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新聞客戶端榮譽主筆 唐駁虎
核心提示
1. 11月27日星期五下午,伊朗核武研發首席專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在前往德黑蘭城郊拜訪嶽父嶽母的途中遭遇暗殺身亡。從爆炸逼停、掃射到撤離、遭遇停電耽誤搶救,整個暗殺過程準備充分,策劃周密,殺手訓練有素。對伊朗造成了重大心理和業務層面的打擊。
2. 對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的核能力露頭就打,是以色列一以貫之的基本國策。一周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美國、沙特進行三方會談,主張趁早開戰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方案未獲直接支持,只得轉為更保守影響更小的刺殺。
3. 以色列具備在中東獵殺任何人的行動能力,還具備在伊朗內部很強的綜合行動能力。2010年至2012年間,四名伊朗核物理學家遭到「定點清除」,革命衛隊飛彈營地發生炸死17人的大爆炸,而伊朗僅僅抓住一名外圍成員,至於他的同夥、上下線,伊朗均一無所獲。
4. 執行任務的刺客,很可能是從1981年起就是一支主要反政府力量的伊朗反抗力量全國議會(NCRI)成員。另外一股可能的力量是伊朗庫德人,由以色列摩薩德訓練後回國執行任務。
5. 當地時間3日晨間,一名45歲男子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遭槍擊身亡,據報導其身份為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但Press TV不見得可信,評估這一切需要更廣泛的歷史視角和現實力量分析。
11月27日星期五,當地時間下午兩點半,負責伊朗核武研發計劃的首席專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德黑蘭郊外遭遇暗殺,法赫裡扎德的座車在路上突然被亂槍掃射,身中數彈送醫不治。
59歲的法赫裡扎德的公開身份是伊薩姆·海珊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而他的其他身份一直神秘莫測。
但根據以色列的情報,法赫裡扎德從1988年開始就負責伊朗的秘密核計劃。和蘇萊曼尼的生前軍銜一樣,革命衛隊準將。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講述「伊朗核檔案」時曾專門說道:「請你們記住這個名字,Fakhrizadeh」。
而在此前,外界還無人知曉法赫裡扎德,甚至以色列公布的情報中,引用的也還是他年輕時的照片。
在被以色列公開點名之後,法赫裡扎德才偶爾在公開場合亮相,身邊投入了更多的安保人員。
兩年以後的今天,這個名字終於被大家記住了。
精準獵殺
伊斯蘭教的禮拜日是周五,相當於世界其他地方的星期天。
同時伊朗實行五天半工作制,因此周末放假是周四下午和周五全天。
法赫裡扎德平時居住活動的範圍是德黑蘭東部的核研究所,但周五,他會帶著妻子前往德黑蘭城郊的別墅度過周末,拜訪嶽父嶽母。
德黑蘭以東70公裡的阿布薩德(Absard)是一個山間度假小城,很多德黑蘭人會在這裡買第二套房子。法赫裡扎德在這裡也有一間別墅。
他和妻子乘坐一輛黑色日產Teana(天籟)轎車從德黑蘭出發,前後各有一輛保鏢坐車。
法赫裡扎德所在的第二輛車,前排坐著司機和他的妻子,後排則是法赫裡扎德本人以及貼身保鏢。
而在距離德黑蘭40公裡的路上,他們遭遇了埋伏的槍手襲擊。
具體過程至今不得而知。伊朗媒體有的報導稱是遭遇了一輛皮卡上的配有機槍的武裝機器人射擊,而射擊完畢後,裝著炸藥的皮卡自爆,現場只有被遙控的機器,沒有襲擊者!
