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打開書 點亮人

2021-01-08 浙江在線

2020-12-14 06:1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顧雨婷 王志傑

一頭幹練的短髮,戴著金絲邊眼鏡,系上亮黃色絲巾,身著長款風衣外套……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給人的初印象,幹練中帶著溫婉。誰能想到,這個不到一米六的小個子女子,卻扛起了一館「家長」之職,大到圖書館二期項目推進,小到書架位置擺放,她都安排得妥妥噹噹。

務實的工作作風,基於一句深埋心間的話。「讀者第一,服務至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貼在嘉興市圖書館一樓牆面上的短短十二個字,道出了沈紅梅的心聲。

從兩三幢小樓的狹小館舍,到3.2萬平方米的大館;從不足2萬冊藏書,到300萬冊館藏資源;從普通的地區圖書館,到探索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嘉興模式」,嘉興市圖書館的發展變遷,從業34載的沈紅梅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參與者。「打開書,更要點亮人。」沈紅梅說,回望來時路,圖書館之於她,已成為心中的一個特別存在。

抓住創新機遇

讓書本走出去

從借不到書,到網上閱覽,有多難?

這個問題,曾深深困擾如沈紅梅一般的圖書館人。「過去的圖書館,書少,人更少。」 1986年,剛從杭州大學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沈紅梅,成了一名圖書管理員,可起初她對這份工作並不熱愛:「單純,枯燥。」

當時書籍是珍貴資源,圖書館平均一年的購書經費只有五萬元左右,書籍實行閉架限量借閱,讀者只能從目錄櫃裡挑選索書卡,僅憑書名、頁數等簡單的信息判斷借閱,日常來借書的人少。

日常工作枯燥單純,卻有一個細節讓她記憶猶新。「借書證公開辦理,每年只有一次,那時館裡最熱鬧。」沈紅梅回憶道,書量少,借書證辦起來不易,每每公開辦證,館前就會大排長龍。正是這個細節,才讓沈紅梅明白了一件事,嘉興人愛讀書,可讀書卻不易。這樣的「不易」,不僅在城市,更在農村。

從老一輩圖書館人口中,沈紅梅聽說,上世紀60年代,嘉興圖書館的館員們還曾背著一摞摞沉甸甸的圖書,穿越炎夏溽暑送書下鄉。如何讓圖書資源豐富起來,讓農村的讀者也能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這是上世紀末她和她的同事們一直想做而難於做到的事。

讓她沒想到的是,改變的機會就這樣來了。工作五年後,沈紅梅考上了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圖書館專業,返校繼續深造,可讓人沒想到的是畢業後她又回到了原單位。有人笑她傻,她卻但笑不語。彼時,現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為圖書館行業吹來一陣春風。

藉助讀書時學到的專業知識,沈紅梅和同事們一起,利用新興技術將原本紙質書目錄錄入計算機,建立起書目和讀者信息庫。1999年,嘉興市圖書館開出了全市首家電子閱覽室,這也成了當地百姓首次接觸網絡世界的「窗口」。

網絡發展大行其道,嘉興圖書館人大膽創新。2003年,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區縣甚至鎮村社區建成搭載網際網路的嘉興圖書館虛擬區域網,實現了點對點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嘉興成為了「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範市。

於是,書本走出去也成為現實。靠著大膽創新,嘉興地區實現了圖書「一卡通行」和「通借通還」,嘉興各地的讀者甚至可通過電腦網路檢索到省、市公共圖書館的圖書和數字文獻資源。

描繪一張藍圖

讓分館走出去

從建設一個總館到織密一張總分館「網絡」,有多快?

