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最終被接納,怎麼做到的?

2020-12-04 科學塢

科學史上故事很多,今天老郭不想給大家分享那些勵志奮鬥的感人故事,而是要給大家分享一件趣事:神父提出的宇宙火球模型,被反對者譏諷為「大爆炸模型」,後來火球模型逐漸被實驗觀測所證實,這個曾經被大家用來譏諷的名稱「大爆炸模型」反而被學術界沿用了下來。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個「神奇」的過程

背景知識:宇宙學原理

愛因斯坦在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後,當然是希望能夠把這個理論應用於其他科學領域的研究。很顯然,由於引力幾乎是電磁力的10^37分之一,這個理論不會在量子層面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在宇宙中,引力的作用是主要的,所以把廣義相對論用在宇宙學的研究中就是非常適合的。

由於光以有限速度傳播,所以我們看到的宇宙即是空間也是歷史。天文學的觀察表明,無論遠近,星系團都是均勻各向同性分布的。由于越遠的星系團,它們的圖像越古老,這表明星系團不僅僅是現在均勻分布著,而且過去也是如此。

愛因斯坦就是基於這樣的觀測事實,總結出一條原理:在宇觀尺度上(10^8光年以上),宇宙中的物質始終均勻各向同性地分布著。這就是宇宙學原理。

第一波:靜態宇宙模型

從宇宙學原理來說,宇宙在大尺度上考慮是靜態的,也就是說是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這樣,就可以利用愛因斯坦場方程來求解出宇宙模型。

這個方程由10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可以確定10個決定時空幾何性質的未知函數。由於方程組內有4個恆等式,所以獨立方程是6個。再加入4個與坐標系選擇有關的微分方程作為「坐標條件」,這樣,獨立方程仍然是10個。

10個方程10個未知函數,正好匹配。但求解微分方程必須要有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要知道求解的宇宙最初始的情況和邊界情況。對於一個靜態宇宙,那麼過去和現在一樣,初始條件就可以選擇現在的狀態。

但是宇宙的邊界是什麼樣?這個問題就回答不出來了。愛因斯坦構想了一個「有界無邊」的宇宙,既然沒有邊,也就不需要有邊界條件了。所謂的有界無邊就是一個類似球體這樣的三維空間,時間是無始無終的。

第一折:愛因斯坦宇宙項

有了前面的「有界無邊」的設想,愛因斯坦就開工了。然而,經過艱苦的努力,他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後來他終於明白了,廣義相對論是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廣,而引力只有吸引力沒有排斥,這樣的模型是不可能穩定的,也就不可能是靜態的。

要想得到不隨時間變化的靜態宇宙模型,必須在場方程中引入「排斥效應」,這就是後來愛因斯坦在場方程增加的所謂「宇宙項」。在宇宙項的引入之後,愛因斯坦得到了自己的有界無邊的靜態宇宙模型。

第二折:膨脹宇宙模型與脈動宇宙模型

1922年,前蘇聯數學物理學家弗裡德曼,用愛因斯坦最早的場方程(不包含宇宙常數那個場方程),求出了一個嚴格解,這是一個動態的脈動或膨脹的宇宙模型。由於與靜態宇宙解有矛盾,所以愛因斯坦認為這篇文章有誤,不能發表。

弗裡德曼不得不將這篇文章發表在德國一個不太知名的數學雜誌上。雖然文章發表了,但是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注意。

1927年,比利時神父勒梅特也得到了類似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

第三折:「宇宙蛋」與宇宙演化論

為了解決「上帝」是怎麼創造宇宙這個問題,勒梅特用熱力學分析認為,最初的宇宙是一個熵極小的狀態,是一個「宇宙蛋」,這個蛋「爆炸」膨脹、混亂度不斷增加,熵也就在不斷增加,最終演化成了我們今天這個宇宙。

所以在勒梅特神父看來,「上帝」最初創造的並不是我們今天這個宇宙,而是最初的那個「宇宙蛋」,然後這個「蛋」爆炸,演化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兩年以後,也就是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通過天文觀測得到了哈勃定律,該定律表明宇宙確實在膨脹。

