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城市綠地的升級版本

2020-12-06 科學網

在北京紫竹院公園安裝TRM-ZS1生態環境監測系統

 

課題組成員冒雨安裝儀器

 

□本報記者 張雙虎

 

城市綠地具有淨化環境、降溫、增溼和改善局地小氣候等多種效能,從而能夠補償部分由於城市熱島效應而惡化的生活環境。然而,城市中心區往往土地資源有限,難以設置大面積的綠地。如何發揮城市綠地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多大面積的綠地才能起到應有的生態效益?什麼形式和植被結構的綠地生態效益最佳?城市綠地如何規劃和布局可以發揮最大的溫、溼調節作用呢?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樹華帶領的研究團隊擬定了一系列評價指標。探究了不同面積、不同形狀的城市綠地與生態效應之間的關係,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關研究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部分成果已應用於北京城市綠地規劃中。

 

定義城市綠島

 

「城市綠島是能夠較大程度發揮生態效益的城市綠地,它是城市綠地的升級版。」李樹華說。

 

綠島是一個和城市熱島效應相對的概念。城市綠地與周圍的硬質結構環境相比,可稱為「溼島」;在晴朗無風的天氣下,綠地在中午至下午溫度較低,可稱為「冷島」。依據相關文獻資料及該課題的定量研究結果,李樹華等人給出了城市綠島的定義,即綠地除了具有顯著的生態功能外,還具有景觀美化、休憩健身、應急避險以及人文功能等。其中植物種類多樣,層次多樣,喬、灌、草比例協調的城市綠地。

 

如同行軍打仗一樣,只有集中優勢兵力才能克敵制勝,城市裡面積過小或零星分散的綠地是難以起到應有的生態效益的。

 

「城市綠地如果太小,其生態效益和調節作用就容易被周圍環境同化,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李樹華說,城市綠地面積不可能太大,到底多大面積的城市綠地,它的生態效應能穩定下來?研究人員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面積園林綠地發揮生態效應之間的差異,以及城市綠地可以明顯發揮溫溼效益的最小和最佳面積,以期為指導城市規劃設計與園林綠地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城市綠島受到重視

 

城市園林植被作為城市中寶貴的綠色資源,具有良好的調節溫度和增加空氣溼度的效應。這是因為植物通過其葉片大量蒸騰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輻射熱,以及通過樹木枝葉形成的濃蔭阻擋太陽的直接輻射和來自路面、牆面、相鄰物體的反射熱而產生的降溫增溼效應。這種效應能夠減少居民由於乾熱環境所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舒適度和生活質量。在城市這一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表明,近年來北京地區夏季35℃以上高溫天數呈增多趨勢。而夏季強熱島的出現使城區相對溼度明顯小於郊區,相對溼度逐年下降。同時,關於城市綠地方面的研究認為,城市綠地是緩解上述現象的有效措施,城市綠地不僅具有維持碳氧平衡、吸汙殺菌、滯塵、防禦放射性汙染等淨化環境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改善局地小氣候等效能,從而能夠補償一部分由於城市化而受到損害的自然環境功能。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李樹華等人在北京城區選擇了公園綠地,街頭綠地、道路綠化帶等8個不同面積、不同形狀、不同植被結構的城市綠地進行監測。

 

「影響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的評價指標很多,且重要程度各異。」李樹華說,比如,除綠量、釋氧固碳量、蒸騰吸熱量、滯塵量以外,還應將綠地的負氧離子濃度、溫度、相對溼度、風速、含塵量、含菌量等指標考慮進來,但由於試驗的複雜性以及實驗儀器的限制,目前國內學者僅從小尺度方面進行了研究,缺乏將一個城市或是地區當做一個整體的定量研究。

 

「我們選定降低溫度、增加溼度、負離子含量、含菌量等幾個指標,對樣本區域連續3天,每天24個小時進行監測。記錄不同區域在同一天、同一時刻的各項數據。」李樹華說。

 

課題組原計劃用TRM-ZS1氣象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進行水平、垂直方向溫度、相對溼度和風速測定,由於該儀器最多只能監測3公頃的綠地,而本次監測所選的綠地面積在1公頃到10公頃之間,所以,研究人員對測定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增加了FUSO-8829溫、溼度儀進行測定。

 

