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女奴的偉大秘境、廢墟與烏託邦

2021-01-09 再讀拾年書

當尼採(F.W.Nietzsche,1844~1900)向世人宣布「上帝死了」的時候,人們很少注意到,他說出來的是一句雙關語,即:不死的上帝已死,有死的上帝誕生了。

這個新上帝就是藝術家,卑微的、受難的、遭人唾棄的但又受人崇拜的文學家。

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小說《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所展示的正是這樣一場具有深刻自我意識的探索。

扣人心弦的私密獨白,「我」在紊亂的時間和散落的場景中追憶

《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書中的「我」是一個女奴,生活在一座神秘的城市,陪同愛戀的主人及其他一隊人,從非洲東海岸港口城市向內陸進發,但這一群人在陌生的地形裡迷了路,一個接一個地消失,「我」是唯一的倖存者,在一棵猴麵包樹的裂隙中得到了庇護。

所有的心路歷程,是在面對那個可怕的、活生生的、惡魔般的死亡威脅,由恐懼、仇恨、震驚、戰慄,繼而、認同,以至於歸服、崇拜時,才得以完成的:對奴隸制進行了一次虛構的拷問:販賣、壓迫、女性、身份、非洲和大自然本身,包含提升、愉悅的性和禮物,同時又充分意識到其無限的痛苦和悲哀。

的確,以任何自由的眼光看來,奴隸制是魔鬼,是撒旦,是天才的罪惡之化身;是一切道德的破壞者,他不僅對一切東西進行了徹底的「價值重估」,他似乎還摧毀了一切價值標準,而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這場扣人心弦的私密獨白,她創造了一種宿命的「美」,這種美蠱惑著那些連它的意義都還未能理解的人,走向救贖。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虛無破碎的意識如何重建一種新的自我價值?

《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

書中「對制度、死亡和人類心靈的傷懷反思」,對整個非洲文學起了巨大的影響,使人的精神世界中湧進了一股非同凡響的、令人起思考的潮流,

那,就懷著怨憎吧。但我已禁止自己心懷怨憎。那,便懷著嘲諷吧。嘲諷就輕鬆多了。它透明坦率,漠不關心;我可以像一隻縮進巢裡的小鳥兒,退回我的樹洞裡,去笑話我自己。還有保持安靜。——摘自《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

猴麵包的文學形象,不是偉大的虛構

為什麼猴麵包樹?

◎第一次接觸這個名字,是因為張小嫻的一本小說《麵包樹上的女人》,當時大家都以為麵包樹只是作者虛構的,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世界上真的有猴麵包樹,也叫它猢猻木或者波巴布樹,屬落葉喬木科,擁有很大的樹冠、形狀各異的樹杈和像足球一樣大的果實,由於它的果實非常甘甜,並且汁水非常多,很受到猴子、猩猩、大象等很多動物的喜愛,這種樹木因是喜溫的熱帶樹種,常常生長在非洲、大洋洲北部等地區,就算在十分惡劣的熱帶草原中也擁有很長的壽命,多達到5000年左右。

◎第二次,看到這個名字便是那經典於世的《小王子》,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些可怕的種子……就是猴麵包樹的種子,它們入侵了那個星球的土地。假如發現得太晚,你就再也不能將猴麵包樹拔掉,它會覆蓋整個星球,它會長出許多樹根,如果星球太小,而猴麵包樹又太多的話,星球最後將會被撐得爆裂。

「我們那邊的規矩是,」後來小王子對我說,「每天早晨洗漱好以後,你必須仔細地清潔和打扮你的星球。你必須強迫自己經常去拔掉猴麵包樹,它小時候跟玫瑰的幼苗長得很像,你要是能把它認出來,馬上就得拔掉。這是非常乏味的勞動,但也非常簡單。」

◎第三次,便是這本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作者是一位南非作家、詩人和演員,是使用南非荷蘭語(阿非利堪斯語)寫作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她出版過多部小說、詩集和劇本,參演過《希望的大地》《四海姐妹》《第四帝國》等電影,分別於1977年和1991年獲得南非荷蘭語文學中最負盛名的赫佐格詩歌獎和小說獎。

此書於1981年在義大利被評為當年最佳外語小說,並於1988年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為諾貝爾文學獎、兩次布克獎、耶路撒冷文學獎、普立茲獎、布萊克紀念獎等得主J.M.庫切的英文譯本。

偉大的虛構性寫作,來自於最真切的現實

在非洲國家馬拉威,一個野生動物聚集的利翁代國家公園裡有一棵猴麵包樹,樹上面的一塊手繪小標誌牌與周圍的靜謐環境極不相符,牌子上寫著:麻風病人之墓。

麻風病具有傳染性,且會造成毀容,在馬拉威等許多國家中,罹患麻風病的人必須被隔離,甚至死後也不例外,但是馬拉威的宗教信仰綜合了當地民族信仰與基督教,根據這一信仰,麻風病人的屍體不能被掩埋,否則會汙染土地。