弗裡德曼和勒梅特的工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愛因斯坦也最終接受了宇宙膨脹模型是對的,表示願意放棄自己的靜態模型,並且宣布自己的在場方程中加入宇宙項錯誤,1915年提出的不包含宇宙項的場方程才是唯一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基本方程。

愛開玩笑的俄國物理學家加莫夫帶著他的學生阿爾法開始研究宇宙膨脹模型,由於研究所裡面還有一位叫做貝特拉的核物理學家,加莫夫就把他也拉到團隊中來,這樣三個人的名字就很像阿發、貝塔、伽馬(α、β、γ)。

1948年,加莫夫以α、β、γ的名義,聯合發表了關於火球模型的論文。在論文中,他提出了宇宙演化的火球模型。這個模型認為,宇宙是從最初的核火球,在爆炸中膨脹開來,並且逐漸降溫,核子與電子結合成原子、分子。

最初的元素以氫為主,包含少量的氦,慢慢聚集成原始的星雲,並進一步形成恆星。組成恆星的氣態物質不斷收縮,在引力的作用下轉化為熱能,大的恆星溫度可以高到上千萬度,從而引發核聚變反應,形成發光的恆星。

加莫夫認為,宇宙膨脹是一個不斷降溫的過程,但是在有限時間內溫度不會降到絕對零度。他認為當前宇宙中還應該存在大爆炸的餘熱,他估算這一餘熱的溫度約為5K左右。

加莫夫的另一個預言是宇宙中氦的風度,他通過計算,認為如果自己提出的火球模型正確,宇宙中的元素應該有大約四分之一是氦。

嘲笑成真

嘲笑這個火球模型的人譏諷加莫夫的宇宙模型為「大爆炸宇宙模型」,後來由於哈勃等人的工作,使得加莫夫的預言被實驗觀測所證實,於是「火球模型」被眾多科學家們所接納。當初用來嘲諷加莫夫的「大爆炸模型」這個「名稱」也被學術界給沿用了下來。

勒梅特與加莫夫的大爆炸模型意義重大,因為它首創了宇宙演化的觀念,雖然我們今天的大爆炸模型已經被不斷改進發展,但是這個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宇宙演化、進化的思路一直都被沿用下來。

結束語

跌宕起伏的宇宙大爆炸學說最終確立的故事只是科學發展中眾多歷史事件的一個片段。我們追溯歷史,就不難發現科學發展的艱難,同樣我們應該從科學史中找到科學研究方法的精髓:實驗觀測證明。

從實際出發,從觀測事實出發,就連愛因斯坦也不得不接受客觀的檢驗。對於愛因斯坦能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是非常的欽佩。他建立的錯誤的靜態宇宙模型,這一點點小的瑕疵不能遮蔽他的光芒。

補充資料:有三個觀測結果支持大爆炸宇宙模型:1)哈勃定律;2)宇宙中氦的豐度;3)微波背景輻射。

親愛的小夥伴們,看完了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故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參與。

