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裡雪山是雲南德欽縣與西藏察隅縣之間的雪山群,位於我國西南橫斷山脈,其西側為怒江、東側為瀾滄江。
▼
梅裡雪山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位列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它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冰峰接踵,雪巒橫亙。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為雲南省第一高峰。
2016年暑假,因為綠愛的西藏公益行動,本來計劃從川藏線進藏,但由於多日雨水造成地質災害,因此選擇繞行滇藏線,有機會途徑梅裡雪山。7月26日黃昏抵達霧濃頂(梅裡雪山觀景臺之一),當時陰雨不斷,梅裡雪山基本都在濃雲中,直到第二天離開也沒看到,非常遺憾。回來之後,我開始查找資料,準備再次出發,走進梅裡。
雲霧中的大山、瀾滄江峽谷和村落,攝於2016年7月27日
紅土地,瀾滄江乾熱河谷,攝於2016年7月27日
梅裡十三峰,攝於2016年10月2日17:03
沿途看到的鄉村和梯田,讓人聯想到安第斯山上的馬丘比丘。攝於2016年10月2日
10月3日,我從尼農大峽谷徒步20多公裡,進入有著「梅裡雪山腳下的曠世桃園」、「神山聖水下的世外之地」的雨崩村。10.3-10.5三天時間,我每天徒步登山10-20 km,體驗神湖、神女峰、冰湖、神瀑......用鏡頭記錄下這裡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10月3日7:45,攝於霧濃頂。霞光穿透烏雲,映照山坡和冰川
10月3日9:23,霧濃頂拍攝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和明永冰川,以及山下的村落飛來寺
10月3日11:23 飛來寺迎賓臺,仰望神女峰
下午沿途經過的尼農大峽谷和飛瀑
10月4日,我一個人,從海拔3000 m左右的上雨崩村徒步登山,進入原始森林,經過針葉林、高山灌木、高山草甸,翻越4200 m的小埡口,進入高山草甸-荒漠過度帶,終於尋找到海拔4300 m的梅裡雪山神湖!路線長約9 km,歷時2小時45分鐘。
▼
2016.10.4,7:41 拍攝於上雨崩村,近距離體驗主峰卡瓦格博日照金山
2016.10.4,8:30梅裡雪山(神女峰)下的雨崩村,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觀
冰川侵蝕(冰鬥)遺蹟,位於神女峰背面,傳說是雪山神女的一滴眼淚,被當地藏民尊為神湖
【雨崩村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雨崩景區境內,海拔3000米,四面群山簇擁,地理環境獨特。過去無公路可通,只能從西當方向或尼農方向的兩條驛道進入雨崩,以西當驛道更為方便,需徒步或騎騾子,上坡12公裡,下坡6公裡,翻越3700米埡口。
雨崩徒步路線是我國境內的一條史詩級徒步路線,被驢友們譽為「徒步者的天堂」。】
登山過程中體驗植被的垂直地帶性:自下向上依次為針葉林、高山灌木、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
▼
攀登神女峰時,遇見山谷中的村落
10月5日,上午,從雨崩村徒步出發,前往登山大本營和冰湖;下午,翻越3729 m的南宗埡口,到達西當村,雨崩之行至此結束。
▼
10月5日,雨崩村的清晨
登山大本營-笑農牧場
冰川侵蝕形成的U形谷
大約30來戶人家的小村落
翻越南宗埡口前,回看神山下、U型谷底寧靜的村落
【登山心語】很多人會勸你,不要一個人行動,選擇嚮導團隊(但是很貴),你的速度不會太快,更不要擅自探路……不過,我還是選擇了出發。我喜歡戶外冒險,當然很多冒險都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我知道在大部分的價值觀體系裡或許無法理解甚至堅決反對我這次獨自登山行動,可是,在戶外探險家的眼裡,我連個菜鳥都不是。
當我面對梅裡雪山的神女峰,不禁想起當年中日聯合登山隊17人,在攀登卡瓦格博峰時遭遇雪崩,全部遇難。時至今日,梅裡雪山眾多山峰仍是萬眾矚目、無人染指的處女峰。
神女峰,海拔6054米▼
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藏區八大神山之首▼
往期連結:
十上青藏高原(連載):1. 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南迦巴瓦峰
十上青藏高原(連載):2. 蜀山之王——貢嘎山
中國東部新石器時代的海洋文明——來自浙江寧波烏龜山遺址的啟示
追問——我們能否重現良渚文化末期的極端風暴事件
地球磁場迷之倒轉
所羅門王妃的耳環
說一下這個公眾號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