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發表中的假期刊非正式期刊傻傻分不清?

2021-01-08 騰訊網

需要評職稱的都需要發表職稱論文,尋找合適的期刊。但是由於最近國內期刊發表的趨勢越來越多,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有很多假期刊,讓大家傻傻分不清楚。今天主要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是假期刊,非正式期刊,我們在發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正式期刊主要是指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科委有備案,通過嚴格審核,在國內統一刊號也就是CN。且自身有辦刊實力,主編及副主編都是業內很專業的人士擔任,有自己的辦刊方針,收稿策略,保證期刊質量。

假刊主要是沒有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備案,沒有國內統一刊號,主要以營利為目的的期刊。營利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收稿的版面費(雖然正式期刊也有版面費,不過版面費只是維持雜誌社運轉的收費),這種期刊沒有專業的主編副主編,只是在國外買了一個ISSN國際刊號,就開始發行,其實這是不合規的。

非正式期刊其實不是假刊,它主要是內部行業交流的一種期刊,是合法的,但是不能公開發行,也可以理解為轉變成正式期刊前的一種期刊。但是職稱評審的時候也是不認可的。

我們在判斷是不是假期刊的時候,最好是牢記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這個是最權威的,沒有問題備案都是可以查詢到的,不要怕麻煩,穩妥為準。

