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機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發布的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惹怒了不少網友,還引發了一大波社交遷移。
每個人手機裡總會有那麼幾款即時通訊軟體。在新加坡,WhatsApp、微信、Telegram等軟體幾乎是人手必備。
近日,WhatsApp更新了其服務條款和部分的隱私政策。其中包括了:
WhatsApp的使用條款以及WhatsApp如何處理用戶數據企業如何使用臉書服務儲存、管理WhatsApp數據與臉書其他產品的合作。新條款的主要內容在於,用戶必須在2月8日前允許,WhatsApp的母公司臉書訪問大部分的用戶數據。否則將不能再登陸該軟體。
新條款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2014年,臉書收購了WhatsApp,並承諾不會共享任何數據。
到了2016年年底,雙方開始共享部分數據。
2021年,直接強制共享數據。
說好的隱私呢?
全球多地的網友在推特上發起#DeleteWhatsApp(刪除WhatsApp)的浪潮。
(圖源:推特用戶@rupz0fficial)
社交遷移
新條款發布後也引發了大批的社交遷移,在民眾刪除了WhatsApp後,他們去了哪裡?
從蘋果應用軟體商店的排行可以看出,Signal和Telegram直衝榜首。WhatsApp排第六。
(圖源:Sensor Tower)
Telegram在1月13日發出推送,表示該軟體在過去的72小時內增加了2500萬新用戶,每月活躍用戶達到5億。其中,38%的新用戶來自亞洲,27%來自歐洲,21%來自拉丁美洲,8%來自中東和北美地區。
Telegram由兩名俄羅斯兄弟創建,是為了隱私和安全而生的通訊軟體。
另一款即時通訊應用軟體Signal也迎來了大批新用戶湧入。該軟體在1月6日至10日間達到了750萬次下載,用戶增加了4200%。
而近日,新世界首富馬斯克以及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都在推特上直言,已經在使用Signal。
馬斯克的推文還引發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則推文一出,投資者似乎沒搞清楚狀況,就一窩蜂狂買另一家「撞名」的德州醫療設備公司Signal Advance,使得後者股票飆升了11708%。
據了解,Signal目前還未上市,因此沒有股票可買。
(圖源:谷歌)
Signal由布萊恩·艾克頓創立。他本是WhatsApp的創始人之一,據傳由於和臉書在用戶隱私上的分歧而選擇離開。
除此之外,一個由新加坡團隊所開發的軟體MiChat也受到了關注。
WhatsApp澄清
面對這樣的情況,WhatsApp坐不住了。
1月12日,WhatsApp連發兩條推文,申明新的條款不會入侵用戶隱私。闡明軟體會保護和加密用戶的私人信息……
不能查看用戶的私人信息和通話,臉書也不可以不會保存每個人的信息和通話記錄不會將通訊錄與臉書共享不能看到共享位置,臉書也不可以
(圖源:推特)
那新條款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新條款下,用戶必須同意臉書與WhatsApp共享帳戶登錄資料、電話號碼、交易資料、用戶位置、用戶IP位址,並不包括通訊記錄。
而這其實是為了臉書廣告和臉書商店等服務鋪路,讓商家可以更精準的對用戶群體打廣告,對大部分用戶並不會產生影響。
隱私政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用戶注重隱私問題。而大部分的即時通訊軟體,都在自己簡介中直接劃出了「隱私」的重點。
但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切信息幾乎公開化,隱私這種東西似乎成了許多便利的代價。商家為了商業利益,將用戶信息與客戶共享,給用戶推送量身定製的廣告。而用戶在被信息轟炸的時代,是不是也會麻木的點擊同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