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東華理工大學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積極構建「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率先在省內開通疫情心理輔導熱線,參與志願心理援助服務300餘名師生,《疫期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指南》、系列專題心理微課等惠及全校16個學院、2萬餘名師生……2020年,新模式的多項舉措多次被學習強國、新華社、江西教育電視臺、江西教育網、江西新聞、江西校園網等媒體報導。
強化「三育」,多措並舉提素養
疫情防控,「教育」是基礎。以「課堂、活動、網絡」三大育心陣地,打造疫情防控思政平臺。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轉至線上教學。為推動心理自助意識與戰「疫」精神入腦入心入行,為30餘名教師開展線上心理健康教育授課技巧培訓提升授課實效;結合疫情形勢,錄製情緒調適、生活適應、壓力管理等18個主題系列心理微課,普及心理健康與安全知識,保障疫期、暑期心理安全,點擊量達2萬餘次,其中「成長」與「釋壓」兩個心理微課視頻被選送至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第二課堂」是疫期活動育人的主陣地,開展5·25心理健康文化節、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四三工程等特色活動,並輔以系列心理專題講座、團體輔導、心理沙龍等,精心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精準的疫期心理服務,僅2020年累計開展心理育人活動120餘場,組織開展講座10餘次,參加學生累計2萬人次。我校推選的心理情景劇《愛未走遠》榮獲全國高校「心理情景劇大賽」三等獎;4項班級心戰「疫」作品在「我班戰『疫』心故事全國網絡大展示」視頻徵集活動中獲全國「優秀獲獎作品」。東華理工大學心理中心、東華理工大學樹洞QQ、中心網站等網絡平臺, 多渠道開展心理調適和防控知識宣傳,做到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全覆蓋。僅疫情期間,通過網絡陣地發布105篇心理抗疫科普文章,總流量達15萬餘人次。
突出「三防」,常態機制穩安全
疫情防控,「預防」是關鍵。東華理工大學從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三個方面建立「制」防、「人」防、「物」防三防常態疫情防控機制。疫情暴發後,制定出臺《24小時心理輔導熱線值班制度》、《返校後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指南》等制度。學校疫情防控以心理專職教師、心理輔導員、心理保健員、心理聯絡員構建的「校-院-班-寢」四級隊伍,織起最嚴密的疫情防護網。疫情期間,線上、線下共為師生開展100餘場疫期心理調適、心理危機識別及幹預技能、心理約談及普查技能等培訓,培養學院心理聯合委員會快速成長;基於此,心理保健員高祖念同學獲評為2020年全國「百佳心理委員」。疫情暴發後,學校大門、學生宿舍、教學樓、食堂等地嚴密防護,心理諮詢中心定期消毒,並為來訪者配備消毒液、洗手液;以深度體驗心理諮詢中心各功能室幫助防控疫情,穩定情緒。
推進「三治」,精準幫扶護成長
疫情防控,「施治」是保障。以全面篩查為切入點、以三色幫扶為著力點、以掛點跟蹤為落腳點,開展疫情防控心理施治。學校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網絡心理測試,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篩查。經篩查,2020年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學生佔比10%,並針對篩查結果開展「藍、橙、紅」三色預警。針對心理困擾學生,學院及家庭積極關注,並持續跟蹤;對心理問題學生,開展線上、線下心理諮詢與輔導;對心理危機學生,學校第一時間介入,緊急啟動危機幹預程序,聯動家長共同開展心理幫扶,2020年共計危機幹預20餘人。經輔導員約談和心理諮詢中心幹預,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佔比下降到2%;通過約談,大大提升了大學生積極關注自我心理健康的主動性,2020年主動尋求諮詢的學生人數比往年增加了20%;2017-2019級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30%,秋季普查後發生率下降到12%;2016級畢業生均順利畢業。學校在省內首度探索構建「掛點服務學院」制度,專職心理諮詢師採用「導師帶徒」模式分學院掛點,持續跟蹤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護佑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唯有心安,才有生安。東華理工大學以「三全育人」為導向,積極探索適合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運用「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構建心理工作大格局,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更好服務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圖/呂洲超 徐俊莎;文/呂洲超 朋嫻 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