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子、種文化」集賢縣圖書館寒冬送文化下鄉

2021-01-08 湘湘帶你看社會

「冬閒」時節,集賢縣圖書館組織員工走鄉鎮進村屯入農戶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圖書和數字資源閱讀活動,幫助建立電子圖書室,豐富和提高鄉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滿足鄉村群眾的閱讀需求,為建設書香集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集賢縣圖書館工作人員為農民送去各類書籍。

據介紹,從2020年12月初開始,集賢縣圖書館工作人員分赴全縣各鄉鎮開展流動圖書服務下鄉活動,並對數字閱讀推廣工作、線上閱讀操作流程進行了詳細講解。讓更多的農民朋友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提升閱讀興趣,引導更多的農民朋友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用知識武裝頭腦、發家致富。在太平鎮太林村,集賢縣圖書館向農民贈送了包括農業知識、養殖技術、文學、醫療保健、少兒等實用性較強的書籍500多冊,深受鄉村群眾的喜愛。廣大村民圍攏在圖書館工作人員周圍爭相挑選自己需要的實用書籍。「我想要養豬的」「我要養牛的」「有種植豇豆知識的書嗎,我今年掙了1萬多呢,來年接著種得多學學種植知識」。送書現場熱鬧非凡,村民們拿到自己實用的書籍,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大家看到的不僅僅是書,還有致富的路。

