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這個名詞當初是渾名,是為了諷刺

2020-05-30 懷疑探索者

一直想寫一寫「宇宙大爆炸」理論,後來忙著寫氣功,寫UFO,寫光速,就遲遲沒有動筆。

它算是現代宇宙學中的核心理論,無可替代,其影響力已經超越了科學界,對哲學界也造成巨大衝擊。雖然還有很多人反對「宇宙大爆炸」理論,但是他們自己也拿不出更好的東西出來,而「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很好的科學證據做支撐,是迄今為止最符合實際、最完美的主流科學觀點。想要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界當然很歡迎這樣做,不過你們總得有真憑實據才行,如果僅僅是依靠「玩哲學」,那還是在家裡自己玩耍好了。

宇宙大爆炸這個名詞當初是渾名,是為了諷刺

沒有爆炸,就沒有宇宙

「宇宙大爆炸」理論,應該是科普工作者們都已經寫爛了的題材。比如,為什麼說「宇宙大爆炸」是最靠譜的理論,它有哪些科學證據?比如說,有宇宙背景微波輻射,有紅移……這些都是前人寫過幾百萬幾千萬遍的東西,早就不稀奇了。我要是重新寫一遍,也沒有必要。不過,我可以把「宇宙大爆炸」裡面是怎麼被提出的,它是怎麼發展的,現狀如何,進行一次全面的脈絡梳理。而且,可以不用和前人寫的那樣「具體全面」,所有知識點都囉哩囉嗦,我這次就是高度提煉一下,用阿拉伯數字做小標題,方便您一目了然,可以迅速掌握知識點。看完之後,您就對「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前世今生(本篇寫前世)瞭然於胸。

1,1917年是物理學史上的重要一年,愛因斯坦在把廣義相對論這把本命帝兵打磨得通體透亮之後,終於拿出來拍賣。

廣義相對論顛覆了知識界幾千年的傳統觀念,揭露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時間和空間就像一塊海綿,是一種彈性、可變的存在。愛因斯坦因為悟出了這一大道法則,天降功德金光,一舉踏入帝祖之境,號「時空帝祖」。

2,「時空帝祖」愛因斯坦琢磨了自己創造的廣義相對論,覺得它價值很大,不應該只是得出幾個數學結果,還可以拿去解釋一番宇宙學。愛因斯坦試了試,發現宇宙是隨著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並非是過去傳統思想中的「穩恆態」。

通過廣義相對論的描述,愛因斯坦得出一個結論,即宇宙有一個明確的開端,即一個「起源點」。在此處,是時空的開端,萬道法則皆由此處汩汩演化。愛因斯坦就猜測,一旦勘破「起源點」的秘密,就足以突破帝祖之境,進入傳說中的至高不朽鏡。

3,但愛因斯坦還是很猶豫。他不是一個猶豫的人,認準了就大膽的走下去。所以有人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劍修。可惜他不是,他還是猶豫了,人生第一次猶豫。

宇宙大爆炸這個名詞當初是渾名,是為了諷刺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不可避免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就是那個「穩衡態」宇宙觀。當年,光電劍宗的太上長老牛頓,就是這一宇宙觀的支持者。一個叫特斯拉的修道者,才築基期,就給愛因斯坦寫信,說前輩您錯啦,宇宙肯定是靜態的。

愛因斯坦為了相對論方程式的結果不與傳統觀念衝突,加入了一個「宇宙常數」,然後如釋重負的吐了一口氣。現在,這個加入的東西終於可以讓宇宙維持在穩定狀態了。

4,1929年,愛因斯坦攀上帝祖境的12年之後,美國通天星門掌教哈勃在修真界公布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將整個修真界炸的雞飛狗跳。原來,哈勃通過一系列的觀測數據,對比了恆星的退行速率,得出了新結論,即宇宙還在整體做加速膨脹運動,一刻不得停歇。這宇宙豈不是抽瘋了嗎?

