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店選書 圖書館買單丨路橋啟用全省首家村級信閱服務點

2021-01-09 瀟湘晨報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過以前有些捨不得掏錢,現在沒想到一分錢不花,就可以帶回家了。」12月11日,家住台州市路橋區螺洋街道水濱村的12歲學生朱影,在水心草堂新華書店裡手捧著一本塑封的新書高興地說。

當天上午,小朱同學一口氣挑選了3本心儀已久的書籍。雖然加起來書籍的價格已經100多元,但她卻沒有以前那種「心痛」的感覺。小朱同學的新感受,得益於當天在這裡啟用的全省首家村級信閱服務點。

「信閱」服務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服務,由浙江圖書館聯合全省公共圖書館推出。「在前期著重『網際網路+』的線上服務模式的基礎上,今年信閱服務再次升級,推出了線下借閱新功能,由讀者在門店直接挑選書籍。」路橋區圖書館館長羅玲君說,讀者在水心草堂借閱書籍後,閱讀完畢後可直接歸還水心草堂或者區圖書館。

目前,路橋已基本形成了由區圖書館,鎮(街道)圖書分館與和合書吧,館外流通服務點,文化禮堂圖書室,家庭圖書館和流動圖書車組成的總分館體系,形成了24小時全天候借還辦證服務、「路圖有約」上門服務、每周六「你選書我買單」、信閱借還等線上線下相配合的服務體系,形成了由未成年讀書節、線上讀書月等涵蓋線下和線上活動互動延伸的閱讀活動體系,為全區人民提供了一個全覆蓋、不打烊、高品位的城市閱讀空間。

「我的支付寶芝麻信用分達到550分了,我可以借的。」「這本書的館藏本數還有餘額。」……在水心草堂標誌性的網紅階梯講堂裡,許多讀者邊挑書邊在興奮地交流。記者在水心草堂現場看到,書店工作人員從接過讀者挑選的書籍,再在書中貼上芯塊和磁條,然後蓋上圖書館的公章,整個借書流程只需要三分鐘左右的時間。

