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子公司隱私條款惹爭議,2500萬用戶連夜刪APP,跳槽其軟體

2021-01-15 新加坡眼

近日,手機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發布的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惹怒了不少網友,還引發了一大波社交遷移。

每個人手機裡總會有那麼幾款即時通訊軟體。在新加坡,WhatsApp、微信、Telegram等軟體幾乎是人手必備。

近日,WhatsApp更新了其服務條款和部分的隱私政策。其中包括了:

WhatsApp的使用條款以及WhatsApp如何處理用戶數據企業如何使用臉書服務儲存、管理WhatsApp數據與臉書其他產品的合作。新條款的主要內容在於,用戶必須在2月8日前允許,WhatsApp的母公司臉書訪問大部分的用戶數據。否則將不能再登陸該軟體。

新條款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2014年,臉書收購了WhatsApp,並承諾不會共享任何數據。

到了2016年年底,雙方開始共享部分數據。

2021年,直接強制共享數據。

說好的隱私呢?

全球多地的網友在推特上發起#DeleteWhatsApp(刪除WhatsApp)的浪潮。

(圖源:推特用戶@rupz0fficial)

社交遷移

新條款發布後也引發了大批的社交遷移,在民眾刪除了WhatsApp後,他們去了哪裡?

從蘋果應用軟體商店的排行可以看出,Signal和Telegram直衝榜首。WhatsApp排第六。

(圖源:Sensor Tower)

Telegram在1月13日發出推送,表示該軟體在過去的72小時內增加了2500萬新用戶,每月活躍用戶達到5億。其中,38%的新用戶來自亞洲,27%來自歐洲,21%來自拉丁美洲,8%來自中東和北美地區。

Telegram由兩名俄羅斯兄弟創建,是為了隱私和安全而生的通訊軟體。

另一款即時通訊應用軟體Signal也迎來了大批新用戶湧入。該軟體在1月6日至10日間達到了750萬次下載,用戶增加了4200%。

而近日,新世界首富馬斯克以及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都在推特上直言,已經在使用Signal。

馬斯克的推文還引發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則推文一出,投資者似乎沒搞清楚狀況,就一窩蜂狂買另一家「撞名」的德州醫療設備公司Signal Advance,使得後者股票飆升了11708%。

據了解,Signal目前還未上市,因此沒有股票可買。

(圖源:谷歌)

Signal由布萊恩·艾克頓創立。他本是WhatsApp的創始人之一,據傳由於和臉書在用戶隱私上的分歧而選擇離開。

除此之外,一個由新加坡團隊所開發的軟體MiChat也受到了關注。

WhatsApp澄清

面對這樣的情況,WhatsApp坐不住了。

1月12日,WhatsApp連發兩條推文,申明新的條款不會入侵用戶隱私。闡明軟體會保護和加密用戶的私人信息……

不能查看用戶的私人信息和通話,臉書也不可以不會保存每個人的信息和通話記錄不會將通訊錄與臉書共享不能看到共享位置,臉書也不可以

(圖源:推特)

那新條款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新條款下,用戶必須同意臉書與WhatsApp共享帳戶登錄資料、電話號碼、交易資料、用戶位置、用戶IP位址,並不包括通訊記錄。

而這其實是為了臉書廣告和臉書商店等服務鋪路,讓商家可以更精準的對用戶群體打廣告,對大部分用戶並不會產生影響。

隱私政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用戶注重隱私問題。而大部分的即時通訊軟體,都在自己簡介中直接劃出了「隱私」的重點。

但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切信息幾乎公開化,隱私這種東西似乎成了許多便利的代價。商家為了商業利益,將用戶信息與客戶共享,給用戶推送量身定製的廣告。而用戶在被信息轟炸的時代,是不是也會麻木的點擊同意了呢?

