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在城市漸漸消失 城市綠地等同沙漠綠洲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剛毛舫象。採用微距拍攝,其實際體長約4毫米。張潤志/攝

  日前,一項針對本市六環路內昆蟲的最新監測和分析結果顯示: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裡,象鼻蟲就將減少一種。這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是由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張潤志研究員率領團隊調查得出的。

  記得還小的時候,每到夏天傍晚,樓下院子裡就能聽見蛐蛐等昆蟲歡快地鳴叫。胖乎乎的菜青蟲和大金剛,也常常成為小朋友們追逐的玩伴。如今,這些昆蟲很多正在悄然退出我們的生活,成為了遙遠的童年記憶。

  現狀

  昆蟲的物種數和個體數

  從外環向內環逐漸減少

  此次調查和監測的樣本,是老百姓俗稱「象鼻蟲」的象甲。頂著長長「鼻子」,披著堅硬殼的象鼻蟲,是昆蟲世界「家族成員」種類最多的昆蟲之一,已知約有6.5萬餘種。據估計,北京象鼻蟲的實際數量可能是目前已知數量的4倍以上。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小昆蟲,卻正在我們的城市中逐漸銷聲匿跡。

  在長達3年的時間裡,科研人員們利用本市特殊的城市環狀擴展格局,對六環路以內25個公園和綠化帶中的柳樹樹幹棲息昆蟲進行了系統調查與監測;以環城路為城市化梯度,探討了昆蟲多樣性沿城市化梯度的變化格局及其與城市擴展所帶來的環境變化之間的關係。

  「我們共調查到19種象鼻蟲,個體數量很多;其中有些是吃柳絮的,對植物實際上是無害的,算是中性的昆蟲吧。」中科院一位參與研究的科研人員說,最後的統計結果顯示:昆蟲的物種數和個體數從外環向內環逐漸減少。在距市中心30公裡範圍內,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裡,就減少一個物種和60%的個體數量。「比如,在這項調查中,我們共發現4種舫象屬昆蟲,在五環路以外四種都有,而在二環路以內只發現一種。」

  其實,不僅是象鼻蟲在減少,北京城市中心很多昆蟲都在消亡。科研人員表示,除了常見的蝴蝶、蜜蜂、蜻蜓等景觀昆蟲,一些天敵昆蟲如螳螂、七星瓢蟲、草蛉等,在城市中也都不見了蹤影。

  消失揭秘

  城市綠地 等同「沙漠中的綠洲」

  「昆蟲多樣性的下降,可能與城市景觀隔離程度有關。」研究人員表示,如今,城市綠地常常被比喻為「沙漠中的綠洲」,隔離程度就是城市綠地被孤立的程度。簡單說來,就是單個綠地與周邊其他綠地或自然景觀之間的距離遠近。

  在自然景觀中,象鼻蟲可隨時靠飛行來補充食物,並與其他同類一起無憂無慮地生活。然而,一旦被城市隔離帶孤立在一處單一的綠地中,不僅無法與同類溝通交流,萬一此地可吃的食物沒有了,想要「翻山越嶺」找到另一處「綠洲」,對弱小的昆蟲來說,其難度非常之大,它們往往在搬家覓食的途中就累死或餓死了。

  水泥地面 令昆蟲無處化蛹

  另外,象鼻蟲「家族成員」的消失,與水泥地面等不透水層面積景觀比例也不無關係。

  「不只是象鼻蟲家族,許多昆蟲的成長曆程都要經過幼蟲、蛹、成蟲等必經階段。」該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從昆蟲的生活習性來看,它們通常喜愛藏身在泥土裡靜靜等待化蛹蛻變。然而,如今城市裡遍地的柏油馬路、水泥地面等,幾乎讓小蟲子們無處藏身。無法化蛹的結局,同樣也是死路一條。

  花草灌木 好看但不合「口味」

  目前,本市在建設公園和綠化帶時,往往比較注重花草樹木的觀賞性,而忽視居住在此的小昆蟲。北京林學會國際合作部項目協調員陳峻崎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街邊的綠地或是小區中,都栽種著許多名貴好看的花草灌木,但它們結出的果實,其實並不符合本地昆蟲的「口味」。可有些小蟲子的活動範圍有限,只能在沒食兒的「孤島」上「乾瞪眼」。

  另外,越靠近市中心,樹木種類越有限,其中還不乏一些從南方引進的樹種。這些外來樹種往往沒有本土樹種適應性強,一旦遇到極端天氣,不但自身難保,還會殃及寄居其中的小昆蟲。

  影響

  鳥兒等上級食物鏈成員可能受牽連

  由於自然界原本就有其天然存在的一條條食物鏈,在象鼻蟲「家族成員」逐個消失的進程中,勢必還會有其他生物因此受到牽連。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我們還不能確定哪一類生物是以這些象鼻蟲為食物來源的。」研究人員表示。然而,每一類生物都會有與之相剋的天敵,或者是鳥類,或者是其他昆蟲,如果它們是象鼻蟲的上級食物鏈成員,那麼其生存狀態很可能會因為象鼻蟲種類和數量的減少而受到相應的影響。