信閱服務點的啟用,讓前來水濱村遊玩的市民陳慧很是驚喜。品著濃鬱咖啡,翻閱著剛剛借到的一本小說,不時遠眺窗外的江南水鄉風光,陳慧連呼數聲沒想到:「沒想到鄉村景色這麼美麗,沒想到鄉村書店這麼文藝,沒想到信閱服務這麼便民。」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徽首家複合式校園書店在安醫大建成開放
    央廣網合肥1月8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程焱)兩米多高的實木書架上擺滿了圖書,明亮的玻璃臺裡擺放著各式的文創產品,還有舒適整潔的閱讀區,空氣中瀰漫著書墨和咖啡混合的香味……1月8日,由安徽醫科大學和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共同打造的合肥首家高校「書店+文創+咖啡」綜合書店——新華書店·東南書屋正式建成開放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家門口的圖書館!高明首家鄉村自助圖書館落戶楊和大布
    ——大布村自助圖書館正式開館。高明圖書館供圖  作為高明區首家鄉村自助圖書館,大布村自助圖書館納入佛山市聯合圖書館體系,是高明區圖書館的物理分館,是本年度高明區「鄉村文化振興」建設的舉措之一,它與位於大布村廣場的鋼結構大舞臺以及位於黨群服務站一樓的村史博物館,共同構成鄉村文化振興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天,高明區文昌讀書協會會員在大布村歡聚一堂。
  • 安徽省委宣傳部長曹徵海:推進村級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路徑
    、鄉風展示、議事聚會等功能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綜合體。在建設布局上,儘可能集中規劃,一園多用,打造文化綜合體,但山區等條件確實不允許的地方也可分散建設,眾星拱月,一園多點;在工程建設上,以「改擴建為主、新建為輔」,充分整合利用現有場地設施,不搞大拆大建;在建設規模上,大村有大的「氣派」,小村有小的精緻,力求適中適用並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避免閒置浪費或重複拆建;在建設形式上,文化樂園既可單獨建設,也可與村部、便民服務中心等聯建,鄉鎮所在地的試點村還可以鎮村聯建
  • 濱州市圖書館成功創建為國家一級館:推動濱州閱讀實現歷史性改變
    市圖書館是我省第一家單純採用身份證識別的市級圖書館,讀者刷身份證自助辦證、自助查詢、自助借還,在不到一分鐘時間內實現自助借還書,零門檻快速借閱。目前,濱州市圖書館的電子書資源總量超過100萬種,涵蓋中圖法22個大類,並採用國家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的標準格式,最大限度地保證圖書的原文原貌。
  • 昌圖縣四合鎮優化村級服務載體助力鄉村振興
    昌圖縣四合鎮在全鎮12個村建立了便民服務代辦點,指定專人為村級便民服務代辦員,紮實有效推進鄉村政務服務工作。四合鎮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村級便民服務工作載體,制定工作目標任務,堅持便民、公開、高效、自願和無償等原則,在鎮公共行政服務大廳和村級代辦點公開便民服務內容、便民服務工作程序、代辦員工作職責、村級便民代辦流程圖。經過調研和召開村級代表座談會等方式,確定代辦服務採取群眾自願委託的方式,不搞強制代辦。
  • 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打開書 點亮人
    沈紅梅說,回望來時路,圖書館之於她,已成為心中的一個特別存在。抓住創新機遇讓書本走出去從借不到書,到網上閱覽,有多難?這個問題,曾深深困擾如沈紅梅一般的圖書館人。「過去的圖書館,書少,人更少。」沈紅梅回憶道,書量少,借書證辦起來不易,每每公開辦證,館前就會大排長龍。正是這個細節,才讓沈紅梅明白了一件事,嘉興人愛讀書,可讀書卻不易。這樣的「不易」,不僅在城市,更在農村。從老一輩圖書館人口中,沈紅梅聽說,上世紀60年代,嘉興圖書館的館員們還曾背著一摞摞沉甸甸的圖書,穿越炎夏溽暑送書下鄉。
  • 為環江這鄉鎮點讚!村級集體經濟「百花齊放」
    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底,全鎮13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有6個村收入達10萬元以上,佔比46.15%,其中,古昌村集體經濟收入29.52萬元、雅脈村集體經濟收入57.23萬元。雅脈村集體經濟產業園碩果纍纍。
  • 無筆墨 亦成書|訪「路橋評書」傳承人蔡嘯
    自宋代以來,路橋的商貿經濟不斷發展,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催生和帶動了酒樓、茶肆等文化場所的興盛,也為「路橋評書」的發展注入生機。每逢周五13時30分,路橋區圖書館南官人文大講堂內總是座無虛席。隨著臺上醒木一聲響,臺下便頓時鴉雀無聲,隨醒木敲擊聲拉開帷幕的,是自2007年來每周不間斷的路橋評書專場。這個舞臺的主角也13年如一日,正是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路橋評書」的代表性傳承人蔡嘯。2007年,為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路橋區文化部門找到了剛退休不久的路南街道文化站老站長蔡嘯,邀請他在南官人文大講堂開設評書專場。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以前有一個老爺爺每天晚上騎著老式自行車來,早上6點左右回去,他通宵在這裡學英語,這裡經常有一些武大的學生,他還會向他們請教,一個武大的女孩專門給這位老爺爺準備學習資料,第二天來放在這裡讓店員轉交給老爺爺。「挺讓人感動的」。18日,九丘書店,王師傅在看書。
  • 牡丹江市圖書館「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釣魚臺村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書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牡丹江市圖書館「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釣魚臺村開展「結對子·種文化」送書活動為貫徹落實市文旅局關於2020年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強化惠民利民,豐富文化服務產品供給,深化「雪城紅色文藝輕騎兵」「結對子·種文化」送文化活動,2020年11月24 日,牡丹江市圖書館信息部送文化下鄉,為海林市二道河鎮釣魚臺村圖書流動站更換流動圖書,進行電腦網路調試維護,並對圖書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書店,也是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以及北京地區第三家24小時書店   【特色】   新書之外還有舊書交易   開在復建古建築裡的這家書店,古香古色、格調雅致,視野開闊。書店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開放的雁翅樓書店在馬路西側。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竭誠為讀者服務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蔡鍔北路的古舊書店,讀書人的「淘書」聖地
    我們書店那時不只是節假日人滿為患,平時工作日一樣是裡三層外三層的讀者。1986年,位於袁家嶺的長沙市新華書店剛開業那會,每天清晨打開書店大門,在外等待已久的讀者,一窩蜂湧進書店,挑選自己心愛的圖書。書店也會發生偷書現象。在我們書店偷書的人,老中青少各個年齡段都遇到過。營業員也在和偷書賊鬥智鬥勇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 一家書店改變了人類、自然和建築之間的關係
    陳家鋪村的邊緣是一個停車場,通往村莊的道路越來越窄,我們最終到達一個坐落在懸崖頂上的有圍牆的房子。這座昔日的住所已經全部翻新,現在的陳家鋪擁有自己的現代化書店。   「真正的先鋒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而先鋒書店的前途與中國的土地和鄉村的命運息息相關。在村裡開書店,我們創造性地把理想付諸實踐。」   「如果我們想振興古村落,僅僅維護古村落是不夠的。必須創新轉化,發展新的文化價值觀。」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對於這次業態升級,當時的中原圖書大廈負責人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留給讀者最大便利」。不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8月19日探訪時發現,其24小時的營業時間在堅持三年之後,在2019年調整為營業至第二天凌晨3點。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
  • 徜徉書海 點亮夢想 為這所學校的圖書館點讚
    圖書館擁有圖書自助借還系統、圖書智能分揀系統和讀者自助服務體系,還擁有數位化自主學習中心、個性化學習空間和休閒閱覽交流空間等現代化功能。實現了全新的智能化服務,充分體現了現代圖書館數位化和人性化的特徵。
  • 視頻|路橋曲藝館「周書場」首場講書開講
    9月19日13時30分,「台州講書第一人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書店營運長王文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伴隨著書店自主研發的刷臉門禁系統的上線,不管加班到何時,「碼農」都可以進來歇歇腳,讀讀想看的書。 「自4月1日開始24小時運營以來,每天都有2—3個人整夜待在店裡看書,一直到早上五六點才離開。」王文海向記者介紹自己輪值夜班守店的情況。
  • 鍾芳玲:匹茲堡書店憶舊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一回他們甚至在公園內附設的小書店服務呢!在某次出遊的旅程中,夫婦倆愛上新墨西哥州南方一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小城拉斯克魯塞斯,因而選其為退休終老之地。知道我喜歡記錄一些消失的書店,湯森夫婦在通完話後,傳了幾張老照片給我,有一張是他們夫婦1984年初次在古書展設攤的照片,另外幾張是當年匹茲堡的老建築翻修成書店兼住家的施工景象,兩人在信末謝謝我對他們的書店感到興趣;其實是我該感謝他們願意與我分享故事,並從實體到網絡,持續對愛書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