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學大師輩出,牛頓與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毫無爭議地排在前兩名,是因為他們為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體系指明了發展方向。牛頓創造了力學三定律,並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在一定限度的解釋了運動的本質及規律。後世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也無不建立在牛頓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直至近代愛因斯坦的橫空出世,牛頓的地位才被撼動。

如此一來,愛因斯坦與牛頓孰對孰錯,便成為科學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我發現這個話題對普通人而言毫無意義,因為至今為止都沒誰能夠通俗易懂講清楚此話題,愛因斯坦與牛頓之間的衝突到底在哪裡,各自持的觀點又是什麼。或許是因為科學太複雜,普通人根本無法涉足。於是我突發奇想,也準備說一說自己看法,蹭蹭流量漲漲粉,為我那些可憐的文章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搶救。

牛頓與愛因斯坦的學術分歧集中在運動的本質上,既力學的產生原理之上。如日月星辰在何種原理的驅使下產生的運動?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話題,它也絕對不是純粹的天文學問題。飛機,火箭,汽車的運動原理都是從研究這個問題開始的,因為日月星辰的運轉可以證明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又揭示了力學原理,人們再將力學原理不斷的發展超越,才創造出今天的大千世界。因此,牛頓與愛因斯坦檢驗各自理論的工具都是天文學,都是通過研究天體力學,日月星辰運動開始的。

牛頓認為,天體之所以產生運動行為是因為天體具有質量,而質量與質量之間具有相互吸引力,這才給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愛因斯坦則認為,質量的存在引發並不是吸引力,而是時間與空間的彎曲。

2014年出品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便引用了時空扭曲作為劇情,描述主角與同伴進入某顆「時空扭曲」的天體執行任務,導致主角等幾人只在該天體逗留了數小時,飛船上等待他們歸來的黑人博士卻度過了十幾年。同時主角留在地球上的一雙兒女也大成人,女兒成為科學家,兒子卻成了酒鬼,如此巨大的人生變故令主角痛哭流涕。

如果愛因斯坦的預言的時空扭曲存在,《星際穿越》中的劇情成立,那麼假設滯留在飛船上的黑人科學家使用某種科學儀器時刻關注著主角一行人,那麼會出現什麼狀況?會出現,主角視中異常迅速的動作,在黑人科學家的儀器中卻異常緩慢,可能出現一天都播放不了幾幀像素嚴重延遲現象。如同觀看視頻因網速問題引發的延遲,能否理解?

愛因斯坦認為,天體轉速差異,便是由這種現象引起的,火星為什麼比地球走得慢,因為它的時間流逝速率比地球慢。(火星軌道平均轉速24.13公裡/秒,地球軌道平均轉速29.784公裡/秒)
金星又為什麼比地球走得快,因為它的時間流逝速率比地球快。(金星軌道平均轉速35.03公裡/秒)
時間流逝速率沿著繞心點,既古學所說的無極點由近及遠,會變得越來越慢。因此天體運行中才會出現「近快遠慢」的變速規律。同時這也是天體在近日點轉速快於遠日點轉速的原因所在。

想證明此觀點並不難,人類遠徵火星在即,到時做個小小的原子鐘實驗便知。如果我的計算沒錯,火星平均時間流逝速率比地球慢1.23436倍左右。金星則快1.17倍左右。倒是如果應驗,諸位可以去我注釋的《大學》中尋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