該課題組成員之一,李樹華的博士生吳菲介紹說,TRM-ZS1氣象、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只要架設好,電腦就會自動記錄監測數據,但FUSO-8829溫、溼度儀是可攜式的,覆蓋範圍更小,要拎著儀器在監測點附近移動。因為採集數據要連續監測3天,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移動著監測一圈。

 

找到最佳綠島類型

 

他們從城市綠島面積、形狀、不同比例喬、灌、草型綠地生態效益差異、不同鋪裝比例綠地的生態效益差異和城市綠地布局幾個方面,測定、分析綠地面積與改善生態效益之間的相關關係。「最後發現,5公頃的綠地面積基本上就具有穩定的生態效益。」李樹華說。

 

根據該課題組的研究,在綠地面積與溫溼效益方面,當綠地面積為3公頃,綠化覆蓋率為80%左右時,是城市綠地明顯發揮溫溼效益的最小面積,當綠地面積達到5公頃時,溫溼效益最佳。

 

在綠地形狀與溫溼效益方面,隨著綠地形狀指數的增大,綠地的降溫作用逐漸增強,對城市熱島效應的減弱能力也逐漸增強。也就是說,在種種形狀的城市綠地中,不同形狀的綠地作用不同,一些相關指標也不一樣,但綜合起來看,圓形和方形綠地的生態效益最好。

 

在不同綠量與溫溼效益方面,綠地中喬木、灌木的綠量越大,對溫溼度的改善作用越大,降溫增溼效果越明顯。喬木、灌木的綠量與草的綠量比大於或等於1.76 時,綠地發揮出更顯著的生態效益。城市綠地往往還有供人們休憩和娛樂的功能,所以綠地中多少都有些鋪裝(水泥、磚石等鋪成的硬化地面)及園路用地比例。研究表明,園林綠地鋪裝及園路用地比例逐漸減小時降溫增溼效果趨於穩定。從生態改善的角度考慮,園林綠地鋪裝及園路用地比例的最大值為17%。

 

綠地布局

 

將生態效益發揮到極致

 

「同樣是綠地,草地、灌木、喬木三種植被類型的結合和搭配不同,其生態作用也大不相同。」李樹華告訴記者,其中以喬木、灌木和草坪結合的綠地效果最好。北京五環內綠地共有維管束植物559種(包括變種、變型及品種),不同種類的綠植結合起來,會在城市綠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綠地中有水體,降溫效果會更好。

 

據介紹,城市綠地有圓形、塊狀、帶狀,還有楔形(銳角三角形)。這些綠地如果成網狀分布,其生態效果最明顯。

 

李樹華認為,在城市規劃時,應隔一定距離就設一塊綠地,如公園、綠化帶、花園型居民區等,讓綠地形成網狀結構。如果再結合一些路邊綠化帶、城市河道、楔形綠地等,尤其是一些楔形綠地,從市中心區向郊區呈放射型分布,它能將郊區的新鮮空氣引進城區。再結合城市河道,如通惠河、小月河等,將原來被一些居民區等隔斷的綠地打通,讓它成為一條生態廊道,讓風順利進入城市,對城市空氣交換、溫度調節效果最好。

 

據介紹,北京市目前有六郎莊楔形綠地、小月河楔形綠地、北苑楔形綠地、來廣營楔形綠地、機場路楔形綠地等10塊楔形綠地,其中不少已按照這些思路來規劃。還有一些楔形綠地結合北京城市河道和主風向設置。相信北京城市會越來越美麗宜居。

 

《科學時報》 (2010-4-19 A4 科學基金)

