物質飼料,可將上述飼料直接投入籠內,任其自由 取食,有利於雛鳥的正常發育,也有助於親鳥體質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