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熊貓大約只有5kg重,而一隻大熊貓卻有80~120kg重!
大熊貓屬於熊科動物,那小熊貓呢?
它是屬於熊科動物,還是貓科動物呢?
關於它的歸屬,還真有點意思呢!
1.「美麗的小熊貓」
相對於只有黑白兩色,僅能靠憨憨的動作來賣萌的大熊貓,
小熊貓的長相可就漂亮多了!
上半身是火紅色的毛髮,而四肢卻是黑色的。
估計它覺得「黑褲子」比較拉風吧。
再加上臉部和耳部,那一簇簇可愛的白毛,
配合那又肥又壯的軀體,
這小傢伙,真可以稱之為人見人愛。
1825年,首次給小熊貓命名的法國動物學家,弗列德利克·居維葉,
就稱小熊貓是他見過的最美麗的動物!
2.「都吃竹子」
小熊貓和大熊貓都喜歡吃竹子,
不同的是,小熊貓除了竹筍之外就只吃竹葉。
而大熊貓有時候竹杆子都不會放過。
從吃竹子這件事上,很多人受到了啟發。
認為小熊貓應該和大熊貓一樣,是熊科動物。
但是單從體重這一項來比較,這兩種動物,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當然不能將體型如此嬌小的小熊貓,當成一隻「熊」來對待。
3.「歸屬的爭議」
從小熊貓被西方人發現之後,關於它的歸屬分類問題,就一直爭議不斷。
體重的劣勢,讓小熊貓不能成為一隻「威武霸氣」的熊。
動物研究者們,又開始尋找其他和小熊貓類似的動物了。
還記得平時有點「賊兮兮」的浣熊嗎?
它就和小熊貓長得很像,而且體重上也相差不多,
二者之間也有不少共同點,比如說,都非常愛乾淨。
小熊貓和浣熊一樣愛乾淨,它們會在固定的地點排便,
吃完東西後會用毛茸茸的手掌擦嘴臉。
當然,它沒有吃啥東西都洗一洗的習慣。
遺憾的是,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浣熊和小熊貓具有不同的身體結構。
所以,小熊貓又一次「尋親」失敗!它不是浣熊科的動物。
那小熊貓真的就只是一隻「貓」嗎?
4.「真實的歸屬」
關於小熊貓歸屬的爭議,一直到分子遺傳學成熟之後,才塵埃落定。
利用先進的分子遺傳學分析,現在的普遍看法是:
小熊貓是一種廣義上的鼬超科動物!
注意,是「鼬超科」而不是「鼬科」動物哦。
因為小熊貓早在3500萬年前,就已經分化為一個古老的支系動物。
它和鼬科動物相似,但又不是絕對的鼬科動物。
所以動物學家乾脆就單獨開闢了一個「小熊貓科」動物,來歸屬它。
所以,搞來搞去,小熊貓居然「自立門戶」了。
看它那懶懶散散,憨態可掬的樣子,
真不敢相信,它居然是一個動物科屬的「掌門人」呢!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