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2020-12-05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根據《法新社》6月18日的報導,日前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一個發現與10年前的奇怪化石之謎。這個化石最早是在南極被發現,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被壓扁了的橄欖球,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終於通過高科技手段,確認了它的身份,原來它是一枚巨大的軟殼蛋,來自於恐龍時期。

這枚軟殼蛋的主人是恐龍嗎?

根據介紹,當初這枚軟殼蛋被發現後,一直被智利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珍藏,它的長度大約為28釐米,寬度大約為18釐米,日前在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個軟殼蛋是裡面的生物破殼而出後留下來的,幸運的被埋在了遠古的地層之中,因為南極大陸沒有人類居住,而且它被發現的時間也很晚,所以沒有被破壞掉。

從時間上來看,這枚軟殼蛋的主人誕生的時間距今大約有6800萬年,從地球上的歷史演化來看,當時的地球正處於白堊紀末期,距離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還有300萬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一開始很多科學家也都懷疑,這枚軟殼蛋或許是一顆恐龍蛋。

不過事實上,通過考古的化石研究顯示,發現的所有已知恐龍蛋都是硬殼的雞蛋,而且從這枚軟殼蛋的結構和大小來說,它的主人是恐龍的可能性也並不大,因為在68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上,生活在上面的恐龍它們都是「小體型」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它們產下這麼大的恐龍蛋。

科學家推測,這個恐龍蛋或許是來自於一個遠古的海洋爬行動物,可能是蜥蜴,也可能是海蛇。此前,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一種叫做「mosasaurs」的遠古生物,它們和恐龍同期,而且生活在海洋中,體型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同樣生活在南極地區,而且也是卵生動物,所以,科學家們目前更偏向於這枚軟殼蛋是叫做「mosasaurs」的遺留。

這枚軟殼蛋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嗎?

科學家表示,從目前的出土的化石來看,這枚軟殼蛋是發現的最大的一枚軟殼蛋,在已知的所有遠古蛋類化石中,它也排名第二位,可以說它的大小非常的驚人。那麼,世界上最大的蛋是誰產的呢?會是恐龍嗎?很抱歉,恐龍仍然排不上號,世界上最大的鳥蛋來自於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象鳥。

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體型非常龐大,就好像「大象」一般,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根據科學家們通過化石的研究分析,象鳥是世界上存在過的第二大鳥類,它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地區,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9000萬年的時間,一直到17世紀,地球上還有象鳥的身影,不過後來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象鳥便從地球上滅絕了。

象鳥的身高超過3米,體重約半噸,它們雖然名字中帶有「鳥」字,不過它們並不會飛,從科學的角度講,象鳥和鴕鳥應該是近親。象鳥的蛋直徑都會超過30釐米,一枚象鳥蛋可以比得上100枚普通雞蛋的大小,由此可見,象鳥蛋有多麼的大。

恐龍的蛋有多大?

說完了世界上最大的蛋,我們再來看看恐龍的蛋有多大。在人類誕生之前,恐龍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它們的體型龐大,作為一種卵生動物,在我們的印象中,自然而然恐龍的蛋也會非常的大,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枚恐龍蛋是在1859年在法國普羅旺斯的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一直到今天,世界上陸續發現了很多的恐龍蛋化石,不過卻大小差異懸殊,最小的恐龍蛋僅有我們平時吃的鴨蛋那麼大,而最大的恐龍蛋則可以和象鳥蛋有一拼。

為何恐龍蛋不是統一大小?這是因為恐龍是我們對於一類遠古爬行動物的統稱,它包含著許多的物種,而且個頭也相差懸殊,比方說前段時間科學家們曾經發現了一個恐龍化石,它的脖子就有7米長,不過最小的恐龍則僅身長不足1米,自然它就產不了太大的雞蛋。

恐龍是如何產蛋的?

