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合肥6月10日消息,安徽六安市裕安區某中學的一位教師張某在申報今年正高級教師技術職稱時一次性捧出「論文」61篇,經嚴格審查,發現其中的48篇發表在「假雜誌」上。自然這些雜誌都是假的,發表其上的論文就不大可能是「貨真價實」的。雖然,這位教師被所在單位按相關紀律和規定懲處了,但留給我們教訓是深刻的。一些教師明明知道自已的論文發表在一些假雜誌上或沒有期刊號的非正式刊物上,也有膽量拿出來申報職稱,這底氣到底是哪來的?
教師類同醫生和科技工作者,基本上是憑業務立足、吃飯。因此,每位教師還是十分看重個人的技術業務職稱晉升的,有了「中級」而後就想怎樣晉升到「高級」,有了「高級」之後就想怎樣晉升到「正高級」。這顯然已成了動力,有力推動著我們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所作為。
然而,追求晉升更高一級技術職務職稱,也要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有違師德不擇手段地亂來。在這方面,多年來我們是見得多了,總覺得是一難以治癒的病灶。如有些教師為了晉升高級教師,任職條件要求在正兒八經省級以上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純粹是通過金錢運作發表的;又如有些教師在省市級相關業務會議上交流的論文是改頭換面的「主體剽竊」,所獲得的一二等獎也是因為交的會務費多所得;又如,晉升高級教師需要培養青年教師和公開課及其它教學業務活動的過硬材料,其中的做假灌水成份相當多等。所在單位和相關部門在職評材料的一些重要環節的把關上如同虛設,許多虛假材料進入職評現場,致使一些以搞人事關係見長的「教學混混」也當上了「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等,讓一些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不願與此同伍。受此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是在刻苦鑽研教育教學業務和在追求真才實學上下功夫,而是整天在如果走歪門邪道和投機取巧上動腦筋,對教師隊伍整體建設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教師業務成長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損害,在申報職稱過程中出現弄虛作假就什麼樣的情況都有了。
這樣的存在問題早就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努力採取有力措施予以徹底的糾正。因此,六安市裕安區某中學教師張某被予以「行政警告處分,5年內不得申報正高級教師職稱,追繳學校給予其發表論文獎金1.3萬元」的嚴肅處理是很有必要和正確的。類似這樣的做法應多出現,做到發現一個及時地處理一個,發現一批糾正一批,把職評中做假的不良風氣強勢扭轉過來。
中小學正高級職稱是近幾年才設置的職稱等級,也是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等級。如果比較適當的話,這一職稱等級就相當於高校的正教授四級或三級。在現實中,從師德水平、到教學水平、再到教育教學創新和科研實驗能力等方面能達到正高級技術職務要求水平的還僅是少部分教師。正高級教師職稱的設置反映了新時期中小教師隊伍建設的實際和客觀要求,切實做好高級職稱評審工作,通過嚴格評聘而產生的「正高級教師」群體對整個中小教師隊伍建設無疑有較強的和較高層次的引領作用。
在新的發展時期,大力加強中小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業務素質建設,積極營造刻苦鑽研教育教學業務和追求真才實學的正能量氛圍的抓手和槓桿有許多,其中包括公開課、課堂教學競賽、優秀教案和優秀論文評比、年度考核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易產生內生動力的槓桿莫過於技術業務職稱評審與聘任。我們務必要抓住技術職稱特別是高級技術業務職稱評聘的牛鼻子,用好槓桿,四兩撥千斤,收到隊伍素質建設和培養高水平教育教學人才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