「嘀!」上午八點多,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的禮堂書屋,又迎來一位讀者。只見門口的刷臉顯示屏亮起,門開了。此時,圖書管理員只需打開手機上的智慧書房管理雲平臺,就能看到書屋的借閱情況。像這樣「聰明」的書屋,如今已遍布嘉興的小村。

「這就是我們的答案。」沈紅梅笑著說。2007年至2009年,嘉興市圖書館建成以總分館為基本結構的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嘉興市南湖區餘新鎮,是嘉興全市首個「吃螃蟹」的地方。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不少讀者對嘉興市圖書館餘新分館的評價。涇渭分明的閱讀區域,少兒類、文學類、農技類等豐富的館藏資源,令人驚嘆忍不住驚嘆:「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小型圖書館!」 一位工作人員說,每到長假裡的借閱高峰期,最多時能有上千人到館,人多時讀者都坐到了地板上,有些地方都坐得泛白了。

哪裡有改革創新,哪裡就有新局面。從曾經的門可羅雀,到如今的門庭若市,沒想到一個鄉鎮圖書館能有這樣的高人氣。在沈紅梅看來,這正印證了這場創新革命的正確性。

沈紅梅的辦公室裡放著這樣一張圖,上頭清晰地記錄著各分館及網點:1個市總館、兩個區分館、16個鎮(街道)分館、32個村(社區)分館、20家智慧書房、一輛汽車圖書流通車和300多個圖書流通站、農家書屋。去年,嘉興全市近421萬人次走進圖書館,平均每3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接近發達國家水準。工作卓有成效,獲得感也讓身為館長的沈紅梅越幹越有勁。

一位行業專家這樣評價:「嘉興市圖書館的總分館制,是近十多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快速發展的代表性成果,也是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發展的標杆。」

「一張藍圖繪到底,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功。」沈紅梅說,城鄉一體服務體系的建設,至少有三代館長一以貫之地堅守深化,接過接力棒的沈紅梅亦深感責任重大。

打破刻板印象

讓活動走出去

活動從幾十場到一年5000場,有多熱?

在公眾的刻板印象中,圖書館無非就是讀書、看報、借閱、自習的地方。「我們就要打破這種傳統印象!」成為館長後,沈紅梅創新的步子邁得更大了。

總分館網絡建好,更要用好。該如何吸引更多人走進圖書館?全民閱讀氛圍又該如何培養?沈紅梅靈機一動:「我們就用一場場針對不同群體的精彩活動,把讀者留住。」 

適合少兒的「圖書館第一課」、「閱動全家·書香嘉興」系列活動、「禾禾少兒系列活動」,適合青年人的 「南湖講壇」、「雕版印刷體驗」活動,適合老年人的「夕陽紅E族」信息素養培訓……如今,在嘉興市圖書館,各年齡段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菜」。

這樣的貼心由來已久。嘉興市圖書館活動推广部主任程玉芳至今還記著一件小事。一位曾從事翻譯工作的老先生退休後來到嘉興,每天都來圖書館,一天,他提出想看英文版的馬克思相關著作,得知此事,沈紅梅特別讓採編部門從國外採購了一套厚厚的英文書。「用心用情服務讀者,都在沈館長的一言一行中。」程玉芳說。

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這已成了嘉興圖書館的優良傳統。今年疫情期間,參與「夕陽紅E族」活動策劃的楊柳和同事們一起將課堂搬到了「雲」上,為了教會老人正確使用健康碼,他們一起錄製培訓視頻,細緻講解如何申請、出示健康碼,每節課參與的老人超過1000人。

今年年初,嘉興市圖書館一下子成了網紅。依託龐大的總分館體系,在有限的公共預算下,嘉興市圖書館158名工作人員一年裡舉辦了不下5000場接地氣的讀者活動,平均每天就要舉辦十多場。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開場就點讚嘉興市圖書館,嘉興市圖書館還與故宮博物院、華為、大白兔等品牌同登「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榜單。鮮花和讚譽紛至沓來,沈紅梅卻很淡定。

「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沈紅梅說。這兩天,一萬多平方米的嘉興市圖書館二期建成開放,未來還將與華為、支付寶、喜馬拉雅等品牌合作,推出更多種類豐富的讀者活動,未來圖書館的模樣,在一代代圖書館人的努力下,被描繪愈發清晰。

