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一些學校,不少老師的思政課要靠「秒」才能搶到,人氣火爆。一所學校要出幾堂生動有趣又受學生歡迎的思政課,並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讓「愛上思政課」成為一種現象。三湘都市報記者近日從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獲悉,通過「開放式課堂培訓」、「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競賽」、「隨堂聽課」等系列創新舉措,湖南學校的思政課不僅有意義也更有意思,引領了當下思政教育新風潮。
■記者 黃京 通訊員 殷劭
強師資
讓思政課教師走上「星光大道」
10月15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劉保國教授為本科生開講《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以往相比,這堂概論課的「學生」人數翻倍了——來自全省90多所高校的130餘名思政課教師也坐在教室聆聽。因為,這既是一堂思政課也是一堂針對湖南思政教師的培訓課。課堂上,劉保國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時事新聞,對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講解,並與學生不斷交流互動。課後,思政教師們齊聚一堂,圍繞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等展開熱烈研討。大家一致認為,這堂課既有深度更有溫度,是一堂名副其實的思政「金課」。
以培訓來修煉內功,是教師的必修課。但坐在賓館裡聽專家講授理論知識的培訓方式,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指導性不夠強。為此,湖南從2015年開始在全省範圍內推行思政課「開放式課堂」培訓。所有培訓均採用「原生態課堂」,同時還有兩小時的課後評課。「無論是主講教師、觀摩評課、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和培訓研討等都是『全開放』的,其有效提升了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湖南省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新春認為,「開放式課堂」就像是一條「星光大道」,不論是即將退休的老教師,還是剛入職的「青椒」,又或者是專家級名師,都嚮往在這裡得到成長。
舉措
對全省思政課老師進行「現場觀摩」與「課後評課」相結合的「開放式課堂」培訓,是我省的首創。另外,我省連續20年組織春秋兩季 「形勢與政策」課全省思政課骨幹教師培訓,每年200餘名老師獲得受訓機會。與此同時,作為教育部思政課改革創新先行試點項目省,我省從今年起將利用暑期,組織思政課教師在國內進行考察調研。今年暑假,120名教師就赴懷化和湘西開展了一次集觀摩示範教學、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赴貧困村考察調研、教學研討等於一體的情境互動式的實踐研修,大家把實踐研修所學、所感、所悟、所思、所獲融入思政課堂教學,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
課上得好不好,必須「賽一賽」。我省從2017年起就開始舉辦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為廣大一線思政教師搭建「比武」平臺,也鼓勵更多教師在比拼和觀摩中提升授課水平。從去年開始,我省以「三全育人」改革試點為契機,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中,每年設立思政課思政名師工作室、優秀團隊和中青年骨幹建設項目。
成效
越來越多的思政名師在湖南校園湧現。2019年我省推選29名教師參加全國首屆思政課教師教學展示活動,共27名教師獲獎,湖南獲獎率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在各種國家級榮譽和高層次人才項目中都有思政課教師,目前我省思政課教師共有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獲國家級榮譽優秀教師10人,獲省級優秀教師榮譽14人。在今年教師節前推選的10位「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中,湘潭大學李佑新教授、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周小李教授均為全省有名的「思政名師」。
提質量
讓學生愛上有親和力的思政課
學生是思政課堂的主人,他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思政課呢?在採訪中,三湘都市報記者對大學生進行隨機採訪,無一例外,大家都不喜歡那種照本宣科式的上課方式。「如果老師光是念課本,誰願意聽啊?」一名大學生直言不諱。
怎樣讓學生不只是「坐著聽」,更能夠主動去學習研究呢?一場規模龐大的「思政課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競賽」成為了有力抓手。全省每年上半年所有在修思政課的在校大學生都可以參賽,大家採取自由組合的方式,在不跨教學班的前提下,組成5人研究性學習小組。然後,每個學習小組根據當年確定的競賽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再完成一篇3000—5000字的學習成果報告。為了保證參與度,各高校獲初賽成績第一名的研究性學習小組直接進入複賽。同時,每個教學班推薦3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參加複賽抽籤。複賽現場,再從各校報送的名單中按1%的比例隨機抽取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果報告(每校最少抽1份),隨機抽取報告成績的平均分和本校初賽第一的學習成果報告成績的總分為該校的複賽得分。這意味著全省各高校每個班有15名同學的學習成果,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整體成績,因此學校和老師必須關注每個班級甚至每名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今年剛剛結束的比賽中,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龍俊儒、陳紫杏等5位同學組建的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從中美疫情治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主題,通過四個多月的調研、研討、論證、演練等,最終獲得全省特等獎的好成績。
「思政課不能只有空洞的說教,不能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這樣的比賽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理論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長沙商貿旅遊職院黨委書記袁義和說。
舉措
為了推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學好思政課,我省連續六年開展「思政課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競賽」,每年約15000個學習小組、約8萬名大學生參加省級比賽,是目前在高教領域參與面最廣的比賽之一。該項賽事已經為我省大學生搭建了一個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平臺,促成廣大湖湘學子從知識的接收者向積極的探索者轉變。
此外,專家不打招呼「隨堂聽課」也是提升一線教師授課水平的有力舉措。今年疫情期,18名專家隨機對33所高校、112位思政理論課教師進行線上聽課指導,並就如何推進後疫情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多條意見。
為改進提高教學質量,我省還通過資源建設為教師教學改革助力。2019年啟動思政課課程教學數位化資源建設工作,採取定向徵集和委託建設相結合的方式共建設86個優質資源,為全省高校教師提供示範教學參考。此外,從2006年開始我省率先設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課題。
成效
各項教學改革創新舉措的推出,不斷增強了湖南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也打造了一批批深受學生喜愛的思政金課。今年4月,一項針對我省大學生思政課教學評價的抽樣調查顯示,94.9%的學生喜歡上思政課,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約4個百分點。我省思政課課題研究實力同樣不容小覷。近期,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網站公示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我省立項數位居全國前列。
連結
「硬核舉措」助力
5個月新增思政課專職教師500餘名
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是抓實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據統計,目前全省高校共有思政課專職教師3092名。更為耀眼的一組數據是,相較於今年5月的數據,短短5個月,湖南增配511名思政教師。湖南是如何做到的?
省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今年湖南推出一項「硬核舉措」——設立「高校黨委書記教育工委掛號項目」,要求全省各高校3年內配齊思政課教師。今年年底前按師生比1:350的要求將專兼職教師配備到位,並將專職教師的配備率提升到80%。
為了讓思政老師更有榮譽感,我省還不斷加大對申報國家級榮譽和高層次人才項目中思政課教師推薦力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所有教師省級評優中,均單列思政課教師指標。接下來,我省將通過內育外引、招錄補充、校內轉崗、兼職特聘等方式,擴充教師隊伍數量。在培訓上,打造涵蓋理論學習、專題研修、集體備課、實踐考察、教學競賽五位一體的培訓鏈條。同時,將研製我省大中小學思政課集體備課推進意見,推廣「移動」思政課堂經驗,探索網絡思政課堂。為激勵思政課教師,儘快出臺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崗位津貼標準,相應核增學校績效工資。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