  昆蟲多樣性成人類生存環境「指南針」

  城市垃圾、大氣汙染、汽車尾氣……眾多環境汙染早已讓人類不堪重負,又何況是身軀弱小的昆蟲們。如今,在科學界已經開始利用昆蟲作為人類生存環境的「指示生物」,如步甲等。

  記者了解到,作為比人類弱小許多倍的小昆蟲,環境汙染對它們的影響自然要比人類更加顯而易見。比如,一些濃度較大的大氣汙染很可能會汙染到部分植物,而相應的,植食性昆蟲的生長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或許在人類尚未感知自身健康變化之時,我們周圍昆蟲夥伴的逐漸消失,已經在向人類敲響了警鐘。

  保護

  「植物牆」可為已有建築升級改造

  那麼,如何才能保護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小昆蟲?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通過合理設計,在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建立「綠色通道」,將城市中的部分綠化帶連通起來,這將對部分小昆蟲的生存環境大有改善;而在重視增加園林綠化地比例的同時,適度控制市區建設用地的比例、優化景觀結構,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有科研人員研製出了一種『植物牆』,其上就能種些花花草草。」如果能利用此項技術對已興建完的建築進行升級改造,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與此同時,陳峻崎研究員還建議,本市應儘可能加強本土花草、灌木和喬木的種植,給昆蟲們提供一個「豐衣足食」的生存空間。

