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鸚鵡曾經因為攻擊綿羊而被捕殺,現在卻成為了原產地的小霸王

2021-01-13 溫晨動物園

有很多生物的名字聽上去可能有點奇怪,但確實是發現者或者定中文名的學者們認真去命名的,例如萬歲大眼蟹Macrophthalmus banzai、最美紫蛺蝶Sasakia pulcherrima、紫胸佛法僧Coracias caudatus等。閩南美食土筍凍的原料——弓形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arcuatum,以前叫做可口革囊星蟲,一聽就是中文命名者流著口水起的,相似的還有食用黃道蟹、美味牛肝菌等。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動物也有著一個奇奇怪怪的名字,雖然不如前面這幾種,但也令人眼前一亮了:啄羊鸚鵡Nestor notabilis。

啄羊鸚鵡原產自紐西蘭,跟我們昨天文章的主角鴞鸚鵡是老鄉。大家一看這個名字可能心裡就有數了:它會啄羊。事實也是如此,啄羊鸚鵡當初的成名本領就是啄羊,讓紐西蘭的牧民特別頭疼,也因此遭到當地政府懸賞屠戮,直到數量變得很少,人們才開始停止捕殺,轉而保護啄羊鸚鵡。現在的啄羊鸚鵡已經放棄啄羊的老本行了(牧民都防著呢),轉而開始偷雞摸狗和攔路打劫慕名而來的遊客,仍然是原產地的小霸王。接下來我們就詳細說說啄羊鸚鵡從古至今的歷程。

首先,啄羊鸚鵡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適應高山寒冷環境的鸚鵡,它分布在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注意區分)上,築巢於灌木叢中。在生存方面,啄羊鸚鵡是非常優秀的機會主義者,它是真正意義上的雜食動物。無論是植物的果實、種子、花、葉芽,還是昆蟲、蠕蟲、小型兩棲和爬行動物、齧齒動物和其他鳥類的雛鳥,甚至動物的腐屍,都是啄羊鸚鵡喜歡的美食。

那麼啄羊鸚鵡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這要追溯到18世紀60年代,放牧綿羊的牧民在進入中高海拔地區以後的十年間,人們發現綿羊身上開始出現莫名其妙的傷口,主要出現在背部,還有些綿羊因此死亡。一開始牧民還以為是什麼新的傳染病,直到一位牧羊人親眼看到有一隻鸚鵡攻擊綿羊,人們才開始慢慢接受羊身上的傷來自於啄羊鸚鵡。但更多人還是無法肯定就是啄羊鸚鵡幹的,直到20世紀,一段啄羊鸚鵡在夜間襲擊綿羊的畫面被拍攝下來,學界才證實啄羊鸚鵡真的會啄羊。

啄羊鸚鵡襲擊綿羊的具體步驟是這樣的:首先從空中瞄準自己選中的綿羊,然後飛過去用雙足抓緊綿羊背上的捲毛,再利用又長又彎的鉤狀喙撕下羊毛、啄傷羊背的皮膚,再把喙深入進傷口啄食綿羊的脂肪和肉。由於啄羊鸚鵡會飛,動作很靈活,所以綿羊完全無法擺脫這種攻擊。被攻擊的綿羊如果受傷不太重的話能夠活下來,有些則會因創口過大失血過多或感染梭狀芽孢桿菌而死亡。

據統計數據顯示,1870年到1970年的這一百年裡,被人類殺掉的啄羊鸚鵡數量超過了十五萬隻,再加上從外地被帶到紐西蘭的貓、狗、鼬等食肉動物對啄羊鸚鵡的捕獵,使得野生的啄羊鸚鵡種群陷入滅絕危機。紐西蘭政府上個世紀70年代進行了物種普查統計,發現野生種群的啄羊鸚鵡數量只剩下了5000隻左右,這才開始計劃保護這一物種。但直到20世紀末,紐西蘭還是有些怨恨啄羊鸚鵡的人私自捕殺它們,或捉住以後賣到寵物市場。

