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生物我們才能稱之為恐龍呢?直立的卵生動物,還生恐龍蛋

2020-11-24 騰訊網

第十三期

恐龍是什麼

小朋友們好,歡迎收聽這一期奇妙的博物館故事。今天我們的嘉賓是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科普老師糜嘉琛,我們歡迎小糜老師!

好多小朋友特別喜歡恐龍,這一期呢,小糜老師就和我們聊聊恐龍那點事兒。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有個古爬行動物展廳,很多小朋友和家長也叫它恐龍展廳,那春天姐姐就得幫小朋友們就要問問小糜老師了,恐龍是什麼呀?

恐龍這個名字呢其實是人類給它起的。我們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是在1824年,距今約有200年的歷史了。恐龍的名字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巴克蘭命名的,他命名的第一種恐龍叫做巨龍,有時也翻譯為鋸齒龍

糜嘉琛老師

實際上,巨龍的化石在1815年的時候就發現了,但那時的人們不知道這個化石是屬於什麼動物。到1818年時,法國科學家居維葉在訪問牛津大學的時候告訴巴克蘭,這些化石可能是一類蜥蜴的動物。1824年巴克蘭發表了一篇文章,世界上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就誕生了。

書上介紹恐龍的時候,常提到一位英國鄉村醫生,說他在某一天撿到了一個骨架,但是他並不知道這是哪個動物的骨架,他是不是也和恐龍的命名有關係呢?

是的,這個醫生名字叫曼特爾。1822年3月,曼特爾外出行醫時,在妻子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些牙齒的化石,他對這些化石非常感興趣,並開始進行研究。

他還把這些化石寄給了居維葉。居維葉卻認為這些化石是哺乳動物的牙齒。曼特爾醫生對這個結論表示懷疑,繼續研究,終於發現這些化石跟鬣蜥這類動物的牙齒很相似。而鬣蜥是什麼?鬣蜥是一種今天咱們在動物園裡就可以見到的爬行動物。

所以曼特爾醫生認為他發現的牙齒並不屬於哺乳動物,而是一類早已經滅絕的還未被發現過的爬行動物。基於這些化石,曼特爾在1825年的時候命名了世界上的第二種恐龍——禽龍

糜嘉琛老師

很多小朋友以為那些大型的長得像蜥蜴的動物叫做恐龍,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這也是北京博物館的古爬行動物展廳不叫恐龍展廳的原因。

展廳除了有很多恐龍化石,還有魚龍、翼龍這些動物的化石,但實際上它們都不是恐龍,只是一些跟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爬行動物。

魚龍名字裡有個「魚」字,所以它長得像今天的海豚。而翼龍呢,是飛在天空中的生物,它有兩個類似翅膀一樣的前肢。很多小朋友認為它們是恐龍,是因為它們名字裡帶龍字,其實它們和恐龍長得並不像。

生活在水中的魚龍和天上飛的翼龍都不是恐龍,那什麼樣的生物我們才能稱之為恐龍呢?

從時間上判斷,首先恐龍生活一個特殊時期,也就是中生代時期。中生代又分為三疊紀,恐龍最繁盛的侏羅紀,還有恐龍滅絕的白堊紀。

其次,通過展廳裡恐龍的骨架,電視劇、紀錄片和動畫片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恐龍它都是直立站著的,它們的肚皮是離開地面的,和鱷魚、烏龜等爬行動物的有所不同。

第三,恐龍是卵生動物,生恐龍蛋的。這一點可以和胎生的哺乳動物區分開來。

糜嘉琛老師

我們都知道恐龍化石被挖掘出來後,科學家一定會給它起名字,這其中有什麼樣的奧秘呢?

舉個例子,咱們博物館展廳裡有一個恐龍名字叫做許氏祿豐龍,它的發現者是楊鍾健先生。楊先生也是我們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

為了紀念他的老師,德國的許奈教授,楊鍾健先生在恐龍命名前加了「許氏」兩個字。「祿豐」是因為這種恐龍的發現地點在雲南的祿豐。很多人以地點來命名,也有一些人以很有貢獻的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以表對他的紀念。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命名形式。

相信聽了小糜老師的介紹後,小朋友就明白了,其實很多時候一些恐龍化石的名字那麼長是因為裡邊包含有發現化石的地點或者一些專家的名字、姓氏之類的。

好了,這一期我們就先聊到這兒。下一期呢春天姐姐會請糜老師為小朋友們解答:我們博物館裡面展出的恐龍骨架都是真的嗎?小朋友們不要錯過哦。

? end ?