相關焦點

  • 沙漠中的綠洲城市-阿曼尼茲瓦
    沙漠中的綠洲城市-尼茲瓦,位於馬斯喀特西南約200公裡,是阿曼內陸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阿曼古都之一。
  • 第一片沙漠即將消失,其中80%被綠洲覆蓋
    沙漠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人類往往與之無關。對「沙漠」卻的介紹似乎是與眾不同。這個沙漠叫做毛烏素沙漠。說到這片沙漠,最與眾不同是他不是自然形成的。換句話說,「毛烏素沙漠」不是沙漠,而是中國的四個沙地之一。沙漠和沙地的形成有不同的原因。沙漠的形成以自然因素為主,而砂土的形成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很長一段時間,毛烏素習慣性地稱為「沙漠」。
  • 中國最「沒用」沙漠:60年把600萬畝沙漠變綠洲,沙漠要消失!
    隨著遊客人數的增加,遊客不僅已經去了慣例的觀光地欣賞,也有人去沙漠等地探尋自然的妙趣,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正為土地沙漠化而煩惱。我們知道沙漠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損失,所謂黃沙到處都是草木枯萎的地方,還有陝西的榆林市,曾經為了三次沙塵暴被強制移動過,但他們還是被風沙所困擾。
  • 全球僅存沙漠城市,就位於中國境內,被譽為「活著的樓蘭」
    如果您對這個國家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您將對我們這個傳說中的樓蘭古國非常熟悉,作為沙漠中的神秘國家和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據點,樓蘭無法解釋地消失了,現在只有在相關的歷史文獻中我們才能了解這個神秘的古代國家,儘管樓蘭遺址已經被發現了,但是樓蘭失蹤的秘密尚未解決。
  • 沙漠變綠洲,首個即將消失的沙漠,彰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奮
    本期筆者卻帶大家了解一個神奇的沙漠:一個即將消失在地球上的沙漠——毛烏素沙漠。,但後來因為戰爭,城市被摧毀,特別是唐朝以來,中原內亂不止,對此區域治理減弱,草原逐漸變成了沙地。,毫無疑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如今,沙漠已變綠洲,近日據傳,陝西省林業局發布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到93.24%!
  • 沙漠中的綠洲,美國鳳凰城一日遊攻略
    這個城市的規模龐大,是第六大人口城市。該地區最初的定居者,Hohokam土著美國人,發現這個山谷不僅僅是山谷,景色還令人賞心悅目。他們在Salt和Verde河附近定居,以進一步促進他們的農業活動。鳳凰城一直是沙漠中的綠洲,現在點綴著高爾夫球場和公園。
  • 成功在沙漠種活西瓜,以後沙漠是否會消失?
    由於環境的惡化,沙漠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民眾,尤其是在北方的城市,這個問題則更加嚴重。為了解決沙漠問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的尋找著解決的方法,但由於長期以來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所以有的科學家早已經放棄。
  • 綠島:城市綠地的升級版本
    然而,城市中心區往往土地資源有限,難以設置大面積的綠地。如何發揮城市綠地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多大面積的綠地才能起到應有的生態效益?什麼形式和植被結構的綠地生態效益最佳?城市綠地如何規劃和布局可以發揮最大的溫、溼調節作用呢?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樹華帶領的研究團隊擬定了一系列評價指標。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中國第一個將消失的沙漠:面積比海南島還大,今沙漠成綠洲
    說到沙漠,除了乾燥、荒涼之外是不是沒有什麼可形容的。我們都知道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人都喜歡去一些探險的景點。記得前幾天小編介紹的一夜之間變成花海的沙漠,成了旅遊勝地。不過這樣的奇觀在世界都是罕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你們知道在哪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地球上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就在中國!可贏得的卻是質疑聲?
    文/行走天涯 地球上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就在中國!可贏得的卻是質疑聲? 將沙漠變為綠洲,不僅僅是我們中國一個國家的夢想,更是全世界很多沙漠化非常嚴重的國家的共同的夢想,比如中東有很多國家,雖然經濟很發達,石油資源很豐富,但是這些國家的沙漠化也是全世界最嚴重的,而我們中國的沙漠程度覆蓋面積雖然比不上中東,但是由於我國領土面積很大,所以如果能夠將所有的沙漠變為綠洲的話,那麼我國絕對有更多可居住的綠色面積,同時也會成為保護地球自然環境的最大主力之一
  • 中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80%已經變為綠洲,就在陝西
    中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80%已經變為綠洲,就在陝西說起沙漠大家多不陌生,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沒有親眼看到過,也一定聽說過。沙漠對人們的影響很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破壞環境,寸草不生,不能種植農作物。
  • 假如全球沙漠都變成綠洲,看似是件大好事,搞不好反而是世界災難
    地球沙漠有很多,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沙漠,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等等等等,沙漠佔據陸地總面積的20%。貧瘠荒蕪,寸草不生,杳無人煙,有時候還會颳起鋪天蓋地的沙塵暴,給附近生命和周邊城市帶來極大威脅,給人們留下極不好的印象。
  • 距離沙漠「最近」的城市,風沙從不捲入,有人認為它是昔日樓蘭
    世界上最接近沙漠的城市不是阿拉伯,而是中國的新疆,中國第一個大型株羅系油田所在的鄯善縣距離庫姆塔格沙漠幾乎為零,東西62公裡,南北40公裡,沙漠面積約2500平方公裡的大沙漠,風沙沒有進入城市,形成了綠洲沙漠的兩極化。
  • 即將消失的沙漠,卻再次被中國人創造奇蹟,把沙漠變成了綠洲!
    沙漠是地球上。真實的存在。而且。現在有一些人們不注意環境的保護。對自然的破壞越來越大地球上的荒漠也變得越來越多。在我們中國也有很多荒漠。這些荒漠可能是因為地形原因形成的。有一些人們對沙漠充滿了好奇,所以沙漠也成了人們嚮往的旅遊地方之一。即將消失的沙漠,卻再次被中國人創造奇蹟,把沙漠變成了綠洲!·打個比方來說,比如說敦煌,來這裡旅遊能讓人感受到。延綿不斷的歷史。
  • 鈔票上的自然奇觀:秘魯瓦卡欽,神奇的沙漠綠洲
    瓦卡欽綠洲這個綠洲地處沙漠的瀉湖邊,距離海邊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只有一條路可以到達這裡。這片沙漠貨真價實,本應荒涼,但由於靠近城市易於到達,反而變得廣受歡迎,熱鬧起來。沙漠中的極限運動場景在印加人的傳統中,這個地方很神聖,從綠洲的名稱就可以看得出來。
  • 全球首個面臨「消失」的沙漠在中國,80%已成綠洲,治沙界的驕傲
    全球首個面臨「消失」的沙漠在中國,80%已成綠洲,治沙界的驕傲我們確確實實能夠感受到治理沙漠是一件非常困難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有著許多的國家和我們中國一樣,雖然只殺行動一直都在繼續,但是所能看見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不起什麼作用。
  • 上海一些大型綠地引入「城市森林」概念
    東方網9月16日消息:「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身居鬧市的人們,如今不出遠門,就能在「城市森林」中享受到大自然帶來的清新空氣和樂趣。本市在華山路綠地、凱橋綠地建設中首次引入「城市森林」概念。今年,長寧區大手筆建綠,並在大型綠地建設中引入「以人為本、再造自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同時開工建設的4萬平方米華山路綠地、4.3萬平方米凱橋綠地,就定位於構建現代化大都市中的城市森林,這在本市的大型綠地建設中還是首次嘗試。
  • 欲將沙漠變綠洲,卻不知沙漠是顆「搖錢樹」
    我國近年來對於沙漠的治理問題頗有成效,在這樣的影響下,有許多國家也前來我國指教治理沙漠的好辦法,也想讓當地的沙漠變成綠洲。其實我國在治理沙漠的歷史上,至今已經有42年的經驗了,不說其它,就說我國的毛烏素沙漠的治理上,實力妥妥地擺在眼前。
  • 把沙漠變成綠洲
    杜拜的秘密毫無疑問,杜拜是一個耀眼的沙漠綠洲。3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人跡罕至的沙漠,只有仙人掌、風滾草和蠍子的身影,但卻轉瞬間高樓林立,奢華無邊。置身於今日的杜拜,你很難想像自己實際上是處在一個沙漠地區。可是,杜拜其實是個沒有任何淡水資源的地方,這裡沒有地表水,蓄水層也非常稀薄,是世界上降雨量最低的地區之一。那滋養杜拜的生命之水來自何處呢?完全來自海水。不僅僅是杜拜,阿聯所有的水都是由海灣地區眾多的海水淡化工廠淡化而來的。正是淡化的海水給這裡的沙漠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