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鸚鵡愛吃羊肉?啄羊鸚鵡,求你做個正經鳥兒吧

2020-11-27 景緒之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私信告知刪除。】

哪裡能看到最振奮人心的集體舞蹈?紐西蘭啊,相信很難有比「毛利戰舞」更令人為之一震的。

哪裡能最先迎來屬於新一天的陽光?紐西蘭啊,查塔姆群島和吉斯伯恩市是全世界最先擁抱旭日的地方。

哪裡是罕見鳥類的天堂?還是紐西蘭啊,縱然有多達千年的砍伐作業史,卻仍舊有高達29%的森林覆蓋率,如今這些地區已成為禁止開發的國家公園或森林公園,漫山植被為無計其數的鳥類提供棲身場所。

這裡曾生活過高達三米,位列「世界第一高鳥」的恐鳥,碩大個頭讓如今可見的鴕鳥在它們面前只能算是「弟弟」,還有同樣已滅絕的哈斯特巨鷹,作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食肉鳥類之一,僅以雌性為例,體型即達現存最大活鷹的兩倍。再比如「紐西蘭國鳥」,眼下國徽上的幾維鳥,個頭只有母雞大小,行動全憑兩條腿,翅膀退化到藏在體羽之下,尾巴更是完全消失不見,還有一反常規的是,它們一般晝伏夜出,靠著嗅覺在黑暗中尋找食物。

除了幾維鳥以外,在紐西蘭還有一種可謂婦孺皆知的小鳥——啄羊鸚鵡。

俗話說「人如其名」,給鳥起名有時也遵循著相似規律,比如前面說的恐鳥,最初為它們命名的是英國著名解剖學家歐文,其意思是「令人恐懼的大鳥」,而他也正是「恐龍」的命名者。因此從字面意思上不難看出,這個啄羊鸚鵡,愛叨羊。

話說為何會有如此做法,難道像「薅社會主義羊毛」的「白雲大媽」那般「薅資本主義羊毛」,而後拿回家「紡毛線、織毛衣」?正確答案很簡單,卻也很令人咋舌——為了吃羊肉。

長相來看,把它們扔進鸚鵡堆中並不起眼,既當不成帥哥,也算不上靚女,但之所以能脫穎而出為人們所記住,一定有著獨門訣竅——它們和親戚之間最不同之處就在於飲食方面,相比於絕大多數同類喜食花、果實、種子等「素菜」,啄羊鸚鵡受限於生活地區海拔相對較高的影響,植物食物略感匱乏,不得不嘗試「葷素搭配」,可這一混合不要緊,不僅活脫脫變成「雜食性」,更是直接勾出了它們「愛吃肉」的饞蟲。

從一年到頭吃的東西來說,啄羊鸚鵡餐單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動——春暖之辰,大地復甦,草原上、石縫間新生的多汁植物嫩芽兒就成了啄羊鸚鵡最可口的食糧,即脆且嫩的口感常令它們胃口大開;

盛夏之時,此刻的食物最為豐盛,想吃葷,有水中的魚蝦、樹上昆蟲,想吃素,植物的葉、莖、根那叫一個漫山遍野,或許這是啄羊鸚鵡一年當中最幸福的時光;

秋風之季,植物該結果實的結果實,該落子的落子,儘管有些「節衣縮食」的意味,但還不至於愁吃愁喝,過得仍算逍遙;

冬雪之日,才是最容易忍飢挨餓的日子,愛吃的植物被雪覆蓋,愛吃的昆蟲藏身洞中,啄羊鸚鵡又不會踏踏實實冬眠,為了填飽肚子,「吃肉」就成了犒勞自己的最好方式。有時運氣好,能捕到從洞中爬出的野兔,有時還會撿拾一下其它食肉動物吃剩的殘羹剩飯。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知是哪位「天才」的意外發現,可能是飢腸轆轆的「悽慘」讓啄羊鸚鵡打起了放牧在外的綿羊們的主意。畢竟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走,機動性有著天壤之別不談,綿羊本身對於鳥類來說也沒有什麼攻擊力可言,不像貓,靈活走位甚至能把正貼地飛行的鳥兒抓落下來。因此當羊群遇上不懷好意的啄羊鸚鵡時,要是牧羊人沒有及時發現,毫無反抗之力的綿羊們只有被動挨咬的份兒。