相關焦點

  • 江西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究竟有何價值?能克隆出恐龍嗎?
    專家的解釋是此次恐龍蛋化石的發現對於進一步了解江西萍鄉乃至整個江西地區晚白堊世的古地理和古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相對較完整的蛋窩能反映出恐龍產卵的一些習性,為恐龍蛋在地層中的分布情況提供珍貴的一手資料和詳實的古生物學證據。這類的作用,偏考古研究價值。事實上還可以補充一點現實價值。恐龍蛋對科學研究相當重要。在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地貌狀況和地質時代。
  • 恐龍蛋為什麼不會被恐龍媽媽壓碎?
    恐龍是卵生動物,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它們的體型如此龐大,孵蛋的時候怎麼沒有把蛋壓成碎片呢?澤勒尼茨基研究的是偷蛋龍類恐龍,這種恐龍擁有鸚鵡般的腦袋,沒有牙齒的喙狀嘴,有些物種頭頂還有骨質冠飾。
  • 恐龍蛋很脆弱,為什麼能夠形成化石?
    那麼,為什麼說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呢?恐龍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幾個問題。其次,被掩埋後的生物還必須不能被剝蝕,因為一旦被剝蝕,生物就會被分解,進而被風化成為灰燼。因此,生物想要形成化石,必須在沉積物掩埋,比如水、沼澤、沙漠、冰川等等,這些沉積物是日後形成沉積巖的前提,而在沉積巖中,生物不會被剝蝕,進而會形成化石。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恐龍化石則都是在不同地質年代的沉積巖層中被發現的。
  • 生育方式為何有胎生卵生?如果你是卵生會怎樣?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生日party,想起了生我與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在生育我那一刻所受的痛苦,特別的感恩。人類在每一位母親經歷一次次的生育痛苦,得以生生不息繁衍下去,我們都要給我們的母親一個贊!我覺得都是事後做出的分析,根本是一個牽強的理論,當初人類及動物誕生時,根據科學研究,物種產生時都是由細胞有機體開始,有機細胞不斷分裂才慢慢演變出有機體,也就是最初的繁衍是通過細胞的分裂而成的,後來又形成細胞之間的互相結合,形成複合的有機體,慢慢演變成動物個體,這個時候根本沒有雌雄繁衍的過程。那麼雌雄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什麼時候形成雌雄繁衍的呢?
  • 恐龍化石知多少
    它不用文字,也不用聲音,就能將各種恐龍的面貌保存上億年之久,並高度還原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恐龍化石並非特指骨骼化石,還包括恐龍蛋、恐龍腳印、恐龍糞便等其他遺蹟形成的化石。它們在地球歲月的磨蝕下盡顯生命的瑰麗和精彩。
  • "恐龍蛋的前世今生"展櫃正式開展
    作為遠古來客,恐龍,一直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但是,它們真的滅絕了嗎?現今存在的物種有沒有與恐龍有關的呢?近日,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展出的一個新的展櫃,也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長久以來,每個來過白堊紀地質公園、聽過恐龍蛋講解的遊客心中都有一個遺憾:真實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還能不能見到活體恐龍?
  •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專家認為卵生或為根本原因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專家認為卵生或為根本原因  1月5日消息,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而鳥類一般採取卵生來繁殖後代。但是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這種甚至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還要龐大數十倍的生物,居然採用卵生這種繁殖形式。
  • 遙遠的古大陸,恐龍如何受精和繁衍
    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時期的一種爬行動物,在那個時代恐龍可以稱之為是地球的統治者,恐龍具有健碩的四肢長長的尾巴,而且身軀非常的龐大,並且恐龍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有一些是食草的,當然也有一些是食肉的。但是恐龍卻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突然的從地球上消失,至於恐龍到底是如何的被滅絕,到現在為止科學家還是無法探索到當時的原因,不過現在在全球很多不同的地方都發現了一些恐龍化石,由此科學家對於恐龍的認識和理解也越來越深入,那麼在那個時代的恐龍到底是如何的進化和發展成為地球的最強統治者呢?
  • 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科學家推測,這個恐龍蛋或許是來自於一個遠古的海洋爬行動物,可能是蜥蜴,也可能是海蛇。此前,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一種叫做「mosasaurs」的遠古生物,它們和恐龍同期,而且生活在海洋中,體型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同樣生活在南極地區,而且也是卵生動物,所以,科學家們目前更偏向於這枚軟殼蛋是叫做「mosasaurs」的遺留。