之前,愛因斯坦僅僅是在理論上預言宇宙會膨脹,愛因斯坦由此嚇得趕緊修正了理論,而這次是直接從實驗觀測上確認宇宙在膨脹。實驗比理論更有說服力。

通天星門在修真界原本是一個三流小勢力,這次一舉成名,也讓愛因斯坦非常懊惱。愛因斯坦覺得當初他太保守了,非要加什麼「宇宙常數」。在正式參觀完通天星門的望遠鏡之後,愛因斯坦沉默不語,悄悄的把「宇宙常數」一項從相對論方程中剔除。

5,事情還沒有結束,剛剛開始。1931年,哈勃掌教又放了一個大招,他公布了新的觀測數據,提出星系退行速度隨著距離增加的數值。這一數值,叫做「哈勃常數」。隨著宇宙的演化,哈勃常數會隨時間變化,他估算星系距離每增加1000000光年,每秒就增加170千米的退行速度。這也就是說,星系之間的空間在加速膨脹,星系與星系之間會加速遠離。

後來,著名的哈勃望遠鏡對哈勃當年的觀測結論進行了驗證,發現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其遠離我們的速率就越大。比如,距離地球1億光年的星系,以每小時550萬千米的速度遠離我們。距離地球3億光年,這個遠離我們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650萬千米。只要宇宙空間足夠大,這個膨脹的速度就可以無限的超越光速。當然,宇宙空間的內部結構由於沒有費米子,所以不能傳遞信息,故即使發生了超光速膨脹也不違反相對論。

宇宙大爆炸這個名詞當初是渾名,是為了諷刺

神秘人哈勃

這個哈勃也是一個神秘人物,他後來去世之後,就神秘的突然消失了,地球人都找不到他埋在哪裡。莫非他是穿越者?

6,到了哈勃這兒,基本上就肯定宇宙是在加速膨脹了。既然是在加速膨脹,那麼我們逆著時間回溯過去,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肯定比現在要靠近一些。如果我們一直逆時間回去,到最早的那個時間點,則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即這個「起源點」,所有的星系都是合併在一塊的,宇宙空間就是一個微小的點。由於某種不穩定的狀態,這個點發生了膨脹,就有了如今這片宇宙星空。

7,所有的科學家都對這個「起源點」感興趣。有帝祖境老怪物推測,這個點之中也許蘊藏著宇宙中至高無二的「混沌法則」。掌握了它的奧秘,就可以超控天道,重開天地,再塑宙宇,超脫時空,億萬萬之不朽。但是,即使是掌控「時間法則」的至高不朽境人物,才能靠近觀察這個「起源點」,但再靠近就不行了。「起源點」處的大道法則,一直是一個萬古之謎。

8,「宇宙大爆炸」(Big Bang)這個詞彙,聽起來就很熱血,但是吧那么正經。但它之所以最早叫這個詞彙,最初確實是由一群反對它的人提出來並且散播的,為的就是諷刺和嘲笑這一觀點。

在當年,英國有一個學物理的老怪霍伊爾,他也算是老前輩了,對穩衡態宇宙情有獨鍾。他的哲學觀就是,不動可以長壽。比如,烏龜幾十年都不怎麼運動,則可以長壽。宇宙如果不是運動而是靜止的,這才符合心意。所以,霍老怪自創了一個宗門,叫「不動神龜宗」。他經常說,「龜不動,吾亦不動,天心亦不動。宇宙靜止,此天道法則,萬世永恆。」

宇宙大爆炸這個名詞當初是渾名,是為了諷刺

小歸小,質量好,奇點你惹不起

對於當時科學界流行的宇宙膨脹理論,他直接不屑一顧,還極盡諷刺的說,這個理論這麼diao,是要diao炸天嗎?於是,「大爆炸」的渾名就流傳開來。

(這上面當然是笑話了。霍老怪當初認為,宇宙怎麼可能是從那麼小的一個奇點膨脹到如今這麼大呢,你以為這是一次鞭炮爆炸,big bang一下子就有了嗎?)