相關焦點

  • 北京城區今年將建15處城市綠地
    中國園林網4月26日消息:200多種喬、灌、草植物聚集在不到七個足球場大的綠地中,要成為吸塵、固碳、除噪、降溫的「城市綠島」。昨天,本市首個「城市綠島」雨中開建,而今年本市將在城區建成15座城市公園。「城市綠島」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微型植物園」。
  • 城市綠地系統景觀生態有哪些設計原則?
    1.堅持整體優化原則,達到生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城市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或嵌塊體)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整體。在城市建設中,應把城市景觀視為一個整體單位來考慮和管理,達到整體最佳狀態,實現優化利用。
  • 昆蟲在城市漸漸消失 城市綠地等同沙漠綠洲
    其實,不僅是象鼻蟲在減少,北京城市中心很多昆蟲都在消亡。科研人員表示,除了常見的蝴蝶、蜜蜂、蜻蜓等景觀昆蟲,一些天敵昆蟲如螳螂、七星瓢蟲、草蛉等,在城市中也都不見了蹤影。  消失揭秘  城市綠地 等同「沙漠中的綠洲」  「昆蟲多樣性的下降,可能與城市景觀隔離程度有關。」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上海一些大型綠地引入「城市森林」概念
    東方網9月16日消息:「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身居鬧市的人們,如今不出遠門,就能在「城市森林」中享受到大自然帶來的清新空氣和樂趣。本市在華山路綠地、凱橋綠地建設中首次引入「城市森林」概念。今年,長寧區大手筆建綠,並在大型綠地建設中引入「以人為本、再造自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同時開工建設的4萬平方米華山路綠地、4.3萬平方米凱橋綠地,就定位於構建現代化大都市中的城市森林,這在本市的大型綠地建設中還是首次嘗試。
  • 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城市展覽館正式啟幕
    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城市展覽館正式啟幕2021-01-01 17:20:51來源: 新華網  2020年12月31日,武漢綠地天河國際會展城城市展覽館暨營銷中心正式對外開放,綠地集團副總裁、綠地華中事業部總經理任虎、政府相關領導及眾多嘉賓共同見證。
  • 早晨搭乘遊船駛向綠島與大堡礁,抵達綠島後我們自行漫步雨林
    早晨搭乘遊船駛向綠島與大堡礁,抵達綠島後我們自行漫步雨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再乘坐直升機上天觀看大堡礁多姿多彩的美以及綠島大片熱帶雨林的美!最後乘坐玻璃底船觀看海底多姿多彩的珊瑚礁及成群的魚兒。綠島真的很漂亮,昨天坐直升機俯瞰整個綠島,外形很像心型,今天一早乘「大貓」船過去,近距離欣賞,船票含了自助餐和玻璃底船,味道還不錯。
  • 綠地香港RTK無人機「首飛」成功,工程管理數位化加速升級
    近日,RTK無人機在綠地香港「首飛」成功。無人機數據服務的落地應用,將加速綠地香港在土方測量、工程進度管理等場景的數位化升級。綠地香港數字科技部總經理兼博置材料公司總經理林曉利,以及工程、運營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現場實地觀看了無人機飛行過程,詳細了解技術應用細節及軟硬體操作流程。
  • 臺灣綠島:從太平洋吹來的陌生人
    太平洋的海浪遠比想像中要猛烈,船開出富岡碼頭的那一刻,對綠島的遐想已經趨於模糊。搖搖晃晃中,大雨突至,海水與雨水拍落在甲板上,沾溼我的衣角。滿腦子空白,除了胡德夫的那首《太平洋的風》:最早的一個故鄉,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才吹上了我的。登島的一刻,也因為對綠島全然無知,我以陌生人自居。
  • 城市濱水綠地植物生態群落的設計
    植物是恢復和完善濱水綠地生態功能的主要手段,以綠地的生態效益作為主要目標,在傳統植物造景的基礎上,除了要注重植物觀賞性方面的要求,還要結合地形的豎向設計,模擬水系形成自然過程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徵(如河口、灘涂、溼地等)創造濱水植物適生的地形環境,以恢復城市濱水區域的生態品質為目標,綜合考慮綠地植物群落的結構。
  • 綠島——一座面積不大的「珊瑚礁島嶼」
    綠島感覺是每個來凱恩斯的遊客的必到之站。從碼頭坐大船到達綠島,坐的是「大貓號」,船艙裡有很強的WIFI。陽光很好,海水很藍,反射在海面上一閃一閃如鑽石一般。綠島的潛水活動分為三種,一是近海浮潛,不需執照,人人都可參與;更進一步還可背負氧氣裝置,以船隻接駁至較深的海域進行深潛,但須得有潛水執照才行;船拖浮潛則是利用船隻將人拖至較深的海域,再進行一般的浮潛,可看到更多的驚奇。島上潛水器材出租店眾多,從浮潛的簡單配備到深潛的氣瓶充氣站,應有盡有;而各飯店、商店也都可代辦潛水,甚為便利。
  • 淺議:城市中植物選擇與配置的應用