相關焦點

  • 【獵雲早報】找鋼網遞交IPO招股書;ofo APP用戶註冊協議條款惹爭議...
    原標題:【獵雲早報】找鋼網遞交IPO招股書;ofo APP用戶註冊協議條款惹爭議;紅杉資本完成60億美元募資 ofo APP用戶註冊協議條款惹爭議 據法治周末報導,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海澱法院)官網信息,消費者陳先生於2018年4月20日,掃碼打開了一輛「ofo小黃車」,但在推車的過程中,發現自行車已損壞且不能騎行,陳先生立即關閉小黃車車鎖,整個過程花費時間0分鐘,但「ofo小黃車」依然收取其1元費用。
  • WhatsApp要求用戶同意與臉書分享資料
    WhatsApp最近的服務條款的更改引發了一波隱私危機,這導致用戶成群結隊地湧向Signal和Telegram等競爭對手。據傳,WhatsApp要求用戶在2月8日之前同意它可以與母公司臉書(Facebook )分享用戶數據,否則用戶應自己刪除帳戶,但英國和歐洲境內用戶除外。
  • 臉書黑材料:只要用戶增長,哪怕他是恐怖分子呢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最近,臉書(Facebook)嘗到了「牆倒眾人推」的滋味。自數據洩露醜聞傳出以來,臉書的信用、股價都「一落千丈」,百億市值被蒸發、用戶流失或加速。去年,他曾就臉書的一些有爭議報導作出過回應。博斯沃思說,即使他寫過這篇文章,他也不認同其中的內容,但他願意就「難題」進行辯論。據Buzzfeed報導,隨著員工就臉書在全球及隱私政策中的角色進行辯論,近來這份備忘錄重新被提起。一位前臉書員工在推特上稱,這份備忘錄促成了他離開公司的決定:博斯沃思是位有天賦的領導,他說過很多具有挑釁性的話。
  • 黑客搜括公開IG內容來創建假IG網站,遭臉書告上法院
    臉書上周向美國法院控告一名專門搜括Instagram(IG)公開內容以創建冒牌IG網站的土耳其人Ensar Sahinturk,指控Sahinturk在2012年至2019年間,利用自動軟體挖掘了超過10萬名IG用戶的文件及內容,並將它們發布在他所設立的20個冒牌網站上,侵犯了IG商標,違反臉書與IG的使用條款,也損及IG用戶的隱私。
  • 「拜登時代」將開啟,臉書推特何去何從
    彼時,川普仍不忘通過社交網絡傳挑撥紛爭,推特、臉書自此調整了對總統的內容審核標準,將部分適用於普通用戶的規則加之於總統。 隨即,推特給川普多條推文打上了「事實有爭議」的警告標記,並附上一條「更多背景知識」的閱讀連結供用戶參考。8月,川普競選團隊發布視頻稱「兒童對新冠病毒幾乎免疫」,推特當即停止了該帳戶的權限,直至競選團隊主動刪除了該視頻。
  • 2500 萬 Android 設備被「Agent Smith」惡意軟體感染
    根據報導,一種名為 Agent Smith 的新型 Android 惡意軟體已經感染了 2500 萬部手機,其目的是推送廣告或劫持有效的廣告事件
  • 馬斯克親自站臺的聊天軟體Signal是啥?​
    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臉書不對付由來已久,前不久由於WhatsApp宣布將所有數據都共享給臉書後,馬斯克也親自下場助陣,建議大家使用更加重視隱私的「Signal」通訊軟體。2014年臉書收購WhatsApp(外國版微信),同時臉書也有自己的Facebook Messenger。為啥?
  • 對隱私條款的再思考及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破局之路
    本公號將陸續邀請一些參與到該標準制定,或者在其工作中實際運用過該標準的朋友撰寫文章,請他們和大家分享對該標準的看法,或者轉載對該標準的評論文章。本文作者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數據安全研究部副主任陳湉女士,其作為專家參與了2017年四部門開展的隱私條款專項工作。
  • 成立17年來最大監管挑戰:「臉書」或面臨反壟斷訴訟
    據「中央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聯邦和州調查人員準備對「臉書」提出反壟斷訴訟,認為「臉書」併購對手Instagram和Whats App後,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報導稱,這或是「臉書」成立近17年來,面臨的最大監管挑戰。
  • 臉書用戶數據洩露事件的警示
    2014年,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大·科根(AleksandrKogan)推出了一款名為「這是你的數位化生活」的App,用獎勵5美元做誘餌,吸引臉書用戶下載該App,做自己的個性分析測試,大約2.7萬名臉書用戶當時下載了這個App。科根因此取得了這2.7萬人的個人數據,同時取得了他們的臉書好友的個人信息,實際共獲取至少5000萬用戶的數據。
  • 拼多多App遠程刪圖 上熱搜,你的手機還有隱私嗎?