可能很多人都好奇,恐龍是如何產蛋的呢?其實多年來,我們對於恐龍一直都有一個誤區,因為在我們看來,恐龍似乎都是一群「低能兒」,畢竟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的時間仍然還是低等動物。

不過,伴隨著大量的化石出土,科學家們也發現,原來恐龍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愚笨」,相反的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也是群居生活,它們中會選拔領導者,而且一個團隊中的成員也會各司其職,比方說還有恐龍的工作是專門用來照顧恐龍幼仔的。

地球上的動物普遍都存在發情期,恐龍也是如此。當恐龍的繁殖季節到來,恐龍會首先為自己和幼仔建造一個隱蔽又安全的「月子窩」,雌性的恐龍在產蛋之後會一直到小恐龍孵化出來,都會在旁邊守護,雄性的恐龍也會在周圍「放哨」,隨時保護著自己家人的安危。

等到小恐龍被孵化出來,雌性恐龍和雄性恐龍都會「育兒」長達數年的時間,就好像我們人類養育孩子到成年一樣,之後小恐龍變成大恐龍,它們才會和父母告別,離開自己的家,去往其它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為何一直都找不到早期的恐龍蛋?

恐龍在三疊紀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找不到早期的恐龍蛋,也就是說,目前發現的大量的恐龍蛋都來自於白堊紀,侏羅紀時期的都很少,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一直到這枚南極軟殼蛋化石的研究結果被提出來,有科學家推測,或許是因為早期的恐龍蛋並不是硬殼的,所以沒有保存下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早期的恐龍產下來的蛋都是「軟殼蛋」,因為恐龍其實也屬於爬行動物的範疇,所以它們在產蛋和進化的過程中,應該和爬行動物們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這也就表示,恐龍蛋的演化也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由軟到硬的,不過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軟殼的恐龍蛋,所以還無法梳理出詳細的恐龍蛋進化時間線。

不過,目前關於早期恐龍蛋是「軟殼」的猜想也不是毫無進展,在考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距今大約1億年左右的原角龍胚胎化石,這些胚胎的外邊並沒有包裹著蛋殼,難道原角龍是「胎生」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地球上已經發現過原角龍的化石蛋,這就表示,在1億年之前,或許原角龍那個時候還沒有進化出產硬殼蛋的能力。

順著這個思路去探索,很多問題也開始迎刃而解,比方說,在亞洲和北美洲,最常見的一種恐龍化石就是角鼻龍,不過至今為止,從未找到一顆角鼻龍的化石蛋。難道角鼻龍也不產蛋嗎?答案當然不是,從軟殼蛋的角度去解釋,那就是角鼻龍的蛋也都被破壞到了,沒有辦法變成化石。

角鼻龍出現在距今1億多年之前的侏羅紀,那個時期是恐龍進化過程中一個承上啟下的中間時期,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恐龍蛋還是柔軟的,一直到進入到演化的尾聲,恐龍才開始產硬殼蛋,這也意味著,世界上第一枚恐龍蛋,或許也是軟殼的。下一步,科學家們將通過南極的這枚軟殼蛋好好地進行研究它和硬殼蛋之間的不同,希望可以揭開更多的答案。

