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上海拔8000多米的珠峰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然而海拔只有6740米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至今仍是處女峰。
1902年至今,人類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都以失敗而告終。許多專業的登山者全副武裝的高昂著頭而來,下山時無不低垂著頭默默離去,更有很多登山者將性命留在了卡瓦格博峰。

下面請看登山記錄:
1902年,英國登山隊,首登梅裡主峰卡瓦格博失敗。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嶽會,因連續遭遇雪崩放棄攀登。攀登路線:明永冰川路線;攀登高度:5100m。
1988年,美國克倫奇登山隊,攀登路線:明永冰川路線,攀登高度:4350m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裡雪山聯合偵察隊,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裡雪山聯合登山隊(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裡雪山連降大雪,中方隊員6人, 日方隊員11人在5100米營地待機。1月3日晚22時30分C3營地與大本營最後一次通話。1月4日早晨失去聯絡,中日17名隊員失蹤。攀登高度:6470米。
1991年1月6日-20日,梅裡雪山搜索隊,中國登山協會4人1月9日到達大本營,西藏登山協會6人1月16日到達大本營,日本救援隊1月20日到達大本營因積雪過深,雪崩頻繁,1月21日終止搜索撤營,攀登高度:5300米 C2營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裡雪山聯合搜索隊(日方12人,中方5人),因連續降雪,雪崩頻繁,被迫終止搜索。攀登高度:4500米。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裡雪山聯合登山隊(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預報4-6日梅裡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氣象臺和雲南氣象臺也證實了此預報為避免再度發生91年的慘劇,隊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營。攀登高度:5300米。
2010年12月-2011年1月,雲南登山獨行家高家虎,獨自攀登梅裡雪山,由於上山速度太快,不能適應高度,自己有吐黃水、肺部有氣泡聲、身體乏力、頭痛等症狀,此後就再也沒有聯繫。攀登高度:5400米。
網友總結梅裡雪山至今未能有人登頂原因如下:
一、天氣反覆無常,難以捉摸。由於孟加拉灣的暖溼氣流,沿怒江峽谷和瀾滄江峽谷長驅直入,加之西藏南下氣流的綜合影響,梅裡雪山天氣瞬息萬變,好壞轉換常在十幾分鐘之間,令人猝不及防,其規律難以掌握。也可以說,沒有規律就是梅裡雪山的規律。二、地處低緯度,積雪凝固性差。 豐富的降水帶來深厚的積雪,而較高的氣溫又使積雪隨時可能解體、崩塌。氣象工作者對卡格博曾有過一日雪崩上百次的觀測記錄。
三、實際攀登高度超過珠峰。 珠穆朗瑪峰雖然在海拔高度上超過卡格博峰2100多米,但是大本營建在海拔5200米處,犛牛馱東西可以上到海拔6400米,距頂峰的人力運輸只有海拔高2400多米的垂直距離;而卡格博從海拔3500米的大本營到峰頂的實際攀登和人力運輸距離為3200米,難度更大。四、地形和地質結構複雜。 從卡格博峰頂至明永河入江口平均每間隔1公裡,地勢就上升近400米,從而形成一道道幾近垂直的坡面。如此陡峭、險峻的高山縱谷地形舉世罕見。由於山體切割劇烈,破冰冰川及冰爆區、冰裂縫鱗次櫛比,因而危機四伏,險象環生。
五、心理壓力過重。1989年中日聯合登山隊進軍頂峰時, 17名隊員被雪崩掩埋,無一生還,造成了世界登山史第二大山難。此後的攀登計劃惟一直恐出現漏洞,但以前那場災難的巨大陰影一直籠罩。本著「安全第一,死一人即為登頂失敗」的思想,在關鍵時刻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
但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恐怕還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