21世紀後啄羊鸚鵡的生存狀況得到大幅度提升,當地居民雖然很討厭啄羊鸚鵡,但也能夠容忍它們在人類聚居地生存了。畜牧業的發展使得啄羊鸚鵡現在沒什麼機會啄羊了,但它們有了新的樂趣:翻垃圾箱和破壞公物。啄羊鸚鵡是很聰明的鳥類,並且懂得團隊合作,它們能夠一起配合著打開垃圾箱的蓋子,並且總能找到辦法打開(或破壞)建築物的房頂和門窗,盜取食物,甚至在啄食建築物的時候導致鉛中毒,也依舊我行我素。

不但如此,啄羊鸚鵡還喜歡聚集起來偷竊和破壞它們感興趣的一切東西,令本地人相當惱怒。例如以下幾種行為:

偷走當地居民晾曬在戶外的衣物、鞋襪;搗毀汽車的天線、雨刷器、車窗四周的膠皮、車牌上的螺絲殼;破壞旅遊區域的登山鞋、滑雪板、頭盔、服裝、升降機和索道的零件;攔路搜查遊客的背包、索要食物並帶走自己喜歡的小零碎,失去興趣後扔掉。由於最後一條在遊客們看來是非常可愛的舉動,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遊客慕名來到紐西蘭,自願被啄羊鸚鵡「打劫」。而且啄羊鸚鵡在紐西蘭是受保護的物種,還拉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所以本土居民就算被搞得很煩,也對啄羊鸚鵡無可奈何。心情複雜。

