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大-復旦IMBA項目IFP(International Field Project)遊學課程,首次走進了神秘而古老的以色列。以色列,一個充滿了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科技的「碰撞」張力的創業國度,而今次,它用本國蓬勃發展的全球企業和獨樹一幟的前沿理念,引領港大-復旦IMBA項目的學子們,開啟一場面向過去和未來的思考之旅。
自由的思維如何形成?
課堂研討,探索以色列人的求知與創新
此次以色列IFP項目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在以色列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特拉維夫大學系統學習以色列的歷史文化、地緣政治和教育理念,全方面解析以色列的創業生態系統。
授課老師有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摩薩德前負責人Efraim Halevy教授,中以商務合作一線的經濟和諮詢服務專家,特拉維夫大學知名教授等。同學們腦海中對於中東和以色列的模糊概念及碎片化的知識在多位教授和專家的點播下逐漸變得清晰。
摩薩德前負責人Efraim Halevy教授
作為今年首次開啟的IFP項目,本次以色列之行特別設置了介紹以色列哲學思想和文化的課程。不迷信權威,保持好奇心,是以色列教育中對孩子從小就注重培養的。與生俱來的思辨讓以色列人對一切事物都極具探究精神。這種敢於打破常規、對權威不服的精神讓以色列人在企業中、課堂上、生活中都能夠暢所欲言,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創新的火花。
這讓同學們意識到,以色列蓬勃的創新能力來自於其長久的教育和學習方式的養成,進而發展出思辨的精神,並願意在實踐中不斷去求證真理。「以色列人,天生就像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在交流後一位同學不禁感嘆道。
以色列創業生態的一大突出特色就是數位化創新: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數位化創新等前沿趨勢已經充分體現在以色列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來自企業家的分享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同學們紛紛表示,中國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並正在推動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但是,「我們對於以色列的借鑑不應該停留在表面,更是要吃透其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文化,更多的在機制和生態上加以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