所以利翁代猴麵包樹的一面被切開,展露著當地信仰的遺蹟——空心樹幹的底部累積著一堆人類屍骨。它們都屬於麻風病人,病人們曾被捆在一起扔進了猴麵包樹中,至於當時這些人是否已死亡,說法不一。

在南非桑蘭德也芒果農場的一棵猴麵包樹中隱藏著一個酒吧,其提供生啤酒和飛鏢盤,可以容納15人,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走動,還在樹裡挖出了一個酒窖,所有藏酒的溫度可保持在22.2攝氏度。

也許你跟我一樣會覺得,在樹幹中建一個酒吧會對樹的發育產生影響。實際上,猴麵包樹的樹幹會自然形成空洞,因此,建造酒吧時並未過度砍伐或挖鑿。如今,這棵樹仍枝繁葉茂,每年都會開花結果。

南非的很多地方,國道兩旁,具有幾百年樹齡高30米左右的大猴麵包樹看起來像是被連根拔起後倒栽在地上,樹枝只發育在樹幹的頂端,成簇的厚實葉子在日落時吸收陽光,是一種宣示也是一種隱喻。

西澳大利亞德比,19世紀90年代期間,警察將一棵具有1500年歷史的猴麵包樹用作臨時監獄,其直徑為4.6米的中空球根內關押著將被送往德比審判的土著犯人。

猴麵包樹,一直被當做「神靈」的靈感來源,在《去往猴麵包樹的旅程》確是作者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的內心秘境,在她死後,一切都將歸於無物。

從邏輯上說,一切從無產生,一切又復歸到無,這也是合理的,人在此生賦予了這個世界以意義,這種意義只是對她來說才存在。隨著她的消失,這種意義也消失了,人們對她的傷害算什麼?死又算什麼?

從前,物質支配著人的精神,而今是文學在鍛造著人的信仰

文學家以他們的語言,在向世人宣講新的福音;文學家以自己的真誠,在演示著真正的「道成肉身」。文學家背負著自己孤獨的十字架,到處尋找自己所嚮往的領地。當代文學家造成了一場「向內探索」,這場探索的意義,絲毫也不亞於路德和加爾文在西方近代文化中所具有的偉大意義!

這也是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小星球、自我的心路歷程有所思考。

在麵包樹中,她第一次完整擁有了自己的時間、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思想。她孤獨地向猴麵包樹低語,追溯自己所有的過往,也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意義,在這裡重構自己的時間,與大自然共存,最後進行自我的殞滅。

整個書中,作者都沒有徘徊在複雜的情感和心理分析上,在她狂熱的回憶中,每段記憶都具有相同的重量,既擁有孩童般的純真又擁有苦難和失落的真實,用散文體寫作,打破語法和標點符號的限制,如一首如夢似幻的散文詩在我們眼前展演、糾纏、流淌。

如Lily Saint在《洛杉磯書評》中寫到的:作家的任務是察覺到小說中危險的路徑:就是找到一種書寫文學的方式去抵制永遠無法掌控的浪漫世界中仿造、有害的幻想,斯託肯斯特羅姆在消除現有烏託邦小說上進行勇敢的虛擬挑戰,斯託肯斯特羅姆和庫切肯定是兩位這樣的作家。

無論是散文的抒情特質還是其無畏的、想像力豐富的主題,都是一項非凡的貢獻。

當「我」摘取智慧之果的那一刻,不也正是動心於生命的神秘誘人「烏託邦」嗎?

這就是文學的宿命嗎?

為什麼是文學?以及我們這些關心文學的讀者,都認定生命只能有這樣一種結局?

原因很簡單:因為是弱者——又或者準確一點說,我們認定女奴是弱者,細心的讀者當會留意到,書中的主人和女僕,其實有些頗為清楚的性別定型,柔弱、被動、一種濃濃的神性。

這些定型是誰賦予的?當然是作者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同時也是我們這些讀者,我們這樣看女奴,因此女奴就有了這樣的命運。

比如我們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之中,很容易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某種男性應該怎樣和女性理當如何的角色定型,並用這種定型來理解自身和評斷別人,然後共同加強和鞏固這種看性別的方式,再套用到每個特定的男人和女人身上。

因此,當我們接受了這一現實,並認定女奴一生就該做個弱者,那麼在她離開以後躲進了麵包樹,才能真實的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她很可能思考,奴隸制度本質、女性、身份、非洲和大自然本身……又或每天對著落日無望地等,並說服自己這是死亡,是她身為女僕唯一可做之事,結果將完全不同。

但畢竟,我們已了解了她,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

這種「了解」,並不是說我們已知道了她的秘密是什麼,她的感受是怎樣的,而是了解到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心中筆下一個永恆的秘境,我們每個人也各自有一個心中的秘密,像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一樣,這個秘密正在誘惑著我們,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它,去解開它,但它註定要由我們每個人自己把它帶進墳墓。

我們了解威爾瑪·斯託肯斯特羅姆,是因為我們並未因此而氣餒;相反,我們情不自禁地要去嘗這個奇異的「猴麵包樹」,它「就像伊甸園中能分辨善惡的智慧果一樣,能把人帶進未知的境界」。

她已經給我們作出了榜樣!