有的消息來源則稱,獵殺小組由12名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組成,並有有一個約50人的支援小組,提供後勤支援、並負責切斷該地區的電力。
在伏擊現場,他們有一輛裝有炸藥的皮卡、一輛載有四個殺手的車、四輛用來夾擊的摩託車,以及兩個狙擊手。
他們先用炸彈將法赫裡·扎德的轎車逼停,之後多個槍手對轎車進行了近距離射擊,短時間就將法赫裡扎德打死。然後迅速撤離。
襲擊地點附近的居民聲稱:他們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隨後是激烈交火的聲音。
而當殘存的保鏢將法赫裡扎德送到附近醫院試圖搶救時,當地又出現了大面積停電。
法赫裡扎德只能轉送遙遠的德黑蘭醫院,最後宣告不治。
不管過程如何,整個暗殺過程準備充分,策劃周密,殺手訓練有素。
他們完全掌握了法赫裡扎德的行程路線,精心挑選了下手的地點和時機,而且完全壓制住了前後兩輛保鏢車、同車保鏢的反擊火力,策劃實施了一場極為簡潔乾脆的伏擊。
幕後博弈
對伊朗來說,法赫裡扎德的死亡是一次的重大心理和業務層面的打擊。
以色列官員除了沒有正式承認之外,幾乎是公開幸災樂禍地表示,他們的間諜活動一再成功。
畢竟在一周前的11月22日,內塔尼亞胡剛剛帶著摩薩德(Mossad)局長尤西·科恩,專程飛往沙特西北部海濱新城Neom,會見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沙特王儲本·薩勒曼進行了三方會談。
內塔尼亞胡親赴沙特,向反伊朗陣線的夥伴們主張趁早開戰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方案。
介於伊朗對沙特石油設施進行飛彈攻擊帶來的警告,沙特王室對這個計劃感到非常不情願。
而同樣高調反對伊朗的蓬佩奧在會場上也罕見地不認同以色列的企圖。
即將離任的川普,雖然在白宮開會討論了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但被包括蓬佩奧在內的各方幕僚勸下。
正因為失去美國和沙特直接支持,以色列只得轉為更保守影響更小的刺殺。
這是新聞嗎?
今年初蘇萊曼尼在伊拉克被無人機獵殺的時候,有人悲憤地問,美國在中東是否想殺誰就殺誰?
當然。獵殺誰、殺不殺是高層政治決斷,如何獵殺是行動能力問題。
美國自不必說,以色列同樣具備如此能力。
在德黑蘭有一座烈士紀念博物館,裡面專門陳列著2010年至2012年間,四名伊朗核物理學家遭到「定點清除」時乘坐的汽車殘骸。
2010年1月12日,馬蘇德·阿里·默罕默迪,被一輛遙控汽車炸彈引爆身亡,官方說他的身份是德黑蘭大學的一名講師、粒子物理學專家。
2010年11月29日,沙希德·貝赫希提大學的講師,馬吉德·沙赫裡亞裡,在德黑蘭遭遇汽車炸彈,本人喪生,妻子受重傷。
同一天,伊瑪目·海珊大學的物理系主任,法裡敦·達萬尼和他的妻子在汽車炸彈爆炸中受傷。
2011年7月23日,年僅35歲的物理教授,大流士·雷扎伊尼加德(Darioush Rezaeinejad)在首都德黑蘭東部被槍殺。
事發時,他和妻子、女兒在同一輛車內,戴頭盔的槍手騎著摩託,向停在紅燈前的他們靠近,掃射後迅速逃離。
2012年1月,更年輕的化學工程師——伊朗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副主管穆斯塔法·羅尚的汽車,被人貼上磁鐵炸彈,並由一名摩託車手引爆,死時年僅32歲,他的一名保鏢也同車喪生。
大多數案發地,都在首都德黑蘭,也就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傳遞的信號很清楚——伊朗境內沒有一寸安全土地。即便在首都,刺殺成功率,同樣幾乎百分百。
核專家們隔三差五喋血街頭,整個伊朗社會人心惶惶。但更狠的襲擊發生在革命衛隊飛彈營地。
2011年11月12日,德黑蘭以西一個革命衛隊飛彈營地發生大爆炸,炸死了17名革命衛隊成員,包括伊朗飛彈項目領導人Hasan Moghaddam將軍。
最後出手阻止以色列繼續獵殺的,其實是歐巴馬……
誰在動手?