哪裡下口為好呢?不勞費心,啄羊鸚鵡「精」著呢。一旦鎖定目標,它們最先會對著羊屁股展開攻擊,人們分析,一方面臀部上的毛不多,不至於「一咬一嘴毛」,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這個部位的脂肪最是豐厚,如果僥倖啄破,就可以好好享受一番羊脂盛宴。

不過相比於生食其肉,啄羊鸚鵡更多的做法是「擾敵」和「驅敵」。

它們通過不間斷「咬屁股」,持續挑釁、騷擾著「乾瞪眼」的羊群,綿羊有時會慌不擇路地走向懸崖,一旦被趕到走投無路就很容易失足掉下,在谷底摔個「七零八落」,這對啄羊鸚鵡來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餐,簡直足以媲美「過年吃的餃子」。當然,此項工作並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需要多位成員默契配合,其實從這也能看出啄羊鸚鵡令人意外的智商之高——不僅商討出計劃,更恰如其分地驅使綿羊「按部就班」配合這份計劃,進而「主動獻出生命」為自己所用。

如此智慧的鳥,生活一定很是安逸吧?聽起來沒毛病,實則不然。由於總是拿羊群「開葷」,牧民遭受嚴重經濟損失後憤而反擊,在政府授意下,短短一百年工夫就有超過15萬隻啄羊鸚鵡被獵殺,幾乎是迎來滅族之災。儘管上世紀80年代紐西蘭政府宣布實行保護法令,為啄羊鸚鵡贏得一絲喘息之機,但時至今日,野生數量亦不過區區數千,可以說離滅絕幾乎一步之遙,如此絕境,難道又要親眼見證一種神奇鳥類的消失嗎?