相關焦點

  • 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當它果實成熟時,猴子就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猴麵包樹"的稱呼由此而來。猴麵包樹分布於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諸島上,及澳洲北部,猴麵包樹的木質多孔,對著樹幹開一槍,子彈能穿透而過。
  • 「生命之樹」——猴麵包樹
    這座與世隔絕海島上有一種神奇樹種:猴麵包樹。它偉岸,雄壯還渾身是寶,當地人稱為「生命之樹」。現在請跟隨小編,讓我們來了下的猴麵包樹。猴麵包樹又叫波巴布樹、猢猻木或酸瓠樹,是大型落葉喬木,主幹短,分枝多。猴麵包樹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
  • 猴麵包樹,馬達加斯加國寶
    然而在現實中遇到猴麵包樹並不容易,現存於世的9種猴麵包樹僅分布於澳大利亞、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其中,遠在地球一隅的馬達加斯加(下簡稱馬國)絕對是觀賞猴麵包樹的最佳地點(如圖),除了和非洲大陸共享一種,島上還生長著7種只有在當地才有的原生樹種。
  • 非洲標誌性樹木:猴麵包樹
    在非洲乾旱的熱帶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形狀奇特的大樹———俗名猴麵包樹。猴麵包樹是非洲特有樹種,是該洲標誌性樹木。  猴麵包樹學名波巴布樹,又名猢猻木、酸瓠樹,是大型落葉喬木。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遠看就像是摔了個「倒栽蔥」。  波巴布樹的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美味。當它果實成熟時,猴子就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猴麵包樹」由此而來。
  • 植物介紹:瀕危的猴麵包樹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猴麵包樹漸漸分化成8個獨立的物種。澳大利亞猴麵包樹酒瓶樹,是在澳大利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種猴麵包樹,它一般長得不高,大約在5到15米之間,但是它們卻和同類一樣有著水量豐富的巨粗樹幹(直徑5米左右),有時候樹幹還會連在一起。
  • 《小王子》:千萬要警惕猴麵包樹
    我這樣孤陋寡聞的人,一直以為猴麵包樹只是童話裡的一種意象。當我再讀這個章節時,突然想到去查百度,原來,猴麵包樹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一種大型落葉喬木,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果實成熟時,猴子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猴麵包樹」的名字由此而來。
  • 猴麵包樹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環境
    猴麵包樹現在國內的人對它一定很陌生,猴麵包樹長得很特別,樹幹比較粗壯,樹冠很大,果實很大,生命力也很強,猴麵包樹是從國外引進的,在我們國內種植的人不是很多,今天小編就陪同大家一塊去看看,猴麵包樹的形態特徵和它的生長環境吧。
  • 猴麵包樹在非洲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猴麵包樹是錦葵科猴麵包樹屬下的植物,屬於一種落葉喬木,在整個猴麵包樹屬下一共有8種植物,除了澳洲猴麵包樹分布在澳大利亞地區外,其他7種均分布在非洲。其中以非洲猴麵包樹在非洲的分布最廣,其他6種主要的分布地在馬達加斯加。從猴麵包樹的分布不難看出,它是一種喜熱的植物。
  • 猴麵包樹真有那麼可怕嗎?
    第一次聽說「猴麵包樹」是讀《小王子》,當時懵懵懂懂的,以為猴麵包樹就是猴子吃的一種像麵包的樹。裡面關於猴麵包樹的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光圖片就有三幅,足見作者對它的重視或者說警惕。「小王子的星球小小的,可是,他必須每天認真徹底打掃,並且要在第一時間拔除猴麵包樹幼苗,雖然乏味但是很簡單。好奇的朋友忍不住問,為什麼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剷除猴麵包樹幼苗?有時候,你知道暫時把一件工作放一放,留到以後再做,也不一定會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是猴麵包樹這樣的問題,你對它掉以輕心的話,可是要出大亂子的。那麼,好奇的朋友又忍不住問,猴麵包樹究竟有多可怕?
  • 猴麵包樹的果實並不能烤著吃,能烤著吃的是麵包果!
    猴麵包樹這種樹木大家肯定都聽說過,我小時候天真的以為猴麵包樹上真的會結出麵包果實,然後我們吃的麵包就是用這種果實烤出來的,往事不堪回事,今天我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猴麵包樹!,當地甚至有一條猴麵包樹大道,還被當地人信奉為神樹。
  • 渾身都是寶的植物「麵包」,細說非洲大個子猴麵包樹
