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的作者史蒂芬·金要退出臉書,擔心隱私問題

2020-12-05 神奇的老外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2月1日,史蒂芬·金在推特上面宣布他要退出臉書了,因為他覺得臉書上面有太多虛假信息,同時他很擔心隱私問題。

據雅虎新聞2月5日報導,史蒂芬金在推特上向他的560萬粉絲宣布,他即將退出臉書,因為他覺得臉書的隱私問題讓他很擔心。

史蒂芬·金

他說:「我要退出臉書了。臉書上面的政治廣告有虛假信息,讓我不太舒服,而且我也不覺得它能很好地保護用戶隱私。要是你們願意的話,在推特上面關注我(還有茉莉)。」(茉莉是史蒂芬養的一隻威爾斯矮腳狗。)

據報導,2019年臉書出現了一件重大的侵犯用戶隱私事件。有人告發稱,劍橋分析公司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臉書上的五千萬用戶個人信息,以此來對這些用戶進行分類並且定向投放政治廣告。在那次事件後,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完全刪除了自己的臉書帳戶。

史蒂芬·金的推文

2019年7月,沃茲尼亞克和記者說,人們不應該再用臉書了,因為它會收集用戶信息。

臉書的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

史蒂芬·金提到了他對於臉書的政治廣告策略不滿意。據報導,2019年11月,臉書的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表示,臉書不會檢查政治廣告信息真實性。扎克伯格表示:「我們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來幫助政客。因為我們覺得人們應該有能力分析政客們講的話。如果內容有新聞價值,我們也不會讓它下架,就算它和我們的其他準則相衝突也不會。」臉書決定保留政治廣告。而推特則完全禁止。

