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時代的巨型恐龍看起來很迷人,但我們會希望它們與我們一起生活在現代世界嗎?
你已經準備好下班了,但在此之前,你需要檢查一下交通報告。
這些天來,恐龍又復活了,天哪!
就在上周,一隻霸王龍發瘋了,在尖峰時間踩踏公交車,並從橫穿他道路的一些小汽車上咬了一口。
如果他還在你的常規通勤路上漫遊,你可以計劃另一條路線。
好的,讓我們倒回去一點,因為這個場景有點牽強。
我們來考慮這個問題怎麼樣:如果恐龍今天還活著呢?
嗯,從技術上講,許多科學家會爭辯說,恐龍在現代是活著的。
事實上,你可能每天都能看到它們,因為鳥類是恐龍的後代。
如果你期待的是史前時代強大的爬行動物,像飛翔的蜂鳥這樣的微小鳥類可能會讓人失望,但這就是進化和滅絕事件所決定的。
回到我們的場景:研究人員曾玩弄過恢復保存下來的DNA和克隆死亡已久的恐龍的想法,就像「侏羅紀公園」一樣,但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命題。
在日本,試圖克隆一種僅滅絕了大約8000年的猛獁象的努力正在進行中,但是這個項目也被證明是棘手的。
大多數恐龍物種已經大約6500萬年沒有在地球上行走過了,所以找到足夠強壯可以復活的DNA片段的機會微乎其微。
回到「侏羅紀公園」的場景,讓我們假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隻鎖在琥珀中的吸血昆蟲,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恐龍在地球上漫步的時候。
無論是來自被誘捕的昆蟲本身(畢竟,它很可能包含腸道菌群和其他受害者的血液),還是來自樣本接觸的現代生物體,都有可能產生交叉汙染,這意味著可能只會回收到很少的合適的恐龍DNA。
如果一個樣本被打開--假設它沒有腐爛成空心--它將難以置信地試圖區分它所包含的任何DNA的來源。
因此,我們需要擔心漫遊的獸腳類動物群體,是否會擾亂我們尖峰時間的通勤,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或者甚至驚嘆於佔據動物園黃金地段的實驗室裡炮製的標本。
畢竟,如果恐龍今天還活著,它們的免疫系統很可能會裝備不善,無法應對我們現代所有的細菌、真菌和病毒。
這個鴻溝太大了,不太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那麼,如果致命的希克蘇魯伯流星完全錯過了地球,而恐龍在6500萬年前沒有基本上滅絕,那又會怎樣呢?
只有在那次撞擊使恐龍在全球範圍內結束之後,才為哺乳動物在虛無中的多樣化和繁榮昌盛鋪平了道路。
在此之前,哺乳動物從未真正超越過齧齒動物的行列,但一旦恐龍滅絕,許多物種逐漸進化出與我們認為的哺乳動物主要特徵更緊密、更一致的特徵。
逐漸地,靈長類動物得到了發展,儘管在真正像人類的東西出現之前,還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
如果恐龍沒有成為那次意外的大規模襲擊的犧牲品,我們不保證現在在人行道上行走的是不是人。
完全可能的是,如果那場災難沒有發生,恐龍今天仍然活著,而我們哺乳動物仍然是小型的穴居動物,在對潛伏在我們土地上的可怕蜥蜴的恐懼中顫抖著。
另一方面,這是另一個滅絕事件-大約2.5億年前標誌著二疊紀和三疊紀地質期的分界線-讓恐龍首先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因此,也許如果奇克蘇魯布沒有襲擊,一場不同的災難會導致恐龍時代的帷幕落下,讓哺乳動物有機會跳到最前線。
或者,也許進化的曲折會遵循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誰知道呢?
因為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即使是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比如氣候或大氣成分的輕微變化,也會引發生活條件的微小但劇烈的變化,在一些物種適應的同時,另一些物種卻在消亡。
因此,也許最終會在哺乳動物和巨型爬行動物之間達成生態平衡,我們可能會與它們一起進化,而不會讓它們過早滅絕。
那個改變後的現實會是什麼樣子,仍然籠罩在神秘之中。
傑西卡·圖斯曼(Jessika Toothman)著
冬哥譜科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