據了解,集賢縣共擁有150個農家書屋、8個鄉鎮圖書室、7個社區圖書室,2016年被國家列為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推廣試點單位。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牡丹江市圖書館「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釣魚臺村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書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牡丹江市圖書館「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釣魚臺村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書活動為貫徹落實市文旅局關於2020年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強化惠民利民,豐富文化服務產品供給,深化「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結對子·種文化」送文化活動,2020年11月24 日,牡丹江市圖書館信息部送文化下鄉,為海林市二道河鎮釣魚臺村圖書流動站更換流動圖書,進行電腦網路調試維護,並對圖書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
  • 市政協送醫送文化下鄉
    11月30日下午,由市政協主辦的「送醫、送文化下鄉」活動在亭湖區舉行,市政協副主席管亞光出席。活動現場,來自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9位專家在新興鎮衛生院開展了醫療惠民義診活動,吳洪春、曹萬峰、範洪貴等7位書畫名家在新興鎮文化站舉行了「攜手小康路翰墨寫心聲」文化惠民活動,市歌舞劇院還為當地群眾送來了淮劇、歌舞等10個節目的專場文藝演出。本次活動由亭湖區政協協辦,市演藝集團、市美術館等承辦,主題為「文化醫療惠民,助力鄉村振興」。
  • 「送文化」,也「種文化」!武城全力做精文化大餐
    今年以來,武城縣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圍繞「高品質」打造文化下鄉精品工程,「我們邀請市直文藝院團進村演出39場,購買專業演出團隊開展戲曲進鄉村377場,既提高了文藝質量,也讓群眾在家門口滿足了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武城縣委宣傳部文藝和公共服務股股長呂廣迎介紹。為激活農村文化生活的「一汪春水」,武城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你點我送,文化下鄉」走進所前三泉王村
    「你點我送,文化下鄉」走進所前三泉王村 2016-03-16
  • 石棉縣舉行2020年「文化惠民暖冬行」三下鄉活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吳丹)11月24日,石棉縣安順場鎮小河壩集鎮菜市場內人頭攢動,村民們早早地聚集在這裡,前來參加石棉縣舉行的2020年「文化惠民暖冬行」三下鄉活動。看文藝演出、聽法治宣講、參加義診……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來自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總工會、縣社科聯、縣司法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17家單位的工作人員,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搭建起了文明實踐與群眾互動溝通的橋梁。
  • 為基層文化骨幹培訓「種文化」
    活動以一場廣場文藝集中展演、一場百姓宣講、一批惠民志願服務、一場「種文化」培訓、一次走訪慰問、一批電影下鄉、一次主題教育實踐等多種形式,把高品質惠民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為基層送來培育文化、發展文化的「種子」和「鑰匙」。
  • 送戲下鄉進社區 文化惠民暖人心
    山西新聞網10月14日訊(記者 馮耿姝)秋高清氣爽,文化送萬家。為豐富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日前,太原市2020年免費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活動走進萬柏林區和平街道玉河社區,為轄區老百姓送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
  • 金洞:送理論下鄉 激活理論學習「神經元」
    紅網時刻永州10月10日訊(通訊員 袁重華 周雲濤)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好、宣講好,讓新時代新理論落實到基層,在林區的廣袤土地上落地生根,金洞管理區開展了「百裡送書到瑤鄉」等送理論下鄉活動。
  • 濟寧市啟動2020-2021「我們的中國夢」文化惠民進萬家系列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張蘭雲 通訊員 王景琿 濟寧報導12月30日,濟寧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2020-2021年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冬春文化惠民季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調研員張康,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申華榮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2020-2021年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冬春文化惠民季系列活動有關情況。
  • 2021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福建分會場集中示範活動舉行
    1月16日,2021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福建分會場集中示範活動在龍巖市連城縣舉行。人民網 蘇海森攝人民網龍巖1月16日電 (蘇海森)16日上午,2021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福建分會場集中示範活動在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縣龍巖市連城縣舉行。
  • 「百姓文化雲」今日上線,河南文化活動資訊從此一手掌握
    圖書館有什麼講座?青少年宮有什麼活動?過去這些文化活動信息因為分散在各單位的平臺上,要找到感興趣的活動信息並不容易,但「百姓文化雲」上線將讓這種情況成為歷史。4月2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書香中原」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獲悉,我省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省、市、縣全覆蓋的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百姓文化雲」在當天正式上線。
  • 涇陽送戲下鄉傳文明文化惠民促脫貧
    連日來,由涇陽縣文化和旅遊局組織的一場場內容豐富、積極向上的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正在全縣各村相繼上演,受到了廣大戲迷的歡迎,為農村群眾送去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涇陽縣把文化惠民演出作為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動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
  • 這五年我國文化發展成就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相繼施行,明確了各級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主導地位,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以精準扶貧助推文化小康。《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出臺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91.47%的地級市和72.56%的縣已經制訂了實施方案和目錄,初步形成上下銜接的標準體系,規定了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底線」。文化部等七部委印發《「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先後組織實施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和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等項目。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射陽」健康文化送下鄉 貼心服務暖人心
    近日,縣政協組織醫療衛生、文化藝術界的政協委員及相關專家來到千秋鎮,開展送健康、送文化活動,暖心的服務贏得當地幹群的交口稱讚。縣淮劇團工作人員為基層群眾帶來精神食糧。淮劇、小品、歌舞等特色文藝節目,豐富了地方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 擦亮文化名片 綻放「荔鄉文化」獨特魅力
    增城文化設施齊備,擁有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特色文化休閒設施,可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城區圖書館  服務效能全方位提升公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增城區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場所,「十三五」期間,以加強區域總館、鎮街分館和基層服務點建設為重點,以打造閱讀品牌,營造書香增城為切入點,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效能,初步建成集區域總館、街道分館、24小時智慧圖書館為一體的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
  • 論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摘 要: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機構。它不但是學生獲取文化知識的陣地,也是學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窗口。本文結合我校圖書館的具體做法,簡明扼要地談談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培訓項目「送教下鄉」活動在縣實驗...
    12月13日,"國培計劃2020"——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培訓項目"送教下鄉"活動在縣實驗小學拉開序幕。此次送教學科有小學語文、數學、英語與綜合科,送教專家5位。縣實驗小學各學科全體教師和城區部分學校教師以及小學第四協作區成員學校教師共800餘人次成員學習。縣教體局師訓股相關領導親臨現場指導。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建設成就述評新華社記者周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邁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194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僅有55個,文化館站896個,博物館21個;2018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76個,文化館站44464個,博物館4918個。
  • 集賢縣召開2020-2021年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啟動會議
    聶建輝要求,集賢縣要成立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三、四級網格的建立、運行、履職的指導和監督責任,形成一級督一級的督查模式;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秸稈焚燒的危害及全面禁燒秸稈的重大意義,提高農民禁燒和綜合利用秸稈的自覺性;研究秸稈「五化」利用途徑和項目,因地制宜地開展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從源頭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
  • "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農村文化該怎麼"種"?
    「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農村文化該怎麼「種」?  「農民種文化百村賽」在全國兩會引發共鳴  浙江在線3月13日北京訊(特派記者楊曉燕) 「要『送文化』,還要『種文化』,讓文化在農民心中真正生根發芽。」「媒體宣傳很要緊,應該多倡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