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車載充電器效率 英飛凌推首款車用碳化矽產品

2021-01-08 蓋世汽車資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在今年的紐倫堡PCIM歐洲展會上,英飛凌(Infineon)推出了首款車用碳化矽產品,肖特基(Schottky)二極體,並為其新創了一個品牌名CoolSiC。此二極體專為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中的車載充電器(OBC)應用而設計。

基於碳化矽的半導體元件肖特基(Schottky)二極體與傳統矽元件相比更具能效,因此能量損失也更低。同時,此類半導體元件還能在高溫條件下運行。如此一來,它們就成為車內產品的理想選品,英飛凌(Infineon)目前打算將其推向汽車市場。

英飛凌(Infineon)高功率汽車副總裁兼總經理Stephan Zizala表示:「碳化矽(SiC)技術目前已經可以在汽車中大量使用,車用CoolSiC肖特基(Schottky)二極體系列的推出標誌著英飛凌(Infineon)開發碳化矽產品系列的一個裡程碑。碳化矽產品系列包括車載充電器、DC/DC(直流電)轉換器和轉換器系統。」

新產品系列基於英飛凌(Infineon)的第五代肖特基(Schottky)二極體。晶片製造商進一步優化了此類二極體,以滿足汽車行業對穩健性和可靠性的高要求。由於使用了新的鈍化層,該系列產品在競爭產品中能提供最大的防潮防腐保護。此外,得益於底層110µm薄晶圓技術,它具有同類產品中最好的FOM值(品質因數,Qc x Vf)。較低的FOM值意味著較低的功率損失。與傳統矽快速二極體相比,CoolSiC車用肖特基(Schottky)二極體可在所有充電條件下將車載充電器(OBC)的效率提高一個百分點。

新二極體的首款衍生產品將於2018年9月上市,適用於650V級別產品。具有3級標準TO247外殼的新產品可集成到車載充電器(OBC)系統中,並與英飛凌(Infineon)的TRENCHSTOP絕緣柵門極電晶體(IGBT)以及CoolMOS結合使用。