參考文獻

《法新社》6月18日文章《我們終於知道了南極巨大的「東西」化石到底是什麼》

《澎湃新聞》6月20日文章《世界最大軟殼蛋研究,來自恐龍滅絕之前》

相關焦點

  • 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從時間上來看,這枚軟殼蛋的主人誕生的時間距今大約有6800萬年,從地球上的歷史演化來看,當時的地球正處於白堊紀末期,距離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還有300萬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一開始很多科學家也都懷疑,這枚軟殼蛋或許是一顆恐龍蛋。
  • 6800萬年前的神秘巨卵,它並非屬於恐龍,考古學家已著手研究
    一開始,也曾經有科學家認為,或許是恐龍產下的這枚軟殼蛋,不過事實上在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蛋都是硬殼的,而且因為它發現在南極,根據考古顯示,生活在南極的恐龍都是「小體格」,它們的身體根本就不允許它們產下這麼巨大的蛋。
  • 河源小學生發現6600萬年前恐龍蛋化石
    後經河源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現場發掘,現場共挖出一窩共11枚距今已有6600萬年歷史的恐龍蛋化石。近日,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河源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黃志青,揭秘河源頻現恐龍蛋化石的原因及後續保護措施。發現者是個「文博迷」小學生張仰喆是個「文博迷」。
  • 恐龍蛋!恐龍蛋!大瀝挖出多枚恐龍蛋化石!多圖直擊
    枚!有圖有真相↓↓↓4月17日,在大瀝鎮北村澇區整治工程的施工現場上,工人疑似挖出恐龍蛋化石。隨後南海區相關部門迅速介入。△相關專家前往工地鑑定今日下午,省專家趕赴現場,證實從大瀝挖出的是高風化的恐龍蛋!這也是南海近幾十年來首次發現恐龍蛋化石!
  • 廣東河源埋巨量恐龍蛋化石 不知情曾毀幾萬枚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最終滅絕於63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後經鑑定,那些圓石頭竟是恐龍蛋化石。自此,河源的恐龍文化揭開了傳奇。  河源市文化局副局長、博物館館長黃東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對河源的恐龍化石如數家珍:河源不僅恐龍蛋化石多,還是國內唯一的在同一地方發現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以及恐龍腳印的城市,這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神秘蛋,距今6800萬年,它「母親」到底是誰?
    就例如「地心人」,人們認為,「地心人」是生活在地球內部的地心附近的物種,它們擁有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而南北兩極正是它們來到地面的神秘通道,它們經常會從這齣入口出來,觀察地球、觀察人類。可以說,人們對於南北兩極這堪稱地球「最後一片淨土」的區域是既好奇又嚮往。這不,科學家們在南極考察的時候,就曾意外發現了一個距離現今6800萬年前的一顆化石,它究竟是什麼呢?背後又隱藏什麼秘密呢?
  • 科學家發現一個6800萬年前的軟殼蛋!或是海怪物種!
    據消息稱,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6800萬年前的蛋被科學家證實,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軟殼蛋,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蛋,和足球一般大小,科學傑初步猜測它可能屬於一種生活在現在南極洲恐龍時代的爬行動物海怪——摩薩龍。
  • 沒挖過恐龍蛋,都不好意思說是河源人
    2019年7月,9歲小學生張仰喆在東江大橋附近發現1枚「疑似恐龍蛋」,立馬通知博物館,最終挖出11枚距今66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新聞發出後,網友透過文字評論投來了震驚與讚嘆,微博話題一度衝上熱搜第一。「未來的考古學家!」「中國地質大學歡迎你!」「小學生說的話都當真了,博物館工作態度值得肯定!」
  • 白堊紀恐龍繁殖受挫 不能孵化的恐龍蛋變化石(圖)
    許漢奎告訴記者,這兩張地圖本來是準備放入去年他們所出版的一本《遠古的霸主》書中的,後因種種原因最後沒有能展示出來,作為編者之一的他一直覺得很遺憾,現在希望藉助現代快報向大家展示一下,讓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恐龍在中國的分布情況。  從這兩張圖上看,幾乎在中國的每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恐龍的足跡,而在「中國恐龍蛋產地分布圖」上,記者發現江蘇也有一處恐龍蛋的標註。
  • 科學家用一枚恐龍蛋,復原8000萬年前未破殼小恐龍,鼻尖長角