    原來在小星球上面生長著好植物和壞植物,洗臉的意思,就是由小王子來給它剪除壞植物,特別是產出非常可怕的猴麵包樹,猴麵包樹有什麼可怕呢?動畫片講,在那個星球上,猴麵包樹的種子多得成災,並且長得特別快,這種樹的個頭特別大,葉子會鋪滿小王子生活的整個星球,樹根四處躥來躥去,能把星球鑽透。要是這顆小星球上的猴麵包樹太多,它們強大的樹根就會把星球撐裂。
  • 猴麵包樹的果實是怎樣的?
    猴麵包樹的果實是怎樣的? 這已經是我們做的第三部關於猴麵包樹的視頻啦
  • 關於猴麵包樹,你知道多少?
    猴麵包樹猴麵包樹又名波巴布樹,猢猻木,別稱猴麵包樹或酸瓠樹。它是植物界的老壽星之一,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乾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達5000年左右,它的樹幹很粗,最粗的直徑可達12米,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圍它一圈,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遠看就像是摔了個「倒栽蔥」。
  • 猴麵包樹怎麼種?齊全的猴麵包樹種植技巧在這裡
    世界上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我們還不了解的植物,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了猴麵包樹的名字怎麼來的以及猴麵包樹是什麼樹,有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猴麵包樹怎麼種。接下來,就和為什麼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猴麵包樹是怎麼種吧。一、猴麵包樹的習性看過了猴麵包樹是什麼樹以後,我們來看一下猴麵包樹的習性。猴麵包樹在雨季枝條上長出3~7片小葉組成的掌狀複葉,花生近枝頂葉腋,密被柔毛,花瓣外翻,寬倒卵形,白色。猴麵包樹的果實碩大,呈橢圓形,下垂,長25~35釐米,粗10~16釐米,是猴子猩猩最喜歡的食物,這也是猴麵包樹名字怎麼來的原因。
  • 猴麵包樹生長在哪裡?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別稱波巴布樹、猢猻木、酸瓠樹等,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為猴子、猩猩、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當果實成熟時猴子就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猴麵包樹」的稱呼由此而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猴麵包樹生長在哪裡吧!
  • 非洲特有的樹種:猴麵包樹
    這種多籽的水果型似大麵包,狒狒和猴子最愛吃,因此這種樹就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叫猴麵包樹。猴麵包樹的果實為長橢圓形,灰白色,果肉多汁,吃起來略帶酸味,木質輕軟,像多孔的海綿,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沒有木材的利用價值。當旱季來臨,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它會迅速掉光身上所有葉子,以熬過漫長的旱季。其樹葉和果實均可入藥,當地居民常用來醫治瘧疾。
  • 給你們介紹下猴麵包樹,有知道的嗎
    猴麵包樹又叫 波巴布樹、 猢猻木或酸瓠樹,是大型 落葉喬木,主幹短,分枝多。猴麵包樹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 樹根,樹形壯觀,果實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 猴子、 猩猩、 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當它果實成熟時,猴子就成群結隊而來,爬上樹去摘果子吃,「猴麵包樹」的稱呼由此而來。
  • 馬達加斯加的神奇植物 01 猴麵包樹
    一提到馬達加斯加島,大家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猴麵包樹。馬達加斯加最知名的植物莫過於猴麵包樹了。猴麵包樹的外形猶如一個高出土面的胡蘿蔔,其內部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全世界共有8種猴麵包樹,其中6種是馬達加斯加獨有的。
  • 猴麵包樹,非洲的生命之樹,世界最大的塊根植物
    巨大的猴麵包樹是非洲平原上生命的象徵,猴麵包樹屬由7個種組成。只有2個種是非洲大陸的原生品種,6個近親在馬達加斯加,一個在澳大利亞。雖然猴麵包樹屬僅有幾種,但卻是世界最大的塊根植物。猴麵包樹可能沒有海岸紅杉那麼高,但它巨大的體積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樹。
  • 猴麵包樹,非洲的生命之樹,世界最大的塊根植物
    巨大的猴麵包樹是非洲平原上生命的象徵,猴麵包樹屬由7個種組成。只有2個種是非洲大陸的原生品種,6個近親在馬達加斯加,一個在澳大利亞。雖然猴麵包樹屬僅僅有幾種,但卻是世界最大的塊根植物。猴麵包樹可能沒有海岸紅杉那麼高,但它巨大的體積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