相關焦點

  • 職稱評審期刊發表怎麼分辨真假期刊?
    工程師評審需要發表論文,很多人職稱評審的時候選擇自己發表論文,但是職稱評審期刊發表怎麼分辨真假期刊這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一旦發表錯了,個人影響是小,影響工程師評審是大。什麼是假期刊:假期刊又稱非法期刊,很多時候人們把他會誤劃分到非正式期刊中,其實這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非法期刊系沒有通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委批准也沒有註冊為」內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營利為首要目的,收取高額的版面費,在技術上和政治上不負責任,不能在國內公開發行或內部發行,它們通常是在國外花300元購買一個ISSN刊號來欺騙教師或專業技術人員的期刊,在國內和評委會無任何含金量
  • 職稱論文發表不適合選哪類期刊
    職稱論文發表目的實現,離不開期刊。但需要在正規期刊上發表,才算有效發表。如果選錯了期刊,哪怕論文發表了,也不能算作職稱論文。那麼,職稱論文發表不適合選哪類期刊?>職稱論文不適合選哪類期刊,在職稱文件論文條件上或者最後的附則中,會有相應的規定。
  • 職稱論文發表要求:所謂省級、國家級期刊,其實未被官方認可
    發表過職稱論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學術期刊有市級、省級、國家級等劃分,其中等級越高,版面費也越貴。大多數情況下,大家評職稱發的論文,省級期刊就以足夠,也有部分地區評高級職稱要求發國家級期刊。總結:判斷期刊是省級還是國家級,主要看期刊的主辦單位。那麼為什麼說「省級」、「國家級」的說法並未受到官方認可呢?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曾經明確申明: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沒有所謂國家級、省級等的等級區分,不論主辦、主管單位是省、自治區、還是國家級機構、部門和團體,只要能公開面向全國跨省發行,都是同等級別的刊物。
  • 職稱論文發表,用來評職稱,如何判斷期刊是符合的?
    2021年已經到來,大部分工程師們早已做相關職稱申報準備了,但還是有部分工程師由於工作的忙碌或不知道該如何做準備,導致一拖再拖,尤其是對應職稱論文,弄的工程師們很混亂,到底該如果去判斷論文所發期刊是有用的?眾所周知,自2019年起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委託「中國知網文獻檢測系 統」進行學術相似性檢測,檢測結果將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參考依據。
  • 論文發表在假雜誌上也好意思拿出來報職稱?
    61篇,經嚴格審查,發現其中的48篇發表在「假雜誌」上。自然這些雜誌都是假的,發表其上的論文就不大可能是「貨真價實」的。雖然,這位教師被所在單位按相關紀律和規定懲處了,但留給我們教訓是深刻的。一些教師明明知道自已的論文發表在一些假雜誌上或沒有期刊號的非正式刊物上,也有膽量拿出來申報職稱,這底氣到底是哪來的?
  • 別被「假期刊」「克隆期刊」騙了!
    02沒多久,王老師和朋友聚會時提起發表論文的事,朋友老張聽完後說:「《教學與研究》這本期刊我訂閱過,他們辦刊是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服務的,主要讀者對象是高校、各級黨校、各類成人院校的理論課教師等,正常來說不會接受中小學教育領域論文。而且這本雜誌不收取任何版面費,不涉及任何具有商業性質的活動。
  • 職稱論文發表期刊需要注意的3點
    不管是教師、工程師、醫生護士都會遇到評職稱的時候,評職稱就需要發表論文,選擇合適的期刊,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怎麼選擇期刊,今天給大家嘮嗑一下,職稱論文發表期刊需要注意的四點。
  • 安徽省評職稱發表論文期刊級別的界定
    最近我們接到許多客戶諮詢,能否發本科學報,很多客戶為安徽的用戶,那麼安徽省教育系統對期刊級別是如何界定的呢。聚刊網的郝老師給大家講解一下。目前安徽省教育系統執行的是安徽省教育廳《期刊論文分類表》的規定區分期刊等級,這一文件的。
  • 職稱論文怎麼發:核心期刊指什麼,省級期刊一定比國家級差嗎
    職稱論文向來是職稱評審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目前全國各地評職稱要求各不相同,對職稱論文的發表篇數和期刊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只要求在省級期刊發表即可,例如南京,但也有地方評高級職稱要求發國家級期刊,要求發核心期刊的情況也有。可所謂「核心期刊」究竟指什麼?省級期刊一定比國家級差嗎?
  • 圖書專著相比期刊在職稱評審中有哪些優勢?
    很多需要評職稱的朋友會對出版圖書專著和期刊發表論文有些不了解,因此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不太清楚出版圖書專著和在期刊發表論文相比有什麼優勢。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第一、相對來講出版專著難度小準入要求低。
  • 第一次發表論文您必須了解的職稱論文期刊知識
    什麼是職稱論文期刊?首先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學術期刊,他的分類有哪些,由此衍生出來的中國期刊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這些的相關知識。希望這些對大家有所幫助。學術期刊科目分類職稱論文期刊社會科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自然科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中國期刊方陣「中國期刊方陣」的基本框架分為4個層面,形成寶塔形結構。第一個層面為「雙效」期刊。
  • 論文怎樣發表期刊呢
    除本科的學士論文沒有發表要求外,碩士、博士、職稱評定等,都需將論文發表到期刊上,且對期刊的專業等級或全國評級有著嚴格的要求,論文如何發表期刊,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 醫學職稱論文無效發表的幾點原因
    :1.所發表的刊物是沒有正規刊號的非法期刊。對於這一點,大家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記者網期刊查詢頁面裡輸入刊物名稱進行查詢,凡查詢不到的就是非法刊物(不被承認的學術期刊)。2.刊物屬於增刊或套刊等情況的假期刊。刊物在期刊查詢裡可以查詢到,但卻不被承認,一般是因為發在了增刊、套刊或綜合刊等類別的假期刊上了。
  • 據說,永州環境保護職稱論文電子期刊認可嗎
    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引用格式採用「作者-年」制;文後列表中的參考文獻應該與文中引用一一對應,書寫規範,先寫中文及其英譯,按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字符排序;後寫英文和其他語種的參考文獻,按作者姓的字符排序。  本刊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姓名(所有作者姓名全部列出,之間用逗號分開).出版年.論文名.期刊名,卷(期):起-止頁碼.[對應英譯]?
  • 學術期刊亂象診斷:假刊增刊 買賣版面 虛假引用
    早在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報》就發表《祛癰扶正,學術期刊治理勢在必行》的報導,記者在文中指出:學術期刊亂象紛紜,存在買賣版面、違規增刊、頁數增多、「假刊」、虛假引用等現象,「諸多亂象是期刊異化的產物,嚴重敗壞期刊自身形象,玷汙學術風氣,令學者深感憂慮乃至憤怒。」把一切責任都推給期刊,顯然不公平。不過,現狀確實令人擔憂,在某種意義上說學術期刊得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在筆者看來,主要存在以下亂象。
  • 職稱評審期刊之綜合刊OR專刊?
    職稱評審主要是各個行業的從業者的一種工作能力的認可,職稱晉升成功之後,不僅從專業水平上得到了認可,相應的福利待遇也會提高,因為對各行業人員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麼評職稱到底應該發什麼樣的期刊才是對的,綜合刊OR專刊?
  • 發表期刊經濟生活,評高級副高發表普刊
    為客戶提文章發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期刊文章投稿、期刊投稿徵稿資訊、文章發表要求和費用等常見問題,因為很多核心期刊的稿件都很多,不少於2萬字,作者投稿cpcc會議也要和其他期刊一樣,字數少,個別期刊審稿時間甚至超過6個月以上。
  • 官方曝光:這些期刊是假的,醫生評職稱別被忽悠
    這些期刊是騙人的,大家評職稱別被忽悠了!近日,小社從身邊朋友處得到一份內部資料,在醫生圈裡火速傳播。該通報資料稱:近期經舉報調查發現,有部分考生提供的論文為已經停刊或者其提供的期刊為造假者仿製正規期刊的。這類論文均不被認可。
  • 一些學術期刊斂財亂象的背後
    不過,這類假刊雖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只要稍作調查了解就能明白真相。更令人擔憂、對學術環境危害更大的,則是高校的正式期刊為了斂財而濫出增刊甚至假刊,致使一些質量低劣的文章得以發表,並堂而皇之地以合法身份進入學術資源庫中,這不僅浪費了出版資源,還助長了學術腐敗。
  • 交錢就發論文 男子辦假期刊10個月狂賺1200萬(圖)
    王某先後擅自出版多種期刊,在2014年1月至10月間,收取版面費1200餘萬元。昨天上午,此案在順義區法院開庭審理,王某被控非法經營罪。王某辯護人認為,王某系和出版社合作,不構成犯罪。據悉,目前交錢發論文已經「屢見不鮮」,一些教師、學生、職業人士都通過交錢發論文來達到畢業和晉升職稱的目的。由於大量評價機制均以發表論文為重點,導致論文需求遠大於期刊數量,這給了一些非法期刊「斂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