    網友指責拼多多遠程刪除用戶照片據爆料網友介紹,其最初是參加拼多多App上的「邀請1人,直接提現100元」的獲客活動,但在其成功邀請新用戶後,只收到了隨機金額的提現優惠,並非廣告中所稱「提現100元」,於是向客服反饋。反饋過程中,該網友曾向客服表示,自己有邀請後的全程錄像以及重要截圖拍照證據。
  • 《肖申克的救贖》的作者史蒂芬·金要退出臉書,擔心隱私問題
    2月1日,史蒂芬·金在推特上面宣布他要退出臉書了,因為他覺得臉書上面有太多虛假信息,同時他很擔心隱私問題。據雅虎新聞2月5日報導,史蒂芬金在推特上向他的560萬粉絲宣布,他即將退出臉書,因為他覺得臉書的隱私問題讓他很擔心。史蒂芬·金他說:「我要退出臉書了。
  • 外媒:臉書是如何處理共享用戶數據的?
    【手機中國新聞】近日,《紐約時報》曾透露,臉書為手機製造商提供了詳細的用戶數據,因此人們可以在不打開應用程式的情況下使用社交網絡的功能。臉書根據2011年FTC的同意法令與這些公司共享用戶信息,該法令要求社交網絡保護其共享數據的隱私和機密性。
  • 臉書公司坦白:即使關閉定位服務 仍在追蹤用戶位置
    「如果用戶決定限制Facebook獲得其位置信息,Facebook就應該尊重這些隱私選擇。」議員們補充說:「然而,臉書公司回復的措辭表明,儘管用戶對是否開啟定位有自己的偏好,但Facebook可能會繼續收集位置數據,即便用戶沒有登入該應用,Facebook也可以直接從用戶的網際網路連接信息中推斷出其位置。
  • 窺探用戶隱私,APP都有哪些騷操作?
    現在的手機APP層出不窮,在使用APP的時候,也越來越多的遇到個人隱私被洩露的情況。最近,又有一批APP因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被點名通報,要求限期整改了。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APP要收集用戶的信息呢?讓我們一起看下,為了窺探你的隱私,現在的APP都做了哪些騷操作。不給權限不讓用APP需要讀取你的手機識別碼。手機識別碼是我手機的身份證,不想讓它知道。這時候有些APP會溫馨的提示你「拒絕該權限後應用將無法使用」。你說,要使用這個軟體,這個我能不同意嗎?這不明顯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嗎?
  • 到處都是人臉識別,我們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當警方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張學友演唱會上逮捕嫌犯時,人人拍手稱快;當人臉識別可應用到進站檢票、app登陸、辦理各種業務等生活化的場景時,人們不由得感嘆其帶來的便利;此時,人臉識別這個大時代的又一產物顯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 Agent Smith惡意軟體感染約2500萬安卓設備被
    2500 萬部手機,其目的是推送廣告或劫持有效的廣告事件。該惡意軟體通常偽裝成 Google Updater、Google Update for U 或 com.google.vending 等實用工具 ,並對用戶隱藏其圖標。接下來,惡意軟體檢查目標手機上的應用程式,然後獲取帶有惡意廣告模塊的「補丁」識別 APK 的更新。
  • App對你的隱私都做了什麼
    App究竟對你的隱私做了什麼?現在我們註冊任何一個手機端的聊天軟體,App往往都會有一份隱私協議,只有勾選了「我已閱讀並同意以上條款」App才能正常的使用,但是其實大家並沒有閱讀,也不知道你都同意了些什麼。理論上只要你同意了App的隱私條款那麼App就可以採集你的照片,通話記錄,信息等。
  • 臉書再遭控告!在韓擅用用戶信息被罰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5日電 據韓聯社25日消息,臉書因在韓擅自使用用戶信息被控告並罰款。  報導稱,25日,韓國總管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中央行政機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以臉書擅自使用用戶信息為由對其處以6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78萬元)的罰款,並向偵查機關進行刑事控告。
  • WiFi探針查個人隱私?第三方app才是元兇
    在上周五播出的3.15晚會上,央視報導了使用WiFi探針功能可以竊取用戶隱私的事件,引發了不少人的恐慌。其實,WiFi探針技術本無偷竊個人隱私的功能,手機裡亂裝的第三方app才是出賣用戶數據的元兇。第三方app洩露你的隱私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WiFi探針只能夠獲取用戶連接WiFi設備的MAC地址,並不能直接收集用戶的隱私數據,那麼我們的隱私是怎麼洩露的?答案是第三方app。尤其是安卓手機在安裝app時,會顯示獲取用戶手機的各種權限和各種數據。比如,獲取用戶的實時位置、電話權限、通信錄權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