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2月27日訊(通訊員 譚衛華 吳延明)日前,長沙市嶽麓區觀沙嶺社區就迎來了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進行社會調研的學生,參與社會調研的學生劉善彤說,「我們是『社會』人,就應該走進社區,服務社會」。據悉,經過多年的實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已與20餘個社區和社工機構建立長久合作關係,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資源。
近年來,湖南師範大學社會學專業實行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社會工作教研組以《『開放式』教學模式在<社區工作>課程中的應用研究》教改課題為基礎,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獲得感」為歸宿;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提升專業技能作為《社會工作》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心任務,著力培養專業能力強和綜合素質好的複合型應用人才,從而避免傳統教學中的「理論與方法脫節,教師與學生脫節,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各種弊端。
在「開放式」教學模式理念下,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構建出一套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師與學生互動、「課堂、社區、機構」為平臺的「開放共享」的實踐教學體系。社會工作課程教學團隊在教學上實行「六個開放」,即「開放的教學課堂、開放的教學資源、開放的教學空間、開放的教學時間、開放的教學人員與開放的教學評價體系」。在課外實踐上堅持師生聯動、碩本聯動與區校聯動等「三個聯動」與資源共享。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把課堂搬到社區與社工機構進行實踐,教師在社工機構擔任督導與顧問,社工機構與社區優秀實踐經驗者作為校外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帶領本科學生一起實習,分享實務工作專業技能,讓本科學生提前感受到研究生的學習氛圍。開放共享的教學改革使社會工作課程教學實現了 「活」、「實」與「精」。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重心」,也是人才培養的實驗田。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分析與解決社區問題的能力,既服務有需要的社區居民,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專業素養。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喜歡上了社會工作課程,同時也愛上了社會工作這一行業。聯動機制推動了高校與社區以及社會工作機構合作育人,實現了共享與共贏。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社會學專業本科生考研率達到57.4%,其中不乏考取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澳大利亞納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學生。而畢業後就業於基層社區,街道、企事業單位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的學生比例明顯上升,就業率達到100%,社會認可度較高。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譚思敏]