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就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雖然中國人不是很喜歡烏鴉,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烏鴉有著高智商。鸚鵡會說人話,事實上她們也會使用工具,也有高智商。然而它們到底誰更聰明呢?
鴉類和鸚鵡類在鳥類中是公認最聰明的,它們的腦容量和身體之比與大猩猩差不多。它們已表現出了許多高等的技能,包括規劃未來、使用工具和解決問題。但是兩種鳥類到底誰更聰明呢?來自維也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它們進行了類似的測試。
因為動物沒有專門的IQ測試,沒有通用的技能清單給它們打分,而動物已經進化出了應對不同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的智商。以前的動物智力測試只是看它們能不能完成特定的任務,而沒有研究它們是如何做到的、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它們自己獨特的智力方式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和它們的區別。
鴉類和鸚鵡類的區別這次的實驗對象是五隻新喀鴉和六隻啄羊鸚鵡,她在它們面前擺上同樣的裝置,即一個謎箱,且在中間有一個支柱,上面放著食物。如果鳥兒們能將食物從支柱上撞落,它就會掉到一個斜坡上並滑下來,落到它們吃得到的地方。
完成這個任務有四種途徑:拉一下繫到食物上的繩子;打開箱子上的窗戶,把腦袋探進去;從斜道上滾動大理石把食物撞下來;用小棍兒把食物推下來。後面兩種方法都需要用到工具,而前兩種不用。這些鳥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來完成這個任務,它們一旦嘗試了某一種方式之後,奧爾施佩格就會把這種方式取消,迫使它們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研究發現每種鳥中都至少有一隻發現了所有的方法,這說明它們都能做到這些,但這是相同點。那它們的區別呢?
啄羊鸚鵡好奇心很強,容易被新東西吸引。在老家紐西蘭,它們用喙來探索並破壞所有的東西,不管是鳥巢,還是野炊籃、雨刮器。實驗中的啄羊鸚鵡會很暴力地探索箱子的四個開口,又拉又撕又抓又啄。鸚鵡們這樣起勁地探索之後,找到了能吃到食物的四種方式,而且比烏鴉組的速度更快。在第一階段實驗後,每隻鸚鵡至少發現了兩種或三種方法,而且每當它們已發現的方法被去除後,它們會迅速地轉而尋找其他的方法。
烏鴉有點躲避新事物。它們先把箱子打量一遍,然後才開始付諸行動,有一隻甚至一直都沒靠近箱子。這樣下來,它們所花的時間就會長一些。但是烏鴉也有一個優勢,它們生來就會利用工具。在野外,它們能自己製作工具來鉤取朽木中的昆蟲幼蟲。在已經做過的實驗中,它們能選取正確的工具完成不同的工作,將不同工具結合在一起,或者使用不常見的工具,如金屬衣架。而啄羊鸚鵡則不那麼善於利用工具,而且它們的喙太彎曲,不便使用小棍兒。
所以,新蘇格蘭烏鴉比啄羊鸚鵡更能熟練的運用小棍兒來獲取食物。所有的烏鴉都成功利用了小棍兒,而鸚鵡裡只有克米特做到了。但是烏鴉對棍子的鐘愛也並不總是好事,它們一直試著用棍子撬開窗戶,甚至於尤克在打開窗戶之後,她還是用小棍把食物推下去,實際上她只要把腦袋探進去就能吃到了。
鳥類反應不同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這些結果表明鸚鵡和烏鴉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對同樣任務的反應不同。這受身體構造的影響:烏鴉的嘴是直的,而鸚鵡的嘴是彎的;也受動物秉性的影響:鸚鵡喜歡新鮮事物,而烏鴉會躲避新鮮事物;還有環境的影響:鸚鵡隨意地挖掘食物,而烏鴉更喜歡利用工具。
動物智力技能的進化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由其身體構造、生活方式及所處環境決定。這意味著動物解決問題、記憶力或自我意識,很難通過它們在一個特定任務中的表現來評價。所以需要採用一系列的實驗,就像這四種解決方式。動物的行為更依賴於其對新鮮事物的態度、所獲激勵或體型,而非僅智力技能。
這項研究令人耳目一新,它表明了動物的「智力」在不同種群間是有差別的。她沒有簡單地比較哪種動物更聰明,而是列出了它們的差異,並探究了這些差異存在的原因,這比簡單地比較哪種動物更聰明要有趣得多。(編輯:惜惜xixi)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