不過,從今人來看,這個「大爆炸」的名詞雖然不學術化,但是很接地氣,一聽就讓人印象深刻,反而加速了該理論的傳播速度。而且,「大爆炸」一詞雖然俗氣了一些,但也扼要描述了宇宙自奇點膨脹至今的內涵。總之,當初是一個渾名,如今卻光芒萬丈,造就了一段傳奇。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前生。


作者:懷疑探索者


本文由「懷疑探索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宇宙源於奇點大爆炸,當初那個奇點位於哪裡?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
    廣袤宇宙浩瀚無邊,僅可觀測部分就已經縱橫930億光年,然而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來說,如此巨大的宇宙,最初卻是來自於極小的一點(奇點),在138億年前的某一個時刻,這個點突然發生了大爆炸,我們的宇宙由此誕生。
  • 宇宙誕生於大爆炸,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怎樣呢?
    動詞、名詞、形容詞等都在正確的位置,但這個表達仍然沒有意義。好吧,「大爆炸前」就是這樣。沒有意義的表達。 現在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因為你的直覺告訴你,「大爆炸之前」應該有意義……畢竟,每一時刻都有一個「之前」,二期每種影響都有其原因。但在這一點上,我必須請求你們放棄所謂的直覺,轉而採用數學的嚴謹。
  • 宇宙大爆炸源於一個小點,那麼這個小點曾位於宇宙中的哪個位置?
    一切事物皆有始終,即便宇宙也是如此。雖然很多人都不相信宇宙來源於一次大爆炸,但是對於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等科學門類的研究者來說,宇宙大爆炸都是最可信,最科學,也是有大量證據可證明的宇宙來源和演化學說。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最初的宇宙非常非常小,小到只有一個點,這個點甚至可以握在手心裡,還有科學家說它比原子還小,科學家稱它為宇宙的原點或者奇點,它是可以真正地稱之為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但是在某一個時刻,這個點發生了大爆炸,因為它裡面包含著無與倫比的能量,所以我們也可以稱它為一個能量球,這些能量巨大到可以通過質能轉換創造現在的宇宙,而且它爆炸後剩餘的能量至今仍然在推動著宇宙急速擴張。
  • 五年前他首提引力波,換來的卻是嘲笑和諷刺
    這個離我們特別遙遠陌生的名詞,由於美國科學家在2月11日宣布,他們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而引發關注。引力波的發現意義重大,從科學意義上看,引力波可以直接與宇宙大爆炸連接。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引力波也可以產生於宇宙大爆炸中,這就是說大爆炸之初的引力波在137億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探測到。一旦發現了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開宇宙的各種謎團,甚至了解宇宙的開端和運行機制。
  • 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是怎麼來的?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大約14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紀末,對超新星的觀測顯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
  • 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是怎麼來的?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大約14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紀末,對超新星的觀測顯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宇宙中幾乎所有星系都存在著紅移的現象,並且紅移值與距離呈現正相關。
  •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發現的?
    突然有一天原始火球發生了大爆炸,一個新的宇宙就從這一刻起開始孕育,這個時候的宇宙中還沒有太陽,地球和月亮,這些天體只有高能量的粒子,但宇宙這種狀態存在的時間連一秒都不到,爆炸之後的宇宙其溫度開始驟然下降,當溫度下降了大約100億攝氏度時,宇宙演化就進入了另一個的階段。
  • 若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大爆炸之前有什麼?這個問題為何無解?
    在諸多關於宇宙起源的假說之中,最被廣泛接受且證據最為充分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間所有的物質,包括宇宙本身都是在大爆炸之後產生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可以完美解釋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所觀測到的一切現象,然而卻在一個問題上卡了殼,這個問題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如此看來,終極的起源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只是由「宇宙從何而來」變為了「宇宙之前有什麼」,其實之所以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出解答是有原因的。
  • 若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大爆炸之前有什麼?這個問題為何無解?
    大爆炸,宇宙間所有的物質,包括宇宙本身都是在大爆炸之後產生的。最初的宇宙物質高度密集,且空間相對有限,但在隨後的138億年之中,宇宙始終在不斷膨脹,且邊緣的膨脹速度遠超光速,所以宇宙逐漸冷卻且愈發稀疏。而關於宇宙大爆炸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了,它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的餘波與迴響。宇宙大爆炸理論可以完美解釋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所觀測到的一切現象,然而卻在一個問題上卡了殼,這個問題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