相關焦點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可以選擇「大爆炸宇宙模型」,它要求宇宙有一個創生的時刻,它的過去和未來有著天壤之別,有著有限的歷史和未來,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穩恆態宇宙模型」,它有著永恆的歷史和未來。並且有連續的物質產生,「大爆炸宇宙模型」可以解釋氫和氦的豐度,而「穩恆態宇宙模型」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它本質上卻回到了永恆宇宙的保守觀點。
  • 宇宙大爆炸是怎麼一回事?
    在這個宇宙模型裡,宇宙最初開始於一個物質、時間和空間都捲曲在一起的「奇(qǐ)點」,奇點處物質密度、溫度和時空曲率都是無窮大的,隨後宇宙開始膨脹,溫度逐漸下降,開始形成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星系等天體。這個模型和霍伊爾的宇宙模型嚴重對立,於是就發生了上文提到的事件。不過可別望文生義,以為宇宙是伴隨著一聲巨響而誕生的。
  • 愛因斯坦阻撓無效,宇宙大爆炸理論最終確立,觀測最終戰勝猜想
    這裡就有些人質疑「宇宙大爆炸學說」來做一點科學的說明。 於是弗裡德曼和勒梅特的工作得到了科學界的認可,愛因斯坦最終承認膨脹宇宙模型是對的,表示願意放棄自己的靜態模型,並且宣布自己在場方程中加入的宇宙常數是錯誤的。 事實上,不管場方程是否包含宇宙常數,都可以得到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模型只是一種特殊情況。
  • 最近,物理學家重現了宇宙大爆炸的核反應,證實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大爆炸核聚變也使物理學家能夠預測不同類型的中微子的數量,這有助於推動宇宙膨脹。最重要的是,這種不確定性使物理學家無法將這幅圖景與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的樣子進行比較。大爆炸38萬年後,宇宙冷卻到足以讓電子開始繞原子核運動。這個過程釋放出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的輻射,提供了當時宇宙的「快照」。宇宙學家希望根據他們的宇宙演化模型,檢查宇宙的密度是否像預期的那樣從一個周期變化到另一個周期。
  • 什麼是宇宙大爆炸?我們怎麼發現的?是什麼為大爆炸提供動力?
    大爆炸是宇宙中最早的已知事件。我們可以追溯約138億年的宇宙歷史,直到一個被稱為「大爆炸」的火熱時期。當時,宇宙非常炎熱和密集。實際上,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所有事物包括我們能看到的最遠的星系,都被裝在比葡萄柚小的空間中。自從大爆炸以來,我們的宇宙一直在膨脹和冷卻,使星系、恆星、行星和生命得以形成。如果沒有人記錄宇宙,那麼我們怎麼知道當時的宇宙呢?
  • 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這四項觀測指標大爆炸理論都能很好的解釋,而其他宇宙理論就差強人意了,所以最終大爆炸理論戰勝其他理論得到科學界共識。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在這之後,膜宇宙會在遠離對方的演化過程中,通過暗能量所驅動的加速膨脹過程將該碰撞產生的世界痕跡洗刷乾淨,留下極為平坦的膜,為下一次碰撞做準備。由於在這個模型中,宇宙創生是周期性的,如同鳳凰涅槃之後火劫重生,因此提出者將其命名為火劫模型。
  • 宇宙大爆炸模型正確的概率有多大?
    「宇宙不到一小時就造出了原子,幾百萬年就造出了恆星和行星,而造出人類卻用了50億年!」——喬治·伽莫夫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訴我們宇宙是有起源的,萬物是經過數億年的演化發展至今的。而這個模型的提出也給出了我們很多關於宇宙起源的預測,並於我們的觀察結果相符!那麼大爆炸模型的正確機率有多大?還是說宇宙一直都存在?我們就先來看看宇宙中有什麼?
  •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否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
    1923年哈勃通過對星雲距離的測量最終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後來又發現了普遍的星系紅移,推測宇宙在膨脹,自然宇宙的過去比現在小,最小為零,這樣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漸漸地形成了。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物質是宇宙的全部還是部分?可以發現當年宇宙學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現有的證據無法證明:宇宙大爆炸一定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這僅僅只是個假設。
  • 愛因斯坦錯失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家又是怎麼發現的?
    而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就取決於宇宙到底有多大。因此,古人意識到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是很自然的,這只不過需要具備一點抽象能力而已。除了這樣的宇宙觀,一些古代的學者還提出了一些宇宙模型,比如:天圓地方的宇宙模型。再比如,古希臘羅馬時期由託勒密最終完善好的地心說模型。
  • 我們的宇宙怎麼來的?是大爆炸的殘骸?還是早期的宇宙形成的?