  • 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科學家推測,這個恐龍蛋或許是來自於一個遠古的海洋爬行動物,可能是蜥蜴,也可能是海蛇。此前,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一種叫做「mosasaurs」的遠古生物,它們和恐龍同期,而且生活在海洋中,體型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同樣生活在南極地區,而且也是卵生動物,所以,科學家們目前更偏向於這枚軟殼蛋是叫做「mosasaurs」的遺留。
  • 最後一批恐龍在哪死亡?這裡出土大量恐龍化石,卻沒有恐龍蛋化石
    在我們人類文明發展起來之前,歷史遺蹟上就有很多很多的生物存在過,史前生物是我們古生物學家一直在探索的文明,要知道,通過古生物學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史前生物的影像,並且讓我們了解很多生物的樣子,分類,並且我們人類還給這些生物都取了名字。
  • 侏羅紀世界裡的恐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恐龍的繁殖方式是什麼
    如今《侏羅紀世界2》再度回歸,衝著人們對恐龍的喜愛,勢必票房一路高漲。恐龍最早出現是在2.3億年前,是一種在中生代繁盛的物種,那時的大陸還沒有分裂,只有一塊大陸,周圍都是海洋,那時候大致被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恐龍分為肉食恐龍和植食恐龍,肉食恐怖通常具有大的頭部、短而有力的頸子,方便把獵物的肉撕扯下來吃,任何能動的東西,都是它們捕獵的目標。
  • 遠古時期的巨獸,體長接近15米,生出來的蛋比鴕鳥蛋還大
    但是,如果要說起更大體形的動物,可能就得首推恐龍,根據資料顯示,在地球歷史上,體形最大的陸地動物就屬它們最大,如果拿現代的陸地動物大象與它們相比,大象就像一個「小孩」一樣。站在易碎雙腔龍的身邊,你一定會忽視大象的存在,這種體長接近15米,體重220噸的巨獸,走起路來,大地都會為之顫抖,可見它們有多麼可怕。
  • 以生物演化為論點,論述恐龍為何沒能建立文明,而人類卻能呢?
    恐龍的單位是目。從多細胞生物出現以後,更替史是很快的,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以「目」為層級的更替單位短則數百萬年,長則數千萬年,要說把恐龍進化時間拉長一倍,增加到3億多年甚至10億年,達到甚至遠超整個多細胞生物的進化史,本來就是違反自然規律,幾乎不可能的一件事。
  • 最大恐龍蛋易主?專家在南極發現6.5千克滄龍蛋,相當於130個雞蛋
    恐龍曾經在史前稱霸地球達幾億年之久,許多人認為如今的生物界仍有恐龍的後裔存在,例如雞、蜥蜴等都和恐龍一樣,都是卵生脊椎動物,它們都是靠卵進行繁衍,迄今為止在如今的自然界發現最大的蛋就要數鴕鳥蛋了,可以達到3斤左右,而雞蛋才不到50克。
  • 大美江西或是恐龍最後故鄉
    恐龍時代江西環境猜想    30多年裡,江西發現了如此之多的恐龍化石,足以說明當時江西是恐龍生活的樂園。那麼,當時的江西地理環境是什麼樣呢?    記者在省圖書館查閱白堊紀時期江西氣候看到,江西地處中亞熱帶暖溼季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四季分明,江河水系發達。
  • 【樂享科學】除了恐龍,誰還吃恐龍?
    (預警:本文可能含有高能圖片)恐龍,作為頂級捕食者,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約1億4千萬年之久。其中蜥腳類恐龍更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動物,比如著名的梁龍、迷惑龍和阿根廷龍,它們成年後體長几十米,皮糙肉厚,令一眾掠食者束手無策。如果說,誰能吃恐龍?
  • 白堊紀恐龍繁殖受挫 不能孵化的恐龍蛋變化石(圖)
    ,個頭很嬌小 記者 戎丹妍 攝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恐龍的世界與我們人類沒有一毛錢關係,但從第一塊恐龍化石被發現,人們就對生活在億萬年前的這個奇特物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宜興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也是這種地層。  此外,白堊紀還發生了一次小行星撞地球事件,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生活在1.6億年前的恐龍,是一種什麼生物?它們是如何誕生的?
    看過侏羅紀公園和失落的文明這兩部電影的小朋友,大概不會忘記那些電影中巨大無比,長得十分恐怖的恐龍吧,恐龍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地球上,幸好當時是沒有人類的,不然我們還真有可能不是這些恐龍的對手,我們知道科學家們通常把動物分為幾種類型,什麼脊椎動物,軟體動物,卵生動物等等,那麼這些恐龍又屬於哪種類型的動物呢
  • 獅子能打過同等大小的恐龍嗎?為什麼?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恐龍是曾經統治過地球超過1.6億年的生物,而獅子則是現存食物鏈最頂端的食肉動物之一。因此,這兩個跨越了6500多萬年的物種PK一定是異常精彩的。當然,大型的恐龍比獅子大太多,沒有比較的意義,所以,我們就來看一下,同等大小的恐龍與獅子究竟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