1607897592000

相關焦點

  • 浙報點讚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
    這個不到1.6米的小個子,是嘉興市圖書館館長,小到書架位置擺放,大到圖書館二期項目推進,她都安排得妥妥噹噹。「讀者第一,服務至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貼在嘉興市圖書館一樓牆面上的12個字,道出了沈紅梅的心聲。
  • 對話大咖|「最正宗」搞業務的「網紅」館長
    想知道嘉興市圖書館為何火遍全國嗎?點開視頻了解一下見到嘉興市圖書館館長、黨支部書記沈紅梅時,一頭利落的短髮,戴著金絲邊眼鏡,身著風衣配一條橘黃色絲巾,溫婉幹練的形象立現。很難想像,眼前這位瘦小的女士,穩穩地扛起了一館之長的重擔,並帶領市圖書館以最紮實的方式「走紅」。擇一事終一生。
  • 「圖書館應該是人民的終身學校」
    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介紹說,圖書館針對學齡前兒童、少兒、中青年、老年和特殊群體,設計了「閱動全家 書香嘉興」好家長、好寶貝、領讀者系列、「圖書館第一課」系列、「禾禾少兒」系列、「好書有約」「夕陽E族老年信息素養培訓」「快樂讀寫直通車」等系列課程及活動。一些活動開展了已有近十年,伴隨著老百姓需求的不斷改變而求新求變。
  • 誰來做高校的圖書館館長
    梁:最近幾年,國內大學圖書館發展很快。不光是各大學爭相建新館,購書的勢頭也很猛。對這種現象,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畢:一般來說,發展圖書館是好事。不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大學圖書館,多建一些,多購些書,不光是出版業的福音,也是讀者的福音,對全社會的文明進步有好處。
  • 構建觸手可及的智慧型圖書館——訪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陳進
    在此次論壇期間,陳進館長在接受採訪時,進一步闡述了他的核心服務理念及其背後的一些故事。他在論壇上所做的主題報告中,將現有理論和實踐結合提升之後,提出「智慧圖書館」的概念。談及他對圖書館的一系列改革,陳進館長說:「可能由於不是圖書館專業出身的,所以我的頭腦裡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可以站在另一個角度,或者說以讀者的身份看問題、做事情。」
  • 中國首位「圖書館館長」是誰
    我國圖書館的雛形始於周代,那時不叫圖書館,叫「盟府」,《左轉·僖公五年》曰:「勳在王室,藏於盟府。」意思是說,有功之臣受到王室封賞的記錄,都收藏在盟府裡。盟府是當時保存盟約、圖籍、檔案等與皇室有關資料的地方,可視為最早的王室圖書館。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圖書館館長」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司馬遷《史記》上說,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世界最美圖書館被指滿屋盜版書,館長發聲道歉
    一篇題為《滿是盜版書也能當最美圖書館,籬苑書屋打了所有讀書人的臉》的文章,讓「世界最美圖書館」陷入「盜版書風波」。文章稱籬苑書屋充斥大量盜版書,引發網絡熱議。對此,籬苑書屋昨天回應表示道歉,並表示目前書屋內的書,30%是前期從圖書館引進的套裝書;70%是讀者、機構捐贈而來。
  • 圖書館館長用臨摹贗品竊畫:其他人不懂美術
    ▲蕭元利用其擔任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館長的職務便利,用其事先配備的圖書館藏畫庫的全套鑰匙進入畫庫,把自己事先臨摹好的贗品,以「狸貓換太子」方式,將館藏的張大千、齊白石等書畫家143幅書畫竊為己有。  楊黎評價此書,「是一本開創性的書」。在他看來「蕭元寫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得可怕,真誠得可怕」。  蕭元也與其他藝術家、作家做了訪談,正整理資料,準備出書。但現在,出書進程已經中斷,2002年,蕭元離開《芙蓉》雜誌,遠赴廣州,就任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館長。
  • ...副主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胡越館長
    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胡越館長身兼教育部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圖書館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管理中心主任等多種重要職務,是高校圖書館中邁向全新領域的思想倡導者和行動的實施者之一,他所領導的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也在行業中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 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當選環太平洋數字圖書館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席
    在最近進行的環太平洋數字圖書館聯盟(Pacific Rim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簡稱PRDLA)指導委員會匿名選舉中,北京大學圖書館朱強館長當選為該委員會下一屆輪值主席,自2010年開始任職。
