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30噸重的福特號航空母艦上的螺旋槳,請對比左下角那5人。圖片來自Jeff Head。
在我們印象中,船無非就是在尾部吊裝一個或幾個螺旋槳以進行推進,如上圖福特號航母這般。
然而,不少非軍迷朋友所不了解的是,諸如美國海狼級核潛艇,英國機敏級等先進核潛艇,卻是使用「泵射推進」。
而像美國瀕海戰鬥艦等這樣的高速艦使用的又是「噴水推進」,咱們先說後者,因為兩者極為類似。
何為噴水推進?
上圖為美國瀕海戰鬥艦獨立號,它使用的就是「噴水推進」。
使用「噴水推進」的艦船,我們任何時候都甭想看到它的螺旋槳,最多只能看到上圖那4個裝置。
它是怎麼運作的呢?
運作的大概原理就如上面的剖視圖。
推進時,就是下圖這樣子。
據一些資料上說,某大型船隻上的噴水推進裝置,其總流量非常驚人,相當於美加邊界的尼亞加拉瀑布的平均水流量。
圖片來自Jim2B
到這裡,有的網友會有疑問,傳統的螺旋槳外露推進,可以方便轉向和倒車。而使用噴水推進的船隻又是如何實現拐彎和倒車的?
倒車很簡單,原理恰如上面的動圖。
而轉向的原理,咱們來看看美國瀕海戰鬥艦獨立號的變種姊妹艦,USS Tulsa (LCS-16) 塔爾薩號。
塔爾薩號安裝4個噴水推進,全功率推進時,每秒的水流量24000加侖,合每秒90噸水流量。
作為對比,我國黃果樹大瀑布水流量一般保持在每秒8至12噸,當然,黃果樹片區普降大雨時例外(最大時,黃果樹大瀑布水流量高達每秒690噸)。
瀕海戰鬥艦上的每一個「噴水推進」裝置都如此靈活,這讓瀕海戰鬥艦相比於其他戰艦,操作更靈活。
泵射推進
「泵射推進」與「噴水推進」原理是相似的,只不過,前者用在核潛艇上,後者多用在軍艦和民用船舶上。
一個在水面,一個潛行於水下,我們總不能期望它們的推進裝置長相一樣,稱呼還一樣。
老式潛艇上的螺旋槳,圖片來自Weston Westmoreland
而現代的先進核潛艇,你是看不到螺旋槳的。
某些先進核潛艇的泵射裝置如上圖,而實物圖如下:
圖片來自美國海軍研究所的Jeff Head。
上圖為造價23億美元的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因為核潛艇都是各大國的核心機密,故這艘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上浮時,其泵射裝置是用一塊布遮擋起來的,其內部結構無法知曉。
因此,我們只能通過上面這張大概的參考圖來略知一二,而實際結構可能會出入很大。
總之,我們只要知道,泵射推進跟噴水推進有一點是類似的,都是用「管子」將螺旋槳包起來。
有哪些優勢?
核潛艇使用泵射推進,核心出發點就是為了靜音。螺旋槳外漏容易產生空泡噪音,這會讓核潛艇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洋黑洞」。
上圖為螺旋槳在水中產生空泡的高速攝影圖。空泡的產生跟壓力密切相關,而用「管子」把槳葉包起來後,管子裡的水流很急,槳葉受到的動壓很大,空泡不容易產生。
美國海軍工程試驗站為了對比泵射推進和普通螺旋槳推進時的噪音。他們上世紀曾經做過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泵射推進比普通的螺旋槳推進最高可低20分貝左右,差距非常大。
而在艦艇上使用噴水推進,最大的好處是操縱性和倒車性能優越;艦體外的附件少,減少了阻力。
另外,跟外露螺旋槳相比,使用噴水推進的船可在淺水活動,只要入水口被淹沒就行。還有就是,因為旋轉部件是包裹起來的,所以裡面的槳葉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不會切割外面的礁石和魚兒。
鯨魚背上的累累疤痕,拜某條船的上的螺旋槳所賜。
也正因此,一些救生艇也使用噴水推進。原因不難理解,我們得把人完完整整地救上船,而不是弄成幾塊後……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