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嘉興市圖書館
為何火遍全國嗎?
點開視頻了解一下
見到嘉興市圖書館館長、黨支部書記沈紅梅時,一頭利落的短髮,戴著金絲邊眼鏡,身著風衣配一條橘黃色絲巾,溫婉幹練的形象立現。很難想像,眼前這位瘦小的女士,穩穩地扛起了一館之長的重擔,並帶領市圖書館以最紮實的方式「走紅」。
擇一事終一生。沈紅梅的自我定位是「最正宗」搞業務的人,的確如此,她一畢業就來到嘉興市圖書館工作,在多個崗位的歷練讓她成了業務精湛的「多面手」,甚至從擔任館長至今仍帶團隊做項目。同事評價她「對館裡的事比對家裡的事還要用心」,她卻想得很簡單:把圖書館打造成「圖書為本、功能齊全」的綜合體,讓全民都能享受到便捷、免費、均等和優質的閱讀服務,惟願書香漫禾城。
他人眼裡的單調枯燥
她目標堅定甘之如飴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最美浙江人·最美文旅人」評選結果出爐,沈紅梅獲評浙江省「最美文旅人」稱號,她對此一笑置之「我做的就是平常工作」。實際上,她這「平常工作」一做已經35年,隨著個人的不斷成長,工作也越來越出彩。
1986年,沈紅梅大學畢業分配到嘉興市圖書館,成了一名負責圖書採購、編號的圖書管理員,她是第一批引進的圖書館學科班生之一。一般都會認為圖書館工作比較單調枯燥,沈紅梅不但沒有這種感受,反而為能夠所學所用感到幸運。
在待遇方面,文化系統薪資水平不高是普遍現象,相比在金融單位工作的同學,沈紅梅看到了不小的差距,許多年輕同事跟她有著一樣的看法,有時候難免因此失落。當時的館長崔泉森告訴年輕人,只要心中有陽光,日子就有希望。想起這段成長曆程,沈紅梅感慨萬千。前輩的身體力行,讓他們漸漸打消了心中的顧慮。其實,這種「陽光心態」一直以來都是嘉興市圖書館的優良傳統,是發展過程中善作善成的「法寶」。
有這樣一件事,讓沈紅梅下定決心要做好這份工作。「那時候,借書證公開辦理,每年只有一次,那時館裡最熱鬧。」沈紅梅回憶道,書量少,借書證辦起來不易,每每公開辦證,館前就會大排長龍。正是這件小事,讓沈紅梅明白:嘉興人愛讀書,可讀書卻不易。這樣的「不易」,不僅在城市,更在農村。
當時,嘉興剛剛撤地建市不久,財政底子非常薄,有限的資金必須優先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只能排在後面。「我負責圖書採購,但每月購書經費只有五六百元,同時要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在崔館長的嚴格把關下,我慢慢學會了如何從讀者需求出發挑選書目,樹立起了『讀者第一』的服務理念。」沈紅梅告訴記者,這段工作難度不小的經歷,讓她獲得了快速成長。
工作五年後,沈紅梅考上了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文獻檢索專業,可讓人沒想到的是畢業後她又回到了原單位。有人笑她傻,她卻笑而不語。那是在1996年,現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圖書館行業吹來一陣春風。
藉助讀書時學到的專業知識,沈紅梅和同事們一起,利用新興技術將原本紙質書目錄輸進計算機,建立起書目和讀者信息庫。1999年,嘉興市圖書館開出了全市首家電子閱覽室,這也成了禾城百姓首次接觸網絡世界的「窗口」。
2003年,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區縣甚至鎮村社區建成搭載網際網路的嘉興圖書館虛擬區域網,實現了點對點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嘉興成為了「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範市。此外,嘉興地區還實現了「一卡通行」和「通借通還」,「嘉興模式」漸漸有了雛形。
「走紅」的背後
是簡單卻難得的「堅持」二字
2020年初,嘉興市圖書館與故宮博物院、華為、大白兔等品牌同登「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榜單,公布榜單的《快公司Fast Company》是美國知名商業雜誌《Fast Company》的中文唯一授權版本;「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一開場就點讚嘉興市圖書館……一時間,各大媒體紛紛報導點讚,嘉興市圖書館成了禾城一張文化「金名片」。
「走紅」的背後並非偶然。在有限的公共預算下,沈紅梅帶領150多名工作人員在過去的一年裡舉辦了不下5000場接地氣的讀者活動,平均每天就要舉辦十多場。而率先建立的統建統管的總分館模式,讓全民都能享受到便捷、免費、均等和優質的閱讀服務。如今的嘉興,已成為全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地方之一。
嘉興市圖書館有著濃厚的幹事創業氛圍。沈紅梅用燒開水的例子打了一個比方,一般情況下都是一氣呵成,但是這個壺沒燒開就換個壺燒,然而繼續半途而廢,這樣水永遠燒不開,終究是一事無成。她說:「我們注重的是做成了多少項目,而不是手裡攢了多少項目。」