如果知曉2010~2012年期間,摩薩德對伊朗進行的一系列獵殺襲擊,對今天的新聞就不應有任何吃驚。
至於是誰在動手?並非摩薩德的行動小隊親自潛入伊朗。
伊朗內部的反抗力量很多,像這些執行任務的刺客,顯然連命都不要了,說明金錢並不是第一位的。
|
伊朗官方宣布的4名疑犯
他們很可能是NCRI成員,全名是National Council of Resistance of Iran(伊朗反抗力量全國議會),脫胎於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從1981年起就是一支主要的反政府力量。
該組織成員本來就跟伊朗現政權有血海深仇,不是很在乎金錢。
另外一股可能的力量是伊朗庫德人,法國《費加羅報》曾披露,以色列摩薩德建立了伊朗庫德人軍事訓練營,然後再讓他們回國執行任務。
庫德人在伊拉克、敘利亞內戰中都曾「大展身手」,在伊朗他們也想幹一番事業。
但最後,伊朗僅僅抓住一名外圍成員,2010年1月第一起獵殺案的外圍成員馬吉德·法希·賈馬裡,伊朗人。
伊朗檢方稱,法希曾赴以色列接受摩薩德培訓,摩薩德給了他12萬美元執行暗殺任務。
法希於2011年被捕,2012年5月15日被處決。至於他的同夥、上下線,伊朗均一無所獲。
有報導顯示,2005年以色列就提出了必須獵殺的10位伊朗核專家名單。
從2007年開始,摩薩德在13年中已經暗殺了包括總負責人法赫裡扎德在內的6人。
如入無人之境
同樣要知道的是,除了獵殺核專家,以色列在伊朗內部還具備很強的綜合行動能力。
2018年1月的一天凌晨,一隊為以色列服務的特工,潛入德黑蘭一個極不起眼的秘密倉庫,並在黎明前帶著重達半噸的伊朗核項目的絕密存檔文件離開。
隨後又通過秘密渠道,把這整整半噸的伊朗文件運到了以色列。
在翻譯了解了文件內容後,2018年4月,內塔尼亞胡親自主持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摩薩德盜取文件的內容——
很失望,由於是2010年前的過期存檔文件,以色列也未能找到任何伊朗要發展核武器能力的直接證據。
因此,國際社會也就當成一則花邊新聞,看一看就過了。
2020年6月底7月初,連續10天時間,伊朗1個化學工廠、2個發電廠、1個飛彈生產廠接連遭到襲擊,
最後,襲擊了最終目標,納坦茲核設施裡面最新型的離心機。
從飛彈工廠、生產相關材料的化學廠,還有為這些設施工廠供電的發電廠,這一次一條龍襲擊了整個鏈條上的目標。
是F-35隱身攻擊?是摩薩德地面滲透?還是最可怕的電子戰摧毀全部雷達然後常規戰機作業?
伊朗找不到答案亂成一團!為了顧及國家顏面,伊朗官方只好說是「生產事故」。
剛說完,以色列媒體就出來宣布,什麼天然氣爆炸,那是核設施爆炸,而且就是我們(摩薩德)幹的,你能拿我怎樣?