推特執行長傑克·多爾西

相關焦點

  • 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我選擇退出臉書 有興趣可以到推特找我
    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我選擇退出臉書 有興趣可以到推特找我  Connor Feng • 2020-02-05 11:00
  • 史蒂芬·金是怎麼寫出《肖申克的救贖》,有捷徑嗎?
    史蒂芬·金,他是當代的驚悚小說之王。可能不愛看驚悚小說的讀者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肖申克的救贖》一定不陌生吧。《肖申克的救贖》在IMDB當中被超過4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被選入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 《肖申克的救贖》原著作者告訴你:一個好作家是如何養成的
    無論你在百度,還是在豆瓣搜索最值得觀賞的電影、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一定是選項之一。這部豆瓣評分9.7的電影原作就出自美國通俗小說作家史蒂芬·金之手。史蒂芬·金著有多部暢銷小說,很多都改編成了影視劇,像我們熟悉的《閃靈》、《迷霧》、《危情十日》等等,他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
  • 《肖申克的救贖》:影史第一的背後,是作者史蒂芬·金的人生寫照
    史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贖》背後的男人,影史最佳影片的締造者 《肖申克的救贖》:影史第一的背後,是作者史蒂芬·金的人生寫照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他是《肖申克的救贖》和《黑暗塔》的作者,經歷窮困人生後終成恐怖...
    說到史蒂芬·金,就算你不知道他,也一定聽過他的作品,《閃靈》、《肖申克的救贖》、《嘉莉》等著名暢銷恐怖小說都出自他的手,他在美國恐怖小說界的地位就相當於金庸在中國武俠小說界的地位,無法超越。而史蒂芬·金眾多精彩的作品也讓他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世界奇幻文學獎終身成就獎、愛倫·坡獎(偵探小說領域的奧斯卡)大師獎等多項大獎。
  • 盤點30部史蒂芬·金經典恐怖電影,最佳就是它
    從70年代的《魔女嘉莉》、80年代的《閃靈》《伴我同行》《過關斬將》、90年代的《肖申克的救贖》《危情十日》《綠裡奇蹟》,到後來的《迷霧》《黑暗塔》《小丑回魂》《傑羅德遊戲》......「史蒂芬·金電影」幾乎已經成為了好萊塢電影中貼有獨特標籤的「史蒂芬·金類型片」。
  • 與《肖申克的救贖》聯動!
    史蒂芬·金,懸疑驚悚故事大師,他的小說、編劇鑄就了《肖申克的救贖》、《小丑回魂》、《閃靈》等經典。只是他近年的影視作品卻遠不如從前的經典,2016年編劇電影《奪命來電》,塞繆爾·傑克遜主演,撲街;備受期待的《黑暗塔》,馬修·麥康納主演,又撲街;新版美劇《迷霧》,他親自編劇,再度撲街;唯獨重啟版的《小丑回魂》票房大賣,那個熟悉的史蒂芬·金又回來了。
  • 讀《肖申克的救贖》「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難得的好片,被選入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豆瓣評分高達9.6分,而且常年排行第一。這部影片取材於同名小說,小說發表後,被翻譯為30多種語言,通往世界各地。現在看來,無論是影片還是原著,對於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的作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意義。正如作者史蒂芬金所說,我花在這本書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都多。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不可忽視的經典,裡面藏著「上帝視角」的思維
    國際影壇中有著幾部被稱為「常青樹」的經典作品,它們長期居於影單榜首,《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其中之一。常看影視作品的人都知道,一部作品要想在豆瓣上獲得高分是極其不易的,而《肖申克的救贖》卻能夠在超一百七十萬人評分的情況下,獲得9.7的高分,可想而知,觀眾們對它給予了多麼高的評價。
  • 《肖申克的救贖》:空談自由而沒有執行力都是對「體制化」耍流氓
    被選入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的《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改編於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全片主題是「希望」和「自由」。肖申克監獄裡充斥著暴力、恐懼、黑暗,對於蒙冤入獄的男主角安迪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作為豆瓣評分9.6分的電影,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段心靈上的旅程。
  • 必看電影一《肖申克的救贖》:身處困境,願你是一隻有希望的的鳥
    這次所要介紹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編劇:弗蘭克·達拉邦特、史蒂芬·金地區:美國類型:劇情、犯罪主演:摩根·弗裡曼、蒂姆·羅賓斯片長:142分鐘上映時間:1994年9月23日對白語言:英語劇情:《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該作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
  • 讀懂了《肖申克的救贖》,你就讀懂了人生
    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可以說,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說都有很強宗教因素。
  • 《肖申克的救贖》給我帶來了這些思考
    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成就能夠媲美《肖申克的救贖》,不管是口碑還是好評,《肖申克的救贖》都是一騎絕塵的將其它類型的電影遠遠的甩在身後,所以,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在影視界的影響會如此之大。
  • 《肖申克的救贖》: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史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成的《肖申克的救贖》劇本。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在被體制化人生中心懷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不再是囚犯身份的老布、不再是食物鏈頂端的典獄長諾頓,對於人生這場遊戲,他們都選擇了自己結束自己的人生,強制退出。事實上「體制化」不僅存在於類似肖申克監獄這種地方,從人誕生的那一天起,人們便不斷不斷地經歷被體制化的過程,從習慣家庭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要孝順父母、尊老愛幼,在學校接受教育時的規則—讀書、考試、分數、考研等,再到進入社會開始公司,在公司內還要遵守規則—聽命行事、朝九晚九、領工資、下班,這是群居社會中身為人類,要想安穩生存下去的硬性規則,卻剛好與人性中存在的弱點——懼怕陌生環境、貪圖安逸享受不謀而合
  • 它曾擊敗《肖申克救贖》,原本要拍續集,卻被911恐怖事件給毀了
    許多影迷談起「影史最佳」,常常會說《肖申克的救贖》,因為無論在美國「IMDb Top 250 佳片榜」還是中國「豆瓣Top 250 佳片榜」,這些主流的電影榜單上,《肖申克的救贖》都穩坐第一位。然而,在1995年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之「最佳影片」這個獎項角逐中,《肖申克的救贖》落敗了。一同落敗的,還有昆汀·塔倫蒂諾神作《低俗小說》,它們都被《阿甘正傳》擊敗了。
  • 25年了,為何大家如此鍾愛"肖申克救贖"
    蒂姆·羅賓斯至今記得一件事:「我去中國農村的時候,居然有很多人因為《肖申克的救贖》認出來我。」(編者按:2011年前後,因為出演馮小剛的《一九四二》,蒂姆·羅賓斯曾在中國農村拍攝該片。)  1994年10月14日,《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大範圍公映。
  • 看多了才發現,《肖申克的救贖》並不經典
    說起越獄電影,我們很容易想到經典傳世之作《肖申克的救贖》,還有的影迷能說出《洞》以及《男人的爭鬥》等經典黑色電影,他們中很多作品都是比《肖申克的救贖》要經典的。但為什麼後者能脫穎而出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其實無外乎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合成。
  • 史蒂芬·金73歲生日:為什麼美國人離不開他?
    ,以保證作者的首肯)。《重訪藍絲絨》(2016)在作者電影與評論家金·紐曼所說的B級恐怖片 「垃圾」(trash vitality)這兩個極端之間,史蒂芬·金開始為「有品位「而通俗的好萊塢電影提供原始素材。羅伯·萊納的《伴我同行》(1986)和《危情十日》(1990)均探索了恐怖的心理根源而非恐怖本身。
  • 史蒂芬·金那些細思極恐的恐怖宇宙!
    1.從「抄」開始的寫作之路史蒂芬·金出生於美國緬因州,最早開啟他寫作之路的,是在他六歲時寫了一篇半抄襲的作品給媽媽看,他媽媽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十分震驚,但知道那是抄襲的之後便告訴他「寫你自己的故事」,史蒂芬·金才開始了他的寫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