相關焦點

  • 啄羊鸚鵡最愛啄汽車,難道它不啄羊了嗎?遇到它們時不要停車
    「惡貫滿盈,壞事做絕的傢伙。」這種鸚鵡非常聰明,好奇心很強,很容易信任人類,人類越不喜歡它們,它們反而越是喜歡和人類打交道。真可謂有著癖好的奇怪鸚鵡了,可是它們為什麼叫做啄羊鸚鵡呢?你聽聽它們的叫聲,這是啄羊鸚鵡的語言,它們在說些什麼呢?我會在文章末尾翻譯給你聽。
  • 校科協科普講壇:世界上最恐怖的鸚鵡——啄羊鸚鵡
    可是在神秘的大洋洲,卻有一種異常兇猛的「土著「——啄羊鸚鵡。      江湖傳聞,三隻啄羊鸚鵡就能秒殺一隻綿羊。而事實上也的確出現過不少啄羊鸚鵡啄食綿羊的案例。因此,它們便被澳洲的人們冠上了「啄羊「的惡名。
  • 啄羊鸚鵡和綿羊關係惡化:本幫羊清理寄生蟲,卻變成食羊肉的敵人
    大多數的鸚鵡的食物都是以植物為主,包括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但有一種兇猛的鸚鵡,食物完全出乎人們的想像,喜歡吞食羊身上的脂肪並啄食羊肉的——啄羊鸚鵡。啄羊鸚鵡又稱為深山鸚鵡,是紐西蘭境內特有的鳥種,生活於險峻寒冷的高山地區,體色為橄欖綠色,從外形看也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鸚鵡,但一想到它那強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弄得活羊鮮血淋淋,就知這種啄羊鸚鵡有多兇猛。
  • 常見家養鸚鵡都有哪些品種?啄羊鸚鵡認識?其他鸚鵡你認識幾種?
    第八名:月輪鸚鵡月輪鸚鵡體長43釐米,體重95-140克,叫聲嘈雜時,配對繁殖期兇悍的雌鳥咬傷甚至咬死雄鳥和其幼鳥,拆家指數:三顆星。第七名:亞歷山大鸚鵡亞歷山大鸚鵡鸚鵡體長56~62釐米,體重198 ~ 258克,手養亞歷山大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體型說話能力都屬於前列。野鳥性情相反你碰頭咬破手很正常,拆家指數:三顆星。
  • 神奇的啄羊鸚鵡:笑聲太魔性 會傳染
    但是這個獨特的社會鏡像效應不僅僅為人類獨有,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紐西蘭的啄羊鸚鵡身上也有這樣富含感染力的笑聲。頑皮的鳥食肉鸚鵡(學名啄羊鸚鵡)主要分布在紐西蘭南島的山區森林裡。如果你運氣很好碰到了這種超可愛的鸚鵡,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它那生動有趣的聲樂曲目。
  • 啄羊鸚鵡和綿陽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幫羊清理寄生蟲,卻變成了食...
    世界上的生物有很多,生物裡面的規則強者才能生存的,有些生物看起來是小小個的,但是力量大的嚇人,其中就有一種鳥類的生物叫做-啄羊鸚鵡,我們印象中的鳥類都是比較嬌小的,吃蟲子的等其他的食物,但是這啄羊鸚鵡就比較man,喜歡吃羊上的脂肪還有喜歡它身上的羊肉。
  • 啄羊鸚鵡 | 吃活羊、逮兔子的紐西蘭鸚鵡
    除了呆萌羸弱的幾維鳥,啄羊鸚鵡也是這個小島國複雜鳥類中的一種。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是一種大型鸚鵡,咋看之下並不起眼,它體長在40-50釐米之間,體背覆蓋著橄欖綠色的羽毛,頭部和腹面則是灰色,有著長而彎曲的喙。啄羊鸚鵡橄欖綠色的翅膀底下,有著橘紅色的豔麗羽毛,眼周和喙上部的蠟膜也是明亮的黃色。
  • 好奇心殺死的不是貓—是啄羊鸚鵡
    但是啄羊鸚鵡現在有麻煩了。     我們很難估計有多少野生啄羊鸚鵡數量,它們散布在森林茂密的森林中,但我們的猜測野生總數應該介於3000至7000。     相比之下,紐西蘭有超過70000隻的Kiwi鳥。    那麼,為什麼啄羊鸚鵡會面臨消失的命運呢?
  • 啄羊鸚鵡:能吃兔子、綿羊,卻依然被貓逼到絕境
    雌雄莫辨啄羊鸚鵡生活在高緯度、底氣溫的地區,食物匱乏。「窮山惡水出刁民」,啄羊鸚鵡自帶「流氓」特質,到處流竄,成群結隊,碰見什麼新鮮的東西總要動動嘴爪。作為鸚鵡中的流氓,啄羊鸚鵡自然不會放過欺負綿羊的機會。它們會跳到綿羊背上,用它們強健的喙啄開羊的皮肉,生食脂肪和肉。這也就是它們「啄羊鸚鵡」名字的由來了。
  • 論起「嘴欠」,啄羊鸚鵡要是排第二,就沒有第一
    相信肯定聽說過「防火、防盜、防閨蜜」的調侃,但如果某天別人突然給了一句「記得防鸚鵡」的忠告,你第一反應會不會是「啊,我聽錯了吧」?這不是開國際玩笑,紐西蘭的藍天中真的飛翔著這樣一種愛襲擊羊群的鸚鵡。可就是這麼一個平淡無奇的種類,卻有著「啄羊鸚鵡」的「美稱」,聽聽吧,是不是覺得匪夷所思,印象中平日裡愛嗑瓜子的鸚鵡居然和羊扯上了關係。說起「啄羊」這個怪癖,就得從它們的習性開始說起。
  • 一種食肉的鸚鵡,啄羊鸚鵡,你見過嗎?
    啄羊鸚鵡(學名:Nestor notabilis)是紐西蘭南島上的一種大型鸚鵡。它生活在稀木灌叢中,體形大,羽毛豐厚,主要呈綠色,喙又粗又長。這種鸚鵡鳥體為橄欖綠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黑色滾邊,頭頂和頸部為黃綠色。