對中東核能力露頭就打,是以色列國策
而對國際政治與中東現代史有基本認知的人都知道,對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的核能力露頭就打,實施斬首行動,這是以色列一以貫之的基本國策。
1970年代末,伊拉克從法國引建了一個核反應堆,「歐西瑞斯」核工廠位於巴格達西邊17千米的艾它維塔鎮。
雖然伊拉克對外宣稱反應堆只是作為民用,但是以色列認定,那裡肯定是要進行隱蔽的核武器研製計劃。
1980年10月,以色列決策層認定,1981年如果再不摧毀,等到燃料棒就位再進行打擊,就會造成核洩漏,所以就拍板明年必須執行行動。
1981年初,待從美國引進的最新的F-15、F-16到位,再經過4個月的強化訓練,一個震驚世界的經典戰例開始了。
為了避免誤傷法國的工程人員,以及懷疑轟炸計劃洩露,轟炸計劃推遲到1981年6月7日(星期日)進行。
因為這一天法國工程師將離開工廠休息,負責防衛的伊拉克軍隊也同樣會因為休息和禮拜而放鬆警惕。
當天下午4時,8架執行轟炸任務的F-16與6架負責護航的F-15在拉茲中校和納胡米中校率領下起飛。
每架F-16的機翼下攜帶2枚裝有延時引信的1噸炸彈和兩個1300升油箱,機腹下攜帶一個800升油箱。
往返距離一共2500公裡,而且很長一段路程機群必須低空飛行,這已經是F-16戰鬥機的性能極限了。
即使這樣,戰機還必須穿越當時敵對的約旦和沙特領空。另外,在此之前F-16戰機還從未參加過實戰。
在飛抵目標前,以色列戰機一直處於超低空飛行狀態,飛行高度50到150米。編隊保持嚴格的電子靜默,連飛機間的無線電通話都被完全禁止。
由於參戰人員擁有極高的戰術素養,行動前策劃周密、情報保障工作到位,背著夕陽而來,8架F-16的轟炸一擊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並造成了10名伊拉克士兵與1名留守的法國工程師死亡。
整個行動中,伊拉克以戰鬥機、防空飛彈和高射炮組成的高、中、低空三層空防火力網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只是事後發射了一些零星的防空炮火。
以色列空軍編隊取得完勝,在毫髮無損的情況下直線飛越約旦領空回到以色列,成為「國家英雄」。
殺人滅口是摩薩德
除了用空軍實施硬打擊,通過暗殺對方專家,減緩對手發展威懾能力,也是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和特殊使命局的任務。摩薩德及其前身,就以以大膽、激進、詭秘稱著於世。
1962年和1963年,「摩薩德」就曾對幫助埃及研製飛彈的德國專家軟硬兼施,大開殺戒。
而更為知名的則是「火炮狂人」布爾博士被殺事件。
傑拉德.文森特.布爾(Gerald Vincent Bull)1928年出生於加拿大,一直致力於新型火炮和彈藥的設計,並不斷地創新。
他在火炮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上世紀60年代,布爾博士在美國和加拿大軍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加勒比海巴貝多島試驗場造了3門大炮。
其中一門長達36米,口徑424毫米的巨炮,成功將90公斤重的炮彈拋向了180千米高的太空。這門巨炮也因其試驗地而被稱為「巴貝多」大炮。
這門「巴貝多」大炮所保持的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但後來美國和加拿大軍方撤銷了超級大炮的研究計劃,布爾博士只能獨自尋找推銷他開發的東西。
兩伊戰爭期間,布爾找到薩達姆,希望雙方合作,研發一款可以發射衛星的超級大炮。
薩達姆對此頗感興趣,於是由伊拉克提供資金,布爾的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設計的巴比倫大炮炮重2100噸,長達150米。
保存在英國倫敦的,伊拉克當時訂購的火炮身管(被扣)
布爾博士帶來巨大榮譽的超級大炮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接到了匿名電話,威脅他若不與薩達姆斷絕關係,將要他的命。但是他沒有放棄巴比倫大炮。
終於在1990年3月22日傍晚,62歲的布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自己的公寓門口,被不名殺手用無聲手槍在腦部與背部連開5槍,從而喪命。
沒人聽到響聲,沒人看到兇手,也沒有人宣稱對此事負責。
布爾被暗殺後,伊拉克的「巴比倫大炮」計劃遭到重創,被迫擱置。
摩薩德被反殺?
而近些年以色列瞄上了伊朗,而且在暗殺伊朗專家方面取得了異常成功的戰果。
但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援引伊朗Press TV消息,當地時間3日晨間,一名45歲男子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遭槍擊身亡,其身份為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
根據Press TV的描述,該男子名為法米·希納維(Fahmi Hinavi),駕車等待紅燈時連遭15次槍擊,多名槍手事後迅速離開了現場。
已經過去10天的事件再度激起輿論的關注,伊朗開始在以色列動手了?成功反擊?
要評估這一切,需要更廣泛的歷史視角和現實力量分析,才能看懂背後的多方政治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