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圖書館「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釣魚臺村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書活動

2020-11-29 牡丹江資訊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牡丹江市圖書館「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釣魚臺村

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書活動

為貫徹落實市文旅局關於2020年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強化惠民利民,豐富文化服務產品供給,深化「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結對子·種文化」送文化活動,2020年11月24 日,牡丹江市圖書館信息部送文化下鄉,為海林市二道河鎮釣魚臺村圖書流動站更換流動圖書,進行電腦網路調試維護,並對圖書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

這次送文化下鄉活動,市圖書館為釣魚臺村流動站更換新書300餘冊。為滿足當地農民的要求,我們大幅減少圖書副本的數量,使圖書種類達到270種以上,擴大了農民的閱讀範圍。這次更新的圖書包含中外歷史、自然科學、養生、文學等大家喜聞樂見的種類,針對旅遊區如何提高服務滿意度增加收入的需求,特意加入旅遊產業和旅遊管理等相關資料供村民學習。在搬運圖書過程中,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按照圖書排架的規範流程以及管理使用等事項,對圖書管理員進行了上架培訓,技術部工作人員對電腦進行了維護。

開展全民閱讀,促進文旅融合,提高旅遊景區服務水平和質量,是文旅局高度重視的工作。在農閒時節,為廣大農民送書,營造讀書氛圍,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高農村居民文化水平,開闊視野,提高修養,期盼農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來源:牡丹江市圖書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結對子、種文化」集賢縣圖書館寒冬送文化下鄉
    「冬閒」時節,集賢縣圖書館組織員工走鄉鎮進村屯入農戶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圖書和數字資源閱讀活動,幫助建立電子圖書室,豐富和提高鄉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滿足鄉村群眾的閱讀需求,為建設書香集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集賢縣圖書館工作人員為農民送去各類書籍。
  • 文化讓生活更美好!東營區龍居鎮文藝輕騎兵再出發
    活動現場,東營區作協副主席、林家村「第一書記」商瑞娟作為文藝輕騎兵志願者代表表示今後會以服務人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創造出更多具有龍居特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充滿地氣兒的作品。新華書店研學旅行部經理王鑫代表書店向西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捐贈圖書1000冊,希望在全社會營造濃鬱的讀書氛圍,最大發揮圖書的價值,積極引導、鼓勵農民群眾多讀書,用文化知識的力量建設新農村。
  • 「送文化」,也「種文化」!武城全力做精文化大餐
    今年以來,武城縣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圍繞「高品質」打造文化下鄉精品工程,「我們邀請市直文藝院團進村演出39場,購買專業演出團隊開展戲曲進鄉村377場,既提高了文藝質量,也讓群眾在家門口滿足了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武城縣委宣傳部文藝和公共服務股股長呂廣迎介紹。為激活農村文化生活的「一汪春水」,武城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為基層文化骨幹培訓「種文化」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穩 顧大煒 實習生/陳海蘭 通訊員/吳其飛)11月25至27日,「全面奔小康 奮進新徵程——2020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走進湛江市霞山區,把一批精品項目送給當地群眾。
  • 金洞:送理論下鄉 激活理論學習「神經元」
    紅網時刻永州10月10日訊(通訊員 袁重華 周雲濤)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好、宣講好,讓新時代新理論落實到基層,在林區的廣袤土地上落地生根,金洞管理區開展了「百裡送書到瑤鄉」等送理論下鄉活動。
  • 興和縣賽烏素鎮開展首屆「黨建文化周」主題活動
    興和縣賽烏素鎮開展首屆「黨建文化周」主題活動 2020-07-22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擦亮文化名片 綻放「荔鄉文化」獨特魅力
    豐富館藏資源改善館藏結構助推文化建設  「十三五」期間,區圖書館加大館藏資源建設力度,積極改善館藏結構,不斷豐富館藏資源,開展「你選書我買單」的讀者現場選書活動等,進一步優化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大力加強網絡化和數位化文獻資源的建設,對文獻資源建設類型進行了適時調整,逐年加大對電子資源的收藏力度,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 第七屆陝西省閱讀文化節|讓書香溢滿校園 繪本故事講讀活動走進...
    第七屆陝西省閱讀文化節活動期間,陝西省圖書館少年兒童館承辦的送繪本故事、紙戲劇、布偶貼進基層系列活動陸續走進各小學、幼兒園,通過繪本劇的演繹倡導全民閱讀,讓書香溢滿校園。繪本劇進校園活動是本屆閱讀文化節的一大亮點,從平面閱讀到舞臺演繹,通過繪本劇激發孩子閱讀熱情,培養少年兒童愛閱讀的好習慣。
  • 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打開書 點亮人