    圖解:史蒂芬霍金認為可以在宇宙微波背景中找到以前宇宙的痕跡。 這被證實了嗎?圖源:JEMAL COUNTESS / GETTY IMAGES宇宙學家說,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的大爆炸餘輝中發現了過去宇宙的殘餘。
  • 毫不起眼的氘元素,緣何成為構建宇宙大爆炸模型的重要基石?
    實際上,說是「挑戰」,卻根本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他們甚至連大爆炸模型是如何來的都搞不清楚。大爆炸宇宙模型雖然說並不完美,還有些東西解釋不清,比如說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但是就目前來說,沒有其他模型能比這個模型更好地與當前可觀測宇宙相吻合。這一點可以從元素周期表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元素「氘」上體現出來。
  •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發現的?
    科學家加莫夫於20世紀中葉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學說,他為什麼會如此奇思異想呢?突然有一天原始火球發生了大爆炸,一個新的宇宙就從這一刻起開始孕育,這個時候的宇宙中還沒有太陽,地球和月亮,這些天體只有高能量的粒子,但宇宙這種狀態存在的時間連一秒都不到,爆炸之後的宇宙其溫度開始驟然下降,當溫度下降了大約100億攝氏度時,宇宙演化就進入了另一個的階段。
  • 宇宙「大爆炸」能量是怎麼來的呢?
    宇宙起源在現有的理論中是來自「奇點」的「大爆炸」。那麼大爆炸的能量又是怎麼來的呢?宇宙大爆炸之後,「爆炸後的能量」最終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還有人類所需的各種元素。爆炸所產生的的能量最終轉化成為物質。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大爆炸」又是怎麼來的?
    「除了名字以外,大爆炸理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爆炸理論,它實際上只是一個關於爆炸結果的理論。」——阿蘭·古斯每當我們談論宇宙起源的時候,都會提到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的名字從字面上就給了我們一種宇宙從一點爆炸並誕生的感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理論中沒有「奇點」,也沒有任何東西爆炸,這個理論說的是一個宇宙的狀態,這個狀態在過去溫度更高、密度更大、膨脹速度更快。
  • 批駁宇宙大爆炸理論
    看到眾多基督教領袖,不是僅僅對大爆炸理論持包容態度,而是全力擁護,實在令人吃驚。根據他們的言論,信徒似乎應該將這個理論視為捍衛信仰的主要依據。——「畢竟我們終於可以用科學證明宇宙有一位創造者了。」然而,屈從於「為世界所接納」這一誘惑,代價是沉重的,至少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是這樣。
  • 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
    那麼你可能想問: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大爆炸理論存在的問題,以及暴脹理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大爆炸理論並不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謎題,包括:宇宙最初的熱大爆炸狀態從何而來?
  • 宇宙大爆炸開始那個「爆發點」在哪裡,那裡是宇宙中心嗎?
    很多人一直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炸的鬧不明白,總想找到宇宙起爆的那個點。宇宙大爆炸理論還是個正在不斷深究完善的理論,而且時空在奇點消失,更無法追溯到奇點之前,所以誰也說不太明白。但我們可以依據現有理論,試著討論一下。不要把宇宙大爆炸想像成一個爆竹那樣的炸開來。
  • 宇宙大爆炸才出現的空間,那宇宙大爆炸之前有沒有空間?
    讓我們了解一下大爆炸宇宙論的前世今生。這個結論表明宇宙正在膨脹,愛因斯坦錯了。 由此一個很自然的推論,就展現在我們面前,那就是既然宇宙正在膨脹過程中,如果將時間回溯到很久很久以前,那麼宇宙的體積肯定非常小。20世紀40年代,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說,這就是大爆炸宇宙理論的雛形。我們的宇宙是在138億年以前,由一個奇點爆炸而來。
  • 探索發現:宇宙大爆炸說,那麼宇宙大爆炸的原點在哪
    宇宙大爆炸本身就是一個理論,所以要尋找宇宙大爆炸的原點,可以說是在理論中進行推論。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上說,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也沒有物質和能量。大約150億年前,在這片四大皆空的「無」中,一個體積無限小的點爆炸了。
  • 霍金最終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 T.Reyes在霍金去世前,提交了一篇論文,提出他關於宇宙起源的最終理論,5月2日發表了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大爆炸理論,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宇宙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以及宇宙是如何演化的。這篇題為「從永恆的宇宙膨脹中平穩退出」的論文,發表在《高能物理》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