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演化的不同時期
關於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主要有兩種理論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和穩恆態宇宙模型。
穩恆態宇宙模型
該模型特意地迴避了宇宙大爆炸,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總是保持同樣的狀態。但是我們在觀測中發現,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這就和穩恆態宇宙模型產生衝突了。還有關於新物質的產生,穩恆態宇宙模型認為是從虛無中產生,不是按照愛因斯理的物質和能量轉換的關系所產生的。還有這個模型和我們日常的觀測事實也不符合,例如宇宙背景輻射,各種射電源的強弱、遠近等。
所以,很可惜,只能是淘汰這種理論模型了,雖然它剛開始提出的時候看上很有新意。
宇宙大爆炸——物質和天體的形成
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目前關於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最合理的模型,這一模型得到了天文觀測和研究的廣泛支持。
宇宙大爆炸的觀點是指在過去有限的時間前,由一個密度和溫度都極高的原始狀態演變而來。下面我們來具體地說一下這個過程。
大約138億年前,一個有著極端密度、極端熱量,極端能量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
幾乎是瞬間,宇宙就膨脹了數億倍,有一個城市的大小了。與此同時,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就開始轉化成物質了,質子、中子、原子核逐漸形成。
大約38萬年後,氫原子和氦原子形成。接著引力開始將一些由氫原子、氦原子組成的氣體雲聚集成團塊。
爆炸發生3億年後,恆星形成,與此同時最早的原始星系也開始形成。
10億年到50億年間星系在不斷的演化,開始逐漸形成旋臂結構;星系團開始組成,星系團之間則被巨大的空洞隔開。
宇宙誕生80億年後繼續膨脹。
大約90億年左右,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形成了。
經過了138億年,宇宙膨脹到今天的大小,而且還在持續膨脹。
以上就是關於宇宙大爆炸及宇宙形成的過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