    街道綠化所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如美化街景、淨化空氣、減弱噪音、減塵、改善小氣候、防風、防火、保護路面、組織城市交通、維護交通等等。同時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如何合理的進行城市道路綠化,是園藝工作者必須進行分析與解決的問題。
  • 綠地蜀峰468全球招商 產品四大板塊構建「垂直立體城市」
    在發布會上,綠地集團西南區域管理總部與華為、京東方等11家單位籤約合作,將共同助力蜀峰468成為一個融合金融、信息科技、文化藝術和健康科技四大板塊的「垂直立體城市」。在本次活動中,中國樓宇經濟服務中心授予綠地蜀峰468 「西南總部經濟示範中心」稱號,美國USGBC綠色建築委員會授予綠地蜀峰「LEEDCS認證金獎」,標誌著綠地蜀峰468從開發建設到發展運營的裡程碑式轉變,代表了社會與學界對綠地的一致認可。圖片由綠地提供一直以來,綠地在以超高層為代表的地標建築開發及綜合體運營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
  • 生態主題遊讓遊客與綠島產生「永久聯繫」
    在綠島海邊防風林的一片空地上,躺著幾十隻直徑兩三釐米、刻有數字的貝殼。來綠島度假的戴詠萱把一枚編號為776的貝殼小心翼翼地放在沙地上,並和貝殼自拍合影。  這位來自臺中的女孩正在參加綠島生態主題遊「寄居蟹安家計劃」,放置的貝殼是給寄居蟹產卵「安家」用的。
  • 綠地市西科技園在青浦奠基,總投資約300億元
    1月4日,首個工作日,綠地上海市西科技園在趙巷商業商務區啟動,這裡將打造高聚集、外向性、功能複合型的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和新型產城融合綜合體。
  • 《城市綠地鳥類多樣性生態恢復技術導則》啟動會順利召開
    2021年1月11日,《城市綠地鳥類多樣性生態恢復技術導則》在廣州召開啟動會。因疫情影響,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等外省市編製成員線上參會。會議主要包括項目來源、編制綱要、工作組織和內容探討等四項內容,優化提綱、把握深度、抓住要點,以鳥類多樣性生態恢復為目標,開展城市綠地構建技術導則的編制工作。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主要參與棲息地質量評估與分類、生境構建與恢復和綠地可持續管理等三個方面的編制工作。2019年,國際恢復生態學會提出了恢復性連續統一體的概念,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服務功能改善。
  • 在凱恩斯的一天,一天基本上都在綠島的海裡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在凱恩斯的一天,一天基本上都在綠島的海裡,所以就不秀自己的那身五花啦,沒去過馬爾地夫等地方,但綠島周邊的海水也很美啊,潛浮還是蠻累人的~島是內堡礁,從凱恩斯碼頭出發1小時不到就能到,與外堡礁不同的是他是一座小島,而外堡礁沒有陸地,只有各遊船公司建立的平臺。
  • 綠地香港:擬72.6億元向綠地控股集團收購廣東綠地全部股權
    綠地香港(00337.HK)10月12日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東方康橋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擬向綠地控股集團收購廣州綠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全部股權。代價包括約人民幣36.4億元的股權代價;及金額相等於交割時目標集團結欠綠地集團淨債項的款項,總代價約人民幣72.6億元。
  • LA專題 | 盧奕芸 戈曉宇 | 基於水安全目標的城市綠地水體設計方法
    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海綿城市建設摘要:城市綠地水系作為影響城市綠地生態穩定的主要因素,在雨洪管理中承擔著重要角色,總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設計方法可以為海綿城市的理論研究和建設提供參考。結果表明:1)通過合理的水體設計,城市綠地可以有效調蓄場地及周邊區域地表徑流;2)基於水安全目標的城市綠地水體在設計時需綜合考慮現狀條件、海綿城市區域建設要求與控制目標,並利用情景模擬的方法結合定量與定性分析,最終確定設計方案。
  • 梁平今年新改建城市 綠地面積48.9萬平方米
    (資料圖片)梁平日報訊 (記者 陶開星)12月21日,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區投入6400餘萬元,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不斷刷新城市「顏值」。截至目前,全區新改建城市綠地面積48.9萬平方米,讓更多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眼下天氣雖冷,但梁平城區依然奼紫嫣紅。記者在竹海大道看到,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中,到處是一株株盛放的月季,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