事實上,無論是利用虛擬區域網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還是在鄉鎮設立分館、建設社區書房,都不算嘉興的首創,但正是憑藉著持之以恆的韌勁和做一件成一件的定力,嘉興市圖書館打造了多個在全國都響噹噹的創新項目。
比如當年由沈紅梅牽頭建設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她在外出考察學習時學到了方案——使用VPN技術實現資源共享,考察歸來立即組織實施,攻堅克難最終實現了與分館之間的互聯互通。「後來我了解到,去考察的那個地方最後沒有做起來,因為他們沒有堅持下去。我懂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時也熟悉圖書館工作的實際需求,我認為他們這種方案行得通,所以我們就堅持下來了。」她說。
在鄉鎮建分館是推進全民閱讀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幾代嘉圖人接續奮鬥的重點工作。面臨諸多困難,沈紅梅與同事們的選擇是有困難就想辦法解決困難。於是,在2007至2009年,沈紅梅經常經歷在鄉鎮黨委政府碰壁的事,也經常在寒冬酷暑守在分館建設工地現場做指導工作。
苦心人,天不負。最終,嘉興市圖書館成功打破「藩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完整、暢通的現代化總分館體系,將「鑄魂」工程延伸到了農民家門口。截至目前,嘉興市圖書館已經建設了1個總館、2個區分館、18個鄉鎮(街道)分館、32個村(社區)分館、20個智慧圖書館、1個汽車圖書館和數百個圖書流通站。
沈紅梅介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幾代嘉圖人不變的價值追求。叫響全國的嘉興市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能形成「嘉興模式」,是幾任館長共同努力的結晶。「嘉興市圖書館的百年積澱,讓我不斷獲取養分,始終保持事業初心,擔當時代使命。」她這樣說道。
不躺功勞簿
創新無止境
沈紅梅說,勇於創新善於創新,這是流淌在嘉圖人血液裡的基因。
創新才能領先,科學技術為圖書館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當年,哪怕是全館最困難的時期,了解到信息檢索數位化成為業界趨勢,嘉興市圖書館毫不猶豫買下了清華同方8個信息檢索光碟。這個地級市圖書館的「豪氣「讓對方非常驚訝,殊不知當時的嘉興市圖書館,連採購一本書都要反覆對比挑選,為了引進檢索系統,可以說是掏光了家底。
此後,嘉興市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駛入了「快車道」。購置電腦、建設電子閱覽室,用區域網構建資源共享體系,打造全國首個地級市數字圖書館……一項項敢為人先的創新項目,讓嘉興圖書館始終走在了行業前列。
在沈紅梅看來,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的「進化之路」正在加速。一方面,以書為本,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性活動來培養私人化的閱讀習慣,讓圖書館成為吸納男女老少讀者的「熔爐」;另一方面,提升借閱的便利度和惠民度,讓城鄉的角角落落都變成一塊塊「小磁鐵」,隨時隨地吸納讀者。
如果用當下比較時髦的一個詞形容,就是圖書館要學會「出圈」,打破以往「只是借書、看書之所」的觀念壁壘,進入到「起於書籍,但不止於閱讀」的大眾文化生態圈。「要實現這些,關鍵還在於創新。」沈紅梅說。
2017年,沈紅梅接任館長一職,她的想法是把圖書館打造成「圖書為本、功能齊全」的綜合體,不斷豐富內涵,破壁「出圈」。總分館網絡建好,更要用好。該如何吸引更多人走進圖書館?全民閱讀氛圍又該如何培養?沈紅梅靈機一動:用一場場針對不同群體的精彩活動,把讀者留住。
適合少兒的「圖書館第一課」、「閱動全家·書香嘉興」系列活動、「禾禾少兒系列活動」,適合青年人的 「南湖講壇」、「雕版印刷體驗」活動,適合老年人的「夕陽紅E族」信息素養培訓……如今,在嘉興市圖書館,各年齡段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菜」。
「圖書館應該是人民的終身學校」——沈紅梅始終牢記前輩的理念,如何利用平臺優勢,讓圖書館更多地參與國民教育全過程,是她正在考慮的下一步要做的重點工作。
2019年,嘉興被列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嘉興市圖書館圍繞中心工作,聯合浙江大學嘉興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創辦「健心客廳」,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提升市民心理健康意識。沈紅梅表示:「目前線上已經投入使用,線下活動在總館、油車港分館與運河公園智慧書房試點開展,明年將在總分館全面鋪開。
時代在演變,社會在進步,我們有理由期待:將創新作為發展動力的嘉興市圖書館,定能融入更多跨界活動,加入更多「智慧」元素,「出圈」發展之後更加出彩!
禾點點記者 範曉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