相關焦點

  • 英飛凌新一代650V碳化矽MOSFET的性能和應用分析
    當然這是第一個階段,接下來,英飛凌會再推出更多的封裝(例如SMD封裝)來滿足不同領域的應用。目前該產品的目標市場,主要是伺服器/數據中心用的電源,還有通訊電源,例如4G、5G的大基站、小基站用電源,此外,還有工業電源、光伏、充電樁、UPS(不間斷電源系統),以及能源儲存。這些目標市場今後增長都將非常快速。
  • 英飛凌:擴大現有產能 加速研發碳化矽產品
    英飛凌科技公司於1999年4月1日在德國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其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於1999年獨立,2000年上市。早在1993年,西門子就推出了第一代的IGBT的系列產品。2007年,英飛凌正式推出了汽車級的IGBT,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
  • 碳化矽與矽相比有何優勢?
    Cree推出了首款商用900V SiC功率MOSFET以及Wolfspeed 650V碳化矽MOSFET產品組合;Microchip和ROHM均已發布SiC MOSFET和二極體;英飛凌在推出了8款650V CoolSiC MOSFET器件。。.。。.由此看出各大廠商在SiC材料方面均有所布局並有著自己的發展策略。 碳化矽較矽有何性能優勢?
  • 德國英飛凌公司推出1700伏高電壓碳化矽功率器件
    原標題:德國英飛凌公司推出1700伏高電壓碳化矽功率器件【據英國電子周刊網站6月1日報導】近日,德國英飛凌在其CoolSiC MOSFET產品中增加了1700伏碳化矽場效應電晶體,其目標是三相轉換系統中的輔助電源,如電機驅動、可再生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和高壓直流系統
  • 英飛凌給出了專業的應用建議
    而英飛凌在碳化矽的領域事實上已經有超過10年的經驗,不同部門均在研發SiC產品,其中SiC二極體已經推出十幾年,產品已經迭代至第六代。L3bEETC-電子工程專輯作為新材料的SiC(和GaN),與傳統的Si材料相比,它有哪些特性?
  • 英飛凌率先推出1200V碳化矽IPM的CoolSiC
    打開APP 英飛凌率先推出1200V碳化矽IPM的CoolSiC 英飛凌工業半導體 發表於 2021-01-08 11:34:51
  • 車載充電器的作用_車載充電器的正負極在哪裡_車載充電器的輸入...
    打開APP 車載充電器的作用_車載充電器的正負極在哪裡_車載充電器的輸入電壓多少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7 14:37:41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可以減小功率模塊的體積:由於器件電流密度高(如Infineon 產品可達700A/cm²),在相同功率等級下,全SiC 功率模塊(SiC MOSFETsSiC SBD)的封裝尺寸顯著小於Si IGBT 功率模塊。碳化矽功率器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
  • 利用寬禁帶半導體提高電源效率
    ASPENCORE 效率是推動工業市場(包括消費市場)發展的動力。效率低下會影響電子系統的性能並縮短其使用壽命。為了提高效率,業界朝著更高的功率密度發展,產品可能變得更小、更輕、更可靠,消除了性能的限制,提高了數據中心和汽車系統的功率水平。
  • 英飛凌:從JFET到 MOSFET, CoolSiC™每一步都是認真的!
    2018年5月16日,英飛凌攜革命性碳化矽產品技術CoolSiC™  MOSFET,在深圳召開英飛凌碳化矽發展論壇,與行業專家分享碳化矽技術革新與發展趨勢,以及挑戰與機遇,帶領行業參與者開啟碳化矽的「芯」篇章」。
  • 碳化矽二極體和碳化矽MOS管你了解多少
    低導通電阻對高功率應用至關重要,因為導通電阻降低時發熱少,從而減少了系統熱負荷並提高了整體效率。但生產SiC 基電子元器件本身也存在一些難點,消除缺陷成了最重要的問題。這些缺陷會導致SiC 晶體製成的元器件反向阻斷性能較差。除了晶體質量問題,二氧化矽和SiC 的接口問題也阻礙了SiC 基功率MOSFET 和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的發展。
  • ROHM的SiC功率元器件被應用於UAES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器
    ,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市,以下簡稱「UAES公司」)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器(On Board Charger,以下簡稱「OBC」)。UAES公司預計將於2020年10月起向汽車製造商供應該款OBC。  ROHM於2010年全球首家開始SiC MOSFET的量產,作為SiC功率元器件的領軍企業,ROHM一直在推動世界先進的產品開發。另外,在汽車領域,ROHM於2012年在業界率先開始供應車載產品,並在電動汽車的快速充電用車載充電器領域擁有很高的市場份額,該產品在電動汽車的電機和逆變器中的採用也日益加速。
  • 16款車載充電器測試
    姐姐和妹妹竟被歹人跟蹤劣質車充葬送了愛情一、車載充電器介紹正如前文所說,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我們準備搞一次車載充電器測試,涵蓋了充電效率、過載與短路保護、阻燃性三類測試,並最後將16款車載充電器進行拆解,分析其結構,旨在為各位挑選出各方面性能最佳的車載充電器。
  • 英飛凌推出針對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的認證解決方案
    英飛凌科技安全互聯繫統事業部大中華區市場經理張慶峰介紹說:「OPTIGA™TrustCharge是業界首款可用於Qi1.3無線充電標準的嵌入式安全解決方案。利用OPTIGA™TrustCharge進行設備身份驗證,可有助於防止使用危險的假冒充電器損壞消費類設備,並保護消費類品牌免受聲譽問題的影響。英飛凌會幫助客戶提供客戶化的證書、密鑰的配置、滿足設備製造商的要求。
  • 電壓範圍達800伏 博格華納推車載充電機
    博格華納日前推出了一款車載充電機(OBC),該款充電機採用先進的碳化矽技術,主要優勢在功率密度、功率轉換效率和安全合規性方面。該車載充電機可安裝在混合動力或純電動汽車中,通過將電網中的交流電(AC)轉換為直流電(DC)來對汽車電池充電,同時兼容所有化學成分的電池以及400伏、650伏和800伏的電壓。官方表示,該新充電機技術所適用的交流電輸入功率更廣,支持7.4千瓦、11千瓦和22千瓦額定功率,並可選擇額定功率為2.3-3.6千瓦的直流-直流轉換器。
  • 氮化鎵還是碳化矽,電氣工程師該如何選擇?
    圖3:氮化鎵電晶體和碳化矽MOSFET銷售額預測在本文的第2章,將對氮化鎵電晶體的結構和特性,特別是英飛凌科技有限公司的氮化鎵電晶體產品進行詳細的介紹。第3章將對碳化矽MOSFET的結構和特性特別是英飛凌科技有限公司的碳化矽MOSFET產品進行詳細的介紹。在第4章中,將對採用這兩種功率半導體應用於同一電路中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更清晰的說明兩者應用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後將對全文進行總結。
  • 英飛凌推出業界首款用於實現安全無線充電的身份驗證解決方案
    為解決這個問題,手機廠商們通過電池、電源適配器、晶片等技術研發,來提升手機的續航能力,以及提高用戶的用機體驗。其中,從電源適配器、快充晶片方面提升充電速度的快充技術,憑藉使用簡單、方便的優勢,很快風靡了市場。 雖然前景可期,但是無線快充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從充電效率來講,相較有線充電,無線充電還是會差些。
  • 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器產品及解決方案
    打開APP 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器產品及解決方案 佚名 發表於 2017-08-08 11:52:09 隨著電動汽車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尼吉康持續推出各種全新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電動車市場的技術優勢。近日,尼吉康在北京介紹了其2017年面向電動汽車市場的各種產品和解決方案。 尼吉康的優勢 從2009年開始針對第一批量產電動汽車(EV)開發了車載充電器以外,推動了V2H系統等電動汽車(EV)相關業務和家用及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