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海浪遠比想像中要猛烈,船開出富岡碼頭的那一刻,對綠島的遐想已經趨於模糊。搖搖晃晃中,大雨突至,海水與雨水拍落在甲板上,沾溼我的衣角。滿腦子空白,除了胡德夫的那首《太平洋的風》:最早的一個故鄉,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才吹上了我的。登島的一刻,也因為對綠島全然無知,我以陌生人自居。
碧海藍天
綠島地理 臺東以東的美麗離島
綠島,舊稱火燒島,是臺灣臺東縣離島鄉。位於臺東東方約33公裡的太平洋上,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南北長約4公裡,東西寬約3公裡,面積約16平方公裡,為臺灣第四大附屬島。它是由火山集塊巖所構成的島嶼,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徒步約4小時就可走完,騎電摩託也大概只需40分鐘。
綠島海岸奇觀:哈巴狗與睡美人
此外,公館、中寮、南寮三村集中於西北部海岸地帶,其中南寮村為該島經濟中心,該村之南有南寮灣(建有漁港),這也是對外海道交通的門戶。而綠島更為人所知的,是眾多「江湖大哥」曾在這裡服刑。
遊島札記 大哥文化風靡帶動島上觀光業
警匪片看多了,以為天底下關於大哥的故事都千篇一律。在綠島,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大哥是聲名顯赫的政治名人,但他們都已經不在綠島上。而對於年輕的臺灣本島青年而言,乘風破浪到綠島,多數只是想目睹一下幫派大佬走過的足跡或者在還囚禁地痞流氓的監獄前合影留念。
陪伴我們的女司機是綠島本地人,看上去很年輕,很多人都以為她還是在讀的國中女學生。在她的記憶裡,某年某月,這裡就有了大哥的廟,還有大哥的餐廳,連那條全島最熱鬧的街道———「綠島西門町」也賣起了大哥的T恤。因為大哥文化的風靡,很多臺灣本島人開始紛紛到來,於是綠島多數原住民都做起觀光的行當。因此,長得一張娃娃臉的她沒上大學,放棄當廚師的夢想回鄉幫忙,暫時充當女司機。
用她的話說,這裡的冬天特別漫長,因為冬季太平洋的風浪很大,沒有什麼人登島,經常讓她有與世隔絕的感覺,每天聽著海浪聲,幾乎都快要瘋掉。她告訴我們,如今綠島大約有3千多居民,以前多以捕魚為生,現在漁民越來越少,年輕力壯的島民不是到臺東、臺北、高雄等地打工,就是留在島上做公務員,沒有公職的就開門做生意或者做教員,比如潛水教練。
餐廳正空閒 旅店很忙碌
午後的南寮村大街非常寂靜,從街頭走到街尾,不過10多分鐘的時間。不是旅遊旺季,除了幾個零落的雜貨店、檳榔攤、小餐館,街邊很多小店都關門不做生意,打聽得知,店鋪主人大多出外度假去了。只有街上的郵局仍然開門,但工作人員並不多,突然來了一幫遊客要蓋郵戳,多少讓本以為無所事事的青年郵遞員有點手腳忙亂。
海鮮大排檔
梁格新自稱自己是綠島上的潮州人。他在南寮村漁港路的風味餐館開得很火,因為他的拿手菜「章魚哥」上過臺灣很多美食娛樂節目。生意太好,所以他很少有時間離島。應該說,這幾個月是他的空閒期,他每天到海邊釣到的魚就已經足夠供應目前餐館的需要。
這與公館村的林立奮形成鮮明對比。他在公館村打理旅店,不分淡旺季,客人總是很多。每天,他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11點才算正式下班。他自己在島上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電動摩託車,這個時節,可以看到坐小汽車環島的人大多可以穿短袖衣,但他卻經常穿羽絨服,據他自己說:綠島上開摩託車,還是挺冷,需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