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編自果殼網物種日曆)
紐西蘭可不止有一群一群溫順的綿陽、友好的當地居民、連綿不絕的雪山、溪流縱橫的雨林、,複雜多變的地貌以及被南太平洋環繞隔絕的地理位置,使紐西蘭成為鳥類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除了呆萌羸弱的幾維鳥,啄羊鸚鵡也是這個小島國複雜鳥類中的一種。
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是一種大型鸚鵡,咋看之下並不起眼,它體長在40-50釐米之間,體背覆蓋著橄欖綠色的羽毛,頭部和腹面則是灰色,有著長而彎曲的喙。啄羊鸚鵡橄欖綠色的翅膀底下,有著橘紅色的豔麗羽毛,眼周和喙上部的蠟膜也是明亮的黃色。
啄羊鸚鵡常年生活在氣溫低、緯度高、食物有限的地區,它的食性很雜,除了植物的花、果、葉之外,還吃昆蟲、其它鳥類的幼鳥,是少數進食肉類的鸚鵡。它們會用自己長而彎曲的喙將一些穴居海鳥的雛鳥從洞穴中叼出來吃掉,甚至還會攻擊綿羊,它們銳利又強健的喙能夠啄開羊背,啄食脂肉,「啄羊鸚鵡」一名就是這麼來的。
為避免引起不適,啄羊圖片打了馬賽克
為了適應險惡的環境,它們的學習能力、好奇心和協作力超過了鸚鵡目中的其他所有種類。它們對人類沒有什麼戒心,大膽的它們會飛到人類的居所附近活動、玩樂、覓食,啄食破壞自行車胎、汽車胎、鞋墊、門窗密封條等柔軟的橡膠製品,也會蹲守在家畜的屠宰場附近,吃人類丟棄不要的肉類,還會相互協作,打開沉重的垃圾箱蓋子翻找食物。
一群啄羊鸚鵡正在「拜訪」一座民居
由於幼鳥孵化出來是通常是冬天,這是一年中食物最匱乏的時節,所以親鳥會想盡一切方法覓食育雛,即使是雪地裡的動物屍體或垃圾箱裡開始變質的食品,對此時的它們而言也是難能可貴的美餐。作為機會主義者,啄羊鸚鵡還會將嘴和爪子配合使用,拉開窗栓溜進人類家中,偷竊麵包、黃油、吃剩的快餐等高卡路裡食品,甚至被人目睹在滑雪場的小木屋裡喝酒。
汽車也不能免受其難
因為好奇的特點,啄羊鸚鵡時不時能被當地居民和遊客一睹風姿,但事實上,它們的野生種群數量非常少,數量僅在1000-5000之間。各個世界物種保護和研究組織都將它列入了「極危」名單。
有人疑惑,啄羊鸚鵡這麼聰明,又有強大的戰鬥力和適應能力,為什麼還會數量如此之少呢?
罪魁禍首正是我們人類。
啄羊鸚鵡曾有過一個漂亮的表親,名叫諾福克島卡卡(Nestor productus),17世紀,歐洲人來到諾福克島,將諾福克島卡卡當做美食和寵物,無休止的捕獵使它們種群數量急遽下降。1851年,最後一隻諾福克島卡卡死於倫敦,自此,諾福克島卡卡宣告滅絕。
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的諾福克島卡卡標本
啄羊鸚鵡原本數量也比現在多得多,它們曾踏足過紐西蘭的北島,但因為少數啄羊鸚鵡破壞人類栽培的作物、攻擊人類牧放的牛羊,歷史上的紐西蘭政府號召牧場主將其撲殺,並推出了賞金獵殺計劃。它們其實並不直接啄食綿羊,而是通過追趕撲啄將膽小的綿羊趕至懸崖邊,羊群在慌亂中相互擠踏,失足落下懸崖喪命後,才會成為它們真正的大餐。但「啄羊」這一惡名使得許多人對其產生偏見,據統計,自1860年到1970年,超過15萬隻啄羊鸚鵡死於人類之手。
現在,雖然啄羊鸚鵡的保育工作一直在進行,但人類活動仍在繼續給它們帶來影響:部分牧場主為保護自己利益還在殺鳥、作為寵物引進紐西蘭的貓已經威脅到當地多種原生動物的生存,生活垃圾中的毒素被啄羊鸚鵡誤食……
它們的消失,或許才是紐西蘭人最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