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中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有55個屬於少數民族,在這其中人口比較多的有壯族、回族等。其中,在中國生活的維吾爾族人共有1000多萬人,主要生活在如今的新疆。提到他們的種族起源就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源自突厥和匈奴,還有人認為是蒙古和回鶻的後裔。那麼問題來了,如今的維族人的祖先到底是是呢?
起源於回鶻人
雖然學界之中對於維族的起源依然有不少的爭論,但是目前主流認可的觀點是,維族祖先的主體民族只能是回鶻。他們是840年從漠北遷徙而來的,可以說這個時間節點,是其祖先在新疆境內活動的最早時間。當然,這批回鶻人早年生活的區域應該集中被漠北,位於今天的蒙古國。
作為國內比較知名的少數民族,維族生活的區域就是新疆,他們分布在天山的南部。其聚集的中心地帶是塔裡木盆地周圍的各個綠洲,包括喀什葛爾、和田、阿克蘇等。在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以及伊犁谷地一帶,也有不少的維族人定居。此外,在新疆之外的省份也有少量的維族人。比如說,在湖南和河南某些地區,就有少量的維族人生活定居在那裡。
更早可追溯到匈奴
前文提到,維族人的祖先是遷徙到這裡的回鶻人,再往上追溯應該是匈奴人。當然,這裡的匈奴人並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而泛指存在於史書上的一個遊牧民族。在《史記》中,司馬遷對匈奴人的起源做了記載,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夏侯氏的子孫,名字叫做淳維。雖然民族這個概念興起於近代,但是早在西漢時期,其實就已經將匈奴人納入到華夏民族的概念當中去了。
當年,匈奴人帝國土崩瓦解之際,很多人歸了南匈奴,有一部分人融入了鮮卑族中,另有少部分人進入鐵勒和柔然。這個鐵勒,應當就是如今維族人的祖先。他們在日後的歷史中,不斷同其他民族融合、雜居,在古代史籍中擁有不少的稱呼。在北魏時期,有一個名為袁紇的部落就是鐵勒的一部人,但當時他們受到了突厥汗國的奴役。
少數回鶻人的西遷
在隋朝年間,因為反抗壓迫突厥的壓迫統治,袁紇同當時很多小部落成立了部族聯盟,史稱為回鶻。後來這一民族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強大汗國,同位於中原地帶的唐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曾經幫助唐人平定了安史之亂。但是,在840年左右,回鶻帝國徹底解體,大多數人選擇歸於唐朝。
另有部分人選擇西遷,這群西遷的人分為三個方向:吐魯番、蔥嶺西楚河以及河西走廊。其中,生活在吐魯番和蔥嶺地區的回鶻人,就成為維族人祖先。而遷到河西走廊的回鶻人,後來也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裕固族。如今很多所謂的學者,在提到維族祖先時,會聯想到建立高車國的敕勒人,這是沒有任何歷史依據的。
總結:研究各個民族的歷史變遷,一定要尊重基本的史實。正如維族起源的研究,可能看到有很清晰的發展脈絡,這個時候就不能信馬由韁的胡亂想像了。說了這麼多,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的歷史起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