  • 紐西蘭一家養啄羊鸚鵡活到45歲 愛喝可樂吃牛排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紐西蘭媒體報導8月8日報導,紐西蘭瀕危鳥類啄羊鸚鵡情況堪憂。奧拉•德拉蒙德(Nola Drummond)一家在20世紀60年代末就收養了一隻啄羊鸚鵡,6年前去世,享年45歲。據悉,啄羊鸚鵡體形大,羽毛豐盛,主要呈綠色,素以好奇心和智慧而聞名,並在2017年10月份被評為紐西蘭年度最佳鳥。20世紀60年代末,德拉蒙德的公公在偏遠的科布河谷地區發現了年幼的高山啄羊鸚鵡喬,並將其帶到了金灣的高坂聯合酒店飼養。
  • 因為對人類太過友好,這種可憐的鳥類直接被吃到絕種
    不信的話你可以走出去試試,隨便接近一隻野生的鳥兒看它是什麼反應。然而動物對人類的警惕其實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很多動物就因為對人類過於友好而走上了毀滅之路。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卡卡啄羊鸚鵡。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卡卡啄羊鸚鵡隸屬於鸚鵡科、啄羊鸚鵡屬。
  • 鳥類中的高智商——鴉類和鸚鵡類
    鴉類和鸚鵡類是鳥類中最聰明的小時候我們就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雖然中國人不是很喜歡烏鴉,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烏鴉有著高智商。鸚鵡會說人話,事實上她們也會使用工具,也有高智商。然而它們到底誰更聰明呢?
  • 鸚鵡品種總體概述
    紐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的大型鸚鵡,而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則是分布海撥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還有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等等。鸚鵡是人們比較喜歡飼養的寵物鳥,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
  • 烏鴉和鸚鵡哪個才是最賤最聰明的鳥中的社會大哥?
    啄羊鸚鵡信仰「大力出奇蹟」的真理,不像烏鴉那種吃個蟲還要費勁做工具的弱雞。在一項實驗中,研究員設置了一個「保齡球」遊戲來測試啄羊鸚鵡的智商。 一塊被玻璃保護的斜板上放有啄羊鸚鵡最愛的花生,但它卻不能用喙夠到。它很快就學會了用研究員提供的小木球,以打保齡球的方式把花生撞下來。
  • 這個世界太瘋狂 鸚鵡都懂「概率論」了
    有別於隔壁遍地有毒動物的澳大利亞,在這兒你甚至連條蛇都見不到。不過,這裡卻生活著一種「頑皮放肆」的獨特物種——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當地人俗稱Kea)。憑藉特有的好奇心和超高智商,啄羊鸚鵡在紐西蘭家喻戶曉。不少科學研究都證實了啄羊鸚鵡的聰明伶俐——它們不僅會使用工具,還能順利通過許多智力遊戲測試。最近,奧克蘭大學又設計了一套難度更高的智力遊戲,來考驗啄羊鸚鵡。他們想知道這些小傢伙會不會跟人類一樣,懂得統計推斷?結果發現:啄羊鸚鵡確實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統計推斷能力!
  • 本是幫羊清理寄生蟲的,但後來卻成了吃羊的敵人,關係惡化
    一般的鸚鵡都是吃各種堅果或者是蟲子的,但這種鸚鵡,聽名字就知道,它是吃羊肉的,非常的喜歡吃它們的肉和脂肪的。這種鸚鵡是紐西蘭的境內一種很特別的鳥,一般都是生活在高山處比較寒冷的地方。但它們之前並不是這樣的,這兩種類別不同的物種在以前是和平共處了,鸚鵡是幫助它們清理寄生蟲的,羊因為它們沒有了寄生蟲的危害,鸚鵡也因為羊身上的寄生蟲得到了食物。
  • 這種鸚鵡曾經因為攻擊綿羊而被捕殺,現在卻成為了原產地的小霸王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動物也有著一個奇奇怪怪的名字,雖然不如前面這幾種,但也令人眼前一亮了: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啄羊鸚鵡原產自紐西蘭,跟我們昨天文章的主角鴞鸚鵡是老鄉。大家一看這個名字可能心裡就有數了:它會啄羊。事實也是如此,啄羊鸚鵡當初的成名本領就是啄羊,讓紐西蘭的牧民特別頭疼,也因此遭到當地政府懸賞屠戮,直到數量變得很少,人們才開始停止捕殺,轉而保護啄羊鸚鵡。
  • 鸚鵡自古以來是名鳥
    66屬278種,分為9個族,包括絕大多數鸚鵡,如長尾鸚鵡類(具體見獵奇:長尾鳥雀之四)。另一個奇特物種為啄羊鸚鵡族,僅1屬3種,現存啄羊鸚鵡(深山鸚鵡,具體見天生獵手:非猛禽類獵手之七)和白頂啄羊鸚鵡2種,白頂啄羊鸚鵡(見上圖),又稱卡卡鸚鵡,諾福克啄羊鸚鵡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