  • 宇宙大爆炸產生現在的宇宙,是猜想還是真有科學依據?
    大爆炸理論是宇宙起源的主導理論。從本質上講,該理論指出,宇宙是從最初的點或奇點開始的,該點或奇點已經擴展了數十億年,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宇宙。大爆炸產生宇宙是一種假設理論,單大爆炸理論得到了眾多科學事實依據驗證,當然大爆炸理論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也存在信任危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大爆炸理論的誕生和發展歷程。
  • 哈勃破宇宙距離記錄,研究進一步接近大爆炸
    多虧了好運,科技和人類的聰明才智的不可思議的結合,哈勃望遠鏡已經識別,測量並確認了宇宙中的一個遙遠星系——類似於宇宙大爆炸——是史無前例的。在宇宙膨脹之前,星系間的空間結構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膨脹,星系離我們越遠,它散發的光在到達我們眼睛之前,都卜勒紅移就越大。
  • 宇宙大爆炸的命名者:這個理論完全胡說八道!
    ,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是其中之一。又花了幾十年「宇宙大爆炸」才成為天文學家的首選。這裡需要澄清的是,Kragh在他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霍伊爾並沒有嘲弄地使用這個短語,他堅決反對大爆炸理論,但這個名字並不是用來嘲笑它的。他只是認為這是對這個爆炸想法的恰當描述,並且強調了它與他所倡導的理論的不同之處。
  • 從無到有,一切開始的地方——宇宙大爆炸理論
    一切的起源是宇宙大爆炸的觀點認為宇宙是突然間出現的,而且不是無盡的。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仍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永恆的。直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讓我們更了解引力,還有埃德溫·哈勃發現星系彼此遠離這一同先前預測相符的運動規律。
  •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對哲學的重大突破
    這個推論讓愛因斯坦內心非常的忐忑不安,因為這與當時全世界的主流思想不符合,特別是與哲學界的傳統不一致。內心不安的愛因斯坦,為此輾轉難眠,在經歷了一番掙扎之後,他終於決定給其一手創造的相對論方程動一動手術,即在其方程式中新加入一個要素,讓這個要素可以使得方程式在描述宇宙的時候,可以得出一個靜態宇宙的結果。愛因斯坦把這個新要素命名為「宇宙常數」。
  • 宇宙大爆炸理論,讓哲學家靜悄悄的走開
    這個推論讓愛因斯坦內心非常的忐忑不安,因為這與當時全世界的主流思想不符合,特別是與哲學界的傳統不一致。內心不安的愛因斯坦,為此輾轉難眠,在經歷了一番掙扎之後,他終於決定給其一手創造的相對論方程動一動手術,即在其方程式中新加入一個要素,讓這個要素可以使得方程式在描述宇宙的時候,可以得出一個靜態宇宙的結果。愛因斯坦把這個新要素命名為「宇宙常數」。
  •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否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
    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物質是宇宙的全部還是部分?可以發現當年宇宙學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現有的證據無法證明:宇宙大爆炸一定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這僅僅只是個假設。 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宇宙學家都假設:「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全部的宇宙物質」。然而「宇宙大爆炸理論」發展到今天,我們有必要認真地重新審視這個先驗假設的合理性。
  • 宇宙大爆炸是不是真的,究竟是誰提出了這個理論
    大爆炸宇宙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宇宙在不斷地膨脹並使物質密度從高到低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2014年美國物理學家宣布捕獲到了原初引力波,大爆炸宇宙論得到了最有利的證明。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科學家:不要用「之前」這個詞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比利時宇宙學家喬治·勒梅特於1927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提出宇宙起初是一個叫奇點的無限小的點(不過密度無限大),而大爆炸則導致了它的膨脹成為了我們認知中的宇宙。這個理論後來被霍金和羅傑斯完善成大爆炸理論。「大爆炸之前有什麼?」這個問題是有理論錯誤的,宇宙的所有物質以及空間、時間都是在大爆炸之後才出現的。奇點時期沒有時間概念何來「之前」之說?
  • 一波三折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最終被接納,怎麼做到的?
    科學史上故事很多,今天老郭不想給大家分享那些勵志奮鬥的感人故事,而是要給大家分享一件趣事:神父提出的宇宙火球模型,被反對者譏諷為「大爆炸模型」,後來火球模型逐漸被實驗觀測所證實,這個曾經被大家用來譏諷的名稱「大爆炸模型」反而被學術界沿用了下來。
  • 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
    宇宙大爆炸理論,大家聽的比較多,應該比較熟悉了。在宇宙的初期,它是一個無窮緻密的,小球狀的物質。然後,它發生了爆炸,生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原子,分子,星球和星系。這個理論,至少是過去幾十年來物理學家給我們講的最初宇宙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