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海浪和風暴潮警報解除,自然資源部要求持續做好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防治》
喬思偉
【重要通知:投稿方式改變】由於系統升級,報社投稿系統於2019年8月8日起暫時關閉。即日起,報社啟用郵箱投稿,請將稿件發送至zrzybtg@126.com。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截至8月13日10時,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對我國海域的影響已經減弱,國家海洋預報臺解除了海浪和風暴潮警報。自然資源部要求,繼續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發揮海洋災害工作組和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的作用,為地方政府做好決策服務支撐。
8月11日20時50分,颱風「利奇馬」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沿海登陸,山東半島沿海海域受到影響。期間,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每天安排專人到災害現場觀測,包括測量風力、風速、波高、波向、風暴增水情況等。圖為監測人員在日照市第三海水浴場附近觀測。鄭培寧 攝
颱風「利奇馬」影響期間,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應對工作,全系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防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海洋預警預報系統、地災防範系統工作人員全部到位,全力做好災害防禦工作,配合應急管理部做好地災應急救災工作。
颱風過境期間,山東省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並組織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防止次生災害。圖為工作人員深入地質災害易發點排查地質災害隱患。刁會超文/圖
截至13日,國家海洋預報臺針對「利奇馬」共發布海浪警報17期,其中紅色5期;風暴潮警報13期,其中紅色1期。自然資源部先後派出4個海洋災害工作組、5個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持續在一線指導各省市開展災害防治工作。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繼續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及時做好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防治工作。
繼續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目前颱風已經減弱,但仍將影響渤海海域。北方地區抗颱風能力薄弱,部要求受颱風影響各地的自然資源部門和部屬有關單位,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發揮連續作戰作風,繼續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加強組織領導,將責任細化到人、到事、到點,全力做好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防範工作。
及時廣泛發布預警,做好決策服務支撐。繼續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會商,及時獲取雨情、汛情,提高地質災害排查巡查、預警預報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簡訊微信等各種方式,確保預警到戶到人。積極與當地政府聯繫,做好決策服務支撐。
繼續發揮海洋災害工作組和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的作用。
全面系統總結本次颱風應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薄弱環節和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應對水平。
徵
稿
啟
事
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視頻徵集活動開始了!歡迎各位讀者朋友踴躍投稿!
我們將在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官方微博、微信、今日頭條號、大屏等平臺上開設專欄,在9月30日前隨時刊發收到作品中的優秀短視頻。
投稿時間為:即日起至9月30日。
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
拍攝內容:在視頻中寄語祝福新中國成立70年。視頻中要介紹自己或介紹工作、拍攝地點和正在做的事情。並在視頻結尾前加一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可以多提供相應視頻素材,如展示工作場景的鏡頭,只要夠緊湊、有趣或有故事。請同步提供視頻相關文字。敬請留下聯繫方式。
期待你們的參與!
自然資源報刊徵訂進行中!
全年均可訂閱~
2019年1月1日起,《中國自然資源報》支持智慧型手機端同步原版閱讀,當期報紙當天看,往期報紙即翻即覽,價值文章隨手評論、收藏、轉發,附贈百餘種期刊雜誌、有聲讀物,讀報互動積分有機會兌換神秘禮品哦……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2,全年定價456元。
2019年度《自然資源通訊》《中國土地》《中國不動產》雜誌為自辦發行,訂閱詳情見雜誌內頁「徵訂啟事」,或致電:010-68047627/010-68047643索取訂單。
歡迎自然資源系統負責新聞宣傳的朋友加入
申請時請備註「單位+姓名」,核實後入群
歡迎自然資源企業的讀者朋友加入
申請時請備註「單位+姓名」,核實後入群
本期編輯:趙志坤
喜歡我,就給我一個「在看」
在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