    抓住創新機遇讓書本走出去從借不到書,到網上閱覽,有多難?這個問題,曾深深困擾如沈紅梅一般的圖書館人。「過去的圖書館,書少,人更少。」 1986年,剛從杭州大學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沈紅梅,成了一名圖書管理員,可起初她對這份工作並不熱愛:「單純,枯燥。」
  • 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廣泛開展「致富光榮戶」、最美「駐村工作隊」評選宣傳活動,組織開展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評樹和學習宣傳,在天水在線、天天天水網、天水秦州發布、秦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宣傳《閆小剛:敢闖敢拼的80後返鄉創業人》《給家鄉添綠色 當致富帶頭人——楊家寺鎮三灣村73歲老人王忠祥的致富經》等脫貧致富「能」人40多人,華岐鎮文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等20多個基層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出《大門鎮關峽村:傳承竹編藝  走出致富路
  • 和田地區舉辦多樣文化旅遊活動喜迎八方來客
    >精彩玩不停國慶、中秋期間文化旅遊活動安排!和田地區·地區級01活動名稱:《買吐送的故事》巡迴演出和新疆「四史」流動博物館下層基活動活動時間:10月1日-10月7日活動內容:地區新玉歌舞團將在十一期間開展巡迴演出,進一步增強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
  • 宜春80餘項賀年活動將陪您歡樂過大年
    宜春80餘項賀年活動將陪您歡樂過大年 1月14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為豐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喜慶熱烈的節日文化氛圍,2019年春節期間,宜春市將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 「圖書館應該是人民的終身學校」
    如何撬動公共文化資源?如何調動各界積極性?活動魅力何在……讓我們走進這座百年圖書館——浙江省嘉興市圖書館。一年5000場活動內涵豐富1月12日早上,74歲的孫斌和朋友一起來到嘉興市圖書館總館二樓的電腦機房。
  • 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開展紅色之旅,傳承紅色文化
    劍夫故裡,紅色味濃;仁善城頭,澎湃激昂;眾人山上,青鬱蔥蘢。9月2日上午,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腰古鎮武裝部組織腰古中學新生國防綜合實踐暨「城頭紅色之旅」活動走進革命老區城頭村。在城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該鎮傑出鄉賢李斌結合自身經歷,與新生學子們分享了心路歷程、成長體悟和人生目標,與現場師生重溫了城頭村史、紅色傳統和劍夫精神。
  • 「尋找村寶」大型文化公益活動等你當「尋寶使者」
    志願者將以「尋寶使者」的名義,負責全省首批開展「尋找村寶」活動的500個試點村的對接、輔導,尋找各村具有文化技藝、文化符號的能人;助孤濟困、向上向善的愛心人士;有傳說、有故事,德高望重的鄉賢等,作為每村的「村寶」。
  • 「湖南屋脊」送書人:知識改變山村,閱讀點亮心燈
    在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間、在人跡罕至的偏僻村落裡,有一群人仍在奔波忙碌著,或送書下鄉,或開展閱讀活動,他們來自常德石門縣新華書店,被喻為「湖南屋脊上的送書人」。多年來,石門縣新華書店堅持服務為民、文化惠民的根本宗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國有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以農家書屋為依託,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通過多種形式的「送書下鄉」,在鄉村開展多樣化全民閱讀活動,把黨的聲音傳播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切實滿足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 圖集|咱身邊的文化活動之黃樓街道
    ★發揮效能,注重實效,服務基層群眾文化生活黃樓街道文化旅遊體育發展服務中心按照文藝演出活動計劃,每年有序開展街道新春文藝匯演、青州市古城過大年文藝匯演、「今天我最紅」廣場舞大賽、鑼鼓大賽、戲曲票友擂臺賽、「星耀花博」專題花博會文藝演出、慶「七一」文藝晚會、迎「國慶」、村(社區)特色文化活動以及文化惠民演出等群眾性文藝賽事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歷史走進新時代,各種以「紅色」為主題的活動更是深深嵌入了社會生活:紅色經典亮閃螢屏,紅色歌曲唱響神州,紅色收藏持續升溫,紅色展陳豐富多彩,紅色旅遊成為時尚,紅色激情處處洋溢……「紅色」日漸成為主流文化的重塑、英雄主義的再造、家國情懷的復歸,紅色文化作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什麼?
  • 廣東汕尾第二屆紅色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正式啟動!這臺晚會精彩紛呈
    廣東汕尾第二屆紅色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廣東汕尾第二屆紅色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國夢 勞動美」廣東工人藝術團走進汕尾革命老區文藝晚會在這裡舉行。開場表演《我們是自豪的建設者》讓晚會氣氛逐漸升溫,互動歌曲《最炫民族風》點燃現場熱情。
  • 文明新風潤茂名 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到基層 文化大餐送到...
    11月25日至27日,2020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走進茂名市,把精品項目送給我市基層群眾。期間,一場廣場集中展演、一場電影下鄉、一次主題教育實踐、一次「種文化」培訓、一次走訪慰問、一場志願惠民活動、一場百姓宣講「七個一」活動,將高品質的精神文化和惠民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