相關焦點

  • 啄羊鸚鵡和綿羊關係惡化:本幫羊清理寄生蟲,卻變成食羊肉的敵人
    啄羊鸚鵡又稱為深山鸚鵡,是紐西蘭境內特有的鳥種,生活於險峻寒冷的高山地區,體色為橄欖綠色,從外形看也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鸚鵡,但一想到它那強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弄得活羊鮮血淋淋,就知這種啄羊鸚鵡有多兇猛。
  • 啄羊鸚鵡 | 吃活羊、逮兔子的紐西蘭鸚鵡
    > (轉編自果殼網物種日曆)紐西蘭可不止有一群一群溫順的綿陽、友好的當地居民、連綿不絕的雪山、溪流縱橫的雨林、,複雜多變的地貌以及被南太平洋環繞隔絕的地理位置,使紐西蘭成為鳥類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
  • 因為不害怕人類,這種肥美的鳥類直接被吃到快絕種了
    除了貓狗這種靠賣萌為生的動物來說,只要是對人類太友好的動物,基本上都走上了毀滅的道路。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那就是卡卡啄羊鸚鵡。這種鸚鵡只分布在紐西蘭的南島,斯圖加特島等島嶼上,曾經是一種數量眾多的鳥類。 卡卡啄羊鸚鵡的名字,其實跟它的生活習性有關。這種鸚鵡的好奇心非常強,只要是看到沒有見過的東西,都會上去看一看。春天的時候,它主要吃植物的嫩芽和昆蟲,夏天則以漿果和花朵為食,秋天則會在山毛櫸森林裡尋找堅果。
  • 啄羊鸚鵡:能吃兔子、綿羊,卻依然被貓逼到絕境
    啄羊鸚鵡是紐西蘭南島上的一種大型鸚鵡,它們體長可達46~50釐米,雄鳥體重可達920克,雌鳥800克。雌雄體型有差異,外形幾乎相同,光憑肉眼觀察,很難分辨。破壞房子還不是隨嘴的事紐西蘭畜牧業發達,尤其是綿羊養殖,尤為突出。
  • 哪些綿羊適合圈養?您那兒現在主要圈養哪些品種的綿羊?
    本人經營一個小農莊,主要養殖的項目有香豬、鵝,附帶的少量養殖的項目有雞、羊,羊的品種以綿羊為主,選擇綿羊的原因是,我們這兒緊挨著小尾寒羊的原產地,從記事起,印象裡我們這兒養殖綿羊的農戶就很多,所以對綿羊還是比較了解的。其實搞養殖養的就是興趣,沒有興趣就不想深入的了解動物的習性,不懂得你所養動物的習性,是很難搞好養殖的。
  • 在巴拿馬發現白額鸚鵡,當地人把它烤著吃,鳥友:吃一隻2千元
    一方面美國國內的寵物市場對該種鸚鵡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原產地的人卻把該種鸚鵡當作美食,烤著吃,使得盜獵和捕殺現象很嚴重。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需要深入實地去考察。它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原產地它們是禁止貿易的物種;它以各種樹種子,堅果和水果為食,並且經常光顧玉米、高粱等作物的農場,以及商業水果種植園,對農產品造成一定的減產。
  • 分析鴞鸚鵡生活的環境,看看鴞鸚鵡受到人類的那些影響
    鴞鸚鵡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不會飛,實際上鴞鸚鵡是所有鸚鵡當中唯一不會飛的鸚鵡,他閒著沒事就伸著粗壯的腿,在地面上到處跑來跑去,有的時候還會爬到樹上去。原本按理說鴞鸚鵡並不會成為世界上最罕見的鸚鵡。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鴞鸚鵡的祖先曾經遍布整個紐西蘭,而且人類來到紐西蘭之後,也發現這裡到處都能看到鴞鸚鵡的影子。但是鴞鸚鵡很快就來到了滅絕的邊緣。
  • 綠巨螳螂捕殺小老鼠,鼠類都在這種螳螂食譜上,甚至包括天敵鳥類
    這次就拍攝到(拍攝時間不詳):這隻大螳螂輕易捕殺了一隻小老鼠。這隻小老鼠正在地上尋找食物,看這隻小老鼠的神態,正是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根本就不知危險正在靠近,這次捕殺它的不是貓科,而是一種昆蟲。果然,大螳螂很快就攻擊了小老鼠,這體型一對比,小老鼠和大螳螂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小老鼠抵抗不了大螳螂的兩把大刀攻擊,螳螂的大刀也就是其的前肢,這前肢有一排堅硬的鋸齒,再加上螳螂是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足以吞食小老鼠。小老鼠也許都懵了,竟然被一隻螳螂獵食了。
  • 聽說過鸚鵡愛吃羊肉?啄羊鸚鵡,求你做個正經鳥兒吧
    還是紐西蘭啊,縱然有多達千年的砍伐作業史,卻仍舊有高達29%的森林覆蓋率,如今這些地區已成為禁止開發的國家公園或森林公園,漫山植被為無計其數的鳥類提供棲身場所。也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知是哪位「天才」的意外發現,可能是飢腸轆轆的「悽慘」讓啄羊鸚鵡打起了放牧在外的綿羊們的主意。畢竟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走,機動性有著天壤之別不談,綿羊本身對於鳥類來說也沒有什麼攻擊力可言,不像貓,靈活走位甚至能把正貼地飛行的鳥兒抓落下來。