  • 「生命是一本打開的書」我們把細菌變作圖書館吧
    「生命是一本打開的書」,這本來是個比喻,但如今科學家已把它變作了現實。現在,我們可以把一整座圖書館的圖書、影像資料,都存放到活的生物體上,並通過它們代代相傳。儘管目前科學家所使用的材料還僅是單細胞生物,但終有一天,可以儲存到植物、動物,甚至人身上。
  • 【好家風好家訓】麻慄坡縣圖書館館長關文聞:「小家」寫在心裡...
    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麻慄坡縣圖書館館長關文聞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 CALIS全國高校醫學圖書館2016年學術年會,暨2016兩岸三地醫學圖書館館長論壇(附PPT)
    「CALIS全國高校醫學圖書館2016年學術年會暨2016兩岸三地醫學圖書館館長論壇」於2016年6月13-15日在呼和浩特國航大廈召開。來自51所高校醫學圖書館的101位館長和部門負責人以及17家數據商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CALIS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館長張大慶致開幕辭,內蒙古醫科大學校長杜茂林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辭,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陳凌,內蒙古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羚在開幕式上講話。
  • 圖書館館長聚一堂 共話城市書房發展
    近日,鄭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盟館長會議在新密市圖書館舉行。會上,各縣(市)區圖書館分享了各館在城市書房管理、服務上的創新做法和亮點工作,共同剖析運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結合地方實際提出合理化建議。與會代表還實地參觀了鄭品書舍青屏廣場書房、溱水路書房、桃園溪谷書房,對其充滿地方特色的設計風格、多樣化的服務、新穎的閱讀推廣活動給予了肯定。
  • 泉州經貿學院圖書館榮獲2018年全國高職高專館長論壇案例二等獎
    11月2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職高專分委員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管理中心主辦,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1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職高專院校分委員會年會暨全國高職院校圖書館館長論壇會議、CALIS高職高專專家委員會2018
  • 館長都承認「數字閱讀趨勢不可逆」,這家圖書館憑啥穩居點評榜人氣...
    浦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裡,有位「滬漂」5年的讀者寫下這樣的留言:「搬了五六次家,都是以浦東圖書館為中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拿起手機「數字閱讀」,可成立已十年的浦東圖書館,依然長期保持大眾點評網上「浦東新區文化藝術」人氣榜第一名。 數字閱讀時代,我們期盼的是怎樣一家圖書館?
  •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與閱讀」,這個圖書館可以為隔離點配送童書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1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江藍)「感謝武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為我們點的孩子們送來的書籍,並提供線上讀書會,讓孩子們在圖書的海洋中暢遊,忘卻許多憂傷……」2月29日,江岸區宜尚酒店密切接觸者醫學隔離點的現場負責人彭崢,在朋友圈發了這些文字。
  • 村書店選書 圖書館買單丨路橋啟用全省首家村級信閱服務點
    「信閱」服務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服務,由浙江圖書館聯合全省公共圖書館推出。「在前期著重『網際網路+』的線上服務模式的基礎上,今年信閱服務再次升級,推出了線下借閱新功能,由讀者在門店直接挑選書籍。」路橋區圖書館館長羅玲君說,讀者在水心草堂借閱書籍後,閱讀完畢後可直接歸還水心草堂或者區圖書館。
  • 100多歲的藏書樓白天也是黑的 書裡的灰塵好像會咬人
    「浙江縣縣藏有古籍,不是在圖書館,就在博物館。但是縣級收藏單位對古籍保護又缺乏認識,或者說,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一年,他和古籍部同事,花了近半年時間,足跡遍及衢州、麗水、台州、溫州、紹興、寧波等地的每一個縣。  陳誼至今記得他第一次來到麗水雲和縣圖書館調研古籍館藏情況時的震驚。「雲和圖書館有古籍,但誰也不知道這批古書的來歷和價值,這些書就破破爛爛地被鎖在一間小屋裡。」
  • 西部地區第一座曉書館落戶西安,館長高曉松親臨現場
    2020年12月2日,由著名音樂人、導演、作家高曉松發起並擔任館長的公益圖書館「西安曉書館」,在曲江創意谷正式開館。這是繼杭州、南京曉書館後,全國的第三座曉書館,由曉書館公益基金會與西安萬科共建。   曉書館館長高曉松,著名作家馬伯庸、著名作家弋舟,共建方西安萬科執行總經理梁勇先生等各界嘉賓一同為西安曉書館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