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有成百上千個城市,而這些城市又歸屬於三十四個省。中國人喜歡以方位給地方命名,最經典的就是東、南、西、北,後面加個「京」。而許多人肯定也會注意到,中國有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東山西,廣東廣西。那麼問題來了,這八大省名字中到底是指哪條河,哪面湖,哪座山,那個廣?
黃河南北。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黃河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母親河,其辨識度毋庸置疑。以黃河分解也是情理之中。河南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唐朝時,那片區域叫「河南道」,包括黃河之南、淮河以北之間的地區。而對應的就是黃河以北的「河北道」,直到1929年民國時期,「道」改成「省」。
洞庭南北。這個洞庭就是洞庭湖,以它劃分了湖南湖北。洞庭湖作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自古就是非常著名且重要的民生湖泊。宋朝時湖南一塊叫「湖南路」, 包括湘江等流域。相應的,洞庭湖以北至荊山一塊叫「湖北路」。元明時期,「路」又改成「道」,最終改為「省」,直至如今。
太行東北。這個太行就是太行山,以它劃分了山東山西。大概是孔聖人故鄉,儒家文化發源地的緣故,山東的地位明確的很早。早在金朝,就有太行山以東謂山東的說法,清朝正式命名山東省。而山西一說,直到元朝才出現,之前都叫河東,因為在黃河東面。這樣加上河西走廊的河西,以黃河為核心的方位基本明確。
廣信東西。這個廣信就是現今的梧州地區,以它劃分了廣東廣西。在漢武帝到三國孫權時期,廣信一直是統轄嶺南九郡的的交州首府。廣信名字的由來是漢武帝平定南越王國後,先兵後禮,「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後來宋朝時期,以廣信為中心,將東西區域分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元朝「路」改為「道」,直到如今改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