  • 破產的小霸王並不是真的小霸王
    近日,小霸王被申請破產的消息傳遍了朋友圈,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小霸王充滿了回憶。在破產信息發酵後,不少已過而立之年的網友感嘆「青春不再」,甚至有人表示,要再買一臺小霸王遊戲機來紀念自己逝去的青春。,實際上直到2015年才註冊成立,主推VR業務,不僅從未生產過小霸王遊戲機,也不是「小霸王」品牌的真正主人。
  • 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放棄飛翔,選擇爬樹,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
    更為致命的是:鴞鸚鵡不會躲避危險,當發現人或其它生物時,總是一臉好奇的靠近,而且當敵人發動攻擊時,鴞鸚鵡不會逃跑,反而是呆在原地裝死,會輕易被捕捉捕殺。鴞鸚鵡選擇放棄飛翔的本領,是適應環境的結果,因為在紐西蘭島嶼是與世隔絕的地方,這曾是鳥類和爬行類的天堂,在島嶼上沒有其它生物能威脅鴞鸚鵡,鴞鸚鵡最大危險就是來自空中的猛禽,當陸地上沒有危險,天空又有危險時,鴞鸚鵡不會傻傻地飛到空中被捕殺,所以當在陸地活動越來越久,翅膀的飛翔能力就慢慢消失,最終變為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
  • 為什麼這種鸚鵡會被叫做「和尚」,不是因為會念經,而是因為這個
    說起寵物鳥,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鸚鵡了。鸚鵡以其獨特的外形和超強的語言能力,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不過並不是所有鸚鵡都會說話,比如灰鸚鵡,折衷鸚鵡,金剛鸚鵡等等,都是語言能力比較強的。還有一些鸚鵡雖然語言能力不強,但是外形很漂亮,比如玄鳳鸚鵡,藍月輪鸚鵡等等。
  • 它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據傳這種鳥的肉質極為美味,在人類與野生貓類的捕殺之下,近年來數量大幅減少,處境就跟寶可夢的大蔥鴨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示意圖曾經在半世紀前不到50隻的鴞鸚鵡,如今數量來到了120多隻,雖然還是很少,但可以說這逐漸有成功復育的跡象。  ▼他們有著像貓頭鷹一樣的顏面特質,因得此名
  • 校科協科普講壇:世界上最恐怖的鸚鵡——啄羊鸚鵡
    可是在神秘的大洋洲,卻有一種異常兇猛的「土著「——啄羊鸚鵡。      江湖傳聞,三隻啄羊鸚鵡就能秒殺一隻綿羊。而事實上也的確出現過不少啄羊鸚鵡啄食綿羊的案例。因此,它們便被澳洲的人們冠上了「啄羊「的惡名。
  • 啄羊鸚鵡和綿陽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幫羊清理寄生蟲,卻變成了食...
    它還有個名字叫深山鸚鵡,和紐西蘭中特別的鳥類,本身啄羊鸚鵡是和綿羊共患難的好兄弟,每天都幫助小綿羊啄寄生蟲,讓寄生蟲遠離小綿羊,幫綿羊啄寄生蟲的時候,有時候會幫綿羊的皮啄傷,吃到肉的鸚鵡啄著啄著挺好吃的,真香,然後就開始吃羊肉了,兄弟不要了,肉才是最好吃的,最後也成為了「殺羊者」。
  • 彼得·帕克成為綿羊俠?細數漫威蜘蛛俠的那些腦洞清奇的設定!
    本·帕克也成為了蜘蛛俠! 很多熟悉漫威蜘蛛俠漫畫的粉絲都清楚,在設定上曾經教會蜘蛛俠正確英雄觀念,也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人就是蜘蛛俠的叔叔本·帕克。
  • 這個世界太瘋狂 鸚鵡都懂「概率論」了
    憑藉特有的好奇心和超高智商,啄羊鸚鵡在紐西蘭家喻戶曉。不少科學研究都證實了啄羊鸚鵡的聰明伶俐——它們不僅會使用工具,還能順利通過許多智力遊戲測試。最近,奧克蘭大學又設計了一套難度更高的智力遊戲,來考驗啄羊鸚鵡。他們想知道這些小傢伙會不會跟人類一樣,懂得統計推斷?結果發現:啄羊鸚鵡確實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統計推斷能力!
  • 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5種動物,最後一種曾經在中國很常見
    穿山甲,這種曾經遍布世界各地的物種,在亞洲基本已經絕跡了,它們沒有華麗的皮毛,其價值只有一個,就是吃,人類瘋狂的捕殺和走私,讓它們無處遁逃,雖然各國都有法律命令禁止捕獵穿山甲,然而還是有很多盜獵團夥鋌而走險!
  • 這種鸚鵡智商逆天,會網購會聊天,因為太聰明瀕臨滅絕
    非洲灰鸚鵡,這個我們平時很少接觸的品種,是鸚鵡中非常逆天的種族。經過訓練後,它們的智商可以達到5歲小孩水平,掌握超多詞彙量,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在非洲的維和部隊曾經有人養過一隻東北口音的灰鸚鵡,那大碴子味兒比冰雪大世界的左右哥不遑多讓。這個品種的鸚鵡曾經出過不少名極一時的「奇葩」,也是科學家們研究鳥類認知及動物智能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