    1.5英寸是3.8釐米,與一顆核桃的直徑差不多,人們無論如何也很難把它與恐龍扯上關係,但就有這麼一枚8000萬年前保存至今的恐龍蛋,裡面保存著尚未發育完全的恐龍胚胎,它的頭骨就僅有3.8釐米左右。20年前,這枚恐龍蛋差點就「消失了」,當時有人將幾枚恐龍蛋從阿根廷非法走私到美國,隨後它們便銷聲匿跡、不見蹤影了,誰也不知道它們到了誰的手裡。直到2010年,一位商人帶著恐龍蛋來到斯洛伐克約瑟夫·薩法裡克大學,找到了古生物學家馬丁·昆德拉教授,他立馬意識到這枚恐龍蛋的價值,研究工作也正式開始。
  • 沒挖到過恐龍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河源人-虎嗅網
    但如今最為河源人熟知的,卻是祖先都從沒經歷過的,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在粵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平原之間,這裡靜靜地躺著一片「恐龍產房」。屬於地球的古老回憶被一群孩子無意揭開。1995年12月16日,河源城南,嘯仙中學的4名學生在建築工地玩耍時發現一窩化石蛋,表面有凸出圓球,正像是港漫《恐龍戰士》裡提到的恐龍蛋。
  • 恐龍之鄉天台袁先生收藏的恐龍蛋少了80枚 竟是幾個生意人順走了
    1月8日晚上,朋友發現房間門被撬開了,袁先生趕到後,一點,只剩100多枚恐龍蛋,少了80枚。  天台縣公安局刑偵大隊介入調查,朋友家裝了監控,從監控發現,有四個男人當晚10點多潛入房子。  這4個人到底是什麼來路?他們怎麼知道袁先生的秘密的?
  • 恐龍蛋化石瘋狂盜挖沒法管
    當地人也直到恐龍蛋化石被發現才搞清,「青龍山」的確是「龍的故鄉」——早在6700萬年至13500萬年前,恐龍曾在這裡繁衍生息,把多得數不清的蛋留在了山上。專家稱,整個青龍山就是用「龍蛋」壘起來的。  如今,青龍山再度引起人們關注。珍貴無價的恐龍蛋正遭不法分子的瘋狂盜挖,並在黑市上以幾百元一枚的低廉價格出售。
  • 「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群」在呼救
    從1996年3月至今年上半年,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的保護應該說是比較好的,偶而發現有人盜挖,都被嚴厲制止。1998年下半年,緊靠核心區的賀家溝村一農戶向柳陂鎮申請,要求在自家地上翻建磚瓦房。該鎮一位副鎮長違反保護區制定的有關「保護區內不準翻建新房」的規定,擅自批准了農戶的這一申請。這一農戶的要求得到批准後,便以建房為名在房前屋內大肆盜挖恐龍蛋,以500元的價格賣給前來收購恐龍蛋化石的外地小販子。
  • 修個路也能挖到恐龍蛋,這座粵東北小城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
    彼時距離河源發現第一窩恐龍蛋化石不過幾個月。1996年3月6日,在城南南湖山莊工地玩耍的4個小學生意外發現恐龍蛋化石,打破了這個粵東北小城的平靜。隨後,河源恐龍蛋化石發掘出現「井噴」,一枚枚、一窩窩形狀各異的恐龍蛋化石在各村寨、工地「露頭」。「數字每天都在刷新,大家沒想到這樣的石頭就是恐龍蛋。」
  • 江西萍鄉一施工地發現至少10枚恐龍蛋化石,萍鄉曾為恐龍生活地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9月16日,新京報記者從江西萍鄉上慄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文物辦獲悉,15日,上慄工業園區一工地挖掘出至少10枚晚白堊世早期的恐龍蛋化石。目前,恐龍蛋化石已得到妥善保管,待後續修復和研究。江西萍鄉上慄工業園區內施工現場發現的恐龍蛋化石。
  • 江西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究竟有何價值?能克隆出恐龍嗎?
    2020年9月15日,在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慄工業園區的一處工地,施工人員在使用挖掘機進行道路施工時,發現五六方石塊上都鑲嵌著多枚橢圓形的「化石蛋」。公開資料顯示,續在白堊紀紅層中發現近200枚恐龍蛋。江西萍鄉系中國華南地區非常重要的恐龍蛋化石產地之一。2002年至2014年間,萍鄉地區陸續在白堊紀紅層中發現近200枚恐龍蛋。
  • 萍鄉這裡挖出多枚恐龍蛋化石!
    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驚喜!上慄發現了恐龍蛋化石!而且有十多枚!有圖有真相9月15日上午,上慄工業園(彭高園區)道路施工時,挖掘機挖出數十枚恐龍蛋化石。
  • 館藏恐龍蛋化石之多創金氏世界紀錄,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在這
    2004年,廣東河源憑藉10008枚館藏恐龍蛋化石一舉拿下金氏世界紀錄。16年後的今天,這座粵東北小城並沒有停下發掘腳步,恐龍蛋化石數量逼近兩萬枚。執著的「集蛋者」熱情不減、數量不斷刷新,但修復和研究難題隨之而來,解謎需要的時間和努力與日俱增。
  • 村民建牛圈挖出恐龍蛋化石 兩天挖出30多枚
    上世紀90年代,地質專家在十堰市鄖陽區幾個鄉鎮先後發掘出土數萬枚恐龍蛋化石和恐龍骨骼化石,鄖陽區因此被稱為「恐龍故鄉」。10月12日,鄖陽區譚山鎮西王村一村民修建牛圈時,挖出3枚恐龍蛋。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村民王彥峰介紹,他準備在自家屋後修建一個牛圈,但因場地有限,他決定開挖部分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